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九黎

就在子受四人于金龍幔帳之內度春宵時,

東夷黎城。

東夷王黎拔與火光燎亮的府邸內,正于兩個道人把酒言談。

「大王,現如今東魯軍一部分已經啟程去了北海,姜文煥、溫憲也都不在東魯,現在起事,正當其時」

說話的是一個頭發胡子都有些發白的瘦削道人,此人最為明顯的特征便是有著一對長長的耳朵。

旁邊那道人也是笑著點頭附和,道︰「我二人來東夷,正是順從天意,助大王一臂之力的」

「大王知道,來九黎之前,我二人可是先去了苗地,苗王特派其弟蚩久多率八千苗兵,特來相助」

東夷王黎拔也不是傻子,不過他與這兩個道人相處日久,知道這兩個道人之所以會幫助自己,只不過是他與這二人之間,或者說是與這二人背後的人,有著各自的利益訴求罷了。

黎拔端起酒爵,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樣,將爵中之酒一飲而盡,而後將青銅爵重重落在桌幾上。

大笑一聲︰「有二位仙長和苗王相助,我九黎之民,必定能大顯神威」

黎拔接著越罵越凶,甚至不僅罵姜桓楚、姜文煥父子,罵大將溫憲為數典忘祖的卑鄙叛徒,更是將大商十七代三十一位君主罵了個遍。

要說他也挺厲害的,這大商君主他竟然如數家珍,絲毫沒出差錯。

東夷之民,稱為黎民。

苗蠻之民,稱為苗民。

要說蚩尤之後,恐怕苗地之人才更為正宗,不過苗人勢力現不如九黎,也就不爭這嫡宗之名份了。

千百年來,黎民對九黎之外的人都有一種排斥感,哪怕是對苗民,他們也是心有芥蒂,更不要說企圖控制自己的商王朝了。

我們是誰?我們是兵主、戰神、九黎之君蚩尤大帝的後代!

豈能被你們軒轅的後代給統治?!

次日。

在黎拔和其子黎典的動員下,東夷之人的不滿情緒可以說達到了一個新高度,貴族、軍將也早已是怨言叢生、摩拳擦掌。

七日後,東夷各路人馬集結完畢,朝著東魯進發,殊不料……

東夷軍主將黎典剛一行至東魯與東夷接壤之地臨即城時,早有城中守將慌忙來報,說不知怎的,東魯有一大軍人馬,于大前天晚上突然出現在了臨即城下。

而且臨既城已經城破了!

黎典聞言,心下駭然,這怎麼可能?!

自己這邊的軍事行動一向是保密的,東夷那邊不可能這麼快就得到消息了啊!

來將還說,為首的是東伯侯姜桓楚之子姜文煥和大將溫憲!

這就讓黎典更模不著頭腦了。

姜文煥和溫憲不是已經開拔去了北海嗎?

怎麼突然間調轉軍隊來了臨即城?!

要說姜文煥之所以來到臨即城下,攻破了臨即城,還得從鯀捐說起。

子受那日,听得鯀捐說起東夷王待兩個道人如上賓後,便深感東夷那邊要出事。

于是在晚間蒙蔽天道,將妲己三人拉進玄黃教時,便同時派出分身鎮元子前往姜文煥處交代事情。

彼時姜文煥已經率軍離開魯城,和大將溫憲一起朝著北海進發。

大軍行至上皋之時,姜文煥忽然見到鎮元子出現在軍中。

姜文煥見到鎮元子,自是知道玄黃教宣道大護法是有事要吩咐。

話說姜文煥如何識得鎮元子,又如何知道鎮元子乃是玄黃教宣道大護法。

這又得從當初子受讓姜文煥、錢不缺、虞揚、蕭瑜和鄂順這「安寧五郎君」去小牛岡說起。

當初五人依子受所言,去了小牛岡後,在那里見了一道人,經過道人的一番「誠懇」言說,以及先前子受早已有言在先,說在小牛岡那,這五人必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于是這五人便懵懵懂懂地立了誓,加入了玄黃教。

