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江南文士是在隋朝統一南方之前就已經存在的世家大族,他們一方面參與唐朝政治制度、典章則例的制定,另一方面又在江南地區繼續發揮影響。這三支力量對于唐朝的建立和前期國力的恢復壯大都起了很大作用。

而眼前這位,將是貞觀後期,江南文士的領軍人物,李恪望向對方,就仿佛看見一大波人才在向自己靠近。

李恪知道,自己要想奪嫡成功,成為未來大唐帝國的皇帝,就不能不重視這三股力量。

但是,重視歸重視,但要讓這三支力量認可自己,讓他們支持自己,除了江南文士這一股勢力之外李恪還有點把握,其他兩股勢力目前來看基本不可能,特別是關隴集團,除非李承乾在奪嫡之爭徹底失敗,他們才有可能考慮支持自己,所以這一切都需要從長計議,是根本急不來的。

而除此之外,首要的問題就是發展自己的力量。做任何事情沒有人是不行的,而眼下李恪最缺的就是人,現在他身邊可謂一個信任的人都沒有,更何況是那種為他出謀劃策的心月復了。

血淋淋的歷史讓他明白一個道理,沒權沒勢的王爺是斗不過手無實權的權臣。所以,他要是跟李承乾爭皇位,跟李泰和李治爭皇位,必須要有權利。

所以,他需要的是一個忠于自己的集團,忠于自己的文官集團和軍方集團。只要有了這樣的勢力,他才有跟能力跟他們爭奪皇位,才有資格走上爭霸的道路。

想到人才李恪第一個便想到就是眼前的岑文本,因為這哥們就是李恪歷史上的老師,和現在的李恪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

而且這哥們不僅是一位萬中無一治世干才,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頂尖權謀大師。

歷史上的岑文本,作為李恪的老師,畢生都在為李恪入主東宮而努力,可謂是鞠躬盡瘁、赤膽忠心、費盡心思,為了李恪,他甚至拋棄個人榮辱,委身于魏王李泰,最終讓李承乾和李泰水火不容,兩敗俱傷,但最後還是敗給了老奸巨猾的長孫無忌,含恨而終。

現在李恪重活一世,肯定不會讓這位忠心耿耿的權謀大師功虧一簣、慘淡收場。

對于人才,肯定是越多越好,除了岑文本,李恪還想到馬周,馬周是李恪必須要收服的,他早就想好了,待收服二人後,便了讓封德彝負責扶持岑文本,蕭瑀扶持馬周,讓他倆竭盡全力幫助岑文本和馬周上位,最好能接他們二人的班,一人為尚書左僕射,一人為尚書右僕射。

除了岑文本和馬周,李恪又想到了兩個人,他們分別是上官儀和許敬忠。李恪之所以想把這二人也納入自己麾下,是因為他記得這二人都做過高宗時期宰相,能官制宰相,那能力肯定是出類拔萃,高人一等。

上官儀,是唐朝時期河南人,祖上從西漢時起,到晉朝、北周隋朝,都世代為官。

隋煬帝時候,他的父親在農民起義的兵變中被害,當時上官儀被家人藏起來,才僥幸逃月兌。為了躲避亂兵的追殺,他只好剃去頭發,到寺廟里當僧人。

在這期間,他專心學習佛經和史學書籍,文章寫的也很好。太宗當朝時,上官儀參加了科舉考試,考中進士,在皇帝身邊當了官,深得太宗信任。

太宗去世後,高宗登基,他繼續被高宗和武皇後器重。先是在太子李弘的宮中掌管事務,後來又晉升到宰相職位,一時風光無限。

上官儀還是初唐著名詩人,他的詩「綺錯婉媚」,具有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詩的聲辭之美的傾向,形成當時爭相模仿的新詩體——上官體。在唐詩發展史上,上承楊師道、李百藥和虞世南,又下開「文章四友」 和沈佺期、宋之問。

上官儀對詩歌體制的創新,主要在體物圖貌的細膩、精巧方面,以高度純熟的技巧,沖淡了齊梁詩風的浮艷雕琢。

公元664年,皇後武則天,秘密地引宮外的一位道士入宮,讓他在後宮實施法術,迫害蕭淑妃等人。不料這件事情被一個叫王伏勝的太監知道了,他把武則天的這個舉動報告給了高宗皇帝。

當時高宗早就被武則天的強勢干預朝政壓制得很不痛快,這下听說她私下搞這種禁忌的邪術,新舊煩惱加起來,就對武則天更加不滿了,一時竟起了廢掉武氏後位的念頭。

于是高宗找來了他最信任的上官儀,和他商議。上官儀听了高宗的訴說,也憤憤不平地表示︰「皇後既狠毒又專橫,讓皇帝失望,百姓非議,理應廢黜,才能順應天心民意。」于是君臣兩個就這樣商量好了,高宗就讓上官儀寫一份詔書。

詔書還沒發布,武則天就得到了消息,她肯定不依啊,于是就又哭又鬧地來到高宗面前,向他辯解喊冤。高宗的個性本就懦弱,武皇後這麼一哭,花言巧語表白一番,他就又心軟了,看武氏哭得那麼傷心,怕她生氣,就心虛地哄她說︰「我當然知道你是朕的好皇後,朕怎麼舍得你難過呢?這是上官儀的主意。」

于是這事兒就這麼擱置下來了,但是武則天的心里分分秒秒在記恨著上官儀。過了一段時間,她指使自己的心月復在朝堂上奏本,誣陷上官儀,和那次向高宗告發過她的太監王伏勝,說他二人勾結先前被廢掉的太子忠,企圖謀反。

這次誣告,武則天和她的手下做好了周密的準備工作,目標是一擊必中。

所以上官儀他們根本沒有反駁申訴的機會,武則天一黨成功地將上官儀及王伏勝、廢太子忠處死,連上官儀的兒子也被牽連誅殺,上官家沒收全部財產,女眷全部收入宮中為奴婢。

其中上官儀的小孫女婉兒還不滿一周歲,也跟著她的母親一起,從小成了奴婢身份。婉兒天生聰慧,知禮賢惠,長大後得到武則天的喜愛,任命她協助自己管理後宮。到了中宗李顯繼位,納婉兒為昭容,就是比妃位低一級的嬪位。在婉兒的積極爭取下,上官儀被平反,並重新厚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