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八章 幻中陣中幻,道非法非道

當寇仲坐上小船,自以為離開了幻陣時,小船布簾上一塊水漬給了寇仲當頭一棒。

那是寇仲,徐子陵借船時打翻水壺留下的水漬。

在三人登上碼頭的時候,這塊水漬已經快要干了。

寇仲從幻陣出來,還能見到這塊水漬,看似證明了寇仲身處現實之中,可實則不然。

寇仲在幻陣中已經跑了一個時辰了,在如今這種夏日炎炎的時候,這布簾上的水漬早該被曬干了。

而它如今仍然保持著寇仲記憶中的模樣,分明就是仍就身處幻術的證明啊。

寇仲強自冷靜下來,推翻了自己之前所有的判斷,重新開始分析。

這種幻術與寇仲了解的大不相同,顯然已經超月兌了尋常武道的範疇。

或許根本不能以常理來推斷。

與寇仲情形相似的,還有跋鋒寒與徐子陵。

三人性格迥異,面對困境是的辦法也不相同。

徐子陵細細的揣摩著幻陣的一草一木,每一種變化,尋求其中的真諦。

跋鋒寒更傾向以力破法,卻因不得竅門,而看起來有些笨拙。

然而在現實之中,湖心島碼頭前停著的小船上,三個人正站的整整齊齊。

"他們已經站了整整一個時辰了吧?難道是不敢靠岸麼?"

"難道他們想用誠意來打動島主?那至少也應該先通稟一句才是。"

"瞧你說的,以島主的神功,只怕他們剛近岸邊,島主便已經知曉了。

島主既然沒有任何旨意,便是不想見他們,何必再徒惹人生厭。

現在這樣就很好,有分寸,懂進退,若是能讓島主見到他們的誠意,或者島主就會見他們一面。"

湖心島外邊聚集了許多江湖人士,他們都是听了李不言的傳奇而來的。

同樣也是為了見識一番那一塊從天而降的石碑。

可石碑在碼頭旁邊,想看石碑,至少得登上碼頭。

而登上碼頭,那就穩穩進入了幻陣,破不了陣就只有落水一途了。

所以在湖心島外,真正見過石碑文字的人,並沒有幾個。

不過這並不要緊,望月樓中有石碑拓本,凡是來望月樓的人,都可以在一樓門廳處見到寫在入口屏風上的拓本。

石碑上寫的是劍湖宮規。

宮規第一條,凡劍湖宮學子,不論出身,不分貴賤,不論門派。

只學子兩字,就足以讓所有人明白劍湖宮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了。

若是幫派,自當為弟子,幫眾。

而學子,多用于私塾學宮。

前者以幫派為主導,門人弟子所行所為,所站立場都應該以幫派為主。

後者就大不相同,既為學宮,便無身份約束,又不必擔心陣營捆綁,學成之後,亦可隨意而行。

這便是自由與否的區別,這劍湖宮,當比幫派自由,卻又比武館要嚴謹一些。

倘若成立劍湖宮的是江湖中普通高手,那自然無法引起多少人的在意。

之所以要加入門派,便是為了得到門派的力量扶持,學到高深的武功。

這是武館所不具備的。

劍湖宮作為武道學府,固然不如幫派一般給與弟子諸多便利,但也不會有學業以外的強制任務。

僅僅如此,雖說有了一些競爭力,但也不如八幫十會這樣的存在。

可劍湖宮有李不言,那便大不一樣了。

紅塵謫仙人,大道隨在身。

哪怕是從李不言口中獲得一句指點,都可能讓自己的實力突飛猛進,這樣的機會,誰願意錯過?