鎮元子見到姜文煥,閑話少敘,直接讓他調轉人馬往臨即城去。

臨即城屬于東夷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說是東夷入東魯的咽喉要城。

那時,子受先前讓鯀捐與其祖女乃女乃通消息,將鯀捐現在處境報于她祖女乃女乃,鯀捐照做之後,東夷這邊,她祖女乃女乃也傳回秘密消息,說起東夷欲進兵東魯之事。

鯀捐為表忠心,連忙將消息報告給子受,其實那時候,子受已經讓姜文煥調轉人馬去了臨即城。

姜文煥听聞鎮元子命令後,心中很急,遂日夜兼程,打了臨即城將士一個措手不及。

入到城後,姜文煥大開殺戒,殺的臨即城中東夷軍民膽寒至極。

不過他們之中,更多的是心生不服。

這是偷襲,不甚光明。

姜文煥又如何不知,于是在軍中設下擂台,一日之內連挑數百人,又以個人武力壓了那些不服的東夷殘軍一頭。

可姜文煥也知道,這臨既城中,從上到下世世代代都是東夷人。

自己是沒有辦法管住這些人的。

現在也只能是一時鎮住了場子而已。

黎地遠離朝歌,黎民素來驕橫勇武,而且不僅如此,他們可不像北狄之人,只有武勇,他們還很有頭腦,經濟也甚發達,所以東夷人對商王朝一貫不服,拋開軒轅與蚩尤之間的恩怨不說,就說這文武兩道,東夷人一向不認為低于商人。

那麼既然如此,你們憑什麼統治我們?!

所以東夷之人可不會就這麼任人宰割,這只是個開始,絕不是鬧著玩的。

黎典是個聰明的人,知道姜文煥是東伯侯的兒子,是帝辛的小舅子,他聞報以後,迅速部署,讓副將富春率五千軍前往胡山隘口,切斷姜文煥的退路,也同時切斷東魯軍與姜文煥軍的聯系。

這里不是朝歌,也不是魯城,這里是黎民的臨即城。

上到貴族下到黎民,在無數的宣揚中,早就知道姜文煥的暴虐惡名,還有帝辛的無道。

臨即城的官員都是九黎王的下屬,換句話說,都是九黎之民,即使姜文煥現在佔了城,要讓他們听從姜文煥的命令?

不好意思,你誰啊?

要不是姜文煥勇武,偷襲成功,又在軍中擺擂,不眠不休連挑數百人,鎮服了不少大頭兵,現在估計這城中早已經是暗殺成風了。

什麼暗殺?

當然是黎民暗殺商軍了。

話說姜文煥有沒有屠城的打算?

有過!

但是被大將溫憲給勸住了。

面對溫憲這個黎民,姜文煥不得不考慮一下他的感受。

不過好像臨即城城主烏桓表面上還算配合。

烏桓找到姜文煥,他名義上向姜文煥稱臣,本以為還得演上許久才能博取信任,沒想到姜文煥竟然直接信了。

「將軍,黎魁部催物資催的急,將軍現在是佔了臨即城,但以後的話……你看,這物資是不是先讓我給他送去?」

烏桓是不是腦子不正常?

此時竟然還想著要去給黎典送物資!正常人都不會在這個時候說這種話。

但是烏桓不怕。

他素來以痴傻聞名九黎。

他相信,他的名聲,這個東伯侯之子也是知道的。

但是,溫憲卻知道,這個烏桓,可不是一個痴傻子的人。

黎魁部,便是黎拔的直屬部落。

東夷是由許多部落所組成,而黎拔為九黎王,他的部落自是不一樣。

而各個部落之間,自是也有一番明爭暗斗。

烏桓雖為臨即城城主,卻是屬于黎元部落,他是子承父位,坐了這臨即城城主之位的。

姜文煥都沒等烏桓說完,冷眼看著他,一臉怒氣道︰「黎拔、黎典,我姜文煥定將取他父子二人人頭,烏桓城主莫非還想著去送物資?」

烏桓聞言,一臉痴傻樣,笑呵呵稱罪。

一旁的溫憲冷眼旁觀那表面上痴傻的烏桓,心中卻早已知其之意。

他這話可是一箭雙雕。

黎魁部落與黎元部落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也是矛盾重重。

烏桓這麼說,一可以激一激姜文煥這個性格有些暴的毛頭小伙,讓他去和黎典拼個你死我活;

