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
身材雄偉的李世民負手站在龍椅旁的台階上,明顯早就在等著李承乾。
見李承乾走進來,直接甩手將御案上的一本奏折扔在他面前。
「你給朕仔細看看,此事究竟是不是因你而起?!」
李承乾莫名其妙,一邊承受李二的口水,一邊撿起奏章,仔細查閱。
卻見奏章是遼東營州都督府都督兼檢校東夷校尉薛萬淑,千里加急送來的。
奏章的內容給更是驚爆,難怪李世民大怒。
十天前,原本與大唐相安無事的高句麗,突然起兵三萬,猛攻營州與高句麗交界的邊城大鎮榆林關。
並且是丞相泉蓋蘇文親自領軍!
在此之前,高句麗國王已經向大唐名義上稱臣數年,從未顯露過要開戰的跡象。
這次突然襲擊,讓營州都督府猝不及防。
榆林關失守被攻破,高句麗軍隊俘虜上千軍民,要和大唐交換人質。
所謂的人質是誰?
傅君婥和傅君絳姐妹!
其實,高句麗知道傅君婥和傅君絳姐妹被關押在東宮,李承乾並不奇怪。
高句麗的情報機構從前隋時就開始在大唐經營。
在傅君婥姐妹失蹤後,調查出她們的下落並非沒有可能。
但李承乾無論如何都沒想到的是,高句麗沒有派人潛入東宮截牢救人,而是直接在邊境生事,俘虜大唐軍民,要名光明正大的地交換。
「高句麗要的那兩個人質,是不是在你手上?」唐皇李世民沉聲問道。
「是。」
李承乾點頭承認。
畢竟,按照奏章所述,高句麗都直接點明人就在東宮太子府中,再抵賴就是欺君了。
「上月,兒臣收到密報,有高句麗來的女刺客試圖刺殺兒臣,以在大唐制造內亂。兒臣命東宮禁衛果斷出手,將之擒下。因還未得到口供,故而暫未向父皇稟報,請父皇恕罪!」
李世民不置可否,面無表情問道︰「那這個人質,你換還是不換?」
「當然要換!」
李承乾不假思索道︰「大唐子民雖數以千萬計,但卻沒有一個是多余的。別說是上千軍民,即便只是兩個,兒臣也願以兩名高句麗女刺客將之換回。」
千金買骨,收買人心。
李世民肯定不想因為放棄那上千軍民而失掉人心,被世人非議。
所以,李承乾只能順著他的意思來。
再者,即便是按照李承乾本意,這個人質也非換不可。
否則,他若封王遼東,怎麼面對營州百姓?
李世民聞言,不著聲色的輕輕點頭,臉色也漸漸好轉,但開口時,還是冷然哂道︰
「交換人質固然簡單,但此事令我大唐顏面大損,誰來負責?今年河北先是水災,接著又是瘟災……大災之年,無力用兵。難道就眼睜睜看著高句麗破我城池,擄我國民,猖狂跋扈?」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李承乾突然俯首,大聲道︰「兒臣願身赴營州,用五年時間平遼東,滅高句麗,將泉蓋蘇文的人頭送來長安,洗刷今日之恥!」
「身赴營州?」
李世民虎目陡然眯起︰「如此看來,你不但鐵了心要辭太子位,甚至連封地都選好了?」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再次俯首︰「營州之事因兒臣而起,兒臣願一力平之。再者,兒臣不想與兄弟相殘,只願能和照兒白頭偕老,太子之位讓給二弟也罷。若再能為大唐守好東北國門,便也無愧于列祖列宗了,懇請父皇成全!」
突然間的表演天賦爆發,他這番話說得可謂情真意切,聲淚俱下。
李世民想到往昔長孫皇後還在世的時光,也不由觸景生情。
在這一刻,他不再上高高在上的大唐天子,而只是一個始終關切著孩子的慈父。
「你能這麼想,為父其實很欣慰。」
李世民走下御階,伸手將李承乾從地上扶起,拍著他的肩膀嘆道︰「既然你心意已決,朕便允了你罷。今日便下旨為你和照兒賜婚,至于婚期……就定在今年中秋。然後為朕過完大壽,你們便可去遼地就藩了。」
「兒臣拜謝父皇!」
終于得償所願,李承乾當下就要行大禮。
但李世民阻止了他,伸出三根手指肅容道︰「你我既是父子,也是君臣,有言在先,朕要與你約法三章。」
「第一,自營州以東,朕全封給你。但營州以西,若無皇命,你不可染指半步!」
李承乾聞言,面無表情地暗自盤算。
營州基本就是後世山海關以東的半省之地,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能算是遼西。
而真正的遼東廣袤區域,現在全都被高句麗佔著。
此外,還有靺羯、契丹等游牧民族盤踞,形勢錯綜復雜。
李世民雖然給他畫了個大餅,但顯然除了營州之外,其它封地都要他自己去打下來。
與此同時,李世民並不在意李承乾的反應,繼續說著。
「第二,營州都督府的一萬邊軍和地方官員,朕全留給你。但東宮六率,你只能帶走一千人,除此之外朕不會再給你一兵一卒。」
李承乾听完,頓時眉頭大皺。
一萬一千士卒太少了!
關鍵是遼東地廣人稀,就是想招兵都招不到。
李世民如此安排,顯然是故意在給李承乾設置障礙。
他是大唐皇帝,最看重的始終是大唐的基業傳承。
一旦李承乾不是太子,去遼東就藩,便是天高皇帝遠。
李世民怎麼會不提防他做大做強,成為高句麗第二,威脅大唐邊關?
他自己在世時,當然自信李承乾翻不起浪來。
可他死後呢?
剩下的幾個皇子,無論是誰繼位,恐怕都沒有威信能壓制住當了十幾年太子的李承乾。
所以……
為將來的唐皇,為大唐安危穩定考慮,李世民必須限制李承乾的實力。
甚至,他不希望高句麗被滅在李承乾手中。
在他的計劃里,最好是李承乾頂不住高句麗的壓力,向長安求援。
然後大唐大軍遠征,一舉平定遼東。
那時,威名自然都屬于大唐天子。
至于李承乾,依然是遼東王,但顯然再也無力擺月兌中央的約束。
李承乾被武照耳提面命過,很快就想到了這一層。
腦海中忽地靈光一閃,當即說道︰「父皇,兒臣可以不要兵卒,但若有人願意隨兒臣去遼安家立業,東開疆擴土,還請父皇應允他們隨行。」
「只要是自願,上至朝堂命官,下至黎明乞丐,朕絕不阻止。」
李世民暗自搖頭,心道李承乾終究還是年輕,太想當然了。
遼東苦寒誰不知道?
撒泡尿都能結冰,如果不是被朝廷安排戍邊,鬼才願意過去。
但李承乾所想,卻和他並不一樣。
鬼不願過去,但餓慘了的人卻會願意。
前世為什麼會有闖關東?
還不是活不下去了。
今年河北大災,波及範圍及廣,災民數量極多……
對李承乾而言,只要有人,其它一切難題都可以通過墓星尸樹林來解決。
李世民繼續說道︰「第三,你就藩後必須自給自足,朝廷不會在遼東收稅,也不會給你撥款。」
說得好听是自給自足,說得不好听是自生自滅。
李世民這是要從財、軍、人三方面,給李承乾畫地為牢。
讓他沒法做大,只能依附于朝廷。
如此,即便是李世民駕崩後,新皇也能穩穩拿捏。
可惜,他不知道李承乾有作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