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九章 八王之亂?漢景帝感同身受【求訂閱】

【何為八王之亂?何為五胡亂華?】

【東漢末年分三國,經歷了時代的變遷之後,三國歸晉,華夏再次實現了統一。】

【但是這次統一在華夏史上卻充滿了爭議,一是因為這次統一的司馬家族是踩著曹魏政權的肩膀上來的,甚至可以說是踩著曹氏皇帝的鮮血篡奪權力的,所以在以儒家倫理為主要準則的傳統時代,這是必然要受到譴責的。】

【二是因為司馬氏統一的晉朝,並沒有像其它華夏時期,比如隋朝大一統,明朝大一統,秦朝大一統那樣,亂世統一之後就出現一個太平盛世。】

【而晉統一天下後,卻出現了一個更糟糕的時代,更混亂的局面。】

【八王之亂就是其表現,八王之亂不僅導致了晉朝內部的紛爭和亂斗,而且還引來了匈奴等勢力的不斷侵入,造成的嚴重後果,早已超越了它「三國歸晉」完成統一的功績。】

【晉武帝司馬炎為了對抗士族,賦予了宗室王很大的政治權力和軍事權力,由于宗室王的勢力過于膨脹,給叛亂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司馬炎稱帝後分封諸王,一反曹魏時期的虛封,而是實封,即每個王都有自己的封地,還有軍隊,權力無比之大。】

【司馬炎死後,司馬衷繼承皇位,可司馬衷差不多就是個白痴,又勢單力薄,很快晉國權力就不在他手中,司馬衷這個皇帝,就是一個吉祥物。】

【八王指哪八王︰東海王司馬越、河間王司馬、趙王司馬倫、汝南王司馬亮、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乂、楚王司馬瑋。】

【太熙元年,晉武帝司馬炎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後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

【八王之亂為何發生?那就不得不提晉惠帝的妻子——賈南風了。】

【賈南風的父親是著名的奸臣賈充,賈充在幫助司馬昭奪權以及司馬炎稱帝的過程中,可以說功勞卓著,此人多有詭計,手段陰險狠毒。】

【而其母郭槐則是一個霸道的女人,既然有這樣的父母,這賈南風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你不可能指望這樣一對驕橫的父母能夠教育出一個溫柔賢淑的女兒出來。】

【果然,賈南風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這司馬衷看似是皇帝,實際上被賈南風這個潑婦緊緊控制在手中,而且司馬衷還特別害怕賈南風。】

【賈南風干過最殘忍的事情,就是司馬衷的其她王妃懷孕後,被賈南風得知,她就用戟學呂布殺人,猛擊打那些王妃的月復部,一直把她們打流產。】

【司馬炎知道後,非常生氣,沒有想到這個兒媳婦這麼殘忍,就準備廢掉她,但這個賈南風的老爹關系網非常強大,很多大臣、甚至連皇後都為賈南風求情,于是,最終司馬炎也就不了了之了,但卻為自己的江山留下了遺禍。】

【司馬炎死後,晉國朝廷動蕩,皇後賈南風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于元康元年(與楚王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亮和元老衛瓘手中。】

【賈後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瑋殺汝南王亮,然後反誣楚王瑋矯詔擅殺大臣,將瑋處死。】

【賈後遂執政,于元康九年廢太子遹,次年殺之。】

【從此,諸王為爭奪統治權,展開極其凶殘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經過一系列拼殺之後,「八王」已經死了五個王,只剩下了三個王,即司馬穎和司馬、司馬越。】

【這三個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互相征伐,結果司馬越這個小子取得勝利,司馬穎兵敗被殺,而司馬則在戰後被謀殺。】

【但是司馬越也好不到什麼地方去,無非是多活了五年,五年之後他也死了。】

【雖然引發八王之亂的賈南風和八王都已經死光了,但這一場亂局所造成的遺禍卻並沒有隨著八王之死而結束,等待華夏大地的將會華夏歷史上最慘無人道、最不堪回首、最觸目驚心的驚天浩劫。】

【八王之亂歷時長達十六年,期間時有戰亂,後期朝廷已經無法掌控全國,受戰亂影響地區越來越大。】

【除了八王引發的禍事外,期間還有其他一系列戰事。】

【這些戰事都對晉朝造成了不少的破壞,導致疾病、饑荒頻頻發生。】

【很多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八王之亂持續時間很長,又主要在當時的統治中心洛陽附近進行,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痛苦,最終導致了西晉滅亡和「五胡亂華」悲劇的上演。】

