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82章,十鐘山房,壬申本與癸未本

沈瑜和克里斯蒂娜,趕到了時代拍賣公司的大廈,匯合了張小琴和曾晴,一起參加時代拍賣公司的拍賣會場。

時代拍賣的新春拍賣會,分為了五場。分別是瓷器工藝品玉器(上午拍賣),文房雜項專場與古籍善本專場(下午拍賣),18點~19點是近現代書畫專場,19點開始古代書畫專場。

沈瑜已經看過了預展,準備參加的是下午的兩場拍賣。

克里斯蒂娜第一次參加華國的拍賣,對拍品與流程都很好奇。

文房雜項的拍賣會,從一塊端硯開始。

沈瑜因為想拍的東西都不貴,因此,悠閑地看著拍賣會場,偶爾會與克里斯蒂娜、張小琴和曾晴三人聊天。

硯台,筆,紙的拍品很快結束,開始拍賣老墨。

拍賣三組清朝古墨的時候,沈瑜都沒有舉牌。

當一組70年代的徽墨開始競價,沈瑜舉起了競價牌。這組徽墨,是魔都墨廠的五石漆煙墨。

這些老墨的市場價格,在08年,07年的時候。,大約是400元到500元之間。由于競爭不激烈,沈瑜已用2300元的價格,買下了這一組四塊,共四兩的徽墨。

緊接著,又拍下了兩塊70年代的屯溪胡開文墨廠的超頂漆煙墨。

他放棄了一組清末的定版墨,等到魔都墨廠的老墨再次上場,他再次舉牌。

順利拍下這組徽墨。

張小琴曾經跟著沈瑜到魔都墨廠去買墨,知道他買徽墨的喜好。克里斯蒂娜沒有使用過墨塊,不感興趣。

曾晴則是不了解其中的門道。

她對沈瑜說︰「小沈,我看你沒去買清朝的墨,反倒去買70年代的墨,為什麼?」

沈瑜心想,我能去買假的嗎?他想好說辭,才說道︰「清朝的墨,我不懂。這些魔都墨廠的產品更有保障,我買來是要自己使用的。」

「那個時候墨,有保證嗎?我記得小時候用過墨廠生產的學生墨,似乎感覺一般。」曾晴問道。

張小琴小聲說︰「曾姐,這個問題我知道。」他曾經听沈瑜說起徽墨的種類,就向曾晴講起了學生墨與高檔墨的差別。

曾晴听完,驚訝的說,沒想到︰「你這麼年輕,對這些文房四寶了解的這麼多。我看過好多年輕人,連墨塊作用也不知道,還以為是硯台研磨出黑顏色。」

張小琴解釋︰「我曾經跟著沈總一起去過墨廠。」

沈毅看到對後面的幾個拍品不感興趣,就解釋道︰「生產徽墨的幾個大廠,他們所用的配方和制作標準,基本是沿襲了清朝幾個著名墨莊的辦法。他們所用的產品標號,分別對應以前的名稱,在很長時間里,大廠的產品質量是有保障。

