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二十章︰朱元璋的陽謀

躺在床上的朱元璋睜開了眼楮,此時的他,只是腦袋有些發脹,腿腳有些難受。

除此之外,倒也沒有其他的感覺。

和之前相比,朱元璋覺得自己的精神頭要比之前好一些。

陳松站在朱元璋的床邊,他看著躺在床上的朱元璋,道︰「陛下,您已經睡了好幾天!」

朱元璋有些恍惚,他看了看陳松又看了看四周。

這個世界上哪里有人還能知道自己睡過去發生的事?

陳松見朱元璋沒有什麼大礙,退出了寢宮。

剛剛走出寢宮的房門,站在外面的馬皇後和朱標就一臉著急的迎了過來。

朱標來到陳松前面,急忙問道︰「父親他情況怎麼樣?」

馬皇後也是一臉擔心的看著陳松,只不過沒有詢問。

陳松說道︰「陛下已經醒過來了,現在情況也穩定了下來。」

喜極而泣,朱標快走兩步,往寢宮走去。

馬皇後也緊隨其後,腳步飛快。

當他們兩人走進寢宮的時候,卻看見朱元璋已經坐在了床上。

「你怎麼坐起來了?趕緊躺下!」

馬皇後先是興奮,又很快變成擔憂,急忙來到朱元璋的床邊,柔聲勸著。

「已經沒有什麼大問題了,還躺在床上干什麼?再這麼躺下去要把人躺廢了!」朱元璋毫不在意的說道。

朱標的臉上滿是高興,滿是劫後余生的慶幸,滿是頂梁柱又會來的激動,「爹,您終于醒來了。你現在感覺如何?覺得怎麼樣了?」

朱標弓著身子,站在朱元璋的前面。

陳松也走進了寢宮,就站在朱標和馬皇後的身後。

朱元璋看著朱標和馬皇後,直接詢問︰「俺昏過去了多長時間?在這其中又發生了什麼事?」

「是這樣的,從昏過去到今天,也有一段時間了,在這段時間當中……」

朱標將朱元璋昏過去的時候,以及昏過去發生的所有事,事無巨細的全部說了出來。

「也就是說,如今朝中文武,都知道俺現在還昏迷著呢?」朱元璋問道。

「這是沒辦法的事,父親幾乎沒停過早朝,可是最近這段時間,早朝都沒上過,所以……

是這樣的,父親剛剛醒來,這個時候朝中的那些文武百官們也不知道。

要不待會兒孩兒將這事兒通知下去?」朱標詢問。

朱元璋的臉色還是有些蠟黃,一副大病初愈的模樣。

他擺了擺手,有些艱難,「這個事情還是先不要通知下去,最近這幾天朝政就由你來主持。讓俺看看你現在的能力如何了,再還有,俺現在已經醒來的事,不準通知給任何人,不準傳出去。」

