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听說這張《風的季節》,是你們需時最長的一張,是不是真的?」東子忽然對可樂問道。
可樂點頭,又喝了口咖啡才道︰「不是說俞雲舒唱功不好,是這張唱片里的每一首歌,表達的感情都不大一樣,而且我們老大還有鷲哥親自參與制作,要求能不嚴格嗎?
上次你們不是看到我們老大和鷲哥一起替俞雲舒伴奏麼?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老大玩薩克斯啊,那家伙真是深藏不露,那一手玩得真好。」
那次的事在天成文化內部儼然成了一段佳話,特別是俞雲舒跟冼光為了突出效果,都喝了不少酒,在帶著醉意的情況下錄制那首《愛不完》。
最終這首《愛不完》的效果也非常好,推出市場之後更成為專輯里面最受歌迷喜愛的歌曲之一。
「還有鷲哥跟俞雲舒合唱的那首《誰明浪子心》,我當時就在錄音棚里幫忙,哇,你們是沒有看到鷲哥火力全開的樣子,那氣勢,隔著玻璃都讓我們起雞皮疙瘩啊。當時大家都擔心俞雲舒會跟不上,還好俞雲舒的嗓音前段時間被教出來了,才錄好了這首歌。」
「可樂哥,真羨慕你們制作部的人呢,能夠參與制作鷲哥他們的唱片。」行政處一個女秘書說道。
可樂就嘿嘿的道︰「要不我教教你怎麼調音,然後讓方總把你調到我們部門?」
女秘書連忙搖頭擺手︰「才不要,你們老大瘋起來不是普通人受得住的。」
「不過說起來,鷲哥和俞雲舒合唱的歌,我更喜歡那首《都是你的錯》。鷲哥的聲音略略有點沙啞,听起來很有故事呢。」唐金柳說道。
可樂頗有賣弄之意的道︰「那叫煙嗓,是一種技術含量很高的聲樂技巧,具體就是通過發聲時使聲帶部分震動,利用共鳴腔來達到這種效果。鷲哥的聲線本來就不是低沉那類型的,唱這首歌時他故意壓低嗓音,擠壓聲帶從而發出沙啞的聲音。
嗯,這東西還是我們老大最了解,也是他帶著鷲哥練了很久才練出來的。」
大家都知道冼光在之前是星光音樂學院的導師,就是專門指導聲樂的。
那位女秘書也道︰「這種專業的東西我不懂,反正我就覺得《都是你的錯》里鷲哥那聲音真是要迷死人了,听得人家骨頭都酥了。」
「你少在那里發花痴。」江大姐笑罵了一句,又道︰「又快到月底了,你們的工資還有績效我們已經差不多算好了。都是年輕人,我勸你們拿到了工資之後不要亂花,存點錢在這邊買套房子,以後結婚什麼的就不用那麼吃力了。」
冬子笑道︰「說起來我們公司的待遇其實很不錯了,我有些同學工作的單位,工資少待遇差不說,有時候老板還拖欠他們的工資。」
「我們公司這邊算好的了,工資獎金什麼的從來沒有拖欠,上司也不是無理取鬧的人,就算對手下的人作出處罰也是有理有據的,這一點我覺得很好。」唐金柳說道。
可樂點了點頭︰「我以前曾經替一家唱片公司做過兼職,東西弄好了,他們卻用各種理由拖欠我的錢,然後實在拖不下去了,就硬說我技術不行,胡亂扣我的錢。
天成這邊就很好,我們老大做起事來雖然像個瘋子,但是東西做出來之後,該我們的獎勵,他一點都不帶打折扣的。而且外邊的人問起,他也都說是我們的功勞,這個我就很佩服了。」
「冼老師確實是個很有原則的人。」
唐金柳也贊了一句。推出過幾張唱片之後,天成文化這個制作團隊在業內已經有了不小的名聲,但冼光從來不會獨佔功勞,反而把主要的成績都歸功于團隊,所以在天成文化的制作部,冼光一方面讓人咬牙切齒,同時又讓手下那群人對他死心塌地。
財務部的江大姐就道︰「我告訴你們吧,跟你們謝經理一樣,我在以前乙成唱片那會就在這里工作了,方總是個很好的老板。你看我從單身到結婚,再從結婚到有孩子,一直都留在這邊就知道了。所以啊,你們好好干,方總不會虧待你們的。」
這時候,市場部一個職員出現在休息室門口,朝著唐金柳他們喊道︰「小唐、東子,謝經理召集開會了,快回來!」
唐金柳跟東子等幾個市場部的人立刻站起來,對江大姐、可樂等人道了一聲下次再聊,就匆匆離開了。
回到市場部的辦公室時,唐金柳便見謝偉柱已經在了,連忙打了聲招呼就過去坐下。
謝偉柱招呼手下的人各自坐好,然後說道︰「好了,數據都統計得差不多了,都說說吧,這張《風的季節》的情況。」
市場部眾人看到謝偉柱還是那副不苟言笑的表情,只是目光里透著凝重,就知道他對這張專輯的市場反應十分緊張。
大家都不覺得奇怪,畢竟這張《風的季節》是公司首次在網上銷售的唱片,是成是敗,關系到公司嘗試的這條道路是否可以走下去。
見謝偉柱的眼楮看向了自己,唐金柳就朗聲說道︰「這一個星期我走訪了穗城、新安、莞城、季華、香山、鵝城、潮汕等地,在這些地方,除了永發影音跟新中書店之外,其他的零售影音店都有在賣《風的季節》。
根據我的觀察,這實體商店的銷量都非常好。這一周里,根據我的統計,單單是嶺南省這邊,《風的季節》在零售市場上的銷量就接近二十萬張!
