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50章滅南匈奴和鮮卑

九月,擁車紐為單于,繼東引烏桓,西收羌、戎諸胡數萬人,破京兆虎牙營,殺上郡都尉及軍司馬,掠並、涼、幽、冀4州。

公元第156年,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分地為三︰右北平以東為東部,右北平到上谷為中部,上谷以西為西部。

三部各置大人管理,直屬檀石槐。

游牧民族所依恃的重要戰略物質即是「水草」和「芻禾」、「鹽地」,檀石槐在成為鮮卑大人後,便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措施。

「乃立庭于彈汗山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余里,兵馬甚盛,東西部大人皆歸焉。」

在他的統帥之下,「因南抄緣邊,北拒丁零,東卻夫餘,西擊烏孫,盡據匈奴故地,東西萬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網羅山川水澤鹽池」,「種眾日多,田畜射獵不足給食,檀石槐乃自拘行,見烏侯秦水廣從數百里,水停不留,其中有魚,不能得之。

聞樓人善網浦,于是東擊俊人國,得千余家,徙置秦水上,令捕漁以肋糧食。」

統一後,鮮卑便開始連年侵擾東漢邊境。

公元第177年,東漢靈帝命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各率騎兵萬余人,分別從高柳(今山西陽高)、雲中郡(今內蒙托克托東北)、雁門郡(今山西代縣西北)出塞,分三路進攻鮮卑。

漢軍出塞二千余里,鮮卑首領檀石槐命東、中、西三部大人率眾分頭迎戰。

對于此次的戰斗,網絡上並無記載,但周文文在另一邊(資治通鑒)上看到了結局。

熹平六年(第177)八月,靈帝以鮮卑連年入塞抄掠邊郡,命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各率騎兵萬余人,分別從高柳(今山西陽高)、雲中郡(今內蒙托克托東北)、雁門郡(今山西代縣西北)出塞,分三路進攻鮮卑。

漢軍出塞二千余里,鮮卑首領檀石槐命東、中、西三部大人率眾分頭迎戰,大敗漢軍。

夏育等軍輜重盡失,戰士死者十之七八,三人各率數十騎逃回,皆以敗軍之罪免為庶人。

此後,鮮卑兵勢更盛,連年犯漢邊境。

好在公元第181年,檀石槐死了,而檀石槐一死,鮮卑便開始分裂,西部鮮卑叛離,漠南自雲中以東分裂為三個集團。

一是步度根集團,擁眾數萬,據有雲中、雁門一帶。

二是軻比能集團,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三是原來聯盟「東部大人」所領屬的若干小集團,散布于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後推素利為單于,三人其中軻比能集團勢力最強。

公元第216年,曹操將南匈奴分為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別安置在陝西-山西-河北等地,鮮卑人乘虛據其舊地,進一步進入漠南,取代了南匈奴的地位,靠近中原。

因為軻比能志在統一鮮卑,所以對剛建立的曹魏表示恭順,公元第220年,軻比能向魏文帝曹丕獻馬。

公元第221年,軻比能交還留居鮮卑的漢族500余家歸漢。

公元第222年,又率部3000余騎,驅趕牛馬7000余口與魏國「互市」,再送歸漢人千余家返回上谷等地。

然而同曹魏保持良好關系後,軻比能便開始兼並其他部落。

公元第228年,軻比能吞並東部鮮卑各部落。

公元第233年,軻比能吞並步度根部,統一漠南,對曹魏邊境形成威脅。

公元第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派遣使者聯絡軻比能,意圖前後夾擊曹魏。軻比能率兵至石城(今甘肅皋蘭),屯兵邊境。

為防鮮卑南下,公元第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韓龍將軻比能刺死,鮮卑開始「部落離散,互相征伐」,鮮卑各部進入獨立發展時期。

公元第237年,曹魏遣名將毋丘儉率幽州諸部聯合鮮卑、烏恆伐之,衛臻柬之,魏帝不听,公孫淵逆與儉戰,儉不利,引還。

公孫淵于是自立為燕王,設置百官,派使者拿著符節,借助鮮卑單于的王印,給邊疆北方民族加封晉爵,並引誘鮮卑人去侵擾魏國北方地區。

曹魏時期,魏滅燕之戰中慕容鮮卑因與司馬懿、烏恆、高句麗、流星聯軍滅公孫氏燕國之功得據遼西。

東部鮮卑先後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佔據遼西。

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率領下,第三次南遷來到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一帶)。

禿發部也從拓跋部中分離出來,由塞北遷居到河西。

乞伏部在西晉建立以前,就已經大規模遷入雍、涼二州。

西晉建立後,對周邊鮮卑各部采取安撫政策,並授予某些部落首領官職稱號,加強統治。

雖然鮮卑時有反叛(比如慕容涉歸、慕容廆父子倆侵擾邊境,禿發樹機能的反晉起義等),但總體來說,西晉和鮮卑保持著良好的隸屬關系。

但是在八王之亂開始後,西晉王朝內部混亂不堪,國力衰弱,天下大亂,各少數民族紛紛南下,逐鹿中原。

此時的鮮卑,特別是遼西鮮卑各部也趁機分一杯羹,段部、拓跋部兩部投靠西晉邊疆重臣,參與中原紛爭,造成了重大影響。

所以周文文為了防止鮮卑在他走後,還像歷史那樣給中原造成影響,便決定向鮮卑宣戰,最好能將鮮卑趕走,逼鮮卑北逐。

而如果鮮卑沒打到,那麼三支大軍就要將南匈奴誅滅,至少在周文文走後,不能發展成都王司馬穎被手下匈奴人劉淵反殺的局面。

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虛閭權渠單于死,引起內部分裂,先後出現五單于爭立的情況,混戰不斷,最後發展為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的相互攻伐。

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于附漢,是為南匈奴。

北匈奴在郅支單于領導下曾擊敗大宛、烏孫等國,強迫各族進貢,威震西域,一度領導了匈奴的短暫復興,後被漢朝擊敗,開始大規模西遷。

南匈奴(48年—216年)是南部匈奴貴族醢落尸逐鞮單于建立的政權

未完待續

第051章預告北、南匈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