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八十五章 倭國,乃大魏不可分割的版圖!

卞夫人跪在曹操寢宮的門口,因為是冬季,屋檐下墜著的冰凌正在融化,一滴滴落在他的肩頭。

卞夫人含著淚︰「大王,子文這次犯了錯,你罰他終身幽禁也就罷了,最少還能保住一條命,可子桓…你罰子桓流放邊陲,那…那是九死一生的地方啊!」

曹操神情平靜而冰冷,「若孤已經死了,若太子沒有力挽狂瀾,今日這許都城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卞夫人嚇得渾身顫抖,「我知道大王是為了大魏,是為了消除大魏的隱患,可…可虎毒不食子啊!」

曹操感慨︰「虎可以不食子,可魏王不同,站在這魏王的位置上,孤必須考慮的更多,更深遠,將所有未來能威脅到大魏的扼殺于萌芽之中,或許,你會說孤偏心太子,可這份偏心是太子自己爭來的!你睜大眼楮看看,如今這諾大的大魏,其中飽含了他多少的苦心?孤為他心狠一次,不應該麼?」

曹操的話讓卞夫人牙齒緊咬,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此時,一個宦官怯生生的上前通報,「陛下,荀令君與幾位軍師已經在偏殿等候陛下!」

卞夫人收起了眼淚…

似乎不願意在下人面前流淚。

曹操則走過她的身邊,將她拉起,「你也無需落淚,至少你還有子健,你最疼愛的不就是子健麼?這一次他可立下了大功,孤能看出來,日後他定是太子身邊的肱股之臣!」

言及此處…

曹操最後深深凝望了卞夫人一眼,就在小黃門的帶領下徐徐走遠。

偏殿中,荀或、荀攸、賈詡、戲志才早已等候在這邊…

曹操徑直跪坐到主位上。

「來,都說說吧。」

荀攸當先道︰「西涼馬騰已經派兒子馬超送上了西涼八郡的印綬與戶籍,說是要西涼虎女嫁大魏太子,權以西涼八郡當做陪嫁!」

戲志才也月兌口,「江東孫翊、孫權也是如此,江東六郡七十二縣的戶籍與印綬悉數由周瑜帶來,江東孫小妹與太子的婚事,他們也頗為重視!」

接下來輪到賈詡,「這呂奉先倒是沒有戶籍與印綬,卻帶來了一塊‘邪馬台國’的璽印,這份其女呂玲綺的嫁妝可不簡單,這‘邪馬台國’的璽印也宣告著遼東以東大洋之外的‘倭國’,從今天起,將是我大魏版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荀攸、戲志才、賈詡的話很簡單…

可信息量極大!

區別于西涼嫁女、江東嫁女以西涼與江東兩地為嫁妝,充足了牌面…

呂布這個更夸張…

要知道…

在漢武帝時期,是「小日子」第一次到達大陸,他們的使者拜見漢武帝時,太矮了,所以漢武帝御賜他們「倭人」這一稱呼。

而漢朝也默認…遼東以東有一處大洋之中的島嶼,名喚「倭國」…

誰能想到…

昔日被漢武帝御賜「倭人」的帝國,今時今日竟真的成為了大魏版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讓曹操心情頗為激動。

「不愧是呂奉先哪!哈哈哈…」

他爽然的笑出聲來…

可,曹操這邊是笑的開懷,荀或卻是露出一副擔憂狀,與此間的氣氛截然相反。

曹操注意到了荀或的表情。

「如此喜事,荀令君如何這般神情?」

荀或頓了一下,方才張口︰「大王,臣是在想,當年太子還是亭侯時,那時他一門侯府兩夫人,迎娶萬年公主與夏侯氏貴女…便因為這婚禮難辦而讓‘太常’、‘太僕’絞盡腦汁,最後還是大王讓步,讓萬年公主在前,夏侯氏貴女在後,就連洞房花燭都分上下場!可現在…」

荀或沒有把話講完,且他說的事兒也不大。

可…

這話傳入曹操耳中,卻是讓他渾身一哆嗦。

不僅曹操哆嗦。

賈詡、荀攸、戲志才…均是怔了一下。

誰能想到,太子剛剛繼位,第一道難關就已經來了。

西涼郡主;

呂布的女兒;

江東孫小妹…這婚…不好安排呀。

要知道,洞房花燭分上下半場,已經夠為難了!

