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卞謀延便雖不是負責此事的,但他修築堤壩之人卻是他引薦的門生親信,此事,他是難辭其疚。
「皇上,恕臣直言。」三廉王趙德林不待卞謀延開口為自己辯解,便先截下了話頭。「皇上此言差矣!」
「哦?」康熙略帶驚訝的看著三廉王。要知道,三廉王和卞謀延的政見向來不合,此事听其說出的話竟像是要為卞謀延開月兌,倒讓康熙有些不敢置信起來。
莫不是此二人一直是一黨的,之前的爭辯都是做給朕看?
「此非天災,實為人禍!」三廉王的一番話說,倒讓康熙恍然大悟。這壓根不是為卞謀延開月兌,而是要將其的罪責更加深數倍啊!
康熙暗暗反省起來。自己真是魔障了,當年九龍奪嫡一事,讓自己每每遇事都會不自覺的陰謀論起來。
不過,康熙也知道,這種事再發生,他也還會陰謀論起來。
趙德林卻不知康熙所想,只繼續說道︰「皇上,太原府尹是臣的門生。他曾與臣坦言之,臣方才知道,大壩之所以如此不堪一擊,其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官員玩忽職守、偷工減料,這才令大壩形同虛設。」
沒錯,趙德林早就知道有人在修堤壩是貪污受賄,只是當時趙德林苦于沒有證據,不明明稟皇上。如此黃河一決堤,趙德林雖心中甚痛,卻也知道,此時稟明,正好讓皇上去查找出貪官,還朝堂一個清明。
「三廉王何出此言?」康熙
「皇上,是有人貪污受賄,上下其手。」趙德林義正詞嚴,意有所指︰「可是這些貪官沒有想到,百年不遇的大水,會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出現。」
「據卿所言,今年大水竟沖出一件貪污弊案來了。」康熙冷聲問道。
「稟皇上,正是!」趙德林絲毫不退縮。
「哼!」康熙冷哼一聲,拍案而起,怒道︰「天災殺千千,人禍殺萬萬。天災慘不如人禍烈,若是天災,朕無話可說,人禍則不可恕。朕一定要將禍首嚴懲不貸!」
康熙讓吏部侍郎董致書出列,冷聲道︰「如今朕要徹查堤壩貪污案,卿家務必替朕把決提元凶揪出來!」
這事本該是由吏部尚書來管的,只是吏部尚書已是年老體弱,前些時候剛給康熙上了折子告老還鄉。康熙見此,自然是準了的。所以,現在史部尚書的位子便懸了空,康熙便將此事轉交到董致書的手上。
董致書不慌不忙的跪在地上,對著康熙拱了拱手,只是說話中的中氣不足表明了他此時的心慌意亂︰「臣遵旨!」
康熙看了看時辰,見到已是早朝的時候了,便也不見人歇息,只問起了今日是否有事有稟。
眾朝臣各自稟了自己的分內之事,便散朝了。
★☆★☆★☆★☆★☆偶是分割線★☆★☆★☆★☆★☆
董致書知道此事事關重大,若是自己真的下死力去殺,必會遭到或明或暗的阻攔。畢竟此案重大,定有朝中權貴在其背後撐腰,不然的話,修堤壩的銀子有幾十萬,底下的官員哪有可能吞得下的。
董致書在自家書房來回踱步,總也拿不出個主意來。
董致書的夫人秦氏見著已是正午時分,自家夫君卻仍是沒來大廳用膳,又想到他昨兒個半夜便被叫到宮中去,回來之後神色又是晦暗不明的模樣,很是有些擔憂。
秦氏是個溫柔也聰明的性子,親自來書房勸董致書。
秦氏敲了敲書房的門,叩叩叩的三聲之後,書房內卻是沒有反應。
「夫君,你可在里面?」秦氏用極其溫柔的語氣問道,「夫君可是有什麼煩心事?雖說妾身不過是一個婦道人家,但你若說出來,讓妾身與您一起承擔也是好的。」
半晌,書房時一聲嘆氣響起,之後,門便開了。
秦氏柔柔的一笑,讓跟著的婢女們在門外守著,自己一個進去了書房。
董致書開了門後,又坐回了椅子上,一副很是疲累的模樣。不過,這卻是心累。秦氏上前走到董致書的身後,用自己的縴縴玉手給董致書揉起了額頭來。
見董致書狀似舒服的嘆了一口氣,秦氏方才開口︰「夫君,你自朝堂上回來便量副愁眉不展的模樣,可是有什麼煩心事?不知能否說出來與妾身听听。」
