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二章 靖康之變的主角,宋徽宗趙佶

「這種榜單,希望朕的朝代不要上榜,畢竟不是什麼光彩事。」

「是啊,朕的大漢應該沒人上榜。」

「朕的大宋也如此。」

「能位列十大昏庸帝王和十大奸臣的,肯定是作出了難以想象的惡行。」

「這樣昏庸的帝王,所統治的百姓肯定非常不幸。」

「一定不要讓朕看到朕的子嗣上榜!」

各個平行朝代的帝王,心中都是這麼想的。

畢竟這可是連通了各個朝代,會被所有人看到,那得多丟臉。

始皇帝嬴政看到這里,無比失望。

「昏庸帝王?」

「奸臣?」

「胡亥那逆子和趙高肯定會上榜吧。」

「哎,那逆子,真是讓寡人失望!」

與此同時,各個平行朝代的帝王們,在林舟發布視頻的第一時間,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務,無比關注。

他們倒要看看,自己朝代有哪些帝王和大臣會上榜。

映入他們眼簾的,是不同于十大功勛帝王的出場。

如果說盤點十大功勛帝王的背景音樂是歡快的基調,那麼這次就是悲傷至極。

隨著一陣悲涼的音樂,一座城池出現在眾人面前。

它就是汴梁城。

畫面中的汴梁城繁華無比,燈紅酒綠,小橋流水。

滿街的商販行人,走走停停,熱鬧非凡。

這樣看上去,根本和昏庸帝王扯不上一點關系。

畫面再一轉,便看到皇宮內,一名穿著龍袍的帝王,正在燭光下靜心讀書。

整個人儒雅隨和,不像個帝王,但像個大家書生。

看到這里,不少帝王都皺起了眉頭。

因為看這個帝王的模樣,不像是個昏庸無能的帝王啊。

深夜還在挑燈夜戰,用心讀書,這難道不應該是一位賢明的帝王嗎?

會不會是仙人弄錯了。

「咦……這位皇帝的氣質,我似曾相識。」

始皇帝嬴政看到這里,認真想了想,突然恍然大悟道︰「對了!之前大宋的那位仁宗皇帝,不就是如此隨雅的嗎?

這應該是大宋皇朝的帝王吧,朕很好奇,他們都這樣嗎?

身為帝王,沒有那種天下共主、舍我其誰的霸氣。

這樣的帝王寫詩作畫還好,行軍打仗還是算了吧,在朕看來,他不適合做皇帝。」

漢高祖劉邦看到這里,也是忍不住出聲︰「應該是宋朝的帝王吧,和那個仁宗同屬一朝。

這位帝王看起來溫文爾雅,實際上軟弱無比,沒有什麼用。

還好不是我大漢的帝王,朕就放心了。」

隋煬帝楊廣也是不客氣吐槽道︰「這帝王,怎麼像個軟蛋,軟綿綿的。

朕雖然也寫詩作畫,但朕對外行軍打仗同樣在行,這位帝王,恐怕只剩下寫詩作畫了吧。

太令朕失望了,這樣的帝王如果和高句麗打交道,恐怕會被吃的骨頭都不剩。」

洪武大帝朱元璋看到視頻內容,同樣說道︰「宋朝的皇帝?那沒事了。

仙人怎麼一上來就放大招。

宋朝的帝王可都是赫赫有名啊,沒有幾個有骨氣的,國都要亡了,還不敢和敵軍拼命呢。

宋朝的帝王,咱家看得起的,就沒幾個,趙匡胤算一個,至少他不軟。

咱老朱治理大明,可是拿宋朝帝王來作為反面教材的。

咱大明可以輸,但是不能慫!」

————

平行朝代——大宋。

宋太祖趙匡胤看到盤點視頻,眉頭緊皺,深感不妙。

「不會吧!

一上來就是我大宋的帝王?

這不就是汴梁城嗎?

