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靖選錯了靠山,卻因禍得福

「這個李靖原來是隋朝的人?那不是和秦瓊一樣?」

「可為什麼這樣優秀的人才,都沒有被楊廣所用呢?」

「如果楊廣任用秦瓊、李靖這樣的人物,那麼隋朝的未來是不是又會不一樣呢?」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只見天穹之上的投影繼續變動︰

李靖是隋朝人物,可為何在隋朝意不得志,在大唐才嶄露頭角呢?

後人熟知的李靖, 他有多重身份。

他是《西游記》中的托塔李天王,托著玲瓏寶塔,執掌十萬天兵天將。

他是商朝的陳塘關總兵,威風凜凜。

或是「 風塵三俠」 之一, 有紅拂女為伴。

然而真實的李靖,他既沒有寶塔這件神器,也沒有哪吒這個兒子,更沒有從唐朝穿越到商朝去參加武王伐紂大業。

李靖生于官宦世家,所謂的官二代,他的舅舅是韓擒虎,乃是隋朝一枚大將。

他的祖父李崇義是殷州刺史,賜封號為永康公。

父親李詮任趙郡太守一職。

這李靖不僅家世好,而且長得也是儀表堂堂,生的一副好相貌。

在祖父的燻陶下,小小年紀就顯露出來「 文韜武略」,而且這李靖並不如其他世家公子那樣貪圖享樂,他積極向上,想要建功立業,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舅舅韓擒虎每次與他談論兵事,听到李靖的一番見解總是忍不住拍手叫絕,並說道「 可與之討論孫、吳之術的人,只有你啊。」

舅舅覺得李靖頗有自己當年的風采,便對其寄予了厚望。

李靖也的確沒有辜負舅舅的一番栽培,他從長安縣功曹做到駕部員外郎。

雖然官階不高,但是他的美名卻傳遍了朝廷上下,當時的吏部尚書牛弘稱贊他有「 王佐之才」。

若是按照這個趨勢,李靖的一生定當是順風順水,扶搖直上。

可是天不隨人願。

李靖在任馬邑郡丞一職時,被喚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作戰。

但這個時期的各地反隋暴政的叛亂已經風起雲涌,河北一方的竇建德,河南一方的翟讓、 李密等領導的三支主力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瓦解著隋朝的統治,隋朝江山岌岌可危。

這時身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淵見狀也想在亂世中成就一番霸業,于是暗地里招兵買馬,招攬人才,準備伺機而動。

當時可謂是「 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煙塵」 。

當時是今天你稱王,明日我稱霸。

有槍便是草頭王。

李靖是聰明人,看到了隋朝將亡,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便想為自己找個新靠山。

當時天下人都看好魏公李密,認為他有帝王之相。

李靖本是投靠李淵,密謀與他一起謀反。

但他後來並不看好李淵父子能成就大業。

思前想後,他決定把自己偽裝成囚犯,然後前往江都向隋煬帝告密,以求戴罪立功。

但當李靖好不容易走到了長安時,此時關中卻已經大亂,道路不通無法再前行。

而這時的李淵一舉在太原起兵,並一路長驅直入,火速攻佔了長安。

李淵發現了在長安的李靖。

李淵恨得牙癢癢,好家伙,要不是他早來一步,被李靖早一步告密,今天死的可就是自己了。

于是李淵命人將李靖抓了起來,押赴刑場,準備處死他。

李靖心里也叫苦,誰知道他不看好的李淵父子竟然真的能稱霸天下,他年少成名,壯志未酬。

他在臨刑將要被斬時,大聲叫了起來,他可不是叫大丈夫死而無憾,十八年後又是一個好漢。

李靖思前想後,對著李淵說道︰「寧興起義兵,本是為了天下,除去暴亂,怎麼不欲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

要不說李靖聰明呢?

