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70章 奴隸翻身把歌唱,衛青出征討匈奴

「奴隸,沒想到這衛青竟然還有這種經歷?」

「從一個被人瞧不起的奴隸做到大將軍,應該挺不容易吧。」

「哎……從他的身上,朕似乎看到了朕自己的身影。」

始皇帝嬴政嘆了一口氣。

他想到了當年他作為質子的那段日子。

春秋戰國時代,是華夏歷史上第一次大動亂時期。

各國之間戰爭不斷,前一刻還把酒言歡的兩國君王,下一刻很有可能拔刀相向。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出現了一種奇怪的外交現象,就是「質子邦交」。

強如橫掃六國的千古帝王嬴政,以及在他之前的兩代秦國國君都有過質子的經歷。

質子互換早在春秋戰國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大多存在東夷和荊蠻部族之間。

中原政權對付「四夷」的慣用策略是「以夷制夷」,對境外各族進行分化、挑撥、各個擊破。

夷,泛稱遠離中原的周邊少數民族,「以夷制夷」,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少數民族對付少數民族,依靠歸順的少數民族尤其是其上層人物完成中央政權對各族的統治。

但是春秋戰國,質子邦交開始流行于中原國家,一般都是弱國派諸侯的庶出的公子王孫送去強國作為質子,以謀取兩國和平。

不只諸侯之間,連周王室也發生過「周鄭交質」的事件,人質外交到戰國時仍很盛行。

說到底,外交是為政治、軍事服務的,此後歷朝歷代都有延續,並且一度作為一種制度存在。

質子大多被安排在強國的國度之內,方便監管,雖然質子的基本生活都有保障,但免不了兩國關系惡化,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那段時光里,嬴政何嘗不是和衛青一樣。

每天都過的膽戰心驚。

自己的命運都不知道會怎麼發展。

這也是一種無奈。

而衛青作為奴隸,嬴政作為質子,雖然形式上不同,但都是悲慘的。

所幸兩人都挺了過來,並且在未來大有作為,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這麼一看,這衛青倒還是挺合朕呢胃口。」