幾個人討論筆墨的質量的時候,印章類拍品開始拍賣。

第一件上場的是方介堪的印章,起拍價為5000元的。沈瑜用25600元拍下印章。之後拍賣的是齊白石的兩枚印章,因為競爭太過激烈,沈瑜沒有舉牌。

第四組印章,是陳巨來篆刻昌化雞血石印章,沈瑜用47000元拍得。

曾晴看到沈瑜放下手中的競價牌,就問道︰「你很喜歡印章嗎?我記得你說過自己會篆刻。」

沈瑜笑著答道︰「我自學的專科,但是和大師相比差距太大,遇到了大師作品,當然要買下來。這兩枚印章我都能用得到。」

他看看後面的拍品,已經沒有感興趣的東西,便對幾人說︰「我去辦手續付款,你們要不要休息一下?等一會兒還會有一場。」

曾晴三個人決定去喝熱飲,暫時休息。

沈瑜去付款辦手續,遇到了正在接待朋友的高琦。

高琦因為拍賣的成交額超過預計,所以氣色極好。他看到沈瑜過來,熱情的說道︰「老弟,謝謝支持。」

沈瑜說︰「應該的,今天也是巧了,踫到我喜歡的古玩。」

高琦問道︰「還有一場,有沒有你喜歡的?」

沈瑜笑眯眯的說︰「有。保密。」

高琦哈哈一笑︰「明白,明白。」

沈瑜付過款,在大廈二樓的餐飲店,找到了曾晴三人。

她們給沈玉瑜安排好位置,紛紛的詢問拍品的情況。

沈瑜拿出了兩枚印章,讓三個女孩輪流把玩觀看。

張小琴拿著方介堪先生的印章,向沈瑜詢問︰「沈總,這就是青田石?」

沈瑜要了一杯橙汁,然後答道︰「沒錯,青田石,還是上品封門青,石質細膩,材質也很規整,2.5×2.5×6cm。雕刻螭龍鈕,圓潤精致,絲理分明。」

「這是哪一年的作品?」張小琴問。

沈瑜指著印章邊款,說道︰「邊款是介堪得意之作,癸未,應該是1943年。」

克里斯蒂娜問道︰「這個價格並不便宜吧?」張小琴已經把價格告訴她。

沈瑜說︰「方介堪先生刻印以典雅取勝,此印用的是白文。讀未見書,我個人判斷,應該物有所值。印章和徽墨,我不打算買賣,留著自己用。」

曾晴說道︰「你的愛好很多。我記得你從我店里買過珊瑚蓋瓶和珊瑚樹。」

沈瑜說︰「都在我的書房。」

曾晴︰「你是真舍得。」

張小琴看向曾晴拿著的另一枚印章,說道︰「雞血石的名氣,比青田石更大。」

曾晴小心的拿著陳巨來篆刻的雞血石印章,邊看邊說︰「正方素章,無雕刻。石材底色沉穩,是藕粉色,雞血的面積不大,但是鮮紅濃艷,流淌自然如潑墨。」

張小琴贊嘆︰「曾姐經營古玩店,果然不一樣。」

曾晴說道︰「印章邊款是巨來篆。底印是——」她看了一會兒,沒辨認出來,只好放棄。「我只能看出這麼多。」

「印文是——松竹含韻,章法妥帖,深得漢印神韻。」沈瑜解釋道。

曾晴︰「我對陳巨來先生了解的不多,但是我記得曾經看過父親留下的一本書,上面有陳先生的照片,給人的感覺是瘦小,和作品的氣勢不同。」

沈瑜听著幾人的聊天,默默查看購買古玩後的游戲信息。這次購買,讓他的對金石篆刻的了解進一步提升。他關閉頁面,沉默半晌後,說道︰「我對陳巨來先生的了解。都是從書中得來。陳巨來被他的老師趙叔孺推為「篆書醇雅,刻印渾厚,元朱文為近代第一」。

我覺得,只有看作品,才能看到陳巨來個人形象和藝術世界。他的作品有,印章,書畫,印譜,收藏,手稿,信件,影像。最有經典的是自用印和自作印譜。

此外,他曾經為很多書畫名家制印,所以,也收到了一些回贈和評價。張大千、吳湖帆、溥心畬、袁克文、江寒汀等名家曾為陳巨來所作書畫及題跋。」

他看著印文,說道︰「很有意思的是,陳巨來先生同時代人的視角,與新時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對于陳巨來的形容,趙叔孺用的是「刻印渾厚」四字,溥心畬題的是「鐵筆奇縱」四字,吳湖帆引的是元好問的「盡入經營慘淡中」七字,袁克文則以「蒼勁旋出舊楮」六字來概括,而張大千說「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可以看出,他們對于陳巨來篆刻的認識,似乎都偏向「渾厚」「自然」的感覺,從來不提「工整」二字,而這與當今多數人對陳巨來篆刻的印象大大不同。」

對面三人似懂非懂,不知道為什麼沈瑜會突然說出一番長篇大論。

曾晴再次拿起印章,邊看邊問︰「你是不是又撿漏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