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77章 史上最慘倭寇!(求訂閱,求月票)

布爾尼肯定是上當了!

因為朱和的大明天兵在三月上旬的時候,壓根就沒打下卑沙城,也沒跨過鴨綠江。

登陸遼東半島的明軍,現在還在南關嶺(就是金州半島的最狹窄處)以南忙著搞基建、開農田,根本就沒功夫去打卑沙城。當然了,他們也不會放過卑沙城,而是采取了堡壘圍困的辦法,在大黑山周圍構築起數十個堡壘,堵住所有進出的山口。還在這些堡壘當中布置了狙擊兵

而在朝鮮方面,明軍現在還沒看見鴨綠江呢,他們才剛剛推進到了清川江附近——由于清軍在撤退過程中采用了焦土戰術,北進的明軍遇到了很大的麻煩。他們需要沿途建造橋梁、清理道路、救濟饑民(還是有許多人沒有被清軍抓住或殺死的)、建立據點,還要組織百姓以恢復生產。而種麥子和種稻米的農時已經錯過,所以北進的明軍只能組織朝鮮農民搶種一些紅薯和土豆。

另外,由于臨津江以北直到鴨綠江之間被清軍「洗」了一遍,原本通知地方基層的兩班貴族已經不復存在。

所以朱和就想將臨津江到鴨綠江之間,靠近黃河的狹窄平原上的土地都分配給朝鮮籍的明軍將士,以便扶植出一批大明死忠。

而要順利完成土地的分配,朱和就需要大清朝這個惡人對朝鮮保持一定的壓力所以馬上推進到鴨綠江岸邊可不是什麼好主意。

而在北進緩慢推進的同時,駐扎在朝鮮的明軍還面臨著一項相當艱巨的任務——抗日!

對于已經擴充到六個師,總兵力超過七萬五千的駐朝明軍而言,抗日可真是太不容易了因為被困在草梁倭館的日寇,哪怕被明軍斷了二十天的糧,都沒有敢跨出倭館一步,對大明朝鮮省發起侵略戰爭!

「大王,萬大洪的奏折上說,草梁倭館的日寇已經糧盡了,前天還有倭人從倭館中跑出來找咱們的人要吃的」

慶德殿中,正在听取顏元做報告的朱和一听說有倭寇要飯的事兒,馬上就怒了, 「混帳,這是什麼倭寇?怎麼還要飯呢?倭寇不都是武士嗎?武士就是切月復也不能要飯啊!」

一旁的權尚夏听了朱和話, 居然「哈哈哈」的笑了幾聲, 發現朱大監國投來了相當不善的目光, 這才趕忙收住笑聲,又的尷尬地對朱和道︰「大王, 臣還以為您在說笑話呢倭館里面的倭人並不都是武士,很多都是商人和武士的僕人……而且即便是武士,餓得不行時要點飯吃也是很正常的。

咱們現在不賣吃的給他們, 又不讓他們走他們如果不要飯,豈不是要活活餓死了?」

「他們不會搶嗎?」朱和反問道,「倭寇不都是強盜嗎?」

朱和是大儒嘛,所以還是挺講道理的, 不能平白無故的污蔑倭寇侵略啊!

總得有點實錘吧?

那個草梁倭館並不是日本人強佔的,而是朝鮮王國自己劃出來給日本人用的——這種做法在後世看來好像是劃了個租界給日本人,是喪權辱國的行徑。

但是在17世紀乃至更早的時代,劃塊地皮讓外商自治還是挺正常的。這麼個搞法不僅方便管理, 而且也方便收稅, 還能避免外商和本地人發出不必要的沖突。

如果朱和認為草梁倭館的存在侵犯了大明的主權,完全可以要求日本人撤離而他如果真的提出要求,倭寇估計就真撤了。

但是朱和盛也不能讓這伙強盜跑了!