這下…要分上、中、下半場了,得虧沒有再多出一個,否則上下半場,直接分成四節得了!

換作正常人的思維,誰都想趕頭場,誰也不想…用別人用過的吧?

偏偏,這三位閨女…論及地位與身後的背景,誰也不遜色于誰!

大麻煩!

——大麻煩哪!

許都城,校事府。

程昱身穿燕居便服,似乎因為高興,心情大好…

在校事府的門前頓足提字「乾坤斗轉,塵埃落定」!

一旁徐庶也在…

徐庶端詳著評價。「人言‘人逢喜事精神爽…’看起來,程先生還是老當益壯啊,那些鞭刑,哪怕到現在,我這背後尚隱隱作痛呢!」

程昱與徐庶算是這一次事件的首功之臣…

當然,立下首功並沒有讓他們如何高興?

反倒是陸羽變成了「曹羽」,南狩侯變成了「大魏太子」,這事兒…很難不讓人亢奮。

今日校事府值守的校事極少…

多是三五成群,慶祝去了。

當然,不只是校事府,還有龍驍營…還有鍛造坊、工房、制煉坊…

這些與陸羽息息相關的作坊,因為陸羽身份的轉變,本就身價高昂的他們更是水漲船高。

倒是唯獨…郭嘉與沮授的心情與大家截然不同。

他們倆步入校事府時,有些心事重重…

正看到了程昱與徐庶,郭嘉當即道︰「好一個人逢喜事精神爽,程司馬、元直…現在還不能高興的太早了!」

唔…徐庶與郭嘉都是潁川人,自小相識。

徐庶道︰「校事府乃是大魏太子的嫡系,日後加官進爵,光耀門楣自是不在話下,奉孝何出此言呢?」

「呵呵…」郭嘉似乎看的更通透,「元直的心境發生變化了!」

「怎麼說?」徐庶疑惑道。

「以往的元直不會說這種話,更不會把名利看的這般重!」郭嘉感慨道︰「子宇成為了太子,元直都不能免俗,何況其他人呢?」

郭嘉這麼一句話…一下子點醒了徐庶。

「呼…」

他 地倒吸一口氣。

郭嘉的話還在繼續,「之前太子還是南狩侯,那時江東未定,西涼為平,就算是朝中也有隱患,那時候的大魏是創業,是一路打過去奪下這天下,可如今…江東與西涼歸附,整個天下只剩下巴蜀一隅尚在負隅頑抗,這是到了守業之時,守業比創業難,治國比打仗難,而守業與治國靠的就不再是兵馬、補給、錢糧,而是人心!」

說到這兒,郭嘉晃了下他手中的酒葫蘆。

天生郭奉孝,尤愛杯中酒…

也只有他這等豁達、灑月兌,不拘泥于名利之人才能看出此間真諦。

而郭嘉的一番話,讓程昱、徐庶均是沉默片刻…

程昱原本喜悅的心情一掃而空,「創業之時,同仇敵愾,守業之時,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了,校事府與龍驍營是太子的嫡系,可虎豹騎、虎賁軍…還有那些譙沛勛貴,他們是魏王的嫡系呀,何況…大魏海納百川,如今大魏囊括的又何止是我們,像是沮授,會不會有那些袁氏的降將要以他為伍?又會不會有年輕的潁川士人以奉孝、元直為伍呢?哈哈哈…」

說到最後,程昱笑了,他一邊捋著胡須,一邊感慨…

他方才是有些天真了。

——創業難,守業更難!

燈光已經殘了,楊修和司馬懿坐在一處酒肆的雅間中。

「仲達似乎有心事?」

「你不也有心事麼?」

兩個人精在一起,渾身都長滿了心眼,誰也瞞不過誰。

楊修眼珠子一定,「當年光武皇帝中興漢室,設雲台二十八將,榮耀備至,今日你、我恩師榮登太子之位,你、我…還有校事府、龍驍營中也當再出一份‘雲台二十八將’的殊榮!可喜可賀呀!」

「呵…」

司馬懿當即就听出楊修的意思,反問道︰「好一個‘雲台二十八將’,可也是從這‘雲台二十八將’開始,氏族便一步步的壟斷一切資源,商業、農業…乃至于到最後,清評孝廉的舉薦也握在了各地氏族手中,就連官場也被壟斷了…或許,從那時起,光武中興就注定要走下坡路。」

