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一十四章 儒家事,爛熟于胸?(2更)

「戰國大亂降臨,我們炎黃民族經歷了數百年的內亂,所有人都在自家院子里搶食,卻沒有注意到,北方有一個民族已經開始強大。」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于中原而言,匈奴這個游牧民族,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對于大秦建立之初,那些堅持分封制的人,我不想多說什麼,因為那是人家的政治主張自由。」

「我唯一感到不解的是,既然一個已經失敗了的制度,為什麼大家還要原樣不動地拿出來?」

「就因為孔子推崇周公和周禮?」

「人類是向前進步的,落後就要挨打。任何保守殘缺的人,都將被時代所拋棄!」

听到馮逍毫不客氣的話,儒家的一些人都漲紅著臉皮,哪怕是人群當中的扶蘇,此時都是一臉的憤怒。

實在是欺人太甚了!

要知道,即使是當初堅持郡縣制的嬴政和李斯,也只是做出了選擇,卻沒有這麼不客氣的批判他們。

但馮逍根本沒有給這些人反駁的機會。

「在最初的原始社會,大家以部落形勢聚集在一起,推舉出最為強大或者人緣最好的人為首領。」

「然後以禪讓的形勢一代代相傳。」

「等到有了城邦和國家之後,我們又以家天下的形勢,傳承統治方式。」

「有些人到現在都認為禪讓制好?可是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千年過去了,就沒有一個禪讓的例子出現?」

「有些人堅持認為分封制好,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在你們推崇的禪讓時代,都沒有分封制度出現?」

「堅持任何的政治主張,都要回顧整個人類的歷史,然後縱向、橫向對比一番,看看有沒有什麼缺陷。」

「堅持政治主張是個人的自由,我們應該維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主張。」

「但具體適合不適合,那就需要所有人經過討論,然後再用事實來檢驗。」

說道這里,看著剛才還忿忿不平的人,都開始沉思起來,馮逍依然沒有忍住,又多說了一句。

「事實證明,郡縣制,更加有利于朝廷的統治。」

「或許有些人認為,天下應該無為而治。」

「但諸位,你們所有人都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

「那就是大秦又數百萬戶的人口,但只有不到幾萬人有讀書的精力,也只有這些讀過書的人,才有思考政治主張的能力。」

「那麼剩下的那些大多數人,他們能干什麼呢?除了盲目地听從于你們之外,他們做不了任何事情。」

「所以,讓更多的人讀書,讓更多的人明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真理的探索當中,才能讓我們的理,更加圓滿!」

「而這,就是孔夫子教化天下的初衷,也是為什麼儒家有著如今地位的根本原因。」

「而那些把周禮當做儒家根本核心的人,我只能說,你們連什麼是儒家都並不清楚,根本不配為儒家弟子!」

對于馮逍毫不客氣的訓斥,大殿當中,所有人都寂靜無聲。

作為當世兩大顯學,雖然儒家一直被法家壓制,但誰都無法否定儒家的地位,誰都無法反駁孔子的地位。

起碼法家連一個和孔子相提並論的人都沒有。

這也是儒家敢喊出孔聖人的底氣所在。

干掉法家,儒家就一家獨大。

至于其他道家之類的學派,很抱歉,連顯學都不是,哪有爭地位的資格。

「我知道有人不服氣,但連孔夫子自己都說,三人行必有吾師!誰敢說孔子的知識水平就比老子的高?誰敢說孔子就是天下第一?」

「既然孔子自己都不認為自己全知全能,那麼為什麼孔夫子有如此的地位呢?」

「就是因為他打破了貴族對于知識的壟斷,他開闢了天地間開啟民智的第一道光,他偉大的教化天下的理想。」

「而墨子呢,被人們尊敬真以為什麼‘兼愛、非攻’嗎?老百姓知道什麼是兼愛,什麼是非攻嗎?墨子對于日常工具的改進和發明,才是普通老百姓熱愛的原因。」

「所以,學東西,要通透,不要人雲亦雲。」

看著大殿里所有的人,被馮逍訓斥的和孩子一般,荀子臉上就復現一片苦笑。

馮逍說的有道理嗎?肯定有!

就連他自己現在回想起來,都走了彎路。

確是如馮逍所說,孔子當初建立儒家,就是為了開起民智,教化天下。

推崇周禮什麼的,那不過是孔子的見解和愛好,是亂世的向往罷了。

正如一個科學家,難道還不允許人家追求一個偶像?

或者說做了科學家的偶像之後,就是超越科學家的存在?

「周禮的根本核心是秩序,秦法也是秩序,甚至夏、商的法律都是秩序。」

「他們沒有什麼分別,唯一區別的就是,什麼時候該實行什麼秩序,是由環境和國家決定的,而不是皇帝和大臣決定的。」

「由此而出,任何秩序都是變化的,任何法律都是變化的,秦法也不例外!」

看到大家被打擊狠了,馮逍又急忙給出了一點甜頭來。

雖然這麼做對于嬴政有些背刺的嫌疑,但秦法對于百姓確是有些苛刻了。

後世秦簡的出現,就證明了,秦法太過于具體,太過于嚴厲。

至于後世那些人所說的評價,純屬扯淡。

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知識普及度是多少?全國基本專科水平。

大秦時代是什麼水平?頂多也就是幼兒園水平。

起碼幼兒園的小孩子都還會一些簡單的乘法計算。

這種民智程度,用這麼嚴厲詳細的秦法管理,不翻天才怪呢。

所以,秦法的改革,在馮逍看來,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之前老秦人之所以能夠容忍,是因為有六國這個外部敵人在,內部的矛盾就壓制了起來。

如今大秦已經統一,在這麼嚴厲下去,就是眾叛親離的結果。

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

劉邦一個區區的約法三章,就讓八百里秦川全部倒戈,根本原因是什麼?

難道就因為秦國沒有抵抗力量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