事情的發展,遠比百官心中所想發展得更快。
七月十七日,楚江宸在早朝透露了求和之意,很快,消息被傳出去,一日之內傳遍祁京,謠言四起,頓時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若說這背後無人推波助瀾,那當然是不可能的,況且這一回,推波助瀾的絕非閑花宮或是賭莊中的某一方。
不過一兩日工夫,這消息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臣民言之鑿鑿,就連楚江宸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究竟只是有這樣的意思,還是已經明確下了旨意。
「陛下,此事,多半是四王爺的手筆,倘若陛下下旨議和,他便要回京,輕則兵權被削,重則與陛下短兵相接,所以才煽動謠言,這是想擁兵自重啊!如此狼子野心,陛下不得不防!必須早作打算才是!」
書房之內,楚江宸手下的幾名心月復跪于室內,穆群苦心勸道。
楚江宸聞言也只是沉默著,只是目色寡淡地望著堂下眾人,抿唇不語。
為首的是穆、蘇、沈三人,其後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官員,都是站在主和這一邊的。
連日來楚江宸心頭總縈繞著一種說不出的復雜念頭,或許是焦慮,也有可能是難過,再或者,是不甘心。
先帝那樣荒唐的君主,生前也曾大敗霆軍,讓對方俯首稱臣,獻上質子以議和。而他,無論是心智還是手段,都自認為比先帝好上百倍,可在他繼位的第二年,卻要向曾經的手下敗將稱臣。
這不是他的錯,但無論是史書還是天下間悠悠眾口,這個恥辱都將被歸罪于他。
不甘心。
「沈大人,你們說話啊!」穆群著急地小聲提醒道。
沈量正神游,猝不及防被人點了名,愣了一下,目光冷漠地瞥過穆群,什麼也沒說。
「沈量,我知道我們之間有不和,但是國事面前,你不要意氣用事!」穆群壓著嗓子,用只有兩人能听見的聲音,「奉勸」道。
「穆大人是忠臣良相,下官比不過。」沈量冷哼了一聲。抬頭時瞧見楚江宸正被他們這里的動靜吸引過來,看著他,沈量便又低下頭去,「恭敬」地道,「陛下,臣嘴笨,不善言辭,只是希望陛下能以大局為重,不要任由一些奸佞小人誤國。」
他這話听著是義正辭嚴,可怎麼听怎麼像是和稀泥。
——什麼是大局?那誤國的奸佞小人又是什麼人,誰也沒听明白。
楚江宸皺眉,卻也從未真正寄希望于這具「傀儡」,便轉頭望向在最前排的蘇大人,沉聲問︰「愛卿又以為如何?」
「回稟陛下,臣不知。」蘇大人俯首一拜,語氣毫無波瀾地道。
「不知?」楚江宸眉頭皺得更深。
他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台階,讓他議和卻不必背負太多罵名的台階。如果以後有人提起這件事,評價之人只會說,是他這個皇帝失察輕信了小人,而不是他無能。
本來讓沈量來做這個台階,是最合適不過的,可是這家伙這一次卻乖覺得很,如果不是今日隨著這一班朝臣來此勸諫,他都分不清這人究竟是在主戰還是在主和。
然而楚江宸也沒心力再去氣惱。
他眼下只是想要有一個人固執地勸他,但又不希望這個人是穆群。因為世家子弟的身份是天生的,穆群身後站著世家,站著一個被舍棄就無法再換人拉攏回來的勢力。
可如果只有這一個人堅持……
楚江宸也只能交給他了。
誰來背這個罵名都好,只要不是他自己。
「蘇大人掌管兵部,應當對兵部之事了如指掌才對,為何此刻卻推說不知?!難道是怕了不成?」穆群又豈會不知自己此刻的處境,倘若這些人里沒有人肯接過他這一桿棒,他大概就算是完了。
如果堅持勸和,那麼祁國百姓、書生的怒火,都將遷于他一人。可如果不堅持,得罪了楚江宸,他也一樣逃不掉。
「穆大人先別著急,容在下解釋。」蘇大人道,「此戰特殊,無論主戰還是主和,都會惹來民怨。如果主戰,國庫空虛後繼無力,再加上連年災荒,民間也少有余糧,這樣一來,一則,朝廷無法供養邊關戰事,二來,霆國恐怕也會乘此良機一舉南下。」
「如果主和呢?」楚江宸順著他的話往下問。
什麼決定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他心里都清楚,他只是想知道對方在說完這些之後,還能說些什麼。
「主和,一來我大祁聲威有損,二來陛下聖名有損,三來,議和難免要答應對方無數苛刻的條件,于國運,也有百害。」蘇大人說著,終于沒等楚江宸再問,「此事事關重大,臣不敢妄言,故而才說不知。」
他話音未落,後排便有一個年輕的聲音悠悠懶懶地嘲諷,道︰「蘇大人這般畏畏縮縮,真是瞧不出來竟是上過戰場的人。」
楚江宸與前排三人听聞這出人意料的言論,都不禁愣了一瞬,來不及皺眉,心下都頓時一喜,轉頭沿著聲音的來處去找聲音的主人。
上天保佑!
可算是有不要命的自己往刀口上撞了!
「方才是誰說話,快上前來!」楚江宸一眼望去不能確定是誰,索性直接問。
一個二十五、六的青年人低著眉眼,起身弓腰跪到了那三人之前,一叩首︰「臣,刑部右侍郎任君誠,叩見陛下。臣只是听蘇大人謹慎到怯懦的地步,連一個主張都不敢言明,更遑論替陛下出謀劃策分憂解難,感到失望,所以才一時失言,還望陛下贖罪。」
「諸位在此本就是各抒己見,不分對錯,又何來失言之說?只是不知,君誠對此有何見解?」楚江宸問。
「陛下所言極是,世事本就是世人各抒己見,不分對錯,」任君誠一笑,道,「議和之事也是如此。陛下是聖明仁德之君,議和也是為百姓、為社稷,而絕非是因為戰敗。這一點,不僅僅是臣等應當明白,大祁的百姓也都應該明白,青史之上,應是聖名,而絕非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