董致書拍了拍秦氏的手掌,把手掌拿了下來,看著那瑩白的手掌發起呆來。
秦氏見狀,又是輕聲喚著夫君,才讓董致書自思緒中轉了回來。
「你卻是不知道,昨兒個太原府急報,說是黃河決溢,橫隴和商胡一帶死傷慘重、尸橫遍野,然後三廉王便報說,這都是因為數年前修建堤壩的官員們貪污,以次充好,這才使得此次黃河決溢。皇上聞言大怒,讓我徹查此案。」說到這里,董致書更是哀聲嘆氣起來︰
「可是能吞下那麼一大筆的銀錢,必是有朝中權貴在里面同犯了此案。若是我不認真查,皇上必不會放過我,罷我的官位倒也罷了,就怕連著我那腦袋都保不住。可若是查了出來,不說皇上會不會處置這些人,可我卻是得罪了人的。而且依我看,皇上必不會處置所有人,那麼我就是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了。」
秦氏一听,也知自己夫君所言必是真的,實是沒必要拿這種話來唬自己,便不由得肅言沉思起來。
「夫君,妾身記得你給我們的女兒欣蘭訂了一樁婚事,明年欣蘭便要過門了,我們是不是要與那未來女婿連絡一下感情呢?」秦氏神秘兮兮的說道。
「你說什麼胡話,我現在真真是焦頭爛額的,哪有心思卻想這些。而且前些日子包拯不是來過府里了嗎?」董致書以前覺得自己的夫人很是聰明,怎麼現在卻說這麼些不著調的事情來了。
「夫君,你可別忘了。人家包拯包公子可是皇上眼中的紅人,皇上的心思,包公子必是捉得準的。也許……」秦氏笑著斜眼看著董致書︰「也許他能幫自家的未來岳父想想法子呢?畢竟我們是他未來的岳家,岳家好,他們包家也會好啊。」
董致書恍然大悟,高興的猛的站了起來,執住秦氏的手,「夫人果然是有好主意的。包拯這個人我也是知道的,是個心中有丘陵的人物,讓他來幫幫我,想來必是願意的。來人,來人。」
董致書大聲叫喚道。
守在書房外的幾名婢女連忙把門打開,躬身問道︰「老爺有何吩咐。」
「給我把大管家叫來。」
「是!」其中一名婢女抬腳就走,剩下幾名婢女,因著沒有吩咐,便仍守在書房外。
董致書在書桌上拿了一張蘭花帖,給雍正寫了幾句話,請他過府一敘。沒一會兒,董致書寫好了請帖,董府的大管家董忠也來了,董致書把蘭花帖交給了他,讓他盡快送到包府去。
見著董忠出了書房,董致書方才松了口氣,整個人都覺得放松了下來。
從董忠去包府送請帖,再到雍正接了請帖,動身趕來了董府,前後也不過才半個時辰。
董致書這段時間也在秦氏的勸解下用了膳,吃飽喝足,也就顯得精神多了。此時見著雍正一接請帖便馬上趕來,很是高興,忙讓人將其帶到書房,好共商大事。
董致書讓婢女奉了茶,便讓眾人都退出了書房之後,方才說出了自己所擔憂之事。
不過,董致書的問題在雍正看來,並不算是什麼問題,但是模樣還是要裝一下的。
雍正喝了一口碧螺春,裝作沉思的模樣,半晌方道︰「這點事情,其實董大人是不用那麼擔心的。」
董致書聞言一愣,問其為何。
雍正道︰「其實正如董大人所言,皇上必不會處置所有貪官。畢竟如我想的夫錯的話,朝中必有大半的官員都牽扯進了此事。若皇上真要處置所有官員,那麼朝庭必亂。而皇上也不會想看到此景。那麼,董大人便是有功也會變成有過的。」
「那該怎麼辦?」
「董大人便依皇上所言,繼續查便是了!」
董致書不太明白,雍正所言前後矛盾,那到底是該如何是好?
雍正也不賣關子,很快便將此中關節說了出來︰「其實,這主意就看董大人你怎麼查,查了之後,又怎麼跟皇上稟報了。」
「賢佷幫我!」董致書
「董大人且莫急。其實到時你只要將元凶巨惡交于皇上,皇上哪里會不懂得董大人的苦心呢。到時候我再幫著董大人在皇上面前敲敲邊鼓,想必董大人的難關很快就會過去。而且怕就很快能再升一步呢。」
董致書聞言,登時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