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61章 格格不入

初入朝堂的文天祥,就這樣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怒斥董宋臣。

甚至還要求宋理宗斬殺此人,以安天下民心。

如此行事,結果自然可想而知,剛剛進入朝堂的文天祥,又如何是董宋臣的對手。

所以沒有多久,文天祥就被貶官外放。

之後文天祥雖然憑借自己的才能,一步步的又做到刑部侍郎的位置,可董宋臣此時已經被升為了都知。

並且,在位已有三十二年的宋理宗,此時基本上已經完全不理朝政,朝堂之上權臣橫行,貪腐橫行。

少數一些有能力,有抱負的官員對此皆是敢怒不敢言,唯有文天祥一人,敢出聲怒斥。

其中尤其是對董宋臣。

時任刑部侍郎的文天祥,不止一次上書列舉董宋臣的罪行,不斷要求宋理宗處死董宋臣。

只可惜,文天祥的這些奏折,就仿佛是石沉大海一般,根本就沒有得到絲毫回應。

甚至宋理宗有沒有看到過這些奏章都不好說,或許直接就被董宋臣給扣下了。

「這文天祥簡直是不知死活。」

一些董宋臣陣營內的官員對文天祥可謂是恨極,這家伙簡直找死。

對此,董宋臣也是面色冰冷,他心里同樣是恨死了文天祥。

一時間,董宋臣派系的官員對文天祥開始打壓。

就這樣,文天祥再一次被貶官外放。

先是任瑞州知州,後又改遷江南西路提刑。

對于這樣的結果,也有人勸說過文天祥,這董宋臣如今在朝堂之上可謂是只手遮天,和他作對顯然是沒有什麼好結果的。

而且,皇帝根本不理朝政,文天祥的這些奏章根本就是沒有意義的。

但是對此,文天祥卻並沒有听進去。

在南宋末年這烏煙瘴氣的朝堂之上,文天祥就仿佛一朵青蓮,顯得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所以即便是被外調,文天祥依舊沒有放棄,還在不斷的上書,抨擊董宋臣,賈似道等人。

也因為此,文天祥的官職被一貶再貶。

一直到公元一千二百七十五年,元軍大舉攻宋,長江上游告急,宋廷無奈只能詔令天下兵馬勤王。

接到朝廷詔令的文天祥,沒有任何猶豫,當即散盡家財,派遣陳繼周率領郡里的志士,同時聯絡溪峒蠻,而後又派方興召集吉州的士兵,各英雄豪杰群起響應,聚集兵眾萬人。

朝廷听聞此事後,隨命令文天祥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名義率軍入衛京師。

對此,文天祥沒有任何猶豫,不過此時卻沒有人看好他。

畢竟這草草組建起來的一支軍隊,且不說人數只有數萬人,就是訓練,武器都弱的可憐。

憑借這樣的一支軍隊,如何能夠與戰斗力強悍的元軍抗衡呢?

甚至文天祥身邊還有人勸說他。

「元軍大舉南下,所過之處皆勢不可擋,如今朝堂昏庸,新帝年幼,根本無力抵擋元軍兵鋒。」

「而你只率這數萬烏合之眾前往,又能有什麼作用?這是以卵擊石。」

這一戰還沒打好像就已經能夠看到答案了,事實也的確如此,雙方的實力差距,已經不是大不大的問題了,是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明知是敗,為何還要去呢?

對此,文天祥則是面色平靜的說道。

「我知道此戰必敗無疑。」

「既然明知是敗,為何要去?」

「因為忠君報國,國家培養了我,如今國家有難,我輩豈能袖手旁觀。」

「即便明明知道會輸,可我依舊還是要去,如果僅僅只是因為怕輸,所以就置朝廷詔令于不顧,那這天下才是真的完了。」

「我文天祥不怕死,只希望能用我的死喚醒天下有志之士的報國決心。」

「屆時只要大家都有報國之心,團結起來,那大宋就不會亡,國家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這是打算用自己的命,來喚醒天下所有人的忠君報國之心。

朋友沒能勸下文天祥,同年八月,文天祥就率軍趕到臨安,被任命為平江府知府。

抵達臨安後,文天祥全力組織戰備,只是他並不知道,朝堂之上此時卻是一片議和的聲音。

這好像就是宋朝的習慣,只要面對敵人,第一個想法就是議和。

為了議和,什麼都可以付出,錢財可以給,女人可以送,什麼都可以答應,只要能議和。

在朝堂的爭論之下,議和派顯然是佔盡了上風。

面對元朝的大軍,他們還沒打就已經認輸了。

因為議和派佔據優勢,呂師孟被認命為兵部尚書。

升任兵部尚書之後,議和派更是掌握了絕對的主動權。

而得知朝堂之上發生的事情後,文天祥當即上書。

表示值此國家危難存亡之際,議和之事可謂掩耳盜鈴。

援軍勢大,斷然不會與大宋議和,他們的目的是想要消滅大宋,佔據中原。

所以,議和只能是自取滅亡,更何況,元軍就猶如猛虎,議和豈不是要與虎謀皮?

並且,文天祥還在文中極力要求處斬呂師孟,以正軍心。

除了彈劾呂師孟之外,文天祥也發表了自己對于戰事的看法。

認為大宋雖然吸取了五代分裂割據的教訓,削除藩鎮,建立郡縣城邑。

如此雖然一時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是國家也因此漸趨削弱。

所以北方少數民族的軍隊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縣就攻破一縣,為今之計應當劃分天下為四鎮,設置都督來作為它的統帥。

合舉國之力與元軍抗衡,如此方才能有獲勝的可能。

文天祥的這封奏章可以說是發自肺腑,但很可惜,奏章呈上去之後,就如同以前一般,直接石沉大海,完全沒有一點回應。

朝廷完全就不听從,甚至都沒有人在意文天祥的意見,此時的他們一門心思就是在想著如何議和。

只要元軍肯答應議和,那朝廷什麼條件都可以談。

只可惜,正如文天祥奏疏中說的一樣,元軍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什麼議和,他們要的是滅亡大宋,入主中原。

所以,朝廷的議和只能說是自己單方面的異想天開罷了。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