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多買少是你的自由, 比全買的讀者晚看兩天也是應該的
沈映不敢置信地盯著鏡子里陌生的自己,突然抬手,又揪了把自己的頭發。
嘶!疼的!這是真頭發, 不是頭套!
他對自己的處境很快有了新的結論, 娘噯!他穿越了!
這是穿越到了哪朝哪代?
沈映身旁站著一個年紀約模三十多歲, 穿紅色太監服的首領太監, 見皇帝午睡醒來之後就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 對著鏡子又是揉額頭,又是扯頭發的, 不禁有些擔憂。
「皇上,您這是怎麼了?是身上哪兒不爽利嗎?用不用奴婢去傳太醫?」
沈映怕被人瞧出這副皮囊下面已換了一個人的端倪, 迅速地穩了穩心神, 「不、不用, 我……朕、朕沒事。」
首領太監打量著皇帝的臉色又問︰「那皇上, 顧常侍已經等候在殿外, 是否即刻傳召他進來?」
沈映覺得這個稱呼听起來有些耳熟, 皺了下眉頭,下意識地反問了句︰「顧常侍?」
首領太監看著沈映諂媚一笑,「是啊皇上,您忘了?顧公子是您昨兒個親自從安郡王府上接進宮的, 你封了他為常侍, 晌午之前還宣了他午後來永樂宮伴駕, 他人都候在殿外多時了。」
沈映听著听著, 忽然腦中一道靈光閃過,立即轉過身來,急切地和首領太監確認道︰「你說的,可是顧憫?」
首領太監不明白為何皇帝會是這樣的反應, 茫然地點了點頭。
沈映眼前霎時一黑,完了!
他知道自己穿到哪兒了,穿進了一本架空歷史的耽美小說里!
沈映是個歷史系大二在讀的學生,這本小說是昨晚沈映的室友發現並且推薦給他看的,因為書里的小皇帝和沈映同名同姓,當時兩人還開玩笑說,歷史學不好,就算穿越了都活不過三章。
沒錯,和沈映同名同姓的這個皇帝並不是書里的主角,而是一個昏君,一個炮灰!
這個朝代國號為「大應」,沈映穿成的這個皇帝,年號「景昌」,乃是高宗皇帝的庶子,並非當今太後所出,他不過是太後為了掌權扶植的一個傀儡。
大應到景昌帝這一朝,由于皇帝年幼導致皇權衰落,朝政都被內閣首輔把持在手里,另外還有東廠宦官干政,權宦勾結,將整個大應王朝攪得是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而景昌帝年少任性,驕縱妄為,每天只想著尋歡作樂,毫無治國之才,在小說里開篇第一章就被人刺殺,苟延殘喘躺了三章後,最終傷重不治,領盒飯了。
因為和自己同名的炮灰皇帝死得太快,沈映覺得別扭,所以小說他只看了前三章,但是他知道這本書的主角是誰,就是皇帝昨天剛封的那個男寵,顧憫、顧常侍!
而刺殺皇帝的人,恰恰也是顧憫!
沈映後背冒出了冷汗,此時此刻,要刺殺他的人就在他寢宮外面,他該怎麼辦?
首領太監名叫萬忠全,見皇帝臉色不好,忐忑地問︰「皇上,顧常侍,您是見還是不見?」
沈映毫不猶豫地甩袖子︰「不見!」
開玩笑,他還想多活幾章呢!
萬忠全暗道奇怪,明明皇帝昨天把顧憫帶回宮的時候還對他寵愛有加,今天怎麼就突然變臉了?真是聖心難測啊。
萬忠全︰「那皇上,奴婢這就讓顧常侍回宮。」
「好好好!」沈映忙不迭地點頭,突然想到什麼,又叫住要離開的萬忠全,「等下,萬忠全,朕要你親自送顧常侍回宮,並且讓他好好待在自己宮里,沒有朕的旨意,哪兒都不準去,听明白了嗎?」
這不就跟禁足差不多嗎?好在萬忠全已經習慣了小皇帝喜怒無常的性子,並沒多問,屈膝行完禮,退了出去。
沈映只能慶幸,他知道劇情可以提前防備顧憫,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人家是主角,他是炮灰,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誰知道顧憫後面還會不會使出別的辦法來刺殺他?