二來,將來若是黎典入了城,自己在城破之時尚且想著要去送物資,你黎典沒法怪他烏桓。

離開了姜文煥,烏桓坐上牛車,朝著自己府邸而去。

溫憲將自己的的想法說與姜文煥听,姜文煥听後,驚訝道︰「溫將軍如何得知他烏桓是裝瘋賣傻?」

溫憲遂將烏桓家族之事一一道來。

原來這烏桓之父烏乃齊,乃是黎元部落的重臣,簡單說,是黎元部落大酋長黎不花極為信任的家臣。

因此他也才得到了黎不花的極力推薦,成了這軍事重鎮臨即城的城主。

烏乃齊生有七子,而這烏桓乃是第五子,生來之時極為聰明,可卻不是嫡出。

待烏桓十五歲那年,不知何故,烏乃齊其余六子皆是一個個不明原因的死去,而這唯一幸存下來的烏桓也變得痴傻呆愣。

及至烏乃齊死後,這城主之位也便落在了他這一個痴傻呆愣之人的手上。

烏桓只知道溫憲先前是黎民,卻不知道的,溫憲和他其實是老熟人了!

次日,烏桓又來見姜文煥。

烏桓露出擔心的表情,道︰「將軍,那黎典派軍圍城,如何是好?」

「他素來凶殘,知我降將軍後,心中定是恨不得將我碎尸萬段,還望將軍早做準備,我可不想被他黎典抓住」

烏桓憨厚一笑,這個四十多歲的男人笑起來憨厚極了。

「將軍,烏桓……烏桓怕死啊」

姜文煥笑道︰「烏桓城主不是說城中糧草夠吃半年的嗎?既然如此,那就無妨。」

「他黎典來一人我便殺一人,來兩人我便殺兩人,殺他個血流成河,讓他們知道我大商天威!」

烏桓開心道︰「將軍勇武,我久居黎地也有所耳聞,但是他黎典若是兵圍臨即城,而又派出一部分兵力去劫掠村鎮,又該如何?到時候他們也能獲得糧草補給,而且黎拔那邊不僅會增兵過來,而且肯定也會往這邊源源不斷地運送糧草過來」

姜文煥看著烏桓,道︰「世人皆說烏桓城主痴傻,我看不像。」

烏桓又是一笑,道︰「呵呵,我這,我這也是听我家先生說的,他教我這麼說的」

其實,九黎軍只是一部,還有一部為八千人的苗軍!

別看苗軍人數只有八千,但是戰力卻是不弱。

也是因為苗地多瘴氣,很多地方不適合生存,所以苗人稀少,否則的話,這九黎部落還真不見得是苗人對手,更別說以蚩尤嫡宗自居了。

此時,有傳令兵在在城中狂奔︰「敵襲!敵襲!」

苗軍與黎軍早就達成了協議,黎軍大部負責圍城,苗軍為先鋒,負責攻城,一小部分九黎軍為後軍。

九黎軍與苗軍早就商量好了,待城破之後,黎軍只要姜文煥和溫憲,其余一切任憑苗軍處置,包括城中的糧草財帛,牲畜奴隸。

這等條件,苗軍自是很配合,出兵迅速。

只不過,這苗人也不是傻子,他們與商人之間還沒有大的沖突,現在也還不想激怒商人,所以他們沒有用自己的旗號,而是換了九黎軍的裝扮。

這樣一來,他們在外人眼里也就是九黎之軍了。

商軍鎮守城門的將軍已經上了城樓。

自城樓上居高臨下看去,黑茫茫一片,一覽無余。

除了將士外,還有那些陽奉陰違的貴族官員們,剛上城樓,瞬間往下跑去,試圖躲入城中。

九黎軍,數不清的九黎軍。

他們要干什麼?攻城?

