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雖然御史有風聞奏事的權利,但也不能造謠生事,以訛傳訛,听風就是雨,甚至胡說八道吧…」李恪憋嘴道。

「好了,那來那麼多牢騷話,你放心吧,所以的彈劾奏章朕都留中不發,你以後多注點意就行…」李世民有些無奈道。

「謝父王!」李恪微笑道。

正在這時,總管太監李順著急忙慌的跑了進來…

李世民皺眉道︰「發生什麼事?」

「啟稟陛下幽州八百里加急文書,燕王羅藝反了…」李順小心翼翼道。

「混賬,羅藝賊子膽敢如此…」李世民勃然大怒道。

李恪聞言也是一驚,因為他清楚的記得羅藝反唐發生在貞觀元年元月,現在都十月了,歷史進程改變了…

羅藝,本名子延,字彥超,京兆郡雲陽縣(今陝西涇陽)人。隋末唐初將領,隋朝左監門將軍羅榮的兒子。

羅藝生性凶暴狡黠,剛愎固執,不講仁義。但他勇于攻戰,善射。大業中期,因屢立戰功,官至虎賁郎將。

大業八年,隋煬帝發兵攻打高句麗,命羅藝督軍北平郡治新昌縣(今河北遷安市建昌營鎮),受右武衛大將軍李景節度。

羅藝少年時諳習兵事,部隊紀律嚴明。但他本人任氣縱暴,多次凌侮李景,但常常為李景所折辱,于是羅藝便對李景懷有很深的怨恨,後來還曾誣陷李景謀反,但沒有成功。

隋朝末年,軍閥割據四方,田地荒蕪,民不聊生,各地不斷爆發農民起義。

涿郡物阜民豐,加上兵器精良,糧倉充盈,多據財寶,屯兵數萬,眾多賊子竟然前來侵擾掠奪。

留守的官員虎賁郎將趙十住、賀蘭宜、晉文衍等人都不能抵抗,只有羅藝獨自出戰,殺敵不可勝數,威望越來越大。

趙十住等人非常忌恨羅藝。羅藝私下得知他們將要作亂的消息,于是向眾人宣布說︰「我們這些人討伐賊子非常有功效,城中的倉庫里東西堆積得像山一樣,君命在留守官員的手里,但他們無心救濟貧困百姓。這難道是慰問體恤之心嗎。」用這些話激怒城中的百姓,百姓都怨恨。

不久,羅藝率兵回城,郡丞出城迎候羅藝。羅藝趁機拿下郡丞,擺開陣勢,趙十住等人害怕都前來听命。

于是羅藝分發府庫財物,來賜給將士,打開糧倉賑濟窮困之人,境內軍民都十分高興。羅藝也借機自立,自稱幽州總管,統轄幽、營二州,成為東北地區一大割據勢力。

武德三年,羅藝奉表歸唐,唐高祖李淵下召封他為燕王,賜姓李氏,從此,羅藝改名為李藝,為唐立下大功。

武德五年,秦王李世民攻打劉黑闥,羅藝帶兵數萬,在徐河攻破劉黑闥弟劉十善的軍隊,俘獲和斬首的共有八千人。

幾個月之後,劉黑闥二次起兵,羅藝再次奉詔討伐。李淵命太子李建成總統諸軍征討劉黑闥,不久劉黑闥戰敗被俘斬殺,羅藝與太子李建成在洺州會師。

在羅藝協助唐擊敗劉黑闥後,羅藝請求入朝,唐高祖盛情接待了羅藝,拜他為左翊衛大將軍。

羅藝自以功高位重,便目無他人,自從和太子李建成相識後,他被李建成拉攏,結為黨羽。

李世民的親信曾至其營,羅藝無故毆打他們,唐高祖因他是屬吏大怒,很長時間才釋懷,待他像以前一樣。

當時突厥屢次成為侵擾的禍患,因羅藝一向有威名,被北夷害怕,唐高祖令羅藝憑本官身份帶領天節官兵鎮守涇州。

武德九年,李世民即皇帝位後大封功臣,拜羅藝為開府儀同三司,食實封一千二百戶。

李世民登基為帝,羅藝心理就崩潰了,原先認為太子一定會成為皇帝,沒想到會出這麼一個狀況。

本來,太子黨不一定會有事,因為魏征也是太子黨而且還是死黨。可問題,羅藝老覺得自己和李世民和自己有過節,現在他當上皇帝了,會不會找自己麻煩。

即使李世民心胸開闊,不找自己的麻煩,但也肯定不會重用自己,羅藝恐懼不安,便決定先下手為強。

貞觀元年正月十七日,羅藝假稱奉密敕,麾兵入朝,途中趁勢佔據了豳州,正式反叛…

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羅藝,但許多看過隋唐英雄傳的朋友,表示不能接受這樣的羅藝。

因為在隋唐英雄傳里邊,羅藝被塑造成一個忠君愛國,武藝高強,愛惜人才的封疆大吏,被封為靖邊侯羅藝,並且他還擁有軍事,財政和人事方面的自主權。

他是秦叔寶的姑父,還是羅成的父親。在秦叔寶落難的時候,他收留了秦叔寶,並且教導他秦家 法,而他對自己的兒子羅成,從小就嚴格要求,悉心培育,後來羅成也成為當時名將。

從隋唐英雄傳的故事來看,羅藝沒有絲毫的陰險狡詐。倒是做事顯得十分光明磊落。

隋唐英雄傳里邊的這個羅藝是虛構的,跟正史上的羅藝,相差很多,其所以給他塑造這麼一個武林前輩的形象,主要是為了幫助秦叔寶成長和襯托他的兒子—羅成,而羅成這個人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也有人說他的原型是羅士信,但是羅士信又不是羅藝的兒子。

羅藝真正的陰險狡詐體現在正史上邊。羅藝原來隋將,確實天性十分陰險狡詐,但是他的陰險和狡詐,主要是用在對外戰爭上面,從大局上來說他維護了國家利益。這一點是值得稱道的。

而在另外一部紀實系列電視劇貞觀長歌里邊,羅藝完全是一個反面形象。李世民建立唐朝之後,羅藝割據一方,李世民派人跟他談判,希望他能歸順大唐,他假意答應,實則包藏禍心。

在突厥進犯長安的時候,羅藝按兵不動,在李世民和突厥可汗之間玩制衡,兩面三刀,好處佔盡,結果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他最後被手下殺死。

李恪知道羅藝的最終結局,所以對于羅藝的造反並沒有放在心上,但李世民不知道啊,所以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