他的潛台詞就是說你李淵起義就是為了推翻隋朝的暴政,你如果殺了他,就和隋煬帝楊廣沒有兩樣。

你要是留下我,憑我的才能,或許還能助你完成大業。

李靖此舉有點像韓信。

因為當初韓信也說過︰「漢王不想得天下了嗎?為什麼要在這時候殺壯士?」

看看這歷史驚人的相似度,看來將軍也愛玩套路。

李淵听了李靖的話,轉念一想,覺得李靖的話也有幾分道理。

此時天下未定,他也正是需要用人之際,留下李靖這小子,一方面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另一方面又能籠絡天下人心,為自己留一個寬宏仁愛的美名。

于是,考慮到多方因素,李淵沒有選擇殺李靖,而是下令放了李靖,將他納入麾下。

但這件事後,李淵對李靖一直心存芥蒂,也是李靖郁郁一生的根源。

李靖僥幸躲過了一劫,保住了性命,而且尋得了一個有前途的靠山。

武德元年五月,李淵建立唐朝登基稱帝, 封次子李世民為秦王。

為了平定割據勢力,武德三年,李淵派李靖跟隨著李世民一起去平定在洛陽稱帝的王世充,李靖不負眾望,在討伐王世充的戰爭中一戰成名,獲得了李淵的嘉獎,授予他軍功和賜予府邸。

而從此刻起,李靖也陰差陽錯的和大唐綁在了一起,和李世民綁在了一起。

李靖的傳奇人生,也從此刻開始。

…………

大唐皇宮。

唐太宗李世民看著盤點視頻。

回想起從前的事情,不免一笑。

正如視頻中說說的那樣,當年,幾乎所有人都是看好李密的。

包括李靖也是這樣的想法。

誰能想到他和他的父親李淵能奪得天下?

「李密此人,手中的力量很強大,而且其下優秀的將領也很多,但是他的眼界太窄。」

「他所做的事情太過離譜,一是丟了民心,二是寒了將士的心。」

「同比之下,父皇的做法可就好太多了。」

正如李世民所說的那樣。

李密在上瓦崗寨之前是隋朝通緝的要犯,因為他出身關隴貴族的身份,算是楊廣最痛恨的造反者之一。

瓦崗創立者翟讓不懼隋朝官軍的打擊,收留了猶如喪家之犬的李密,並且因為李密超級高的名望,還把瓦崗之主的位置也讓給了李密,可以說,翟讓對李密有大恩。

但是李密做了什麼?

他為了樹立在瓦崗軍事集團中的權威將翟讓殺害。

或許兩人在某些事情上有分歧,但無論怎麼看,翟讓都不應該死于李密之手,哪怕是假借他人之手干掉翟讓也能稍微堵住紛紛人言。

李密殺翟讓直接導致了瓦崗寨中的裂痕加大了。

或許他的權力的確統一了,但瓦崗的戰斗力卻下降了。

原翟讓的很多部下都會對李密抱有不滿之心,這其中還包括原隋朝將領張須陀的部下,如秦瓊、羅士信等等。

秦瓊、羅士信本來就是被迫投降瓦崗,現在還發現李密的不仁,更加對瓦崗離心離德。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將領都不會為李密出生入死,于是,李密所率領的瓦崗軍只能打順風仗,沒有韌性,經不起失敗。

一直打勝仗還好,大家還能勉強擁護李密,但只要出現敗仗,就無法聚齊人心,這也是後來李密敗給王世充一次之後,就一蹶不振,且部下紛紛投降王世充的原因。

瓦崗寨地處華夏中原月復地,在軍事上是典型的四戰之地,和李密轄地接壤的有李淵、王世充、蕭銑、竇建德、杜伏威等等。

隋末群雄中幾乎所有的實力派都和瓦崗集團直接接壤,稍有不順,就會被四處敵人啃食。

最關鍵的是,李密統領的瓦崗集團雖然聲勢浩大,可在當時真正的實力派眼中,依舊是無根之源。

原因也很簡單,李密沒有佔據天下兩個政治、經濟、軍事中心的任何一個,也就是長安和洛陽。

在當時掌握著絕大部分社會資源的貴族們眼中,只有佔據長安或者洛陽才是有穩固根基的天命之主。

而李淵就是拿下長安才獲得了整個關隴貴族集團在各方面的鼎力支持,王世充也是佔據洛陽才有膽量以一城之地建國稱帝。

可李密所佔據的瓦崗寨就在洛陽旁邊,但他始終沒能攻佔洛陽,也沒有向西攻入關中,看著好像四方臣服,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群雄都以李密為盟主,但本質上也就是佔據著瓦崗山寨的賊寇。

