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二十一章 生于憂患

辛棄疾從廢墟中站了起來。

炸裂的余威,讓他直接昏迷過去,要不是他已經走到了前院的左邊角落。

恐怕,這一下子,就要葬送在這里了。

耳朵還有一些轟鳴的聲音。

他警惕地看著四周,慢慢地走到了驛館的左邊廂房,看到了同樣從廂房內走出來的副將。

「那狗賊可有事?」

副將驚魂未定,見到辛棄疾,才稍微好一些。

「沒事。」

辛棄疾點點頭,立即說道︰「你親自看押,不要出來,我叫你出來的時候,你再出來。」

「喏!」

副將再一次返回,外面的事情,和他無關。

他現在的任務,那就是看住賈似道。

辛棄疾的心情有一些沉重,他未曾想到,對方竟然會用火、藥。

關鍵是,對方竟然知道如何用這個威力非常大的武器,更能夠私藏。

這已經不是一個貪、官、污、吏的問題了。

對方這樣做。

到底想要做什麼?

僅僅是因為不想讓賈似道進入汴京嗎?

那賈似道又到底知道一些什麼?

為什麼會被對方如此忌憚,不惜用火、藥來殺了他?

這一切,辛棄疾都無法快速地思考。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保證能把賈似道安然地送到汴京。

站在廂房門口,吩咐還活著的將士們,守好這個驛館,不能給敵人一絲可乘之機。

而因為這巨大的聲響,已經是警醒了整個信陽城的人。

百姓們也是慌亂不已,以為又要打仗了。

見到廢墟的驛館,還是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不少人,還在看熱鬧。

直到許昌知府帶著人匆匆趕到,這才驅散了那些距離驛館比較近的百姓。

辛棄疾不知道對方還有沒有火、藥。

如果對方再來第二次,那可能就要傷及無辜,會死更多的人。

「什麼都別問,立即去召集人手,守在這里,並且安排人,去其他地方調兵。」

辛棄疾站在廂房外,一步都沒有離開。

這是他的戰場,他必須要守好。

許昌城也算是大城,所以鎮守許昌的駐軍則是有著八千人。

駐軍的乃是當年跟隨過韓世忠的將士,如今已經五十多,成為駐守許昌的通判。

「大相公。」

辛棄疾見到這些人到來,才稍微松了一口氣。

但是卻也不敢松懈,對方只是用了火、藥,還有沒有埋伏,他還不從得知。

「馬將軍,對方竟然膽敢在這城內用上火器,便已經是天大的事情。」

「此事非常嚴重,相信將軍你也清楚。」

「就是不知道將軍願不願意,跟著我一起趟這趟渾水?」

辛棄疾開口問道。

馬將軍則是抱拳道︰「馬某早年便跟著韓大帥南征北戰,這身上的傷都有百余處。」

「朝廷關照馬某,讓馬某成了這許昌通判,可以鎮守一方,安養晚年。」

「但是馬某卻也是一個知曉忠君報國之粗漢子,這個時候,相公你都不懼,馬某豈能怕了!」

辛棄疾有著可以調令地方的駐軍的權力。

一個欽差大臣的身份,可不是開玩笑,當真是猶如官家一樣。

有了馬將軍的守護,辛棄疾才繼續動身。

而許昌城內發生的事情,也很快就傳開了,傳到了汴京城。

趙辰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鄂州州長,竟然會讓這幕後之人,用上了火器。

而火器本是大宋令行禁止的規矩。

私藏兵器,特別是火器,將會是抄家滅族之罪,也是大宋唯一一個非常嚴重的罪行。

讓趙辰沒有想到的是,在如此嚴苛的律法之下,竟然還有人膽敢私藏?

這實在是讓他震驚不已。

當即就召見了虞允文、呂本中、陳俊卿、朱熹、楊萬里等大臣。

「你們看看吧,這是幼安從許昌加急送來的折子。」

眾人看完,也都是臉色一變。

用火器殺死一個欽差大臣和一個朝廷罪臣,這樣的代價,是不是太大了?

對方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麼?

賈似道又知道一些什麼?

這一刻,他們的心中非常好奇。

「虞允文,朕命你親自禁軍前往,把賈似道帶到朕的面前。」

「朕,要親自審問他!」

虞允文也知道,事情的重大。

便立即躬身領命,二話不說,走出了大殿。

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該說一些什麼好。

「說說吧,這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朕想要听一听,你們的看法。」

趙辰是一個善于听取諫言的大宋官家,他也在效仿大唐的太宗李世民。

想要做一個真正的千古一帝,最起碼,不能辱沒了大宋官家這個身份。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後還是呂本中站了出來,他是呂好問的三子,也是呂家唯一一個可以繼承呂好問才學的人。

「官家,這件事情,對于大宋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

他看了看趙辰的神色,繼續說道︰「大宋自打敗了金賊,打退了北地蒙古鐵騎之後,便開始休養生息。」

「然後有了紹興之盛世,到如今,大宋上上下下,都有當年豐享豫大之心。」

「這也是為何,仙師會降臨大宋。」

「這一次,對我們,乃是一個警示,看起來盛世太平的大宋,卻也有著一些宵小。」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不能產生一點貪圖享樂之心。」

「對方能夠用火器,那就說明,火器已經不算是一個秘密,可能很多工匠到知道,該怎麼做。」

「那我們就要借助這一次的機會,讓那些宵小知道,觸犯大宋律法,私藏火器的結果。」

「同時,也作為一個警示,讓所有人都明白,大宋時刻都在面臨看不見的威脅。」

「先賢有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查處幕後之人,嚴肅處理,所有相關的人,都不可放過!」

其他的大臣,也都是差不多這個意思。

讓這件事情成為警示大宋上下的一個存在,不能因為對方用火器想要殺死欽差大臣和一個罪臣,就隱而不報。

這和報喜不報憂,有何區別?

當然,最關鍵的是,對于這個幕後之人的猜測和調查,也是重中之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