除了列陣城下的九黎軍,後頭又出現了無數模糊的小黑點,這黑點越來越大,逐漸變成一個個騎兵。

其實先頭部隊都是裝扮下的苗軍。

浩浩蕩蕩的軍士猶如黑雲壓城一般,朝著臨即城方向一擁而上。

「敵襲?」

姜文煥也早已經得到報告,此時他身著龜背甲,金光燦爛,大紅袍上還繡著雲紋,護心鏡光華閃動,只看穿戴,就知道是個猛將。

他臉上有克制不住的欣喜,居然真如烏桓和溫憲所說,九黎軍真的來強行攻臨即城了!

姜文煥第一個反應,就是大笑,哈哈哈哈……

可以發泄一番了,終于又可以大開殺戒了!

一邊的烏桓臉色有些白,他看著姜文煥,這是個瘋子吧?

城樓上的臨即城兵將也都注意到了姜文煥,這幅扮相倒是有氣勢。

但是大軍壓境,身為九黎之民的我們都是緊張兮兮的,作為商軍主帥的你竟然在這狂笑?

還沒來得及走遠的貴族官員也月復誹不已,之前他們還以為姜文煥是在府中思考對敵之策,可現在?

他們都知道黎典的尿性,城破後,他可不管你是不是黎民,你們竟然先前投降了商軍,那就不配做戰神之後,要命還是要錢財,自己選。

這還有得選嗎?當然是花錢免災啊。

更何況自己還是從屬于黎元部落,待城破後,黎典更是不會心慈手軟。

臨即城的貴族和將士們只希望姜文煥能扛住,這樣一來,說不定以後黎拔會網開一面,答應只要城內黎民為內應,助黎軍破城,待城破之後既往不咎。

城外。

黎典與蚩久多皆是笑著,倆人心中各有所思。

苗人的戰意現在已經達到了頂點。

黎典領軍上前,在城門下喊道︰「我九黎與東魯素來兩不侵犯,今次不知為何你……」

听這種睜眼瞎話,姜文煥覺得簡直是在折磨自己的耳朵,只見他彎弓搭箭,就著一箭射下城去,沒入石中,大喊道︰「過此箭者,殺無赦!」

姜文煥四下看了一圈,突然來了這麼多的黎軍,己方士兵都顯得有些緊張兮兮的。

姜文煥提著刀,環視身邊將士,而後又看著城下的敵軍,嘴里吐出兩個字︰「守城。」

城門將軍迅速布防,將士們匆匆上了城牆。

有人望向姜文煥,以為他會說些什麼鼓舞士氣,可是並沒有。

將士們一陣失望,姜文煥沖動氣盛之名早有流傳,現在卻不敢多言!

這說明什麼,姜文煥慫了!怕了!

到了這種地步,連主心骨都不敢立起來,主將直接慫了,怎麼辦啊!

十七歲的主帥,第一次獨自領兵外出,到底還是太過年輕,缺乏經驗啊。

將士們再失望,城也得守,城破之後誰都討不了好。

「布防!布防!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溫憲見姜文煥不吭聲,也如其他人一樣,以為姜文煥缺乏經驗,遂下達了指令。

還好,有溫將軍在!眾將士皆是如此想。

城牆上的守軍也動起來了,無數的石頭、滾木開始送上城牆,弓箭手就位,將士們各司其職。

看著布防完畢,姜文煥下了城牆。

主將不僅不布防,反而退下城牆不敢應戰?

烏桓和城中貴族們心下冷笑。

不過,

似乎又不對

姜文煥下了城牆之後,領著一名家將,上馬,勒令開城門,一氣呵成。

姜文煥一身傲氣,家將無奈擊鼓,隨後,城門開了。

蚩久多與黎典對視一眼,看到彼此眼中的譏諷之色。

倆人神情自是落入姜文煥眼中,姜文煥只是淡淡道︰「我出城來,自是要斬你二人狗頭!」

說著,姜文煥彎弓搭箭,一箭射出,箭還沒到,人就策馬沖了上去。

這是什麼操作?送死?

