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二一章 輿論洶洶

本來想著幫皇帝殺個看不順眼的女婿助興,羅織了那麼多罪名,結果拍馬屁拍到馬蹄上,那些罪名都被皇帝給攬了下來,被他們指證的那些事都是皇帝自己干的。

這就很尷尬了。

禮部尚書何賓沒有感覺到尷尬,而是感覺到了無比的恐懼。

既然他們給柳青定罪的事情是慶熙皇帝自己干的,等于就是給慶熙皇帝定了罪。

——沒道理說駙馬做這樣的事情是需要砍頭的大罪,皇帝做出來,那就是澤被天下的仁政。

慶熙皇帝的憤怒質問,差一點把何賓給嚇癱了。

現在的文官不是以前的文官,現在的皇帝也不是以前的皇帝。

慶熙皇帝已經成為了文人心目中的暴君,他用鐵腕手段統治天下,所有反抗他的官員都被鎮壓了,一些民間呼聲很大的文人也被鎮壓了。

現在的文官們都生活在恐懼之中,沒有了任何和皇帝作對的勇氣。

這跟幾年前慶熙皇帝還沒有掀桌子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

這段時間里,尚書又不是沒被干掉過。

何賓以前也反對過皇帝,只不過還想著時候被皇帝封號文正,反對的聲音不是特別的突出,後面調頭也來得早一點,沒有被針對。

這一次萬言書事件,禮部參與得比較深,何賓自己也知道,雖然他一個尚書沒有參與署名,但他也支持這樣的事情。

因為在他看來,這就是在給慶熙皇帝出氣,是拍皇帝馬屁的事情,應該是很安全的,甚至還能給他帶來政治上的利益。

沒想到弄到現在這個地步。

嚇得他趕緊月兌冠請罪,表示他不知道這件事情,但他作為禮部尚書,下屬官員里面竟然出現了這樣的人,他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願意辭去尚書之職,接受皇帝的懲罰。

這時候說要辭職,可不是什麼威脅皇帝,而是真心實意的想要離開這個朝廷。

——太嚇人了!

跟皇帝作對,被皇帝治罪,那只能說活該。

明明只是想拍一下皇帝的馬屁,結果卻惹上這樣的大禍,那就太危險了。

現在在朝廷里的水太深了,他不想待下去了,什麼文正不文正的,不去想它,只求能落一個善終,最後是老死在床上,而不是被斬首于午門。

慶熙皇帝倒也沒有治他的罪。

何賓算是幾個尚書里面調頭最早的一個,文人風骨不大能夠看得出來,在文人里面又有著比較高的威望,沒必要把他給干掉。

這種人還是需要的,可以當做一個標桿,讓別的人看明白,投靠皇帝,好處是大大的有的。

但是禮部那些人,在這樣的高壓之下竟然還要維護著儒家的地位,不好好的敲打一下那不行。

他對何賓說道︰「朕知道何愛卿你不會如此糊涂,但是,寫這萬言書的人,還有署名的那些禮部官員,一個都不能放過。禮部擔負著教化萬民的責任,在教育上面如此糊涂,對揭露事實真相的文章畏之如虎,朕怎麼能夠放心讓他們留在禮部荼毒天下子民?」

何賓听到說自己不用牽連進去,一顆心放了下了大半。

至于那些參與此事的人會受到怎樣的懲罰,那已經不是他有心情去顧及的了。

回去之後,也沒有跟別人說起這件事情,而是看著回馬嶺礦場新的教材里面增添的那些文章,仔細的參悟著那些文章的中心思想,推測著皇帝的想法。

越想越是心驚。

第二天,向皇帝上奏,表示他這幾天看了回馬嶺礦場的教材,覺得非常的好,淺白易懂,便于學習,于天下有大利。

如果推廣起來,可以在十到二十年的時間內讓大虞的老百姓學到更多的知識,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所以,他請求皇帝降下聖旨,允許這一套教材能在回馬嶺礦場以外的地方推廣,讓大虞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夠享受到這樣的好處。

這一份奏折上上去,讓慶熙皇帝又驚又喜。

他沒有想到這個老家伙竟然如此醒目,一下子就看出了他的意圖,給他送上了這樣一份大禮。

「文正這個謚號就是你的了,誰都搶不走,我說的!」他心里這樣想著。

對于這一份奏折,他沒有馬上批準,而是讓大臣們討論。

不明確表示態度,就是為了引蛇出洞,分清楚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這個討論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延續了半年之久。

——反正現在就算是要推廣那一份教材,也沒有足夠的教師,根本不具備全國推廣的可能性,不用急于一時。

討論的時間更長一些,引出來的蛇更多一些,對以後的長治久安有著更大的好處。

何賓以禮部尚書的身份請求將回馬嶺礦場的教材推廣到全國各地,這一份奏折被公布出來,震驚天下。

很多人都想看一看那套教材里面到底是一些什麼內容,竟然讓何賓給出那麼高的評價。

青離出版社趁著這個機會也將那一套教材印刷了幾十萬套,發行全國,很是賺了一筆錢。

看到教材里面一些否定儒家思想的文章之後,很多讀書人都氣炸了。

他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思想,現在在教材里面竟然否定其中的一部分,那豈不是在說他們學那麼久,學的都是錯誤的?

這個不能接受。

何賓作為禮部尚書,竟然呼吁將這種離經叛道的教材推廣到全天下,那就是妨害名教的罪人,是在刨他們儒教的祖墳。

這個絕對不能容忍。

萬言書的影響也在擴散,慶熙皇帝對那一份萬言書沒有表現出自己的態度來,對何賓的這一份奏折也沒有表現出自己的態度來。

這也就給了那些讀書人一個錯覺——皇帝並沒有什麼預定的立場,就是想要看大家的意見。

在這種關鍵的時刻,他們必須要表達出自己的態度,要駁倒何賓,讓皇帝跟自己站在一個立場,禁止這樣的教材繼續流傳。

一時間,天下輿論洶洶,有若狂潮,鋪天蓋地的卷向了何賓這個禮部尚書。

有反駁他的,有咒罵他的,還有請求皇帝斬何賓以謝天下的。

面對這樣的情況,何賓不怒反喜︰

「被他們這麼一罵,我的位子終于可以保住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