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李世民想把李承乾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給他安排的老師都是海內大儒,都是名噪一時的大家。

若論聖人之道,明君之志,治國之道他們無所不精,而說到兵法一事,就不是他們所長。

而李承乾雖然有東宮六率,可是負責東宮六率的太保杜如晦和少保劉政會基本只是掛個虛職,根本就不來東宮。所以,東宮六率也不在李承乾的掌握之中。所以,李承乾身邊除了幾個侍衛之外,就沒有一個像樣的能懂兵法的人。

所以,東宮眾人給李承乾出謀劃策半天也沒有拿出一個實質性的建議。如此,弄得李承乾對他們每個人都沒有好臉色。

「你看看你們,平日里把自己吹捧到說什麼會什麼,問什麼懂什麼,怎麼到了這個時候你們就拿不出一個好點的建議來呢?漢王參與組建新軍,李泰和李佑還能善還能善罷甘休?你們不拿出個方案出來,讓孤怎麼下台,怎麼跟父皇交代。」李承乾在想到李恪,李泰和李佑今後會因為組建新軍獻策而受到李世民的夸獎時,心里就不由地氣憤不已。

「太子殿下不必動怒,漢王能向陛下推薦一個蘇定方,難道我們太子府就不能向陛下推薦一個王定方、李定方馬?」太子舍人王仁表突然道。

「王舍人說的對,微臣也建議殿下舉薦一親信之人,組建新軍。」崔知機也符合王仁表的話說道。他們兩個論才能不及張玄素和于志寧等人,論威望不及李剛于志寧等人。

唯有他們的家世,他們背後的家族的原因,才能讓他們能夠侍奉太子。所以,他們兩個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所以便結成了同盟,時常給李承乾出些主意,以便不讓自己失寵。

李承乾在听到王仁表的建議之後,眼前一亮,他也覺得王仁表說的有道理,沒準李恪獻策的目地就是為了推舉蘇定方呢。所以,他面色有些緩和的說道,「那不知道兩位愛卿可有合適的人選?」

兩人哪里有什麼合適的人選,被李承乾一問,半晌沉默不語。李承乾又將目光轉向李剛等人,見他們都沉默不語,臉上出現了怒色。

李剛和張玄素等人心中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因為剛才崔知機說讓李承乾舉薦一名親信之人。可是,能跟李承乾有親信之稱的是誰?他們心里都清楚,除了長廣公主之子趙節之外,再無他人。所以,他們寧願沉默不語,也不願意給李承乾推舉這樣的人,讓李世民對他們心生不滿。

而崔知機和王仁表如此說是因為他們都是世家之後,而趙節是公主之子,平時在一起很合得來,又見到趙節在被推選長安縣令的事情被駁回,才如此想幫自己的好友一把,順便在李承乾面前獻寵才如此說。此時見李承乾又要發怒,王仁表連忙道,「不知殿下與譙國公柴紹和平陽公主的長子柴哲威關系如何?」

李承乾失望的搖了搖頭「柴哲威從小就與老三相交甚密,和孤並沒有什麼好往!」

「那殿下和桂陽公主和開化郡公趙慈景的長子趙節關系如何?」王仁表繼續問道。

李承乾眼楮一亮道︰「孤和趙節一起長大,情同手足!」

王仁表理了理胡須,一臉微笑道︰「如此甚好,趙節能文能武,殿下何不舉薦他呢?」

趙節是桂陽公主和趙慈景的長子,趙慈景英年早逝,他在武德初年戰死沙場。

趙慈景死的時候,是開化郡公爵位。趙慈景的嫡長子趙節,繼承了父親的開化郡公爵位。李淵當朝的時候,趙節還是小孩子,沒有得到官階。

李世民稱帝之後,對小外甥趙節多有提攜照顧。趙節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就官拜刺史。

唐朝的貴族子弟,在正常的情況下,仕途起步于宮中親衛。貴族子弟從親衛晉升到刺史,如果沒有破格提拔,大概要到40歲左右。

李世民念在趙慈景的戰功,也看在姐姐桂陽公主的面子上,數次破格提拔趙節,讓他提前十年,當上了從三品刺史。相比于大多數貴族子弟,趙節可以說是進步明顯了。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趙節有個表兄弟柴哲威,繼承了父親的國公爵位。柴紹是李世民唯一的嫡親姐夫,他與平陽昭公主的嫡長子就是柴哲威。柴哲威啥也沒干,就繼承了父親的國公爵位。

柴哲威的進步,也比趙節更快,很快便官拜右屯衛將軍。

同樣是李世民的外甥,柴哲威是國公,趙節只能是開化郡公,趙節跟柴哲威一比較,心態就崩了。

趙節覺得,自己身為帝女之子,又是功臣之子,還是太宗皇帝的親外甥,不能滿足于郡公爵位。趙節想像柴哲威一樣,搞到一個光宗耀祖的國公爵位。

趙節生活的時代,已經沒有大仗打了,通過軍功獲得國公爵位的機會很渺茫了。既然軍功之路不通,那就只能走擁立從龍之路了。

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雖然是太子,但是受到了魏王李泰的挑戰。趙節和李承乾關系非常,自然便在李承乾和李泰之間,選擇了擁立李承乾。

李承乾是長孫皇後所出的嫡長子,在母後活著的時候,太子地位非常穩固。長孫皇後去世之後,魏王李泰咄咄逼人。李世民偏向李泰,隱隱約約有了廢太子的意圖。趙節眼看著自己押錯寶了,就坐不住了。

趙節鋌而走險,攛掇李承乾走父皇的老路,企圖發動第二次玄武門之變。李承乾的兵變,還在籌劃階段,就被李世民發現了,兵變自然就失敗了。趙節作為謀反積極分子,被關進大牢。

趙節的母親桂陽公主,積極營救趙節。李世民很無奈,如果他赦免趙節的死罪,就怕別的外甥也會效仿謀反。李世民總共有19個姐妹,他的外甥加起來有幾十個。不殺趙節,不足以震懾帝甥們。李世民沒辦法,只好殺了親外甥趙節。

趙節之死,死于不知足,死于「人心不足蛇吞象」。趙節老是喜歡和柴哲威等人攀比,結果把自己送上了死路,當然這都是後話。

李承乾心儀的對象也是趙節,見王仁表這麼說,又見眾人不說話,就將事情定了下來,讓于志寧給他草擬奏章。

而在一旁的李剛和張玄素知道李承乾的秉性,見此事已定,也就不再說話,免得自己又被他訓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