「朕倒要看看,他到底有多麼的傳奇。」

對于這個奴隸出身的千古名帥,嬴政已經來了興趣。

…………

武周。

女帝武則天剛剛上完早朝,就看到了盤點衛青的視頻。

只是現在的女帝,臉色不太好。

「呵呵……這鄭季,真是個狗男人。」

「看到衛夫子的母親風韻猶存,美貌動人,就起了心思。」

「這女的也是瞎了狗眼,能看上這種狗男人。」

「生了孩子,這狗男人一點都不負責,還算人嗎?」

「自己的孩子都不想負責,這算什麼事?」

「衛青也是他的親生骨肉啊,身體里也流淌著和他一樣的血液啊,可他呢?他就這麼對待衛青?把衛青當奴隸看待?」

「這種人,枉為人父!」

武則天越說情緒越激動。

「現在的人,對女性意見太大了。」

「所以朕要證明,哪怕是女帝,也是有資格管理天下事務的!」

「女子也不一定就會比男子差!」

「至于天底下那些負心漢,都給朕去死吧!」

…………

「哎……衛青,的確是一代雄才啊!」

「朕真是羨慕漢武帝了,有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優秀人才,何愁大事不成啊!」

「衛青能從奴隸做到至高無上的三軍主帥,這難度不可謂不大,這種難度,也就比父皇登基稱皇的難度小一點點。」

永樂大帝朱棣又是感慨。

「若是朕的手下有像這樣的人才,朕的大明會比現在更加的強盛。」

「可惜衛青沒有在朕的朝代。」

…………

衛青的人生到底是充滿了坎坷的,從小沒人愛、沒人疼,出身差,兩頭不受待見。

衛青的母親本事平陽府的婢女,在生下衛青之前就已經有了四個孩子。

但是在和衛青的父親私通之後還是生下來衛青。

當然對于這樣一個下人,平陽府自然是不會去追究什麼,因為衛青的母親是在是沒有能力撫養如此眾多的孩子。

便將衛青交給了他的父親,然而衛青的父親也是有著家室的,因此衛青並不受待見,年僅五六歲的衛青,便只得去給父親放羊等。

同時還要受到其他兄弟的欺負。

直到衛青長大點,然後有了自己的主見以及能力之後,才選擇回到了母親的身邊,但是母親的生活也不好,還是下人。

因此衛青也只得選擇做平陽公主的奴僕,生活才有所改善,不過依舊不盡人意。

而衛青命運的改變,無異于是其姐姐衛子夫被漢武帝看中進宮。

當時漢武帝的皇後陳阿嬌一直沒能夠生育子嗣,因此很多人多漢武帝頗有微詞。

而平陽公主作為漢武帝的姐姐,自然也是非常著急。

因此趁著漢武帝做客平陽府,便向他推舉了很多的美女。

在眾多女子之中不乏大家閨秀,但是漢武帝最終也就是選擇了衛子夫。

雖然此時的衛子夫不過是一個平陽府之中的侍女,但是皇帝看中的,自然也就送進了皇宮。

然而進入之後便長達一年多沒有了音信,直到漢武帝打算精簡皇宮之中的侍女、奴僕之時,才又看到了衛子夫。

這次衛子夫忠于懷有了身孕,受到了漢武帝的重視和寵幸。

然而卻引起了當時還是皇後的陳阿嬌的不滿,為了報復衛子夫,陳阿嬌竟然派人去謀害衛青。

幸虧被同僚公孫敖所就,才得以活命。

在漢武帝得知此事之後,為了保證衛子夫以及其家人的安全,便將衛子夫封為了夫人,衛青被封為侍中。

而隨著衛子夫的第一個孩子降世,衛子夫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得到了漢武帝的寵愛,尤其是漢武帝對衛長公主極為喜愛,因此恩賞也逐漸惠及衛青。

之後衛青的崛起其實和漢武帝的內外朝制度有著很大的關系。

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削減丞相的權力,便著手設立內外朝制度。

而衛青作為侍中,正是漢武帝極為親近之人,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經常和漢武帝出入,參與政治決策。

而漢武帝為了培養自己的親信,有著衛子夫的關系,衛青的官職一再提高,成為了太中大夫。

並且此時衛青的軍事才能也逐漸的顯現,開始向軍事方面發展。

因為漢武帝認識到了培養自己黨羽的重要性,對衛氏一族都有著極大的封賞,衛青的幾位姐姐都嫁給了當朝顯貴。

為什麼衛青能夠從一個侍中文官逐漸轉變為武將呢,其實和他之間的工作有關。

在平陽府為奴的時候,乃是騎奴,也就是掌管馬匹等事務的,因此衛青的騎術非常好。

加上身為漢武帝身邊親近之人,也是經常和漢武帝出去打獵等,逐漸被漢武帝發現了衛青的軍事才能。

因此得以在公元前19年被封為車騎將軍,領兵討伐匈奴。

而這才是衛青自我展示的開始,面對匈奴的入侵,衛青屢屢獲勝,封爵也日漸尊貴。

加上姐姐衛子夫生下漢武帝的第一個兒子,衛家越來越顯貴了。

並且自己的佷子霍去病同樣優秀,二人作為大漢雙壁,掃蕩匈奴,受到了漢武帝的信任。

元光五年,匈奴興兵南下直指上谷,漢武帝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

漢武帝分派四路出擊︰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

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迎擊匈奴。

衛青首征,果敢冷靜,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並在龍城之戰中,首虜七百多人,取得勝利。

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

漢武帝看到只有衛青勝利凱旋,自然對衛青更加喜愛,于是封衛青為關內侯。

龍城之戰,是自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為以後漢朝的進一步反擊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礎。

元朔元年秋,衛青為車騎將軍出雁門,領三萬騎兵,長驅而進斬首虜數千人。

元朔二年,匈奴大舉入侵上谷、漁陽,先攻破遼西,殺死遼西太守,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多人。

武帝派李息從代郡出擊,衛青率大軍進攻匈奴盤踞的河南地,采用「迂回側擊」的戰術,西繞到匈奴軍的後方,迅速攻佔高闕,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于王庭的聯系。