黎典、蚩久多驚愕之際,箭至,正中黎典面門。

黎典捂著傷處,蚩久多見此,先攜著黎典退入大軍之中,再調度將士圍殺姜文煥。

姜文煥入了大軍之中,斬將刀起手就殺了三十幾人。

黎典怒了,鮮血從瘡口內迸出,血流遍地,痛不可忍。

又恐有亂軍心,于是傳令道︰「敢有亂者,斬!」

姜文煥單刀匹馬,在大軍中左沖右突,到處徑過,人莫敢當,有相拒者,刀砍鞭打,死者無數。

黎典與蚩久多嘗試讓人放箭,可根本傷不到姜文煥不說,射殺的自己人都比姜文煥身上流的汗還要多。

姜文煥殺了一陣,微微出汗,殺爽之後突圍而出,黎典與蚩久多見此,遣族中百員猛將追出。

百員黎將,抖擻神威,驟馬追來。

姜文煥也不走了,大喝一聲,反身沖入敵陣,手起刀落,紛紛落馬。

殺了一陣,姜文煥又往城中退去,剩下的黎將聚在一處,暗自道︰「姜文煥僅一人,可再追!」

眾人又追,姜文煥惱火,他都砍餓了,回城吃頓飯也不讓?趕著送死?

他大怒道︰「鼠輩何故不惜命也!」

又提刀驟馬,殺入敵陣,手起刀落,又是數人墜馬。

戎將連追四五番,追到只剩三人,面面相覷,這還追不追了?

再追團滅了

「開城門!」

姜文煥渾身是血,在城門下喊道。

兩支九黎部族竟不敢再追,無人敢越過最初姜文煥射箭的那塊石頭。

城門守將目瞪口呆打開城門,姜文煥策馬,緩緩走入城中。

臨末了,策馬轉身,面對著城外大軍,好似嘲笑一樣,拍了拍胯下胭脂馬的。

姜文煥的武力值超乎正常人的理解範圍。

現在他們可以放棄圍城,往其他地方劫掠一番,可兩人沒有絲毫撤軍的意思。

被一個人打成這模樣,要是就這回了族地,必然被其他部族所恥笑。

所以,他們不僅要繼續打,而且還要攻下臨即城。

姜文煥再勇,還能一個人把大軍屠干淨不成?

而且黎典與蚩久多很清楚,臨即城內可不是一條心,里面還有著烏桓和九黎貴族們。

第二天,黎軍開始攻城了。

姜文煥再次出城迎戰,身邊比昨天多了十個家將,戰績和昨天差不了多少,一點傷沒受,把黎軍砍得不敢過石。

第三天,姜文煥身邊有家將以及護衛百名,血流成河。

第四天,姜文煥身邊除了家將護衛,多了些追隨而出的大頭兵,尸堆成山。

第五天,姜文煥身邊又多了些士兵,血流漂杵。

第六天,姜文煥身邊出現了高級軍官將士,尸橫遍野。

第七天,臨即城所有兵馬盡出。

姜文煥七天,七進七出,硬生生以個人武力,不僅讓城外之軍,也讓城內烏桓等人膽寒不已。

這……還是人嗎?

我們還想著黎典會暗中派人來讓我們為內應呢……

可現在七天都過去了,那邊硬是沒消息!

一時之間,商軍士氣大震!

在城外,是窮凶極惡的九黎軍。

在城內,是斬殺無數黎軍,無人能敵的姜文煥。

黎軍身上的血液,一顆顆頭顱,可比任何言語和計策都要管用得多。

每一個商軍士卒都備受鼓舞,只有烏桓等城中黎軍知道自己希望破滅,一個個耷拉著腦袋。

商軍士卒看到年僅十七歲的少年將軍,或是出現在敵陣中,或是手提敵軍頭顱。

這樣,就足以讓他們信心十足了。

姜文煥身上的血腥味很濃,濃得洗都洗不掉,可令人生厭的血腥味,以及那傲然佇立的身軀,卻是所有軍民的定心丸。

殺一人、殺兩人,難道能殺千人萬人?

當然能!

他姜文煥就是能!