這位帝王,也不知道會不會是朕的直系子孫。

希望他所做的事情不要太離譜,不然被這麼多帝王和百姓看到,還有什麼顏面?」

————

【盤點十大昏庸帝王】

【第十位登場的是北宋時期的帝王】

【北宋的第八位皇帝】

【宋徽宗趙佶】

【上榜理由】

【在宋徽宗的統治下,手底下的奸臣、佞臣都非常之多,比較著名的有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李邦彥等人。】

【蔡京、王黼、李邦彥都當過他的宰相;童貫只會諂媚奉承,卻掌管軍事大權二十年;梁師成是宋徽宗身邊的大宦官;朱是專門幫宋徽宗收集各類奇石的佞臣,禍害了南方眾多的百姓】

【宋徽宗是個才子,書法上自創「瘦金體」,繪畫上自創「院體」,擅長書法、繪畫、騎馬、射箭、蹴鞠等等「才藝」,但是宋徽宗就是不適合做皇帝。】

【這一點和陳後主陳叔寶、南唐後主李煜極為相似,又是一個藝術家治國,國家焉有不亡之理?後人評價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這是很有道理的!】

【華夏史上,帝王恥辱事件,宋徽宗能佔得頭籌。】

【整天就知道吟詩作對,研究書畫,大宋都差點被他玩沒了。】

【剛繼位的前一兩年,趙佶還表現得象個明君,例行節儉、集思廣益,不說其他的,還算是一個明君。】

【可自從他重用蔡京、童貫這幾個奸臣佞臣之後,畫風就急劇轉變了,北宋的命運也開始發生轉變。】

【單純來講,其實這幾個大臣的能力很強,比如大奸臣蔡京不但是個大書法家,還很有計謀,而宦官童貫則是個大軍事家,不像後人所想的那麼沒用。】

【只不過他們都心術不正,空有一身本領,但從不干實事,不為天下蒼生考慮。】

【在生活上他們迎合宋徽宗的愛好,誤導宋徽宗奢侈浪費、沉浸于享樂不可自拔,比如因搜刮民間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的「花石崗」而使民不聊生,引發了方臘起義和宋江起義,導致北宋戰亂頻繁,倒霉的自然還是普通百姓。】

【在政治上,這幾個奸臣佞臣屢出餿主意,比如聯金滅遼,把友好鄰邦遼國滅了,卻使雄心勃勃的金朝日益膨大,把大宋江山推入唇亡齒寒的境地。】

【為了自己的利益,這幾個奸臣佞臣一點都不知道收斂,在大宋朝廷內部也是排除異己,殘害忠良,搞得朝廷是一片烏煙瘴氣,大宋大好河山眼看就岌岌可危了。】

【縱觀宋徽宗的一生,前半生悠哉悠哉,過得倒是瀟灑,後半生是水深火熱,反差實在是太大了。】

【聯合滅遼之後,虎視眈眈的金國借討伐昏君的理由入侵中原,其實就是為了侵略我華夏大地。】

【就在華夏大地被外人侵略時,宋徽宗做了什麼?他非但不反抗,反而是急忙退位,立太子欽宗為皇帝,自己悄悄溜了,作為一個皇帝,怕死怕到這種程度,軟蛋到這種程度,也算是一大奇葩了吧。】

【宋徽宗本以為戰事過後等到風平浪靜,金國卻又卷土重來,這時他又犯了一回混,竟命一個道士運用退兵大法打開城門使金兵順利入城,最後落得自己和兒子欽宗雙雙被擒,再加上皇親國戚一家老小幾千人一起被劫至東北的五國城,史稱「靖康之難」。】

【堂堂華夏帝王,竟然被金人擄走,而且,路途遙遠,到了冰天雪地的五國城,他們一行人不論男女老幼全部月兌光上衣披上羊皮以所謂戰敗的牽羊禮拜見金太宗,金太宗封宋徽宗為「昏德公」,封宋欽宗「重昏侯」,這是一件多麼恥辱的事情。】

【這正如民族英雄岳飛在他的著名詩句《滿江紅•寫懷》中發出的感嘆「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一樣。】

【過去的已經過去,不可能重來,宋徽宗人生角色的錯位所引發的個人悲劇與國家悲劇,其實是難以避免的歷史悲劇。】

【宋徽宗在位期間,重用奸臣佞臣,貪生怕死,弄的江山風雨飄搖,百姓民不聊生,上榜實至名歸。】

【而宋徽宗手下奸臣佞臣眾多,便選擇蔡京作為代表,上榜十大奸臣榜。】

【而後,會帶來蔡京的惡行和宋徽宗具體的昏庸事件。】

【請各位帝王引以為戒。】

————

ps︰靠!宋徽宗這牛馬手下的奸臣佞臣太多了,蔡京比較典型,就他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