「行了行了,有什麼事情待會兒再說吧,你現在剛剛醒來,身子骨還差著呢,就算正事重要也不能不顧及你的身體啊,再怎麼著也得等你完全恢復過來再說吧!」

馬皇後瞪了瞪朱標,嫌棄朱標看不清事。又一臉埋怨的勸著朱元璋。

「行行行,听你的,那俺就躺下了!」朱元璋咧嘴一笑,又躺了下來。

「俺暈倒的這幾天可把你嚇壞了吧?這事兒也不嚴重,你也不要這麼擔心,再者說,有常青在,又有什麼可害怕的呢?」

朱元璋帶著笑容,勸著馬皇後,讓馬皇後不要再擔心了。

馬皇後松了一口氣,道︰「先別說把我嚇沒嚇壞,你的那些女人們倒是被嚇得夠嗆。三天兩頭就要往這邊來,如果不是我攔著,恐怕現在你這寢宮外面早已經站滿了人。

這幾天宮中人說,有些妃子大半夜哭哭啼啼的,慎得慌。」

明朝規定,後宮無所出者殉。

也就是說,如果後宮的那些妃子沒有孩子後代,那麼就必須殉葬。

如果說這次朱元璋醒不過來,那麼後宮當中那些沒有子嗣的妃子,都要跟著朱元璋進入陵墓。

朱元璋要是死了,那些妃子們就活不了。

所以說朱元璋的那些妃子們在某種程度上,可要比馬皇後還要擔心朱元璋的死活。

「算了,不說她們!」朱元璋意興闌珊。

朱元璋的那些妃子,朱元璋可沒有用正眼瞧過。

無非就是朱元璋用來發泄工具罷了,也就是對馬皇後保有真情,其他人或死或活沒有任何意義。

夫妻倆人就這樣聊著天,完全沒有把站在旁邊的陳松和朱標放在眼里。

朱標一臉沉思,他在想著剛才朱元璋說的那些話的意思是什麼。

這是鍛煉自己的執政能力?也不對啊,要是要鍛煉執政能力,也不用整這一出,最起碼也應該讓朝臣知道醒過來的事。

那是為什麼?既然不是為了鍛煉自己的執政能力,那又是為了什麼?

朱標開始茫然,百思不得其解朱元璋的深意。

陳松倒是想到了一些,要想琢磨朱元璋作出的某種決定,最好的辦法就是結合朱元璋的性格來看待。

朱元璋生性多疑,隨著年齡的增大,這個特點也越來越明顯。

恐怕朱元璋現在不想讓朝臣們知道自己醒過來的消息,就是想以此來試探朝臣。

想看看朝臣們都有什麼反應,想看看朝臣是不是真的忠心。

陳松不由自主的打了一個寒戰,如果真是這樣,那恐怕會牽扯出更多的人。

京城恐怕又將會成為漩渦,到時候鬧出的事情只會多不會少。

官紳一體納糧致使現在推行天下,又是一個節骨眼兒。

現在朱元璋還沒「醒」,太子朱標執政。

天下官員也不知道朱元璋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情況,但如果朱標執政的話,這些官員們肯定會不由自主的將事情往壞處想。

如此一來,那不正是廢除官紳一體納糧的大好時機嗎?

看著和馬皇後有說有笑的朱元璋,陳松只覺得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大部分都是對的。

談笑之間已經決定了很多官員的生死,從現在開始,某些人的生命已經被預定。

歷史上敢這樣做的皇帝可沒有幾個,那個至高無上的權利,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有著火熱的誘惑。

如果這樣做的話,很容易會弄假成真。

但這事放在朱元璋這里,卻是不可能的。

說著說著,朱元璋看向朱標,「你待會用你的名義,發一道令旨,就說俺現在還昏迷著,還沒有醒過來。

常青啊,最近這段時間,你每天都要過來,至于什麼時候結束,再說吧。

至于早朝,就和往常一樣,你就去上吧。」

「遵命!」朱標回道。

……

「……陛下昏迷未醒,可國不能一日無君!

所以朝政目前由太子殿下執掌,這對于我們來說,可是一個大好時機啊!」

「怎麼會這樣,陛下,陛下,您怎麼會昏迷不醒呢?」

一時間,朝廷當中各種聲音此起彼伏。

第二天,早朝如期舉行。

只不過今天的早朝,朱元璋卻沒在,那張龍椅上空蕩蕩的,朱標坐在龍椅的下方。

陳松和之前一樣,站在自己所站的位置。

朝堂當中的這些官員身上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就好像此時的他們要比之前輕松很多。

如果說之前有朱元璋在的話,他們肩膀上壓著一座巨大的山峰,那麼此時,這座山峰已經被他們掀翻。

朝堂上的氣氛看起來也沒有那麼壓抑,甚至還能看到有些官員臉上的笑容。

徐達站在勛貴隊最前方,看著坐在上面的朱標,一臉沉思。

他回過頭看了一眼後面的陳松,卻發現陳松就像是個沒事人一樣。

「這不正常,如果陛下真的有事,恐怕現在最著急的就是他,現在怎麼就像沒事人一樣!」

徐達回過身來,琢磨著這里面的事。

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徐達的腦海中,剛出來的那一瞬間,就已經根深蒂固。

「恐怕事情沒有那麼簡單,要萬事更加小心!」徐達低聲念叨了一聲。

「殿下!」

一個官員站了出來,此人乃是翰林院學士耿存。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傳統的讀書人,手中的笏板高高的舉過頭頂,他一臉凝重的看著朱標,「殿下,臣斗膽,敢問現在陛下情況如何?」

