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三十七章 武聖關羽,忠義果敢

一尊高大的身影,緩緩從天地之間走來。

他一腳踏在大地之上,宛如鐵塔一般。

戰場血流成河,尸骨累累。

而他的身影,卻未有任何的血跡。

【盤點華夏十大猛將】

【上榜人物——關羽】

【所屬朝代——東漢末年】

「東漢末年?關羽?」

「終于輪到了我大漢的武將了嗎?」

「哪怕是東漢末年,也是我漢朝啊,可喜可賀,終于不再是唐宋時期的猛將了。」

漢朝的人暴喜。

大漢終于有人上武將榜單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關羽去世的時候劉備,曹丕還沒有稱帝。

所以關羽嚴格而言並不是三國的人物。

「關羽?這是我大漢朝的猛將嗎?」

「能從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不管他用了什麼手段,哪怕是偷襲,能將對方的頭顱砍下來,並且全身而退,就這一點,足以證明其勇猛。」

「東漢末年?不知道我大漢如何被滅,又是被誰而滅。」

「哎,枉我大漢強盛如斯,後世子孫依舊守不住祖先的基業,實在是讓朕失望。」

漢武帝劉徹看到這里,無奈搖了搖頭。

是啊,強如大漢,最終也逃不過滅亡的定律。

這是華夏歷史變遷的必然。

「這關羽是東漢末年的武將?」

光武帝劉秀也是驚訝了一通,道︰「這個東漢,也就是朕建立的後漢吧,沒想到在後世竟然有這種叫法。」

「就是不知,我大漢究竟為何而亡,又因誰而亡。」

天空之中的投影再繼續變幻。

【關羽,一個美名流傳後世的猛將,也是一代名將。】

【關羽在後世,被世人尊稱為武聖。】

【在華夏古代能被世人尊稱為「聖」者的並不多,而關羽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作為「武聖」與孔子的「文聖」相對,況且,其意義並不在于此,因關羽被尊稱為「關公」乃至「關帝」,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對儒家至聖孔子的尊崇。】

【其中的原因,還得從《三國演義》說起】

【《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關羽可以說完全是英雄傳奇般的人物,因而在他死後又被加上顯聖的情節,接近一個天神。】

【千里走單騎,護嫂尋兄,絲毫不為美色和財富所動,又顯示出一個聖者的風範。】

【關羽不同于華夏歷史上的其他猛將,他兼有勇將與儒士的風采。】

【人稱「美髯公」的關羽首先是一員勇將,世稱萬人敵。】

【《三國演義》中有「溫酒斬華雄」一段,並不是直接描寫廝殺場面,只是對氣氛進行烘托,言語不多卻足見關羽的神威。】

【斬顏良︰關羽手起一刀,將顏良刺于馬下,同樣寥寥數筆,卻將關羽的英武神威儼然躍于紙上。】

【過五關斬六將,同樣精彩。】

【關羽有勇有謀,如果沒有過人的膽識,就不敢孤身赴會,他的鎮定自若與魯肅的驚慌無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刮骨療毒」,「帳上帳下見掩面失色」,獨關羽談笑弈棋;無刀無槍,無驚無險,卻同樣可見他非凡的氣概。】

【關羽也是一位儒士,溫雅有禮,從不僭越。】

【他的儒士風采集中體現在他護送兩位劉夫人尋兄的途中,即使在迫不得已降了曹操之後,他也是禮儀周到,三日一次于內門外躬身問另外,與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在于,關羽的一生都傾注了「義」的品質,成了「義」的化身,這既是他的獨特個性,也是他被後人推崇的最重要的原因。】

【從開篇的桃園三結義開始,「義」貫穿了關羽的一生,他的一生無非就是盡義的過程。】

【桃園三結義時,劉、關、張三人共發誓詞「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有此一誓,才有了後來關羽的千里走單騎。】

【關羽一生的經歷就是從結義到盡義再到殉義的過程。】

【他講義氣,將義字貫傳始終,乃至于生活細節。】

【事無巨細,皆以義為準繩,與劉玄德是「是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君臣」的關系,並以忠義信來實踐他們的誓言。】

【從某種意義上說,關羽的義代表《三國演義》最核心的思想傾向和最高的道德原則,成為一個光耀千古的英雄,乃至被神化,成為自普通老百姓到封建統治者一致推崇的對象,這些都出于對他的「義」的推崇。】

