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452 英雄救美老套路

嘉興東門南湖,與大運河相通,所以東門這一片算得上是嘉興繁華所在。

「這位兄台,小弟初到寶地,請問這東門這麼多酒家,誰家菜做的最有滋味,酒最醇?」

這位穿著長衫,背著手悠閑踱步的男子,被道士打扮攔住去路的大個子嚇一跳。再听對方喊兄台,就知道這是個假道士。不奇怪,沒有功名,不是官宦人家,這個時期要出門,那是相當困難,你拿不到衙門開的路條。

但是有度牒的和尚道士除外,這些出家人雲游四海是沒有限制的。所以有人為了方便,會花錢搞個度牒出門。可是不能剃光頭啊,道士的度牒最吃香。

男子拱了拱手︰

「見過仁兄,要說這東門酒家,第一等的要數狀元樓和嘉善樓。狀元樓20陳釀的狀元紅最醇,嘉善樓料理湖鮮那是一絕。看仁兄也不像缺錢的樣子,這兩家必不讓仁兄失望。」

謝過這位兄台後,楊瀟帶著石柱一路閑逛,決定去嘉善樓︰

「瀟哥兒,你不是想喝酒嗎,為啥不去狀元樓?」

「這你就不懂了吧,老酒陳釀那就是個噱頭,這種老酒是不能直接飲用的,因為它只是聞著香,喝起來口感酸澀,還帶有咸味,必須要用新酒勾兌才好。所以嘉善樓的酒不一定比他差,但是湖鮮做的一定比狀元樓好∼」

二人就在嘉善樓要了個二樓靠窗的位置︰

「你家拿手的有什麼?」

「嘉善樓最有名的就是清蒸白水魚,我們用的是三斤以上的白水魚腌制入味,上籠清蒸。特點就是肉質鮮和女敕∼

這第二麼就是醬油蒸湖蝦,那是來嘉善樓必點菜肴。湖菱、鮮藕、鴨子、羊肉本店也是獨有滋味。」

「好∼前面兩樣,再來二斤羊肉,四樣干果,一壇老酒。」

天也黑了下來,窗外點點漁火,吃著湖鮮,品一品老酒,的確別有滋味。旁邊幾位食客的談話內容引起了楊瀟注意。

「听說了嗎?寒露當晚,艷名滿秦淮的卞賽賽,要在蘇州太湖湖畔公開舉辦梳攏禮。哎∼也不知道便宜了哪位公卿的風流子孫。」

「為什麼是公卿子孫?難道就不能是才情絕絕的布衣書生?」

「就是,我也認為等到卞賽十八歲才才辦梳攏禮,等的說不定就是哪位才情滿天下的書生。」

「說這話你們自己都不信吧?這卞賽賽家道中落,十四歲開始與妹妹在畫舫上出賣色藝,這幾年遇到才情高絕的文人墨客,數不勝數∼為何要到十八才梳攏?還不是待價而沽。」

「這也怪不得卞賽吧?姊妹倆早早以色娛人,再也做不得正妻主婦,見識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當然知道只有錢財才能傍身,不賣個好價錢才算奇怪。有了這筆錢再以自由身去做妾,也不必看主婦的臉色。」

