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生的將才,唐初第一猛將

【秦瓊被正史評為「唐初第一猛將」,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從來都是第一,各路猛將都難望其項背!】

【秦瓊有多猛?他是李世民爭戰史中最大的依仗。】

【秦瓊跟李世民一起出征,對方將領只要敢在陣前耀武揚威,李世民就只有一句話︰二哥,我看他不爽,干掉他。】

【秦瓊二話不說,策馬而出,必定斬敵將于萬馬軍中,誰都擋不住。】

【這並不是吹噓,而是真實被記錄在《舊唐書》中的,而且還不是一次兩次。】

【所以才說,李世民的軍功有多大,秦瓊的戰功就有多高。】

看到這里,很多人集體呆滯。

手下有這樣一位猛將,這也太爽了吧。

看誰不爽,就來一句二哥我看他不爽,幫我干掉他。

然後秦瓊就二話不說,將對方斬于馬下,這也太酷了吧。

「秦瓊!好一個秦瓊!」

楊廣看到這里,激動萬分。

「看來這個秦瓊,朕必須得早早提拔他!」

「若不是因為仙人這個視頻,朕還不知道這秦瓊有多猛,朕會錯過這樣一位猛將。」

楊廣當下就有了主意。

【秦瓊不僅有超高的武力,更為人稱道的是他的忠義。】

【可能會有人質疑,因為歷來「一馬不鞁雙鞍,忠臣不事二主。」】

【秦瓊換了這麼多主公,忠義在何處?】

【實際上,秦瓊雖然和呂布一樣,屢次換主,兩者的情況確實截然不同。】

【秦瓊數次易主,憑什麼能有忠義之名?】

【原因其實很簡單。】

【秦瓊有個特點,就是忠而勇,秦瓊不管跟著誰,都盡心盡力,很有職業武人的風範,這點是呂布比不了的。】

【秦瓊跟隨名將來護兒,獲贊「此人勇悍,加有志節」。】

【到了張須陀手下,勇武征戰,僅率千人就敢奇襲十萬敵軍大營!張須陀在滎陽大戰瓦崗李密,不幸戰死,秦瓊投奔裴仁基,沒想到裴仁基又投降了李密,秦瓊被「捆綁銷售」給了李密。】

