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28章,論證--三件銅胎掐絲琺瑯古董

沈瑜看著三個精美的瓷器模型,覺得還是修復古董最劃算。他開始考慮這三件瓷器的用處,最好是放在自己家里做個裝飾。

砰砰砰——房門被敲響。

他正在暢想未來,被敲門聲嚇了一跳。反應過來之後,不由得慶幸,幸虧自己夠小心,沒有從修復空間中把古董拿出來,否則,準會被弄的手忙腳亂。

他帶著點怒意,對著門外喊了一聲︰「不要服務。」

但是,門外卻傳來陳晨的聲音︰「沈總。是我,陳晨。」

嗨——

沈瑜沒想到門外是陳晨,剛才那一嗓子,被人听去了,不一定怎麼聯想呢。

他打開門,看到陳晨站在門外,估計是送走了張小琴兩人之後,就直接過來了。

他有些不好意思,咳了一聲,說到︰「那個——剛才我誤會了,那個,我以為是有人來騷擾呢。」

陳晨的臉一紅︰「沈總,這麼晚來打擾你了。」

沈瑜說︰「沒事兒,進來吧。」

陳晨坐下之後,沈瑜給她倒了杯水,然後問道︰「你不回去休息,有事兒嗎?」

陳晨說道︰「關于明天你去博物館的事兒,我想知道詳細情況,可以提前做一些準備。」

沈瑜把今天的事情大概說了一遍。

陳晨沉吟片刻,說道︰「如果普通的捐贈,只要博物館出具證明就可以。如果捐贈一些重要的古董,可能手續會麻煩一點。您的古董大概估值有多少?」

沈瑜說︰「現在還不能判斷出它的真正年代,所以沒有辦法給出準確的估值。」

陳晨問道︰「您能說個大概的估值嗎?我沒有刨根問底的意思,只是想多做點準備。」

沈瑜說︰「我個人的預計不一定準確,應該是在幾十萬到200萬之間,當然,這是估值,送去拍賣會的話,就不敢說了。真正的價值,要等明天確定了真假之後,才能作出判斷。」

陳晨听了這個價格,心中驚訝萬分。雖然沈瑜在自己的話語中留了余地。但她與沈瑜接觸這段時間之後,覺得沈瑜說的話,還是有幾分可信度。

她忍不住問道︰「如果價值幾百萬,您捐出去了,不會心疼嗎?」

沈瑜說道︰「已經決定捐出去了,就不用去想它的價值了。當然了,如果這個東西不值錢,人家博物館也許不願意收,可能我就要拿回來。到時候,你別笑話我就行。」

陳晨︰「怎麼會呢,您捐獻古董也是做公益,總是值得贊揚的。」

沈瑜以為陳晨說完這些就會回去,可是看她似乎沒有動的意思,就問道︰「還有事嗎?」

陳晨說︰「有個事兒跟你解釋一下呃,張小琴和歐臨是我mba班的同學。張小琴在另一家銀行工作,因為業務的原因,難免會熱情一些,您別見怪。至于歐臨,您可能也看出來了,他一直對我有那個意思。」

沈瑜笑了︰「無論哪個意思,都不用跟我解釋。」

陳晨說︰「歐臨今天說的一些話,明顯不太好听,你別介意。」

沈瑜擺了擺手︰「放心吧,我不會介意。」

他送走了陳晨,看看修復空間里的還沒有完成,就去洗漱休息。

第二天早晨,沈瑜和陳晨前往博物館。

兩人來得早,等了一會兒之後,歐臨趕了過來。

他跑到陳晨近前,關心的問道︰「晨晨,你來的這麼早?吃早飯了沒有?」

陳晨說︰「我已經吃過了。咱們等等小琴。」

歐臨對說︰「沈先生,魔都博物館每天的接待人數是有限的。我剛才看到,今天參觀的人比較多,咱們要進去參觀的話,需要盡快排隊。」

沈瑜說︰「我前兩次去,都沒有排隊。我把這個問題疏忽了,這樣——」

手機響了起來。

他對陳晨和歐臨說聲抱歉,按下接听鍵,于老師的聲音傳了出來︰「小沈,你到了博物館了沒有?」

沈瑜說︰「我已經到了博物館的正門。」

于老師說︰「我馬上去接你。」

沈瑜掛了電話,對陳晨說︰「等一會兒于老師來了,我問問他,能不能讓你們跟著進去。

歐臨搖頭︰「算了,我先去排隊吧。」

張小琴很快趕了過來,听陳晨說了剛才的事,就和沈瑜兩人一起等待。

過了一會兒,于老師走了過來,遠遠的招呼沈瑜︰「沈瑜,趕緊跟我上去,朋友們都到了。」

沈瑜解釋︰「于老師,還有個事兒麻煩您,我這幾位朋友,想跟著去長長見識。您看?」

于老師說︰「這件事兒啊,還真是比較難辦,因為工作區是不讓非工作人員進入的。不過,你都開口了,我能幫他們去排隊的地方說一說,盡快進展覽區參觀。場館的管理還是很嚴格的。」