唔…

司馬懿的話,讓楊修提起了許多精神。

「仲達好見識。」

「德祖,你無需藏著,我想到的你也想到了,對麼?」司馬懿目光眯起,「曾經,你、我只是南狩侯的弟子,我等所謀無外乎是助南狩侯、助校事府、助龍驍營…那時我們的對手也在明處,袁紹、袁術也好,呂布、劉表也罷…可現在,恩師成為了太子,我等所謀就不再是一城一郡,而是天下…而是這大魏。」

司馬懿感慨道︰「百亂叢生,能真正為大亂平亂的,也就那麼幾個人,一些人跟著魏王幾十載,資歷在,一些人有潁川世家作為援手,可我們…我們用什麼去治國?我們治國的過程中,若是與那些有資歷、有背景的沖突?太子又能不為難麼?」

司馬懿的話讓楊修心有余季。

「是啊,人都說恪盡職守,可只恪盡職守也不行,以前咱們要應付的只是幾個人,現在要應付的卻是整個魏國,而且很快,我們要應付的就是整個天下。」

言及此處,楊修頓了一下,「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可如何和平過度,如何不再步那大漢氏族崛起的後塵,這條路要怎麼走難哪!難哪!」

呵呵…

說到這兒,司馬懿竟有笑了。

這一抹笑引起了楊修的注意。

「仲達笑什麼?」

「恩師曾經太學授課時,曾向我們提出過察舉制外,兩種選官制度,你可還記得?」司馬懿問道。

楊修眼珠子一轉,當即回道︰「九品中正制與科舉制?」

「對!」司馬懿語氣篤定,「遏制氏族的發展,避免步漢之後塵,僅僅靠三互法定然不夠,首當其沖的是從選官上進行改革,太子再厲害,他也是一個人,他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到各行各業,去污存清,去偽存真,挑選出最合適的人才與你、我一道幫助太子,才能從根本上解除漢之弊病,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嘶…

楊修的眉毛愈發的凝起。

他沉吟了片刻,反問道。「我記得恩師講授起這九品中正制時提及過,此項選官制度將人才分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雖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選拔官吏無標準的問題,可事實上卻是對氏族的一次妥協。」

「沒錯!」司馬懿補充道,「恩師提出,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在于‘中正官’,其作為某一地區人物進行品評的負責人,掌管州中數郡人物之品評,其定品難免不依據家世、行狀!這依舊是在氏族中選拔,沒有背景的寒門子弟依舊難以競選!所謂‘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族高卑’早晚會變成一紙空談,所以…」

聊到這兒,楊修已經完全明白司馬懿的意思。

「仲達想說的其實是恩師看好的那‘科舉制’吧?」

楊修提起了十二分精神。「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多種科目,考試內容有時務策、帖經、雜文等…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人才,這才能真正意義做到‘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族高卑’,這也給了大量出身不佳者一定的機會!」

曾幾何時,楊修與司馬懿在太學學業時,陸羽在台上講授科舉制…

他們倆哪里會想到…

會有這麼一天,他倆竟會將那超前的「選官制度」付諸于實踐,這太瘋狂了,這太瘋狂了!

「只是…」

「仲達有話不妨直說!」

「廢除察舉制,推行科舉制,這是動搖了世家大族的根基,怕不會那麼容易…推行者也勢必會成為眾失之的!」

「哈哈哈哈!」楊修悵然的大笑,「自古變法就有犧牲,商鞅變法,商鞅被車裂…卻讓秦國富國強兵!若是不需要流血,那要你、我何用?」

「德祖…」

司馬懿輕呼出楊修的名字…

就在這時,一名校事府的校事叩門而入,「楊曹掾,校事府探得急報!」

「說!」

楊修一聲吩咐,這校事迅速的走到他的身旁,用細微的聲音對著楊修的耳朵說了些什麼。

楊修的眼眸則徒然睜大…

這…

他心頭一怔,愣了許久,才轉頭望向司馬懿。

——「仲達,這科舉制的推行,竟還真有人情願做那眾失之的!」

這一句話演出,楊修的眼中莫名的多出了許多欽佩。

若不是親耳所聞,他決計不會相信,這個人…竟會為科舉送上一封「神助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