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8.15 江南亂起、朝堂商議

第八章

8.15 江南亂起、朝堂商議

三個月後,時間已經進入了永正十四年三月上旬,京城皇宮,乾清門前大朝會後的御書房內,料峭的春寒中,仍帶著些許寒冬氣息的春風不斷吹拂,宛若此時的氣氛。

「不到一個月,江南糜爛?」一份奏折被狠狠的砸在了青石地面上,發出「啪」的一聲,讓這些算是大順朝核心的官員全都有些哆嗦,「你們現在告訴朕,你們也沒想到?

好啊,都是我大順朝的好臣子,一個個真是讓朕大開眼界啊!楊愛卿,朕記得你今年年初的時候,還信誓旦旦的向朕保證,長江水災已經平息。

可是現在呢?你來告訴朕,‘賊勢宏達,或有百萬之眾,所過之處如飛蝗過境,官民百姓,概莫免焉’是什麼意思?」

「這——」豆大的汗珠從工部尚書楊南額頭不斷滑下,卻絲毫緩解不了他的情緒,「啟稟陛下,微臣收到的地方公文,確實說水勢已經」

「朕問的是那些流民!」另一份奏折毫不客氣的砸在了楊南臉上,「你再解釋一遍,‘寒冬之際,流民幾無衣食,日有凍餓斃命者百計’是什麼意思?

還有,江愛卿,朕記得戶部專門撥發了先後超過八十萬兩白銀用于賑災,還專門要求各地常平倉開倉放糧,現在呢?為何會有這麼多流民?」

「陛下,當務之急是要把賊勢平息下來,至于追究之事,不妨等問題解決後」戶部尚書江興硬著頭皮開口建議。

「好啊!」永正帝冷冷一笑,「江愛卿說的有道理,那你來告訴朕,該如何平定這百萬賊勢?江南附近有沒有可用之將,能夠立刻出兵平亂?」

「這——」江興一下子被問蒙了,「微臣並非武將,實不知江南兵力分部及戰力情況」

「牛愛卿,你說!」永正帝也是被氣糊涂了,被江興提醒才想起來詢問武勛方面。

「陛下,江南歷來為朝廷財稅重地,富庶之名天下皆知」牛繼宗無奈的打起了官腔。

「朕問的是調兵!」永正帝的聲音已經完全可以說是「咆哮」了,因為牛繼宗的回答讓他知道,這事兒怕是不太好辦。

「自前年開始,五軍都督府協助兵部裁撤內陸衛所,因江南之地承平百年,幾乎沒發生過什麼亂象,因此裁撤力度堪稱天下之冠。

截止去歲年底,超過一半的原衛所、駐軍被裁撤,如今兵力大約剩下兩萬余人,分布在二十多個千戶所,一時間怕是難以盡數調動。」牛繼宗也只能想辦法甩鍋。

不過他這話還真甩對了,剛一說完整個朝堂上都變得鴉雀無聲,武勛這邊是知道情況沒人敢接茬,文官那邊就更清楚了,因此罕見的連彈劾之人都沒有。

自從武勛方面提出了「裁撤內陸衛所」的建議後,原本的意思作為交換條件,雖說確實有大規模裁撤的計劃,但目標基本上是那些早已是樣子貨的內陸衛所。

沒想到的是,兵部拿著雞毛當令箭,第一時間意識到,這是一個削弱武勛的好機會,因此就向永正帝請示,以「節省軍餉」的名義開始大刀闊斧的裁撤。

而且裁撤的主要對象也變成了北直隸、江南省這兩處武勛老底子,下手之狠已經不是「吃相難看」的問題,而是完全不顧臉面。

以江南省為例,兵部的計劃是裁撤掉八成衛所、兵力,理由是「江南承平百年,歷來無甚亂事」,還是五軍都督府多方角力才算是保住了一部分。

更何況,軍隊吃空餉是慣例,剛剛牛繼宗所謂的「兵力兩萬余人」,能有六成落實到實處、一萬可戰之兵,那都是底下的將領兩袖清風。

這種情況下,江南民亂完全是一個大泥坑,面對幾十萬饑民搞出來的巨大風暴,誰踫已經不是誰倒霉的問題,而是很可能會死無葬身之地!

「牛大人,周邊兵力呢?江南賊勢糜爛,想來各處駐軍損失不小,調動不了也是可以理解,若是從周圍調兵呢?」吏部尚書沈言說話罕見的客氣。

你們的破事兒大家都明白,所以這次我們可以算作損失了,就當這些衛所全都「為國捐軀」,那就趕緊從周圍調人,把事情辦了。

「沈大人,非是兄弟推月兌,各地衛所之凋敝貧困已經不是一日,若是平時綏靖地方,他們尚能支應,如今這百萬賊勢,怕是」牛繼宗也是無奈。

平時你們把衛所的糧餉吃掉多少,心里沒點C數嗎?指望這些人打仗,還是面對百萬亂民,你咋不上天呢?