陳晨說︰「老師,您別為難,能讓我們排隊進去就行。」

于老師說︰「這個好說,你們跟我來。」他帶著幾人到了側門,把幾個人的身份證拿給了安檢人員。

安檢人員做了錄入之後,跟著排好隊的人進去就可以。

于老師對沈瑜︰「小沈,咱們趕快去,別讓人等急了。」

沈瑜答應一聲,然後對陳晨說︰「你們先在博物館里參觀,有事聯系。」

陳晨說︰「你快去忙吧。」

沈瑜跟著于老師,進入博物館的工作區,來到一間研究室。

寬闊的工作室中間,擺了幾張工作台,已經圍坐了幾個的人,正在聊天。周圍還有幾位工作人員。

展台正中,放著的正是那只乾隆銅胎掐絲琺瑯春壽寶盒。在寶盒旁邊,還擺放一只印盒與一只扁瓶。

沈瑜看到另外兩件古董,都是銅胎掐絲琺瑯的工藝,知道是拿來做對比的。

工作室靠牆,還有一個大型的投影屏,另外還有幾台電腦。

幾個老者看到于老師進來,其中一個戴寬邊兒眼鏡的老者對于老師說︰「于老師,藏家來了沒有?」

于老師拉了拉沈瑜,對幾個圍坐在工作台旁的人說道︰「我給幾位介紹,這就是春壽寶盒的藏家——沈瑜。他是濱海來的,是位年輕的收藏家。」

沈瑜被眾多的目光注視,如果是一個年輕人遇到這種情況,或許會緊張,但是,沈瑜經歷了一些事情後,已經可以很自然的面對眾多目光。

他對著眾多年長的人微鞠一躬︰「諸位老師好,辛苦幾位老師了。」

坐在首位的老總者說︰「這都是我們的工作,你有捐獻里的善舉,我們自然也不怕辛苦。」

于老師給沈瑜介紹,剛才說話的戴寬邊眼鏡的老者,是魔都博物館的李副館長,也是雜項與古代工藝方面的專家,其他的幾位也都是研究某個鑒定方向的專家。其中有三位是博物館的研究員,還有三位是外聘的專家。

李副館長說︰「人都來齊了。大伙兒剛才也看了古董,先說說意見。」

幾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沒急著說話。

一個滿臉皺紋的老人對沈瑜說︰「小伙子,這個寶盒是你從市場買來的?」

沈瑜點頭。他記得剛才于老師介紹,這個老人姓翟。

翟老師指著扁瓶與印盒,對沈瑜說︰「你看看這兩件東西怎麼樣?你給說說。」

沈瑜听明白了,這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想考驗自己。

沈瑜走近展台,在眾目睽睽之下,穩穩的拿起扁瓶,看了一遍,放下,又拿起印盒觀察。

他把古董放下,對眾人說︰「幾位老師,如果我說的不對,請大家多指點。」

他指著扁瓶說道︰「這只扁瓶,應該叫做銅胎掐絲琺瑯八仙扁瓶,制作時間應該是清——乾隆時期。」

翟老師說道︰「扁瓶在博物館展出過,說說那個印盒。」他的話,其實也說出了另外幾人的想法,周圍的人再次看向沈瑜。

沈瑜不慌不忙的說道︰「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印盒,制作時間比扁瓶要晚一些,應該是嘉慶或者道光時期的。」

李副館長說道︰「這只印盒沒有展出過,小沈的眼力不錯。大家就不要懷疑了,還是說說寶盒的問題。」

說道正題,場中又安靜下來。

于老師看看左右,說道︰「這樣吧,讓收藏者先說,畢竟這東西是小沈的。」

李副館長點頭︰「小沈,你先說說你的意見。」

沈瑜再次站起來說道︰「諸位都是前輩,我是末學後進,斗膽說說我的想法。」

他把之前對于老師幾人的理由說了一遍,從工藝,尺寸,說到歷史記載,包括國外拍賣上出現的時間和地點。他分析︰「我個人的意見是,因為歷史的特殊原因,藏在清宮里的一批銅胎壽春寶盒,大部分流落到了海外,少量流落到了民間。

因為缺少參照,後來的工匠們,只能根據漆器——剔彩春壽寶盒的形態進行仿制,所以,在國內的拍賣會上,出現了37.5cm的銅胎春壽寶盒的仿品,非常接近剔彩的春壽寶盒。

其實,真正的乾隆銅胎春壽寶盒——」

沈瑜指著自己的寶盒說道︰「應該是這個尺寸。」

他轉身離開展台,對工作人員詢問︰「可以借用一下電腦嗎?這里可以聯網?」

看到李副館長點頭,一個技術人員說︰「有一台電腦可以連外網。」並且引領沈瑜走了過去。

沈瑜坐下,邊說邊在網頁上輸入網址︰「我查過一些資料。」

他先打開了1961年2月21日藍扽復蘇拍賣記錄,找出寶盒圖片,然後說道︰「請大家移步一觀,這是當時拍賣會留下的影像。因為時間太過久遠,不如今天影像齊全。但是,尺寸,照片還是可以看到的。」

幾個專家圍過來查看之後,又與這桌上真品進行比對。

確認大家都看過,他又點開另一件寶盒,在1972年7月11日腐國的拍賣記錄。這一次的圖片數據更為詳實。

沈瑜看到有幾個專家點頭,也有幾個人不動聲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