眼下湖心島外的熱鬧絕不是曇花一現,隨著來年六月的接近,這里會變得更加熱鬧。

而自視甚高者,也會如寇仲,徐子陵等人一般提前前往劍湖宮,求取仙緣。

自然也有與仙無緣的人。

宇文化及就是其中之一,寇仲等人來到揚州的消息沒有瞞過宇文化及。

但宇文化及卻拿他們完全沒有辦法。

打也打不過,打也打不了。

如今保障河流域,哦不對,新帝楊浩已經下旨,將整個保障河流域全部冊封給了李不言,還有一個仙王的爵位。

這表示李不言不用給官府繳稅了,他有了對這片地區的名義管理權。

一字王,已經是至高無上的封號了,封給李不言的雖然只是一個虛餃,但畢竟是真的。

在聖旨到來之前,李不言雖然買下了保障河流域的地,但李不言名義上只有使用權。

稅收也好,領民也罷,都是屬于官府的。

雖然李不言不需要隋朝承認,也是這片土地的土皇帝。

可名正言順,終歸是有意義的。

但李不言卻沒有接受這份封賞。

這封賞接了,逼格都掉光了。

這讓宇文化及想和李不言化敵為友的謀劃破產了。

沒能把李不言拉到自己這邊,寇仲徐子陵這對煩人精又來了江都,宇文化及便心生退意了。

江都是不能留了,麻煩精越來越多,那麼多江湖中人聚在一起,使不定什麼時候就想宰個狗官過過癮。

宇文化及武功雖然厲害,但雙拳也難敵四手,更怕惹惱了李不言,所以還是躲遠些的好。

宇文化及計劃西歸,也是這般行動的。

只要能到洛陽,宇文化及就覺得自己還有翻盤的機會。

于是,司**戩便成了宇文化及的刀下之鬼。

司**戩手上有一支不弱的力量,宇文化及不可能放任司**戩活著。

小皇帝只听一個人的話就夠了。

就在寇仲,徐子陵帶著跋鋒寒闖陣的時候,宇文化及也帶著人馬開始了西歸的征程。

而此時此刻,杜伏威與李子通的探子,也才剛剛進入江都城中。

望月樓的客人們還在打賭寇仲他們能站多久才會得到面見李不言的機會,又或者是放棄。

起步是三個時辰,因為如今已經過去了兩個時辰。

食客們賭的不算大,但參與的人很多。

他們希望寇仲等人能夠成功,又擔心他們真的成功。

這其實挺煎熬的。

只有一個人沒有參與賭局,這是一個三十來歲,道士打扮的男人。

他叫謝科,字映登,曾經是瓦崗軍五虎上將之一。

如今出家為道,學了一身道法,實則也不過是略微偏門一些的武功罷了。

謝科是第一個嘗試登島的人,也是除了寇仲三人之外的唯一一人。

他比所有人都清楚那幻陣的厲害。

別人不知道,謝科卻明白,寇仲三人並非是自願立在那邊,而是已經被幻陣徹底剝離了魂體。

這種江湖上並不常見的手段,若無準備,是極難防備的。

幻術直接所用在人的靈魂上,使得靈魂與的聯系斷開,制造出一個完全由幻陣主導的幻境。

謝科前次登島,便是吃來這虧。

但謝科是出家學道之人,學的也是與傳統武功迥異的"真"道術,倒是能夠勉強抵抗一下這種幻陣。

是以才有了謝科在碼頭夢游一樣胡跑,又掉進河水中的事情發生。

寇仲,徐子陵,跋鋒寒這三個陷入陣中的家伙,如果不能察覺到自己的身體與靈魂已經斷開了聯系,便永遠都無法破開這幻陣。

但謝科也沒打算提心他們,這對謝科來說也是一個大好的機會。

能夠多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甚至等寇仲他們回來後互相交流一番破陣心得,都比一個人閉門造車要好。