「這人膽子真大,竟然敢在這個時候這樣問!」陳松搖了搖頭。

這個人給人的感覺就是巴不得現在朱元璋趕緊死,雖然這話問起來沒有什麼,可是字里行間透露的總是幸災樂禍。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陳松真的不敢相信,世界上竟然會有如此心急的人。

這也不能怪他心急,歷史上很少有這樣的事。

縱觀歷史,一般來說,如果出現皇帝病重,太子執政的情況,大部分情況就是要進行權力交接。

皇帝這個職位,不管是誰坐上去都會對權力異常留戀。

沒有人願意將自己手中的權利交出去,就算是自己的兒子,那也不行。

耿存可不覺得,朱元璋現在什麼事都沒有,就只是單純的讓太子朱標執掌朝政。

朱標沒有直接回答,打著哈哈搪塞著。

看起來是朱標的推月兌之語,可听在耿存的耳朵當中,就好像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話了。

他曲解了朱標說的那些,還以為現在朱元璋已經快不行了。

「殿下,臣以為非常時期應當行非常之事。如今錦衣衛在外,尚且在山東。

當務之急是先調遣錦衣衛回來,還有京營人馬,此時也應該拱衛皇宮周圍,以防不測!

……」

耿存夸夸其談,自以為自己是站在朱標這邊,不停的給朱標出謀劃策。

「真是個蠢貨,愚蠢至極!」徐達心里罵著。

不只是耿存這一個人,當耿存說完話之後,又有七八個官員站了出來。

他們說的話和耿存說的大都差不多。

朱標坐在皇位下面,臉上滿是尷尬。

這些文臣今天實在是太熱情了,熱情的不可思議。

陳松在心里已經給這些人判了死刑,「真是可憐啊,被人當成猴耍還不自知!」

今天的早朝過得很快,等陳松走出大殿的時候,太陽已經掛在了正空。

放眼望去,走出大殿的那些官員們,大部分腳步輕快,就好像在外郊游一樣。

陳松的步子非常緩慢,看上去有幾分沉重。

臉色也是一臉嚴肅,在別人看來,就好像是失了魂一樣。

新任禮部尚書從陳松的面前走過,他輕飄飄的瞥了一眼陳松,笑著搖了搖頭,在看向陳松的時候,就好像是在看一個可憐人一樣。

「有些人啊,自以為自己天命不凡,到頭來也不過是一個笑話罷了!」

說完話,新任禮部尚書哈哈大笑著離開。

禮部尚書已經想好了,等再過幾天,等朱標熟悉了朝政之後,先上一封奏折試探一下。

如果試探的結果在預料之內,那麼就著手準備廢掉官紳一體納糧這事兒。

徐達快走兩步,追上了陳松,他問道︰「你給我拖個底,如今陛下到底怎麼了?今天這樣的事還是立朝以來頭一遭,該不會是真的……」

陳松停下腳步,看著徐達,道︰「此事不可說,不可說啊!」

陳松什麼都沒說,可什麼都說了。

徐達能被朱元璋列為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可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功勞大,光是他的情商,朝中就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

徐達看著陳松離開的背影,若有所思,「難道我的直覺是真的?估計是真的了,如果陛下真的有事,常青不可能是這個樣子。這里面肯定不同尋常!

回去之後都要告訴那些崽子們,最近這段時間都安分一點。」

……

太子朱標執掌朝政的事,也逐漸的傳播開來。

尤其是在直隸這邊,士紳們議論的對象,幾乎全都放在了朱標身上。

他們本能的忽略了朱元璋,都說著一些太子朱標仁德,有上古先賢風範之類的話語。

讀書人的春秋筆法厲害尋常,他們的嘴皮子也厲害尋常,上下嘴皮子一踫,就沒朱元璋什麼事了。

反倒是那些平民百姓,大都會去廟里上香,祈求上蒼保佑朱元璋平平安安。

在古代王朝,可能也就只有朱元璋才如此受普通老百姓愛戴。

朱元璋是歷史上被低估的一個皇帝,只可惜啊,得罪了文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