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零九章 白袍軍神薛禮,高句麗小兒不敢夜啼

當李世民看到這首詩的時候,他的臉上就充滿了驚訝之色。

對于這首詩,他再熟悉不過。

而第一位上榜的猛將,他也認識。

那可是他的愛將,薛仁貴!

白袍軍神!

薛仁貴一生征東平西,為大唐立下的汗馬功勞不計其數。

李世民欣喜若狂。

自己手下的將軍登上了華夏歷史十大猛將榜單!!!

這說明什麼?

說明自己用人的眼光簡直絕了。

南北朝。

梁武帝蕭衍本來看到白袍將軍時,心神一陣恍惚。

還以為第一位上場的白袍將軍是自己手下愛將陳慶之呢。

整個大梁,誰不知道陳慶之身著白袍?

洛陽城中甚至有童謠唱道︰「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可惜了!竟然不是我大梁猛將陳慶之。」

梁武帝蕭衍嘆了口氣。

在他看來,陳慶之如此勇猛,也能上榜才對。

緊接著,天穹之上繼續盤點︰

【盤點華夏十大猛將】

【上榜人物——薛仁貴】

【所屬朝代——大唐王朝。】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曾做過一個噩夢,夢見一個凶神惡煞似的人手持大刀追趕他,正在危急之時,忽然來了一位白袍小將,打敗追趕者,救了唐太宗。】

【唐太宗問小將的姓名,小將念出四句詩︰「家住逍遙一點紅,四下飄飄無蹤影;三歲孩童千金價,保主跨海去征東。「說完就跳入一龍口不見了。】

【唐太宗醒後言及此夢,大臣們解釋說︰夢中有凶人追趕,必是某地發生叛亂;小將「家住逍遙一點紅「,其地在山西。】

【跳入龍口,當是山西龍門縣;「四下飄飄無蹤影」是下雪,雪音同薛,小將當姓薛。】

【「三歲孩童千金價」當是人貴,其名應為「仁貴」。】

【後來為平定高麗國蓋蘇文反唐,果然從山西龍門縣招舉薛仁貴為征東帥。】

【薛仁貴,歷事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兩代,戰功顯赫,凶猛異常,沖鋒陷陣,勢不可擋,爵位甚高。】

【那麼薛仁貴到底有何資格上榜?】

【其一︰縱使敵眾我寡,薛仁貴也能從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于洛陽出發出征高麗,同年三月,在遼東安地戰場上,唐朝將領劉君邛被敵軍團團圍困,無法月兌身,無人能救,也沒有人敢去營救。】

【敵軍人數眾多,還將唐朝將領團團圍住,誰人敢去救?】

【在他們的認知里,去了就是送死。】

【在此危難時刻,一名白袍將軍站了出來,他就是薛仁貴。】

【敵軍眾多,薛仁貴卻勇猛無雙,單槍匹馬挺身而出,而且,他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擒賊先擒王」,薛仁貴直取高麗一將領人頭,將其頭顱斬落,懸掛于馬上,敵人觀之膽寒,不敢上前,此役過後,薛仁貴名揚軍中。】

【貞觀十九年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麗,薛仁貴一個人殺入敵人大軍的陣勢里面,打的敵人是陣型混亂而無法戰斗。】

【由于薛仁貴破壞了敵軍陣形,減輕了大唐軍隊很大的壓力,此勇猛不可不明。】

「高麗?難道就是高句麗?」

隋煬帝楊廣看到這里,頓時一驚。

對于這個高句麗,他可一點都不陌生。

大隋朝兩代帝王,幾次攻打高句麗,對這個討人厭的國度,楊廣已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