謝科在觀察著寇仲三人,卻不知道自己也被人觀察著。

李不言是在謝科第一次闖陣時注意到他的。

這個道士一樣打扮的人,顯然不通五行靈術,也沒有掌握靈氣相關的知識,可卻偏偏能夠借用到靈氣的力量。

用那種道家的符。

這讓李不言明白,在這個時代,修仙是真正存在的。

只是仙路已經斷絕,那上古流傳下來的仙術道法,如今也已經變得支離破碎。

李不言不知道謝科到底掌握了多少道法,便親自主持了對付謝科的幻陣。

結果讓李不言並沒有多少歡喜。

在幻陣中謝科使出了渾身解術,但真正用來打破困境的,還是謝科的武功。

那些能夠調動靈氣的道法,反而只起到了輔助的作用。

謝科用的道法並不復雜,李不言看了兩遍就學會了。

作為回報,謝科才能輕易發現魂肉分離,從而落水逃出幻陣。

而這一切,謝科並不知道。

從謝科身上偷了一波"道術",李不言便又開始了閉關研究。

在閉關之前,李不言把抄錄秘籍的工作交給了婠婠。

于是婠婠有幸成為了大唐雙龍傳世界中,第一個最接近李不言秘密的女人。

一部智能手機,讓李不言可以隨時聯系彼岸世界與天龍世界。

嗯,和天龍世界的聯系時差有些大。

但李不言早在計劃建立劍湖宮的時候,就通知了天山童姥幫忙拍照,如今都過去了那麼久了,天山童姥拍的照片也該傳回來了。

于是婠婠就可以快樂的翻著智能手機中的照片,將一部部李不言在天龍世界改良的武功抄錄下來。

直到此時,婠婠才知道,原來五行靈氣還有那麼多用法。

原來除了五行靈術這種偏法術的功法外,更有五行生滅經這樣下限極低,上限也高的離譜的功法。

然而最讓婠婠在意的,卻是智能手機中的幾張照片。

兩個明顯鶴發童顏的男女,雖然氣質極為不同,但都有著一副仙風道骨。

還有一個一身玄衣的漂亮女人,就是婠婠看了都心神搖曳。

她站在李不言的身邊,舉止親密,讓婠婠想起了李不言說過的話。

這就是李不言的妻子麼?

可婠婠並不打算放棄。

見過了星辰大海,誰又願意回到井底?

這部智能手機只是冰山一角,李不言沒有刻意向婠婠隱瞞其中的內容,卻也警告過婠婠不得泄露分毫。

婠婠能夠接觸到的也不多,也全都是李不言刻意而為。

想要走進李不言的心里,那至少也該有去諸天流浪的勇氣。

有些事情不需要明說,但婠婠應該會明白。

當然,抄秘籍的事情不能落下。

止戈樓與起靈閣造的高高的,可不能進去以後發現只有稀稀落落的幾本秘籍。

這一次,李不言閉的不是死關,對外界變化仍有感應。

研究"道術"有發現,也會時不時的停下來紀錄幾筆。

有些符,同樣可以送入起靈閣作為知識儲備。

而島外的寇仲徐子陵這對記名弟子,同樣也是李不言百忙之中給以了關照。

但和謝科不同,李不言對兩人完全沒有放水的意思,連帶著跋鋒寒都一起倒了霉。

不過李不言覺得跋鋒寒應該不會在意的,都是過命的交情嘛。

謝科的道法符與李不言記憶中藍星影視劇里的道法比較相似。

就連原理都如出一轍。

唯一的區別,大概就是以謝科為代表的煉氣士似乎不懂如何提煉靈氣,一樣走的內功轉化的路子。

將修煉來的內功真氣進行提純煉化為靈氣,便可使用這種所謂的"道法"。

但這靈氣卻並非是真正的靈氣。

甚至比李不言的真元還略有不如。

嚴格來講,"煉氣士"是將真氣按照靈氣的表現形式進行塑造,也就是所謂的"高仿"。

不過他們顯然仿的不行。

而李不言的真元,則是正統的升級路線。

受天地靈氣多寡的影響,功法能夠提煉的內功也不一樣。

譬如在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這種世界,靈氣的匱乏讓高等級的修煉功法完全沒辦法修煉。

就像是一只母雞不可能做成荷包蛋一樣。

必須先讓母雞下個蛋對吧。

李不言早年也是先練內力,再轉化為真氣,又成真元,一步一步提煉而來。

直到天地靈氣濃度達標,才可一步到位的提煉真元。

而在真元之上,便是靈氣。

靈氣亦有不同形態,但主要分為三類,一是罡氣,一是法力,以及鴻蒙紫氣。

三者都是靈氣,前兩者並無高下之分,只是專精的方向不同。

以武入道,多為罡氣,煉氣修道,多為法力。

可以武入道者寡,是以罡氣並不常見。

在洪荒世界,修煉法力也是主流。

至于最後一種鴻蒙紫氣,可以說是靈氣的極致升華,是靈氣的本源形態。

它既有罡氣無堅不摧,剛猛鋒銳的特性,也具備法力澎湃浩然,萬化千變的神妙。

當然,李不言並不知道關于鴻蒙紫氣的知識。

李不言只是隱隱能夠察覺到,自己體內的真元即將步入下一個階段,而這一個階段,需要李不言選擇一種方向。

是以武入道的罡氣,還是順天修行,長生久視的法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