當各地群雄紛紛稱王稱霸時,李密的部下勸說他稱帝,他卻知道,沒有長安、洛陽任意一城在手,稱帝在政治上就是沐猴而冠。

李密無論有多少軍隊,佔據多少城池,但他因為無法佔領長安、洛陽,所以得不到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的全力支持,最主要的就是人才上的支持,所佔據的地方也因為無人可用,大部分只能依靠當地豪強和世家管理。

而當他落敗時,這些牆頭草馬上就會轉身投靠他人,如果有長安、洛陽在手就不同,即使外圍失敗,根基還在,別人的忠心度也會高很多,不至于一敗就垮。

這麼一看,李密看似強大,實際上卻是虛假的繁榮,比他造反還晚的李淵佔據長安後,以關中為根基,抗壓能力比李密的瓦崗軍事集團就強太多。

李淵的發家之地太原曾被劉武周佔領,可李淵轉頭就能依靠關中的資源出兵把太原奪回來。

李密卻只能依靠臨時奪佔的糧倉支撐自己的軍事行動,至于眾多的地盤,都是隨時搖擺的兩面派管理的,這種行為是不可靠。

特別是人才方面,瓦崗寨的將領雖然在華夏歷史上鼎鼎大名,單雄信、徐世績、程咬金、秦瓊、羅士信等等,都是隋唐時期著名的戰場英豪。

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些山東豪杰全加起來也比不上一家能全力支持該勢力的關隴貴族或山東士族,而要得到他們的真心支持,就必須佔據長安或洛陽其中一城。

因此,李密的勢力雖然強大,但失敗是注定的,戰略出發點比老謀深算的李淵可差得太多。

同是關隴貴族出身,李密的戰略太失敗,李淵一開始就盯著關隴貴族的支持而去,李密卻是借助草莽豪強壯大,本來他的名望是超過李淵的,反隋也比李淵早,但他卻沒有借助貴族的身份和真正的資源掌握者親近,最終因底蘊不足遭到無法翻身的慘敗。

李淵做了什麼?

李淵在起義之前已經做出了充足的準備。

李世民還多次向李淵提出推翻隋朝政權的意見,但是李淵都沒有同意。

李淵清楚自己的實力,現在還不是自己出兵的機會,李淵需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需要得到關隴士族的支持,關隴士族有雄厚的財力,李淵想要建立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是建立唐朝的前提,關隴士族的經濟實力是李淵組建軍隊的經濟基礎,有了糧草就可以瞬間變出千軍萬馬。

與此同時,李淵還總結了歷來起義軍成功和失敗的經驗。

歷朝歷代前面的起義軍往往無法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他們在起義過程當中耗費時間太長,他們往往是封建王朝最針對的敵人,封建王朝投入了大量的力量剿滅這股勢力,他們是最先吃螃蟹的人呢,但是他們幾乎無法成為最後吃螃蟹的人。

李淵這個老謀深算的家伙認識到隋朝仍然有強大的力量對現在的起義軍鎮壓,隋朝力量沒有被消耗殆盡之前李淵不會輕易的出手。

縱觀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士族集團都佔領著絕對優勢。

大部分農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李淵自己就是晉陽地區最大的士族,他本身就有很強大的社會資源和能量,李淵振臂一呼帶來的能量遠遠超過農民起義軍的能量。

李淵還擁有著深厚的政治背景。

李淵的祖上一直都在朝廷為官,李淵的家族勢力遍布隋朝各個地方,李淵七歲時就承襲唐國公的爵位,因為他和隋文帝有著一層親戚關系,朝中上下都知道李淵和隋文帝的關系,這樣強大的政治資源是李淵的天然優勢。

李淵建立唐朝的時候正好戰事平息,百姓正在一心打造家園,李淵這個人也特別會用人,而且心胸寬大,所以唐朝人才濟濟。

李淵起兵的結果,直接開創了唐朝,讓華夏進入鼎盛時期。

這一點,的確是李密做不到的。

…………

大隋皇宮中。

楊廣很無奈啊。

他哪里知道,從隋朝出去的將領,一個比一個猛。

秦瓊、李靖。

這都是什麼怪物?

對于李靖的事情,楊廣自己也很無奈。

突厥兵敗一事,影響了楊廣的判斷。

李藥王那麼菜,打了敗仗。

他哪里會知道李靖將來會成長到如此地步。

「哎,是朕的問題,還是大隋的問題。」

「大隋出去的人,一個比一個猛。」

「真不甘心啊,朕白白幫李世民這個賊人送去了人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