在嶺南的這個銷量,高于‘月光少年’的《青春紀念冊》,略遜于韓竺采的《送別》。不過按我估計,下一周《風的季節》的銷量,會追上《送別》。而在購買《風的季節》的人群里,嶺南本地人佔了近七成。」
听了唐金柳的概括,謝偉柱點點頭。
負責跑桂海省的東子也道︰「《風的季節》在桂海那邊也大受歡迎,一周內已經賣出了十五萬張。」
「香江那邊的情況也很好,單周銷量接近七萬!」另一個職員也道。
也就是說,《風的季節》在嶺南、桂海以及香江這三個地區的線下銷量,就已經有四十多萬張了。
這絕對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像俞雲舒這樣的一線歌手,在全國範圍內的首周銷量能超過三十萬張,就已經算是達到標準線了。
而俞雲舒這張《風的季節》,單單在嶺南、桂海跟香江三地的線下銷量就已經有四十萬了,這還沒算網上銷量呢。
謝偉柱很明白,在這三個地區的銷量能有如此成績,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其實是粵語歌曲近年來都在走下坡路,人們正期待也需要一些優秀的作品來重振粵語歌曲的風光。
《風的季節》這張專輯,對粵語地區的人來說,就如同久旱逢甘露一樣的存在,所以這些地區的市場對《風的季節》的熱情,不能用正常標準來衡量。
不過這也恰恰說明了《風的季節》的成功,如果不是歌曲本身的質量過硬,挑剔的歌迷又怎麼會奉獻如此強烈的支持呢。
「買買書店那邊的數據呢?怎麼樣?」謝偉柱問道。
負責這一塊的市場部職員立刻回答︰「根據買買書店那邊反饋回來的信息,他們在這一周里賣出的《風的季節》,數量達到二十萬!根據用戶注冊的收貨地址來看,接近九成都是嶺南、桂海還有香江以外的地區!」
「好!」
謝偉柱也忍不住贊了一聲。線上線下,這開賣第一周的總銷量就超過了六十萬張,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個很好的開局了。
最重要的是,超過二十萬的線上銷量,說明天成文化走網絡發行這條路,是可行的!
盡管這遠遠比不上之前《射雕英雄傳》跟《楚留香傳奇》數分鐘內被下單兩百萬冊那麼震撼,但是對唱片業而言,《風的季節》這個線上銷量的意義非同尋常!
尤其外面的唱片公司還有各式歌手都在盯著呢,就是靜觀網上發行這條路值不值得嘗試。而現在,天成文化算是帶了個好頭了。
「聯系買買網,讓他們公布《風的季節》的銷量數據。算了,還是我親自找彭慶國去談。」謝偉柱對手下們說道︰「你們去找宣傳部,把這事情告訴廖詩雅,讓她借著這銷量,把噱頭打出去,為後面的發行提提氣勢。」
听到要去找廖詩雅,手下的人都有點怕怕的,不過謝偉柱下了命令,他們也只能遵從。
而謝偉柱本人則回了自己的私人辦公室,向彭慶國打去了電話。
很快,買買書店就在主頁上公開了《風的季節》那超過二十萬的線上周銷量。同一時間天成文化也在宙光博客上把線上線下的銷量公布出來,並且表示要為俞雲舒辦一場慶功宴。
正如謝偉柱所言,關心這張《風的季節》銷量的人有很多,其中分量最終的自然就是海王音樂、維納斯還有天龍唱片這三大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