他沒想到李世民也進攻高句麗了。

「白袍軍神,薛仁貴?」

楊廣看到這里,不由有些羨慕。

「為什麼猛將都被李世民給撞見了!」

「李靖!魏征!薛仁貴!朕若是有了這些人,何愁大事不成?」

「這個挨千刀的李世民,運氣怎麼就這麼好?」

「不過話說回來,朕不信李世民能打下高句麗,朕和他們交手過,這群鳥人可不是一般的難纏。」

「不光是朕,朕的父皇幾次出征高句麗,也沒佔到什麼便宜。」

「朕不信!我大隋沒有完成的事情,能被李世民所完成。」

楊廣搖了搖頭。

顯然不相信李世民能拿下高句麗。

不過李世民的確也沒能拿下高句麗。

盤點依然在繼續︰

【其二︰白袍將軍勇猛無雙,高句麗小兒不敢夜啼。】

【前有鬼神張文遠出征江東,大破吳軍,江東小孩不敢啼哭;後有薛仁貴出征高句麗,打得高句麗投降,高句麗小兒不敢夜啼。】

【說到對高句麗的戰爭,隋唐兩代四位帝王前前後後進行了數次征討。】

【隋文帝幾次出征高句麗,效果還不錯,但高句麗主動認慫,文帝罷兵。】

【隋煬帝楊廣繼承先父意志,三征高句麗,次次出兵三十萬以上,最多一次居然派出了一百多萬,號稱兩百萬之眾的大軍,結果也沒能徹底滅掉高句麗,反而損失慘重。】

【可以說強大的隋帝國的滅亡跟不斷討伐高句麗有很大關系。】

【唐太宗李世民對高句麗的征伐也被困在了安市城,成為這位偉大帝王的終身遺憾。】

【不過李世民雖然沒有滅掉高句麗,卻嚴重削弱了高句麗的國力,為高宗打下了基礎。】

【到了唐高宗李治時期,唐朝國力強盛,唐高宗雄才大略,決定完成父親遺志,滅掉高句麗這個毒瘤。】

【乾封元年,高句麗泉蓋蘇文死,長子泉男生繼任莫離支,與其弟泉男建、泉男產不和,泉男建自稱莫離支,發兵討伐泉男生,泉男生于是派其子泉獻誠到唐朝求援。】

【同年六月初七,李治任命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領兵救援泉男生;任命泉獻誠為右武衛將軍,擔任向導。】

【左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共同討伐高句麗。】

【九月,龐同善大敗高句麗軍,同時,薛仁貴統兵出征。】

【高宗命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司列少常伯郝處俊為副大總管,契苾何力、龐同善亦為副大總管並兼安撫大使,水陸諸軍總管和運糧使竇義積、獨孤卿雲、郭待封等亦受李績節度,諸路合擊高句麗,征調河北諸州縣的全部租賦以供遼東軍用。】

【乾封二年,李績兵取高句麗軍事重鎮新城,留契苾何力鎮守,並趁勢將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

【新城是一座戰略極其重要的城市,是整個戰場的軍事血脈的樞紐,地位不言而喻,而且李績自己也說了「新城,高句麗西邊要害,不先得之,餘城未易取也。」】

【而李績卻疏忽了對剛打下來的新城的防守,往往這樣就會出事故。】

【果然剛過幾天,高句麗總頭領之一泉男建率大軍夜襲二人的軍營,新城告急。】

【關鍵時刻,白袍將軍薛仁貴率大軍狂奔而到,神降天兵,突然殺到,把處于劣勢的形式瞬間扭轉過來,倒過來斬殺敵人數百人,解救了新城之圍。】

【同年下旬,薛仁貴僅帶兩千人之眾的兵馬向前進軍,發兵扶余城,有的將領大力反對,認為薛仁貴帶的人實在太少了,搞砸了不好收場,勝算不大。】

【但是薛仁貴說,兵不在多少,就看你主將會不會用,華夏歷史上能說出這樣「大話」的將軍也沒有幾個。】

【兵貴神速,接著一場華夏史上的戰爭奇跡又出現了。】

【高句麗派出數萬大軍快速出兵新城,想奪回主動權,這正好就應了薛仁貴的道了,當敵人行軍的時候根本無法想象唐軍居然會那麼快就打過來。】

【時逢冬天,東北大地,白雪藹藹,薛仁貴旗下的兩千玄甲騎兵全部著白衣,隱藏在雪地中,一動不動,當他們發現敵人的時候,薛仁貴當機立斷,利用騎兵平原優勢,沖殺敵人。】

【于是乎,在白色茫茫的雪域平原上,正在行軍的高句麗兵看見一大團白色飛沖而來,還以為是雪崩來了,頓時慌了陣腳。】

【薛仁貴一邊沖鋒,一邊指揮殺敵,用了不到七個時辰,斬殺俘虜敵人萬余,剩余軍隊四散潰逃。】

【緊接著,薛仁貴率領兩千多將士繼續前進,乾封三年,薛仁貴的部隊攻佔堅固的扶余城。】

【之後高句麗連續幾十座城池直接向薛仁貴投降,薛仁貴聲名鵲起,威震遼海,神威四方,自此,高句麗所最懼怕之人為薛仁貴。】

【就這樣薛仁貴大軍沿途破城抵達平壤城下,與從行軍大總管李績等諸路大軍會師平壤,大軍合圍,攻破平壤,薛仁貴親自接受高句麗國王投降。】

【根據記載,高句麗國王高藏在向薛仁貴投降簽字的時候,連抬頭看薛仁貴的勇氣都沒有,可見薛仁貴的威懾力到了何種地步。】

【薛仁貴還真有張遼使江東小孩夜不敢哭的風采。】

【自此,隋唐幾代帝王滅亡高句麗的願望終于在高宗皇帝這里得到了實現。】

看到這里,楊廣蚌埠住了。

「大唐竟然滅掉了高句麗?」

「怎麼可能?」

楊廣不能接受。

要知道他三征高句麗,都沒有成功。

高句麗卻被他所為討厭的李世民的兒子所滅了,他豈能不氣。

「薛仁貴!薛仁貴!」

「可惜了!這個人為何不生在我大隋朝!」

楊廣仰天長嘆一口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