「陛下,根據近期各地軍報,賊勢雖然很大,但並無多少組織指揮,基本上是各自為政,因此破壞雖重,但至今並無多少府縣陷落。

微臣以為,應當盡快調集兵力,以快打快,否則一旦這些賊兵中出了一個各方認可的頭目,怕是短時間內難以根治。」石光珠及時開口,想把話題引開。

「不知石大人以為,應該從何處調兵啊?」永正帝也意識到,這事兒沒法再拖,此時追究哪個或者處理哪個都沒啥意義,當務之急是調兵干活。

「陛下,如今京營三大營經過了一番整治,戰力恢復不少,微臣的建議,是調撥五軍營三萬人,再加上神機營五千精銳、三千營三千精騎。

有了這些兵馬,一月之內即可到達平亂,不過在這些時間里,還是要請陛下下旨,嚴令各地緊守城池,保證亂象不再深入。

只要入不了城,得不到足夠的補給,所謂的‘百萬賊勢’不過是鏡花水月,畢竟吃飽了才能打仗,餓著肚子遲早潰散。」別說,石光珠的意見還算靠譜。

唯一的問題就是

「石大人,你這一張嘴就是四萬大軍,再加上征調民夫與各地供應,怕是人數再翻一倍都打不住,如此巨大的行動,糧餉何來?」戶部尚書江興惱火的吼道。

「江大人,兄弟我是粗人,只會打仗,後勤方面一直都是兵部在打理,具體情況還請向王大人咨詢。」牛繼宗及時開口,輕飄飄的就把皮球踢走了。

「你——」江興差點被懟的憋過氣去,但又只能忍著,一方面人家說的是事實,另一方面這次得用武勛,那就只能客氣點。

「牛愛卿,剛剛石愛卿所說,確為老成謀國之言,只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江南方面只靠各地自守,怕是很難撐得住。」永正帝難得客氣了起來。

「陛下,平遠伯衛旭以及他的金陵衛就在江南月復心,若是能夠允他組織兵力,至少」欠了衛旭大人情的柳芳開口說道。

「柳大人所言有理,但金陵本為江南月復心之地,一支精銳之師鎮著,朝廷也能放心一點,萬一大軍調走後有什麼閃失,怕是會天下震動。」沒等他他說完就被沈言打斷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柳芳開口建議的時候,只有侯孝康試圖開口支持,朝堂上其他人全都沒有說話的意思,文官方面可以理解,武勛的表現就耐人尋味了。

說起來,這個問題還真就是衛旭自己造成的。

就在他獲封平遠伯的時候,牛奔、柳棟還有侯飛帶走了三個千戶兵力,因為三人調任的位置都在北地,干脆合為一處,三千余大軍浩浩蕩蕩的開赴北疆。

結果牛奔還好,他本就在金陵衛干了兩年,早已習慣了,柳棟和侯飛完全被這些士兵的精銳程度鎮住了!

哪怕是數千里的長途行軍,這些士兵依然能夠自發的保持住陣型,看架勢隨時都能轉入作戰狀態,雖然軍官都被抽調,但他們很自然的就以職務最高者為核心重新完成了組織。

急切之下,兩人全都以最快的速度把情況報到家里,大軍經過北直隸的時候,六大國公承爵人乃至在京勛貴家主全都找了個合適的機會就近觀察,然後他們也被鎮住了。

套用當時馬尚的評價,「這些士兵每一個放在我們手里,都能算得上伍長甚至小旗,只要稍加整合就是一支鐵軍,除了糧餉消耗過大之外,幾乎沒有毛病。」

消息傳出之後,所有人都看出了衛旭的帶兵、練兵能力,以至于整個武勛、文官陣營罕見的迅速達成了默契,不能讓這小子再動了,如果可以的話,讓他老死在金陵就好了。

柳芳和侯孝康之所以願意幫忙說話,根本原因也不是什麼欠了人情,而是兩人的主力被調動,負責人不論是誰,損失大了兩人都心疼。

這時候如果能有一支本地強軍配合,勝率自然可以大幅度提升,到時候若是立了功,他倆作為兩營主將,好處自然少不了。

結果在看到如此統一的態度之後,兩人對望一眼,都沒再說話。

再有一點,哪怕這時候邊疆並無戰事,哪怕是理論上的大順朝最強戰力四大邊軍全都閑著,朝堂上沒有一個人提過要調他們平叛,包括武勛陣營也沒有。

「柳愛卿、沈愛卿所說都是謀國之言,不如折中一下,命平遠伯衛旭就地組織兵力,保證金陵不失;待大軍一到,能夠及時組織反攻。

兵力就以剛剛石愛卿所言,以五軍都督府右軍都督陳瑞文為主將,即刻發兵平定叛亂,兵部、戶部協同署理,確保大軍糧餉萬無一失!」永正帝最後收尾。

「吾皇聖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