而後,衛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

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數百萬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區。

因這一帶水草肥美,形勢險要,武帝在此修築朔方城,設置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到那里定居,還修復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

不但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還建立起了進一步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

此戰,漢軍全甲兵而還,衛青立有大功,被封為長平侯,食邑四千戶。

蘇建、張次公以校尉從衛青出征有功,封平陵侯、岸頭侯。

元朔五年春,朝廷命令車騎將軍衛青率領三萬騎兵,從高闕出兵。

命令衛尉蘇建做游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當強弩將軍,太僕公孫賀當騎將軍,代國之相李蔡當輕車將軍,他們都隸屬車騎將軍衛青,一同從朔方出兵。

朝廷又命令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從右北平出兵。

他們全都去攻打匈奴。

匈奴右賢王正對著衛青等人的大兵,以為漢朝軍隊不能到達這里,便喝起酒來。

晚上,漢軍來到,包圍了右賢王,右賢王大驚,連夜逃跑,獨自同他的一個愛妾和幾百個精壯的騎兵,急馳突圍,向北而去。

輕騎校尉郭成等追趕了幾百里,沒有追上。

漢武帝接到戰報,派特使捧著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

元狩四年春,漢武帝以十四萬匹戰馬及五十萬步卒作為後勤補給兵團,授與衛青與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步兵和運輸物資的軍隊十萬余,兵分兩路,跨漠長征出擊匈奴。

漢軍原計劃由霍去病先選精兵攻擊單于主力,衛青打擊左賢王。

後從俘獲的匈奴兵口中得知伊稚斜單于在東方,兩軍對調出塞線路,霍去病東出代郡,衛青西出定襄。

而衛青大軍出塞一千多里,卻與匈奴單于主力遭遇。

衛青命前將軍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兩軍合並,從右翼進行包抄。

自率左將軍公孫賀、後將軍曹襄從正面對抗單于主力。

衛青下令讓武剛車排成環形營壘,又命五千騎兵縱馬奔馳,抵擋匈奴。

匈奴也有大約一萬騎兵奔馳而來。

恰巧太陽將落,刮起大風,沙石打在人們的臉上,兩軍都無法看見對方,漢軍又命左右兩翼急馳向前,包抄單于。

單于看到漢朝軍隊很多,而且戰士和戰馬還很強大,若是交戰,對匈奴不利。

因此,在傍晚時單于就乘著六頭騾子拉的車子,同大約幾百名壯健的騎兵,徑直沖開漢軍包圍圈,向西北奔馳而去。

這時,天已黃昏,漢朝軍隊和匈奴人相互扭打,殺傷人數大致相同。

漢軍左校尉捕到匈奴俘虜,說單于在天未黑時已離去,于是漢軍派出輕騎兵連夜追擊,大將軍的軍隊也跟隨其後。

匈奴的兵士四散奔逃。直到天快亮時,漢軍已行走二百余里,未追到單于,俘獲和斬殺敵兵一萬九千余人,到達了窴顏山的趙信城,獲得匈奴積存的糧食以供軍隊食用。

漢軍留住一日而回,把城中剩余的糧食全部燒掉才歸來。大軍回營時才遇到迷路失期未來支援的李廣、趙食其部。

漠北之戰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逐漸向西北遷徙,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

而漢軍損失也很大,出征的十四萬馬匹僅三萬余匹返回。

漢軍士兵、馬匹損失十幾萬,兵器甲仗等物水陸運輸的費用還都不計算在內,于是傾盡庫藏錢和賦稅收入仍不足以供給戰士的費用。漢武帝設置武功爵,以籌集軍費。

漢武帝為表彰衛青、霍去病的戰功,分別加封二人為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驃騎將軍,共同管理日常的軍政事務,以代太尉之職。

漢武帝給了衛青一個機會,而衛青也讓他知道了,衛青的軍事才能。

可以說,漢武帝時的大漢能有這般強大,與衛青是月兌不了干系的。

正是衛青的驍勇善戰,才能大漢軍隊戰無不勝,功無不破。

軍隊強大了,社會才能安定下來。

社會安定了,國家的發展更加繁榮穩定。(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