【更重要的是,這次戰亂所引發的「五胡亂華」給中原漢族帶來了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還對漢民族的人口結構、心理素質和民族自信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看完視頻後的始皇帝嬴政,不禁感慨道︰

「八王之亂?」

「這歸根結底,還是這群諸侯王的權力太大了啊。」

「長久以往,絕非好事啊。」

「到了最後,最會演變成六國這樣,各自佔據一方天地。」

「後世皇帝都這麼愚蠢嗎?」

「朕掃六合死了多少將士,難度有多大,他們看不到嗎?」

「天下歸一才是我華夏的歸宿。」

「諸侯王權力過大,只會導致動蕩,最終倒霉的還是天下蒼生。」

嬴政搖了搖頭。

對于晉朝的滅亡,他感覺只能是對方自作自受。

沒事給諸侯王那麼大權力干什麼?

生怕他們不反是吧。

大漢。

漢景帝劉啟坐在龍椅上,看著視頻內容,不禁感嘆。

晉國的八王之亂,論誰最感同身受?

那必是他漢景帝劉啟無疑。

話說楚漢相爭階段之時,劉邦迫于形勢,分封了異姓諸侯王。

漢高祖五年,劉邦稱帝後,實行郡國並行制,諸侯國的政治地位遠遠高于郡。

諸侯國疆域廣大,人口眾多並位于經濟發達地區,且擁有強大的武裝,由諸侯王隨意調遣。

諸侯王的地位僅次于皇帝,在封國內獨攬大權。

這些異姓諸王擁兵自重,專制一方。

此外,他們還自行征收賦稅、鑄造錢幣,成為實際上的獨立王國,最終成為中央集權的最大障礙。

于是劉邦采取斷然手段,消滅了異姓諸王。

可是在消滅了異姓諸王後,漢高祖無力直接控制全國,同時,他在總結秦亡的歷史教訓時,認為秦亡的原因是沒有分封同姓子弟為王。

因此,他在異姓諸王的舊土上又陸續分封了九個劉氏宗室子弟為諸侯王,史稱「同姓九王」,並與群臣共立」非劉姓不王「的誓約。

漢初的同姓諸侯國,土地遼闊,戶口眾多,但由于同姓諸王與高祖血統親近,效忠漢朝,起著拱衛中央的作用,所以這時中央政權與地方諸侯國的矛盾並不突出。

而到了景帝時期,這種矛盾越來越大。

漢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景帝三年,漢景帝采用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

這時吳王劉濞就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七王之亂。

由于梁國的堅守和漢將周亞夫所率漢軍的進擊,叛亂在三個月內被平定。

七王之亂是地方割據勢力與中央專制皇權之間矛盾的爆發。

七王之亂的平定,標志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加強。

「哎!」

「總有皇帝不知道諸侯王做大有何教訓嗎?」

「可惜這個白痴皇帝也沒什麼實權,想要做什麼事情也做不到。」

「這等軟弱的皇帝,手里還沒有權力,怎麼可能能迅速平定這八王之亂。」

「任由這些諸侯王禍亂下去,這晉國天下,不分裂才是怪事。」

「晉國有這樣一個軟弱的帝王,實乃百姓之不幸啊!」

漢景帝劉啟看得很透徹。

白痴皇帝司馬衷屁權力沒有,妥妥的傀儡皇帝一個。

權力都在賈後手里。

而這八王,權力極大,手中又兵強馬壯,短時期怎麼能平定?

看看劉啟怎麼做的?

漢景帝劉徹此人十分冷血和強硬,因為本身就是晁錯積極幫他削藩,但是他卻為了讓七王出師無名,竟然腰斬晁錯,並斬其全家。

再者就是,七王進攻大漢中央王朝時,被漢景帝親弟弟梁王劉武頑強抵抗,吳楚聯軍並力攻城,攻下梁國南面的棘壁。

梁王劉武向朝廷告急,而漢景帝居然用梁王軍隊拖住吳、楚主力,尋找時機切斷對方補給,然後伺機擊潰叛軍,如此一來就讓自己的親弟弟陷入險境。

再加上平定七王之亂時期將領是周亞夫這等名將,而周亞夫此人堪比白起。

周亞夫之勇猛,立刻就體現了出來,打得七王叛軍找不著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