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45章︰許攸叛逃(終)

公元199年,袁紹消滅公孫瓚,吞並四個州的地盤,擁有幾十萬軍隊,于是挑選出十萬精兵、一萬騎兵,準備攻打許都,沮授勸阻攻打,認為應該休養生息。

但郭圖卻說現在討伐曹操,其勢易如反掌,現在不及時攻取,將來就難對付了,袁紹采納郭圖的意見。

郭圖等人借此機會說沮授的壞話︰「沮授監管內外,威權震動三軍,如果他逐漸強盛,用什麼辦法控制他呢?

臣下與君主權力一樣,國家就滅亡,這是《黃石》書中所忌諱的,再說統率外面軍隊的人,不宜參預內政。」

袁紹于是將沮授統管的職權分為三個都督,讓沮授和郭圖、淳于瓊每人主管一軍,但未來得及實行。

公元200年,郭圖、淳于瓊與顏良攻白馬,遭曹操輕兵掩襲,倉猝逆戰,主將顏良被斬,軍隊遂潰敗。

接著袁紹親率大軍渡過黃河,在延津的南面構築了營壘,沮授上借口有病向袁紹要求辭去,袁紹不同意,但內心對他很惱火,就減少他統率的部隊劃給郭圖指揮。

官渡對峙期間,曹操率軍偷襲烏巢,郭圖建議攻擊曹營而非張郃建議的援救糧倉,結果張郃攻曹營不下。

郭圖見其建議失敗,擔心袁紹怪罪自己,便誣告張郃不盡力,導致張郃投降曹操,袁軍土崩瓦解。

官渡之戰後,審配兩位兒子被虜,袁紹之將孟岱對審配有讒言,郭圖、辛評同意,袁紹令孟岱代替審配守鄴城。

公元202年,袁紹憂憤而死,袁紹以袁尚美貌及後妻劉氏所喜愛而欲立為繼承人,但未正式表態。

眾人欲以袁譚為長子而立為繼承人,但逢紀、審配一派與辛評、郭圖、袁譚一派不和,審配等因為懼怕袁譚即位後加害,私下改袁紹遺命,立袁尚繼位。

袁譚不能繼位,自稱車騎將軍,駐扎在黎陽,公元203年,曹操進攻黎陽退走後,袁譚要求鎧甲及士兵,袁尚拒絕。

袁譚大怒,郭圖、辛評借此機會對袁譚說︰「先君把將軍過繼給其兄做後代的,都是審配用來構陷您的。」

袁譚覺得有道理,就率兵攻打袁尚,雙方在外城城門交戰,袁譚戰敗,就率領部隊退回南皮,之後聯合曹操攻打袁尚,不久叛變。

公元204年十二月,曹操率軍把袁譚包圍南皮,205年一月,在曹操的急攻下,南皮被攻破,袁譚在逃亡時被虎豹騎所殺,曹操進城後,殺了郭圖等人,將他們的妻子兒女也殺了。

最後一位也是穎川名士,穎川荀氏直系,鼎鼎大名的荀彧之兄,在這個亂世世家大族多面投注的情況很普遍。

諸葛家三兄弟在魏蜀吳都做到了一方重臣,算是多面下注的最成功的例子,荀彧和荀諶的情況也差不多。

荀諶袁紹麾下的重要謀臣,主要事跡主要是協助袁紹成功的說服冀州牧韓馥主動讓出了位置,其次,就是在官渡之戰的擔任謀主,卻不見其詳細的獻策獻計,而且歷史上記載甚少。

也正因為如此,荀諶在歷史上留下不少疑慮點,最大的說法就是猜測他是曹營間諜人物,其身份是曹魏謀臣荀彧的兄弟,而荀彧對袁紹謀臣可以說了如指掌。

另外一個佐證,荀諶的兒子荀閎是在曹魏做官的,為太子文學掾,終黃門侍郎。

他是曹丕屬官,同樣做太子文學的還有曹操親信郭嘉的兒子郭奕,司馬懿等,只有自己的親信,才會有這樣的待遇。

只不過荀閎或許是自身能力的緣故,和郭嘉的兒子郭奕一樣,遠遠比不上父輩那樣耀眼,最後隱沒于歷史長河之中。

袁紹麾下謀士這八大謀士,總的來說可以簡單劃分為河北、河南兩大派系。

因為袁紹自領冀州牧,當然需要冀州本地豪強、士人的支持,沮授、田豐、審配都是河北人,所以他們可以作為河北系。

但其實袁紹最信任的是河南系,尤其是在後期,因為袁紹是汝南人,辛評、郭圖、荀諶是潁川郡人,潁川和汝南同屬豫州。

逢紀、許攸是南陽人,南陽雖屬荊州,但其實離汝南很近,也可以算作河南系。

但是這種劃分只能算是一個總體的劃分,因為袁紹手下的謀士並不是如此簡單,這八大謀士雖然有才,但太過喜歡拉幫結派搞內斗,袁紹又大搞平衡之術,失敗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在官渡之戰前,這些人還能團結一致發展壯大,就和現在很多公司創業一樣,上升期自然都是一片欣欣向榮。

但是當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產生分歧,沮授和田豐反對袁紹南征曹操,審配、郭圖等人則堅決支持。

許攸嚴格說來應該算袁紹的朋友,早在洛陽時,許攸就和袁紹、曹操一起共謀大事,營救黨人。

許攸一向最關注自己的就是自己利益,得到袁紹的命令之後,懷著忐忑的心情前往兗州出使。

「子遠兄遠道而來,不知所為何事,自從洛陽一別,可有數年未見了,一切安好否?」

得知許攸前來,正在與麾下一眾文武商量將治所牽往濟陰郡定陶縣的曹操,親自來到濮陽城外迎接。

「孟德兄,我這次前來是奉本初兄的命令,商議繼續結盟,出兵攻打平原郡和清河郡之事。

如今公孫越和劉備立足未穩,正是盟軍反攻的最佳時機,否則一旦讓他們站穩腳跟,孟德兄和本初兄隨時都要面對來自北方的攻擊,恐怕再也無力北進了!」

對于許攸的來意,曹操和麾下一眾謀臣早就有所預料,也商議出了應對方式。

「子遠兄,唇亡齒寒的道理,曹某又豈會不知,奈何連番征戰,士卒十分疲憊,糧草輜重也消耗甚大,即便出兵也實在有限。

如今公孫越大軍兵鋒正盛,佔據渤海、平原、清河三郡之後未再南下,由攻勢轉為守勢,這種情況下想要反攻哪有那麼容易。

具體細節一時半會也無法商議妥當,還是先進城吧,我已命人備下晚宴,為子遠兄接風洗塵,具體事宜到時候再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