第八天,商軍已經是士氣高漲。

姜文煥的聲音,還有些少年稚女敕,卻擲地有聲。

「要打退黎軍一點也不難。」

姜文煥做著最後的誓師,一邊喊著,一邊拍打著胭脂馬的,好似玩樂一般。

可偏偏,每個人都鄭重其事的听著。

姜文煥繼續道︰「陛下曾教過魯將軍,為將者首重氣勢,假使有三千人隨我出城作戰,與敵短兵相接,以兵刃之利,只需一人一刀,便可斬首三千。」

幾個將軍打起精神,雖然姜文煥說的有些不那麼可靠,可他們的人數遠超三千。

「斬首三千後,敵軍見到族人傷亡,便會氣勢大降,我軍氣勢升至巔峰,剩下的敵軍,你們可以以一敵三。」

這樣一想,敵軍人數似乎大減,黑壓壓的一片,也變得空蕩許多。

姜文煥舉刀︰「接下來,估計還剩幾萬人吧,一炷香的時間本將能揮兩千刀,十幾炷香後,就清靜了。」

「諸位將士,你們可相信本將?」

「相信!」

眾人瞪大眼楮,換做別人說自己要一個打幾百幾千個,只會是笑話,可姜文煥在說實話。

當然,前提是體力跟得上。

姜文煥搖頭,頓了頓,說︰「不,你們不需要相信我,你們要相信陛下,陛下聖明,我大商有此君王,方外蠻夷皆為家臣!」

當然,姜文煥還有一句馬屁沒法說,那就是「教主英明!」

姜文煥的眼楮里,閃動著不一樣的光彩。

黎地,也就這樣嘛!以前仗著你們地廣人稀、物阜民豐,總來我東魯境內打秋風,一個個的不安分,待到爺我北海凱旋後,看我怎麼收拾你們!

你們也不過如此。

其實,此時姜文煥自大了,九黎之軍和苗蠻之軍,豈能這般無能,待到日後,姜文煥自是知道這一點的。

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此時的姜文煥意氣風發!

「隨我沖!」姜文煥親自擊鼓,氣勢沸騰,大喝︰「欲為陛下開疆拓土者,隨我沖!」

「沖!」

姜文煥就是這麼的瘋狂,敵人來攻,理應據城而守,畢竟九黎人面對居高臨下的臨即城,也沒有什麼更高明的攻城手段。

可他偏不,不僅自己七天七夜殺了個七進七出,還要帶著軍將出城野戰。

更奇怪的是,將士一個個都听他的,就連城中貴族老爺們,也不遺余力貢獻著物資。

哎,這樣總比黎典入城好!

姜文煥率軍出城,殺至天色黃昏。

黎軍退了。

全跑了。

烏桓怎麼也想不到,有的人,勇武能做到這種地步。

就這樣,姜文煥往朝歌發了份捷報後,便留下溫憲和一部分商軍鎮守臨即城,而自己則是率著剩余部分軍士繼續北上。

只有溫憲在此,他才能放心,溫憲開始不同意,不過姜文煥說這是陛下的意思後,他也就欣然領命。

而烏桓和城中貴族們,則是打著自己的算盤。

朝歌。

「捷報!捷報!」倆傳令兵氣喘吁吁回到朝歌,沿途大喊︰「臨即城大捷,九黎軍大敗!大捷!大捷!」

「臨即城大捷!」

九間殿中。

「吾奉姜文煥小侯爺之命,特來報捷!」

子受其實早就知道了,就在這七八天的時間里,只要有機會,他就去那邊看看情況,此時又如何不知。

只是捷報傳來,他自是要看一看的。

看自己小舅子有沒有吹牛的成分在里頭。

看過以後,子受一笑,還好,牛吹的在可接受範圍內。

滿朝文武將捷報一一看過以後……

商容等人則是前幾日才知道九黎王的陰謀,當時心中擔心不已。

要知道,姜文煥領東魯兵北上,損是此時東夷鬧事,雖不至于大動干戈,但總歸是一件煩惱的事情。

現在見姜文煥大勝,還佔了軍事重鎮、咽喉之城臨即,心中甚是激動,道︰「此戰全賴陛下洪福和姜文煥小侯爺的英勇」

眾臣也是齊聲高呼︰「陛下聖明!德澤天下!」

消息傳到中宮,姜後也是欣喜不已,自己的弟弟這是長大了,能獨擋一面了。

而子受發現,識海中的玄黃古卷,此時又變得更強了一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