沈映焦躁地在寢殿里踱來踱去,想著該如何做才能保住他脖子上的這顆腦袋。
本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顧憫行刺之前,他先下手為強把顧憫干掉,但沈映當了二十年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實在做不到隨隨便便下旨殺掉一個與他無冤無仇的人。
況且顧憫有主角光環,殺不殺得了他還是一回事,萬一殺不了,那可就等于徹底撕破臉,真正結仇了!
那他一個活不過三章的小炮灰,還有命活?!
沈映冥思苦想半晌,忽然靈機一動,想到一條妙計,既然顧憫想刺殺的人是皇帝,那他不當這個皇帝不就好了嗎?!
沒錯!龍袍一月兌,恩怨去他媽!
沈映心里打定主意,他要尋找機會偷溜出宮,帶上一堆金銀珠寶,找一個誰也找不到他的地方逍遙快活過一生,這個炮灰皇帝,他才不稀罕當!
沈映想著顧憫此刻應該已經被萬忠全送回了他自己的住處,危機暫時解除,于是決定去皇宮里溜達溜達,先熟悉一下皇宮里的環境,好為以後跑路做準備,便喚了小太監進來給他更衣。
換好衣服,沈映拿捏著皇帝的腔調,吩咐小太監道︰「朕想去城樓上看看,擺駕。」
做皇帝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走路不用自己動腿,小太監得了旨麻溜地出去安排皇帝出行的儀仗,等到沈映不慌不忙地走出宮門時,轎輦早已經停在宮門前的空地上。
沈映過去正要在轎輦上坐下來,忽然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個高大的身影,攔在了儀仗前面,只見那人深深弓腰向沈映作揖,朗聲道︰「臣顧憫,恭請皇上,聖躬金安!」
沈映先是一愣,顧憫?接著一驚,顧憫!
他怎麼還沒走?
這時萬忠全也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甩了下手里的拂塵,一臉無奈地說︰「皇上,這……顧常侍他不肯回宮,執意要見皇上您,這……奴婢也實在沒法子。」
沈映瞪了萬忠全一眼,他不肯回宮,你就不能把他綁回宮?
怪不得堂堂一個皇帝,居然會在自己寢宮里被人刺殺,敢情身邊全是靠不住的豬隊友!
不過沈映當然不可能把心里話說出來,在顧憫動手行刺之前,至少也要和他保持表面的和平。
此時有侍衛扶刀守護在側,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諒顧憫也不敢輕舉妄動,沈映不露聲色地開始端詳起這位小說男主。
只見這位顧常侍,看相貌約模剛及弱冠之年,長的是面若冠玉,劍眉星眸,山根高挺,唇若抹朱,不愧是有「大應第一美男」稱號的男人,也不怪原皇帝一看見顧憫就要把他帶回宮,納他為男妃。
再看他的打扮,一身月白袍,頭戴白玉冠,身長玉立,虎背蜂腰,氣質如芝如蘭,月兌俗絕塵,端的是個光風霽月的翩翩君子,要不是沈映知道小說劇情,誰會把這樣一個美男子,和大膽行刺皇帝的刺客聯系在一起?
但古往今來,也沒有哪個反賊會把「亂臣賊子」四個字直接寫在臉上,原來的小皇帝,不就是吃了只看臉的虧才會枉死嗎?
「顧常侍,朕讓你回宮,你為何不肯?你是要抗旨嗎?」沈映決定給顧憫來個下馬威,故意氣沉丹田粗著嗓子質問,但因為年歲尚小,嗓音不可避免地還帶著少年氣,一听就知道是虛張聲勢。
顧憫抬眸淡淡掃了眼沈映,不卑不亢道︰「臣不敢。」
沈映下巴微抬,淡粉色的唇角下壓抿起一個不悅的弧度,冷哼一聲,將原來小皇帝驕縱任性的學了個十成十,「不敢?那你為何還在這兒?」
沈映已經沒了剛穿過來時的緊張無措,本來還覺得顧憫有多可怕,但現在看到真人,即使書里寫的再天花亂墜,瞧來也不過就是個兩只眼楮一只鼻子的普通人,沒長三頭六臂。
抗旨不遵可是大罪,這罪名扣在頭上,沈映倒想听听顧憫還有什麼話要講。
顧憫挺直脊背抬起頭,直視聖顏靜默了片刻,緩緩道︰「臣只想要一個答案。」
沈映看著顧憫的眼楮,他這雙眼的瞳色墨黑,睫毛比一般女子還要縴長濃密,就像一汪深不見底的寒潭,暗潮洶涌,看不透他眼底暗藏的情緒。
但沈映明白,顧憫的內心絕不像他表面看起來這般平靜,敢刺王殺駕者,必定有大勇大謀,以及超強的信念。
只是,顧憫為什麼要殺他?這背後會不會有人指使?