「可強盜也怕燧發槍啊!」權尚夏笑著解釋, 「就是真倭寇也只敢恃強凌弱,哪里敢搶天兵的飯吃?」

朱和連連搖頭,心里都快罵「八嘎」了, 這一屆日寇不行啊, 怎麼那麼慫?他們是不是不知恥的海軍?

他想了想, 又問︰「他們要到飯了嗎?」

顏元點點頭,笑道︰「要到了畢竟把倭寇都餓死也不是辦法啊!」

還真要到了!

原來負責包圍草梁倭館的明軍因為擔心倭寇都餓死了沒辦法侵略朝鮮, 所以就只好給他們點飯吃了。這事兒還真難啊!

想到這里, 朱和哼了一聲︰「此事不能一直拖下去權尚夏!」

「臣在!」

朱和道︰「你走一趟釜山, 去問問他們,準備什麼時候入侵大明的朝鮮省?再和他們說, 我大明已經知道他們勾結洋夷, 月兌亞入歐, 給荷蘭、西班牙洋夷當走狗的企圖了!」

倭寇什麼的,都是大明這邊說的, 如今負責主持草梁倭館的幕府重臣土屋政直可不認為自己是什麼倭寇他家又不是海賊出身, 怎麼可能是倭寇?他們土屋家祖上是甲州武田的忠臣!

那個號稱「天目山片手千人斬」的土屋昌恆就是現在正被明軍困在草梁倭館中挨餓的土屋政直的曾祖父。

政直的曾祖父當年可凶殘了, 在武田勝賴自殺,武田家滅亡後,仍然不甘心失敗,一個人躲在天目山中偷襲路過的織田軍。殺了不少人後才被擊斃,所以得了個「天人斬」的名號。

但是這份凶殘卻沒有遺傳給土屋政直這位出生不錯,父親是藩主和幕府老中的高級武士其實就是個「打卡武士」,當當側用人、奏者番、城代什麼的。平日辦事謹小慎微不犯錯,方方面面的關系都能搞好。如果不出什麼意外,大概也能和他老爹一樣混上個老中。

而他之所以能得到草梁倭館的這趟差,也是因為他足夠謹慎,所以老中們都一致認為讓他來朝鮮無論如何都不至于壞了大事。

至于這「大事」到底是什麼?

其實那幫混日子的老中自己也不知道。

現在的德川幕府已經不是家康、秀忠、家光統治下的鼎盛時代了,也已經走上了下坡路。特別是四代將軍「笨公方」家綱不僅頭腦愚笨,而且還一直生不出兒子。幕府現在已經面臨絕嗣的危險,一群老中們為了繼承問題投頭都大了,哪有閑工夫考慮外部事物?

之所以會加入那個什麼「十六國反明同盟」,其實是因為朱和派鄭成功的兄弟田川七左衛門為特使,向幕府提出了琉球宗主權問題。

一幫幕府老中害怕在琉球問題上擔責任,才糊里糊涂的和康熙結盟,想以此為籌碼。

這一次幕府向草梁倭館增派人手,還派來了土屋政直這樣的重臣,其實就是想以「十六國同盟」和增加駐朝人員為籌碼,同大明展開談判。

可誰知道大明根本不和土屋談判,而且還采取了一很古怪的行為,一開始把釜山的官員和駐軍都調走了。隨後又突然派來了艦隊佔領了絕影島,然後陸軍也開了過來,把倭館一圍,又斷了糧食供應結果倭館當中存糧不多(本來沒想到會有那麼多人),很快就吃完斷糧了。

這可真是有點讓人手足無措了,這個大明本是禮儀之邦,現在怎麼變得那麼不講道理了呢?

可是土屋也不敢和大明硬著來,人家部隊看上去就很嚴整,而且還配備了大量的燧發槍和各種火炮,一看就知道厲害了,土屋根本打不過對方所以土屋也只有一邊想盡辦法解決吃飯問題;一邊等待大明那邊的來使。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