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疑惑

當秦國使者隊伍的馬車,平穩離開朝歌城。

跨越過那一條長達數里的跨河石橋後。

安營扎寨在大河另一邊十多里之外的秦國士卒大軍,亦快速得到消息。主將王賁親自騎馬外出,帶著自己的親衛兵離開了營地。

向著使者隊伍所在的方向趕去。

過了好大一會兒,騎坐在馬背上的王賁,遠遠眺望到道路上越來越近的使者馬車,他當即揮手向後示意。

眾人悉數停止下來,站在原地,耐心等候。

主將王賁當先翻身下馬,揮手拂動自己的將袍,讓其飄揚于身後,他大步前行,來到使者馬車附近停下。

恭敬彎腰,拱手作揖。

主動出聲行禮問候。

「下官王賁,拜見左丞相!」

「免禮,平身!」馬車內部,傳來一陣平靜話語聲音。

王賁聞言,當即躬身道謝︰「謝左丞相!」

「你在這里提前等候,可是為了那朝歌城一事而來?」李斯從使者馬車內部走出,站在車廂前。

居高臨下,俯瞰王賁。

「回左丞相,正是此事!」王賁恭敬回應出聲,主動詢問打探道︰「不知那魏安侯現在如何?可有什麼表示?」

「現在,已經沒有魏安侯了。」李斯表情平靜,頗有深意對王賁提點道︰「有的只是秦國武隆侯,以及一字並肩王。」

听到左丞相李斯的這番話語。

王賁以及其他人等,心中皆 地一驚,有些不敢置信竟然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一字並肩王!

這是自從有歷史記載以來,第一次出現臣子與君王地位相提並論的特殊職位,而且對方還是來自于一個投降國。

「敢問左丞相,這是為何?」

王賁心中實在是有些不解。

便以自身家世背景為依靠,斗膽主動向官位更高的左丞相進行詢問。

「有些事情,不需要知道太多。」李斯面無表情,望著王賁,語氣平靜提醒道︰「這是王上的旨意,王將軍以後還是莫要問那麼多。」

「下官多謝左丞相提醒!」

王賁急忙拱手彎腰,作揖行禮。

「以後,朝歌城的那一位,就是秦國的一份子。」

「我想你知道該怎麼做。」

說完這些話語,李斯轉身重新回到使者馬車內部。

隨口對專用使者車夫吩咐一句。

「走吧,回咸陽。」

「駕……!」

車夫輕輕抖了抖手中的馬韁繩,再度驅趕使者馬車平穩前行趕路。

原本站在道路前方的王賁,當即向道路側面閃躲,主動讓路,然後躬身彎腰,向從身前經過的馬車拱手作揖。

高聲問候送別。

「下官王賁,恭送左丞相!」

一直等到李斯乘坐的那輛使者馬車走遠之後。

王賁這才重新站直身軀,扭頭目視向那一輛逐漸走遠的威嚴馬車,眼神一陣閃爍不定。

「王上給出如此優待,究竟是為何?」

「難不成與十八公子和華庭公主的雙重聯姻有關?」

「亦或是……和陰陽家有關?」

腦海中雖然有所猜測,但王賁卻並不打算在明面上繼續探索下去。

他準備等到班師回朝之後。

再私底下向自己的老爹王翦問一問,好歹現在他的老爹王翦,已經將華陽公主贏元嫚迎娶入門。

他們王家,也算得上是秦國王室國戚成員。

「既然有了左丞相這番話語,那眼前這片魏國最後的堅固堡壘,也已經算得上是屬于秦國的一份子。」

「城頭上的旗幟,也該進行變更了。」

心中想罷,王賁轉身向回走去。

來到自己的戰馬附近,他翻身上馬,雙手抓住馬韁繩,頭也不回的大聲喝道︰「爾等帶好旗幟,隨同本將親自走一趟那朝歌城。」

「屬下尊令!」

身後,列隊整齊的親衛兵齊聲回應道。

然後跟著自己的主公王賁,一起向著那一條長達數里距離的跨河石橋快速奔跑過去。

……

……

過了好大一會兒。

等到王賁帶著自己的親衛兵,跨越過大河與城外的原野,來到朝歌城城門口的時候。

就看到這里的主城門早已經大開。

那副樣子看起來,就像是在提前等候他們的到來。

「來人可是王賁王將軍?」主城門附近,一個身高體壯的魁梧將領站在那里,向王賁抱拳一禮,問候出聲。

「本將正是王賁。」王賁見狀,翻身下了馬,伸手取下戴在臉上的半張金屬面具,同樣向那個魁梧壯漢問道︰「可是姬文康姬將軍當面?」

「正是本將!」姬文康上前一步,與王賁正式見面,道︰「之前,你我雙方經常在戰場上爭斗,穿戴的頗為嚴實。」

「今日還是第一次得見王將軍的真容。」

「姬將軍不也如此?」王賁哈哈大笑一聲,態度很是和藹,對姬文康笑道︰「從此以後,大家就是同僚了,不再是戰場上的對手。」

簡單交流了一會兒。

姬文康對王賁伸手示意,道︰「我家主公早已經交代下來,有關于城牆上旗幟的事情,就交給王將軍去全權處理。」

「替我向王爺問一聲好。」王賁對姬文康認真說了一句。

然後揮手帶著自己的親衛兵,在姬文康的陪伴指引下,走上朝歌城的城門樓,進行城池旗幟方面的更換。

等到將旗幟更換完畢後。

王賁沒有選擇在此地多做停留,帶著自己的親衛兵再度離去,向著原本魏安侯名下的其它大型城池而去。

那里的旗幟,同樣要進行更換。

……

……

在使者李斯向咸陽城回返的過程中。

新的秦王命令,再度從咸陽宮內部發出。這一次,有關于姒元曾經做過利國利民的事情,悉數被大肆宣揚開來。

無論是海鹽的提取之法,亦或是精鹽的萃取純化之法。

包括馬鈴薯、番薯與玉米等優質高產量農作物的發現,以及曲轅犁的設計與推廣,風車動力體系,電燈等使用物品等等。

各種各樣的事情,接連被宣揚,廣而告之,被更多的人所知道。

其目的,是為了讓姒元自身的功績得到增加。

讓武隆侯與一字並肩王的雙重尊貴位置,能夠來的更加端正。畢竟秦國的律法,極為公正嚴明。

核心以功績為主,也是唯一的評判晉升標準。

若身具功績,哪怕是外來人,也能成為秦國的大貴族。反之,則亦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