沈映心中疑慮重重,不動聲色地問︰「什麼答案?」
「皇上昨日帶臣進宮時曾說過,會待臣如您的眼珠兒,愛若珍寶,永不離棄,但不知臣今日有哪里惹了皇上不悅,皇上要罰臣禁足,還請皇上明示!」
顧憫說到此處,彎下腰深深作揖,如金玉般清亮的嗓音似乎蘊含著難以言明的傷懷痛楚。
「如若皇上已然忘了昨日諾言,厭棄了臣,那就請皇上放臣出宮,臣雖出身寒微,但寧死也不願永遠困于這深宮之中成為籠中之鳥!」
顧憫這番話說的言辭懇切,暗指皇帝是個朝三暮四,負心薄幸之人,而他卻是個被玩弄拋棄的小可憐,任誰听了,怕是都要替他掬一把同情淚。
然而沈映听完內心卻毫無波瀾,要是真對原來的小皇帝感情那麼深,你丫的能眼楮都不眨一下地往他身上捅刀子?
這番話也就只能騙騙天真的小皇帝,可騙不了他聰明絕頂的沈公子。
亂臣賊子,喜歡演戲是吧?
沈映心里暗暗冷笑,顧憫說這麼多無非就是想出宮,但他卻不會傻到放虎歸山,與其整日提心吊膽,倒不如將顧憫置于眼皮子底下,盯住他的一舉一動,防患于未然。
「朕讓你回宮待著,又並未罰你其他,你看你多想了不是?」沈映深深看著顧憫,鳳眼中刻意流露出一種被顧憫美色吸引的痴迷,「朕只是覺得你剛入宮,可能需要多一些適應的時間,但既然你這麼等不及,那萬忠全——」
萬忠全趕緊弓腰上前,「奴婢在。」
沈映挑了下眉梢,紅唇邊漾開一抹笑,「安排一下,今晚就由顧常侍侍寢。」
朕看你還能裝到幾時。
不一會兒,萬忠全過來奉茶,他把茶盞放到皇帝手邊,輕聲說︰「皇上,上面這幾本奏章都是早上杜首輔差人送過來的,說都是急務,還請皇上晚膳前能夠批示完送回內閣。」
沈映隨口問道︰「什麼事情這麼著急?」
萬忠全笑道︰「估計是為了前些日子平陽王謀逆之事,錦衣衛拿了人卻遲遲沒有接到該如何處置的旨意,朝廷內外難免會對此事有議論,所以皇上還是得早做決斷才好。」
沈映狀似隨意地瞟了萬忠全一眼,自古宦官干政都是皇帝的大忌,而萬忠全一個太監能把朝政說的頭頭是道,且一點都不避諱他這個皇帝,可見整個大應朝,皇權已經旁落到何等地步。
沈映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奏章,一打開便先看到了里面那張內閣進呈的票擬。
大致意思是平陽王對皇上不敬,有謀逆之心,請皇上按律嚴懲,以儆效尤。
若是按律嚴懲,謀反那就是抄家滅族的大罪,皇帝手里的御筆一落,恐怕就有幾百條人命頃刻葬送。
沈映不是原來昏庸無道的小皇帝,自然不能隨隨便便就草菅人命,他放下奏章,端起一旁的茶盞,掀開杯蓋撇開上面的浮沫,淺淺呷了一口茶,借喝茶為掩飾,開始回憶小說里前三章交代的大應朝各方勢力介紹。
大應朝的官制和明朝類似,設內閣六部,也有東廠和錦衣衛。
內閣一共三位大學士,其中權力最大的,乃是元輔杜謙仁,杜謙仁位列三公,歷經三朝,又是將小皇帝扶上龍椅的有功之臣,勢力在朝堂之上可謂只手遮天。
東廠那邊則是由司禮掌印太監郭九塵掌管,郭九塵打小就陪伴在高宗皇帝身側,是高宗皇帝生前最信任的宦官,宮里宮外人人都要尊稱他一聲「郭大伴」,高宗皇帝駕崩後,郭九塵理所當然成了太後的心月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