【可歷史就是歷史,真實的關羽遠沒有演義這般高大。】

【但是,關羽之勇猛,也是真真實實存在的。】

「原來是演義,怪不得呢。」

「這個關羽,後人竟然給他冠以武聖的名號,真是好高的評價啊。」

「是啊,一個武將能被予以這樣評價,也算是無與倫比了吧。」

「看看之前的薛仁貴、狄青、李存孝等人,雖然勇猛,名氣也夠大,但與關羽這樣一比,就顯得有些不夠看了啊。」

「這《三國演義》是誰寫的,怎麼如此夸大關羽,這對其他武將公平嗎?」

「那照這麼說,關羽不過是演義中的人物,憑什麼能上這猛將榜單呢?」

「愚蠢!演習的確是演習,但關羽若真的沒有兩把刷子,創作者又將他劃入榜單之中嗎?」

各朝各代的武將,看到關羽被冠以「武聖」這等至高的稱號,也是言語不善了起來。

此時的曹營。

曹操看到這里後,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讓關羽留下來。

不惜一切代價。

「我原本以為呂布就天下無敵了,沒想到雲長在後世竟然有如此之高的評價。」

「傳下去,一定要讓雲長留在軍中,他要什麼都答應他。」

「實在不行,就把劉備也給我拉攏過來,只要劉備過來了,關羽也就跟著過來了。」

漢營中。

劉備已經樂開了花。

「好!好!好!」

接連三個好字,已經說明了劉備的心情。

「我就說了,二弟天下第一,他們還不信,非得在我面前吹噓什麼顏良曹仁,如今如何?」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

【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流落至幽州涿郡,到了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關羽、張飛都加入其中,隨劉備輾轉各地,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

【從此時開始,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感情好到連睡覺也要睡在一起。】

【劉備擔任平原相時,任命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隨劉備出席時,關羽和張飛則侍立劉備左右,保護劉備周全。】

【建安三年,劉備軍奪取了呂布軍隊的黃金,呂布派遣高順率軍攻打劉備。】

【曹操遣夏侯惇前來幫助劉備,被高順打敗。】

【同年九月,高順擊潰劉備。】

【于是,曹操親自率兵東征呂布,劉備與曹操共擒呂布于下邳,奪得徐州,曹操任車冑為徐州刺史,劉備、關羽、張飛等人便跟隨曹操班師回許昌。】

【建安五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于是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投奔袁紹,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

【而就是曹操這一舉動,成就了關羽于萬軍叢中斬顏良的佳話。】

【後來,袁紹派大將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荀攸提出了聲東擊西、輕兵掩襲白馬的作戰方略,曹操接受了荀攸的建議,親自率軍救援。】

【顏良大驚,倉促應戰,曹操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擊之,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沖鋒,刺死顏良于萬軍之中,又拔出佩刀斬得顏良的首級,然後返還,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顏良,可是袁紹坐下第一大將,能被關羽所殺,足以見得關羽之勇猛。】

【在關羽尚未斬殺顏良之前,曹操非常欣賞關羽的為人,為了知道關羽有沒有久留的心意,叫張遼以私人感情來詢問關羽。】

【關羽對張遼嘆息道︰「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後我便會離去。」】

【張遼擔心,自己若是如實匯報,可能會導致曹操殺關羽,于是,張遼嘆息良久,終于意識到曹操是君父,自己是臣子,不能因為自己和關羽的兄弟情誼就放棄職責。】

【最終,張遼向曹操如實匯報了關羽的心意,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關羽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

【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

「了不得,這關羽和曹操,皆是不錯之人。」

始皇帝嬴政看到這里,忍不住鼓了鼓掌。

「哦,陛下為何會這麼說?」

蒙恬上前問道。

嬴政笑了笑,道︰「這關羽,受到曹操如此優待,卻依然不動心,一心想要回到就被身邊,放棄一個絕佳的靠山,回到手足身邊,這般心境,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而這曹操,明知道關羽如此凶猛,明知道關羽有可能會成為日後大敵,卻放任他離去,這般格局,實屬非同一般。」

「在朕看來,這曹操,日後必成一代梟雄啊。」

「倒是臣看走眼了。」

聞言,蒙恬點了點頭。

大明。

「關羽,的確是一代猛將,不僅英勇無畏,更是忠義無雙。」

「這就是咱老朱為他建關公廟的原因。」

洪武大帝朱元璋看到天空那道熟悉的身影,也沒什麼異言。

在他看來,關羽之名,配得上猛將榜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