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有妖同行 130 抱得美人歸

琨俞山無盡峰上,月朗星稀,夜涼如水。

斂心喝了喜酒,還不過癮,又喊來李安,在院子里架起一堆篝火,青梅煮酒,通宵宴飲。

甲子先生也來蹭吃蹭喝,玩到興起,吐沫橫飛,繪聲繪色的學著小情侶打情罵俏,還故意將洞府說成洞房。他拍著胸脯,意味深長的說道︰「風小子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敢打賭,等他們從洞房閉關出來,連娃兒都抱上了。」

斂心一口酒全噴在地上,嗆得連連咳嗽。想想師父那德行,還真有可能。

李安忽然有些走神,娘親月復中的孩子,也有兩個月了吧?听影衛傳來的消息,徐藏風這些天就住在王府別院中,每天都去號脈問安。

縷縷清風,拂過山巔,朗朗的月光下,細雪紛飛,回旋著飄進疏疏的林子。李安放下酒杯,把雙手交叉,枕在腦後。他幼時身體不好,出門多有不便,到了入學堂的年紀,只好請來太一學宮的先生,上門授課。他很羨慕尋常人家的孩子,三五成群的當街玩耍,結伴上學堂讀書。

李安對母親月復中尚未出世的弟弟,委實抱著很特別的願望,希望將來能帶著弟弟四處玩耍,給他買好吃的,送他去太一學宮讀書。總之,他想盡可能的,給那個孩子幾年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時光。

因為,這是他缺失的東西,是他今生難以彌補的遺憾。

甲子先生見李安一片衣袖浸在酒盞中,卻毫無覺察,面露傻笑,問他道︰「小家伙,想什麼呢?」

李安搖搖頭,笑道︰「胡思亂想。」

琨俞山終究太冷,縱使披著狐裘,圍著篝火,蓋著毛毯,只要看一眼重重疊疊,遠近高低的連綿雪山,再被冷風一激,半點瞌睡也留不住。這樣無所事事的躺著,難免思緒飛揚。

甲子先生道︰「你師父說,讓你多吃飯,少想心事。夜深了,都休息去吧。」

「師叔祖,師兄,元月初一是我的生日。」

李安閉著眼,聲音輕如夢囈。

甲子先生很高興,又可以蹭一頓飯。斂心眼珠一轉,說道︰「知道啦,到時候,師兄一定給你一個驚喜。」

「拭目以待。」李安心中嘀咕︰「別是驚嚇才好。」

之後的兩天,還算平靜,只有顧不言不滿天機宮廣收弟子,和太一道爭奪人才,來找過一次,被李安不溫不火的頂了回去。

這屆鴻蒙盛會,各大派招收的新弟子,加在一起也才四百零三人。畢竟有資質修仙的人,實在是萬中無一,強求不來。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單天機宮一派,居然收了兩百多人,也難怪別的門派眼紅。

一場仙家盛會,轉眼就到了尾聲,按照慣例,最後三天,將由三大聖地的掌教親自演法講道。

這一回,天機宮主風青彥閉關了,李安和長老們商議,決定由斂心代替師父演法。

寶覺禪師污了名聲,他剛剛踏上翠屏峰,就被名義上的岳父老泰山給飛了一劍。好在寶覺有神功護體,「無相神甲」刀槍不入,尋常飛劍根本傷不了他。

他迎著清晨的陽光,緩緩登上高台,雙手合十,面目慈和,用蒼老中帶著柔和的聲音說道︰「即時如來,于獅子座,整涅槃僧,斂僧伽梨,攬七寶幾,引手于幾,取劫波羅天所奉華巾,于大眾前綰成一結……」

啪!人群中飛出一只臭雞蛋,打在寶覺禪師臉上,濁臭的液體,順著寶覺的臉頰滑落,滴在縴塵不染的月白袈裟上。

上清殿前喧聲大作,隨之而起的污言穢語,山呼海嘯般的咒罵聲,橫空呼嘯的臭雞蛋、爛白菜,讓寶覺那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佛心也有了一絲微微的顫動。

他向人群中面色慘白的修媛看了一眼,忽然面露微笑,心中一片空明,聲音越發悲憫,面不改色的繼續講經。

李安忍不住輕輕嘆息,寶覺禪師宣講的這段經文,他小時候听爹爹說過。

故事里,多情劍客和情人有了誤會,鬧了別扭,想要遁入空門,請求上師剃度,上師就會說︰「施主六根不淨,塵緣未了,還是回家去吧。」

那「六根」指的是什麼呢?六根,其實是一個佛門用語,指人的六種感官︰眼、耳、鼻、舌、身、意。

眼能見色;耳能聞聲;鼻能嗅香;舌能嘗味;身能感觸;意能知法。

色、聲、香、味、觸、法,是為「六塵」。

眼見未必為實,耳听未必是真。聲色犬馬,引人心發狂。六塵有時候會蒙蔽人的心智,擾亂人們對事物本質的認知。(可以參考序章,混沌之死。)

六根不淨,指人的心智受到感官的蒙蔽,心緒不寧,處事偏頗。

如來佛祖為了點化眾人,坐在七寶幾前,把手放在茶幾上,拿起一條絲巾,當眾綰了一個結,問阿難說︰「這是什麼?」阿難說︰「這是一個結。」眾人都說︰「這是一個結。」

佛祖綰疊絲巾,又打一個結,再次問阿難︰「這是什麼?」阿難說︰「這也是結。」眾人也都這樣回答。佛祖一共綰了六下,用一條絲巾上的六個結,譬喻人的六根。

那阿難就問了︰「世尊,怎樣才能解開這六個結?六根清淨?」

佛祖用手拉扯絲巾,將絲巾向左側拽,問他道︰「如是解否?」——這樣能解開嗎?

阿難說︰「不能。」佛祖旋手,又將絲巾扯到右邊,再次問阿難︰「如是解否?」

答案肯定還是不能。

佛祖說︰「那你來說,怎樣才能解開?」

阿難說︰「世尊,應當從結心著手,才能解開它。」

佛祖說︰「沒錯,就是這樣,想解開一個結,要從結心著手。我說佛法,從因緣生,並非取自世間萬物的虛假表象。恆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所以啊,阿難,六根不淨的根源在你心中,如果你心中的結解開了,塵相幻滅,自然能看清事物的本質,獲得圓滿清淨。」

朝陽燦燦,煙霞籠聚,佛法深奧,李安似懂非懂,但是,他順著修媛那愛恨糾結、如訴如泣的幽怨目光,看見了一個熟人。

殷如墨一襲白色雲紋錦衣,在一片嘈雜喧鬧中,格外安靜的站著。明明是平平無奇的五官,卻處處透出溫潤如玉的氣質。

曾經受人敬仰的佛門高僧,在狂徒的圍攻之下,眾人的謾罵聲中,舉起手中的絲巾,向台下問道︰「如是解否?」

李安以為,寶覺會按照經書中的故事,逐步揭開謎底,誰知他連問了兩遍︰「如是解否?」忽然撇開佛經,看向殷如墨,微微頷首,說道︰「汝能解否?」——你能解開它嗎?

解鈴還須系鈴人,修媛未婚先孕的結,佛祖解不開,寶覺也解不開。

____

ps︰這是《楞嚴經》中記載的故事,被我簡化的不成樣子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原文,在第五卷。(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