【秦瓊是隨裴仁基歸降的李密,在瓦崗軍與宇文化及的驍果禁軍激戰時,李密被流矢射中,墜馬昏厥,部下逃散,秦瓊拼死捍衛,李密才得以月兌險。】

【隨後秦瓊又拼死力戰,擊退宇文化及的大軍。】

【秦瓊為啥這麼拼命?自然是憑著一顆忠肝義膽,他認定李密是結束亂世的不二人選,所以才拼死捍衛他,但是此後李密驕傲自負,不再體恤將士使得瓦崗上下離心,敗給王世充。】

【而李密呢?不管兵敗被俘的秦瓊、程咬金等人,一溜煙跑去長安投靠了李淵,秦瓊無奈投靠了王世充,被封為龍驤大將軍。】

【然而僅僅幾個月,秦瓊就不恥王世充奸詐的為人,認為其「非人主也」,于是跟程咬金等人在九曲對陣之時,兩軍陣前,投奔了李唐,走也走得堂堂正正。】

【秦瓊破宋金剛于介休,被授予上柱國,征討王世充時,秦瓊每回皆為前鋒。】

【從這里可以看出,秦瓊每次易主,都是被迫不得已而為之的。】

【並且,他在易主之後,總是能盡心盡力,每次打仗,總是沖在隊伍的最前面。】

【而呂布呢?易主劉備之後,反而倒打一耙,兩人的差距可見。】

眾人這才明白了啊。

秦瓊雖然和呂布一樣,都是易主多次,但兩者在本質上就是不一樣的啊。

秦瓊是知恩圖報,有了新主公就專心為他做事,拋頭顱灑熱血。

而呂布呢?不但不感恩,反而反噬主公,妥妥的白眼狼一個。

而此時的劉營中,熱鬧非凡。

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看著眼前的盤點視頻,臉色很難看。

因為他們看到了呂布真實的嘴臉。

「大哥,不是俺說你,這呂布這種白眼狼,我們可不能收。」

張飛憤怒出聲。

臉都快憋紅了。

只不過是因為他長得太黑,臉色紅得不明顯罷了。

一向沉默寡言的關羽也忍不住發聲︰「呵呵,呂布這等狼心狗肺的東西,他的行為實在令我不齒。」

「大哥,三弟說的對,若是日後呂布來投靠我等,可不能接納他。」

「若是接納他也可以,提前盯好他,若一有風吹草動,殺了便是。」

「兩位賢弟說的對,是為兄考慮不周,才會引狼入室,將呂布這種白眼狼接納到我營中,眾兄弟反而是被這呂布偷襲,丟了城池。」

劉備看到這里,也忍不住嘆息。

雖然現在這事情還沒有發生。

但是他知道,若是呂布將來真的來投靠于他,他肯定會高興著接納。

而此時的盤點視頻,卻是給他打了一個預防針,呂布這家伙,可不能信任。

【秦瓊馳騁沙場多年,經歷過的最大的一場戰役是對竇建德的武牢關之戰。】

【這是一場奠定天下的決定性戰役。】

【武德四年三月,夏王竇建德與王世充結盟,率生力軍十幾萬馳援洛陽,李世民留下李元吉等人繼續圍困洛陽,親率秦瓊等將領分兵前往虎牢關抵御竇建德。】

【當時唐軍包圍了王世充的洛陽城,王世充向河北地區的竇建德求援,竇建德認為假如王世充失敗,那麼下一步唐軍就極有可能兵鋒直指河北,自己危險了,唇亡齒寒的道理他懂。】

【所以他下令總動員,率領著十余萬大軍,號稱三十萬浩浩蕩蕩前來支援洛陽。】

【當時唐軍內部發生了激烈爭論,有人覺得有月復背受敵的危險,因此建議立即撤軍。】

【而李世民則認為這是個機會,不如畢其功于一役,對竇建德早晚都是個打,不如現在就打,如果戰勝了竇建德,那麼洛陽的王世充也會絕望,唐軍就可以一舉兩得。】

【于是乎李世民留下一部分部隊繼續圍困洛陽,自己則率軍來到武牢關迎戰竇建德。】

【李世民一生打仗善于使用疲敵之計,很有耐心,常常與敵長期對峙,然後尋找機會迅雷不及掩耳擊潰敵人,這一次他又采用了這一招。】

【李世民率領大軍和竇建德在武牢關對峙數十天,而且不斷派人騷擾敵人後方糧道,最後竇建德按捺不住,主動挑戰李世民。】

【當時竇建德的軍隊陣容很盛大,鼓聲驚天動地,軍陣長達二十里。】

【李世民堅陣不出,不出就是為了疲敵之計。】

【自所謂,敵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李世民就等對方那個「三而竭」。】

【竇建德軍隊從早上就排列成陣,大呼小叫了一上午唐軍也不接招,到了中午竇建德的軍隊又累又渴,為了搶水喝陣型都亂了,李世民看見機會到了,率軍突然發動襲擊,竇建德正準備召見群臣,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連連後退才稍微站住腳跟,唐軍與敵陷入膠著狀態。】

【戰況激烈無比,塵土遮天蔽日,李世民決心出奇制勝,他與秦瓊、程咬金等率領一支騎兵部隊卷起旗子繞過戰場,讓敵人一時間無法分辨他們的身份。】

【當包抄到敵陣背後,李世民命令張開戰旗,猛烈突擊。】

【而秦瓊奮勇前進,一馬當先,沖鋒陷陣,大破敵軍。】

【唐朝統一戰爭中最大的敵人竇建德被徹底消滅,竇建德被俘,軍隊土崩瓦解,洛陽王世充看到大勢已去,不久也投降,唐朝統一戰爭獲得決定性勝利。】

【在這場戰爭後半階段,正是有了秦瓊這個關鍵性人物,替唐軍沖鋒陷陣,破敵軍的陣形,漲自家唐軍的士氣。】

【可以說秦瓊作為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在唐朝統一的過程當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和作用,多次幫助唐軍大敗敵軍,最終幫助大唐一統天下。】

【如果說李靖是唐軍運籌帷幄的主帥,那麼秦瓊便是唐軍的一根矛。】

【一根無比鋒利的矛。】

【每一次行軍打仗,秦瓊這根矛總能擊中敵軍要害。】

【秦瓊天生就是一個打頭陣的猛將,他之勇猛,實乃唐初第一猛將,列入華夏十大猛將榜單,亦實至名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