「這有身契和沒身契就是不一樣,你看豪門富戶家生子出身的小妾,每年被發賣,配小廝的少麼?」

「你這是諷刺誰呢?去年我是發賣了一個小妾,那是因為她三年無所出。那還留著干嘛?你家不下蛋的母雞,會繼續養著而不是殺了吃肉?」

「誤會,誤會∼來干一杯,我們還是繼續聊卞賽梳攏的事∼你們猜這次要花多少銀子才能拔得頭籌?」

「怎麼也得兩千兩銀子吧?」

「最少四千起!還得是美銀∼你要研究有錢人的心理,願意掏兩千兩的人,會在乎多掏兩千嗎?要的就是個面子。」

有意思,寒露是後天吧?蘇州太湖湖畔∼楊瀟不懂聲色記住了時間地點。

兩天後的中午,主僕兩人邁著鴨子步朝著蘇州城南門走去。楊瀟扶著腰發誓,自己沒弄出充氣輪胎和彈簧前,打死也不坐馬車。

「傻子~」

「瀟哥兒,俺叫石柱,柱子~」

「就是傻子~從嘉興非要坐二天馬車來蘇州,不是傻子是什麼?」

「瀟哥兒,這蘇州城平日里都這麼熱鬧麼?」

石柱看著路上來往不絕的行人問道。

的確不同,這些來往的路人,最少也是衣著整潔,不像勞作討生活的樣子。

「老伯,看這路上的行人,衣冠整潔神情肅穆,是有事發生?」

楊瀟對著旁邊挑著一擔鮮藕的老伯抱拳問道。

「呵呵,這位道爺,說出來你可不能惱~」

「我為何要惱?」

「因為你是道人呀,這蘇州人最信佛,每逢節氣和佛誕節,家家沐浴更衣,前往蘇州各寺廟上香。今日是節氣寒露,這些都是上香的善男信女。」

「這有何可惱,不管世人信佛還是信道,都是有心向善,我只會感到開心。既然來的湊巧,我也想仰慕一下大德高僧,請問老伯這一片哪座寺廟香火鼎盛?」

擔藕老農盯著楊瀟看了一會才說道︰

「最近的大寺是太湖之濱的靈岩山寺,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天王殿供奉天冠彌勒。」

「謝過老伯,我自會更衣前往,佛道相爭數千年,不急于一時。」

老農這才呵呵笑著點點頭,挑著擔子離開。

還是在悅來連鎖客棧點了間上房,楊瀟換了件月白通裁圓領袍,一邊別扭的系盤扣,一邊想著以後改良這些衣服,然後定下節假日,婚嫁喪娶等才穿這些袍服。

靈岩山寺香火果然鼎盛,善男信女也不知道有什麼訴求,都非常虔誠的上香叩拜。怎麼說楊瀟也是在道院住了四年,只當是尋常游覽而來。

在看到人們排著隊往功德箱里扔錢,和旁邊慈眉善目,滿面紅光的和尚,楊瀟眼神定了定,再想到各地太多寺廟擁有大量田產,還有放印子錢。宗教管理和改G在新華夏也是必然之事了。

握著手杖的手緊了緊︰

「柱子,回吧。」

「好的,瀟哥兒。」

石柱偷眼看著楊瀟面色不虞,小心的問道︰

「瀟哥兒,是不是看到和尚香火旺盛,才心有不快?」

「寺廟佔有大規模的土地和財富,但他們不納稅,佛教講的是遁入空門,了卻塵世間羈絆,不侍奉父母,不娶妻生子。沒有真正的統治者喜歡這些。」

路兩旁樹木高大,樹蔭遮擋路面,給上下山的行人帶來一絲清涼,路邊寬闊的地方,還有茶攤歇腳。伸頭一看,居然還是菊花茶︰

「兩碗茶~」

石柱端著茶碗咕咚咕咚喝了二口︰

「瀟哥兒,咱們信的道,也有不結婚,不納稅,由廣佔土地的吧?」

「是啊,也有不少。」

這個時期遠東宗教還算好的,歐羅巴的十一教更牛,贖罪卷、裁判所、冊封國王、皇帝,直接參與世俗統治不說,更是直接參與或者發動戰爭。

「大嫂,下山還有多遠?(上山沒走這條路)」

楊瀟放了十來文銅錢在茶攤上問道。

「沒多遠啦,不到二里地過了接翠亭,就到山腳了。」

轉過山道,不遠處一飛檐四角長亭,應該就是茶攤大嫂說的接翠亭了。

451靈岩山寺(欠章240月票加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