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七章 可進可退

皇宮,內閣值房。

內閣四位閣老都在,此時李東陽手里正手里拿著筆,似要撰寫什麼奏疏,結果幾次提起筆,都覺得難以下筆。

士子于坊間議論國政,涉及辱罵朝中蠹蟲,在李東陽看來本就無過錯。

但這群人在辱罵中正好踫上了被罵的張延齡,張延齡沒當場毆打而只是寫了一首詩暗諷,這群自詡才學見長的讀書人沒看出來,事後被人點出才知被辱,氣憤不過帶人上門要去告張延齡妄議朝政……

這騷操作,讓李東陽很無語。

更讓他無從去辯解。

這群人被投到順天府的大獄,怎麼看,都是他們咎由自取。

「唉!」

李東陽重重嘆口氣,再一次將筆放下。

徐溥走過來,手放在李東陽肩膀上,出言安慰道︰「賓之,你不必太過介懷,這些後輩晚生本就非仁義君子所為,連才學都被人比下去,小懲大誡又有何妨?」

李東陽不由皺眉。

士子代表的是大明的未來,所以他才會上疏論救,但一群連張延齡才學都比不上的學子,真的有必要讓他這麼煞費苦心?

「老夫這里還有一首詩,乃是近日京師中流傳甚廣,大義之士資吳中學子祝某進學所作,賓之才學好,給看看。」

徐溥拿出一首詩,正是那首《竹石》,他是想以此來轉移李東陽的注意力。

李東陽心境不佳,本來並無心去看什麼詩詞,但既是首輔徐溥遞過來的,他便耐著性子多看了兩眼,看完之後臉色多有慨嘆。

「好詩。」

李東陽的評價簡單而直接。

徐溥笑道︰「我朝士子中,也有像作詩人這般心境豁達志向高遠之人,所代表的是我大明士子中清流之風,若只為幾個手段不堪的學子而勞費心神,便是不值。」

李東陽再嘆口氣,他知道徐溥這是在試圖安慰自己,不要總是將學子的利益擺在至上的位置,有時候也當看開一些,也如詩中所言。

此時謝遷和劉健二人也靠過來,都看了紙上所題的詩詞,隱約之間都有驚訝。

「當世詩詞中,少有的佳作。」謝遷以中肯態度評價了一句。

大明到底不是唐詩宋詞興盛時,平時作的人多,被人吹捧的也多,但真正有流傳千古潛質的太少,想要廣為流傳,除了要詩句立意、涵養和學問高超,更要通俗易懂老少咸宜,而眼前這首,也近乎是弘治朝少有能拿出來的佳作。

旁人不識貨,內閣四位輔政大臣這般的水平,豈會看不出來。

劉健望著徐溥問道︰「何人所作?」

徐溥笑著搖了搖頭。

謝遷似笑非笑說了一句︰「問問吳中的祝允明,不什麼都清楚?」

之前徐溥只說是「祝某」,那是因為以他們的身份,很可能會在某屆會試跟舉子產生利益糾葛,就算他們已不必主持會試,但只要他們還在閣部一天,殿試都要充當讀卷官的。

謝遷本身就是浙江余姚人,江南出了什麼名聲不錯的才子,他豈會不知?他性子直,隨口便將祝允明的名字說出來。

大明朝的四位輔政大臣,到此時心情才都好了一些。

李東陽突然又稍微感慨道︰「只是眼下……唉!」

又是一言難盡。

劉健道︰「賓之這是擔心,大明朝有外戚亂政的跡象?」

李東陽沒回話,但其實也是有此意,他將桌上壓著的一份奏疏拿出來,是西北上奏的內容,徐溥三人接過來看了看。

正是巡撫甘肅的右僉都御史許進,上奏有關阿黑麻重佔哈密之後的一系列軍政變化。

因為不涉及大的軍事變故,李東陽居然將此奏疏暫時給壓了下來。

徐溥皺眉道︰「陛下在西北封鎖互市及商路,也果真如那外戚所預料,令吐魯番陷入孤掌難鳴,看來……那外戚在軍事上還的確是有少許造詣。」

他越是如此說,越會讓在場幾人感覺到躊躇。

似乎一切都在像劉健所說的那樣,外戚亂政已初顯端倪。

在他們這些人看來,就算外戚真的有能力,也不能讓其接觸到大明的核心權力,這是為了保證大明朝長治久安的保證,歷史上那麼多外戚亂國的教訓,會讓他們理所當然覺得外戚干政是錯的。

「定不能令其在朝中進一步有所為。」

李東陽態度堅決說了一句。

話是這麼說,但用什麼方法讓皇帝失去對張延齡的信任,連四位閣老都是一籌莫展。

過不多時,內閣值房之外傳來腳步聲。

是蕭敬一臉苦惱走進值房內。

「蕭公公,您這是?」

徐溥作為首輔,還以為皇帝有何吩咐,讓蕭敬過來傳話的。

蕭敬欲言又止,遲疑半晌道︰「有件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徐溥跟李東陽對視一眼,都看出蕭敬這並非是奉皇命而來,徐溥道︰「若是為江山社稷,蕭公公還是直言為好。」

在徐溥的鼓勵之下,蕭敬好像是鼓足勇氣道︰「咱家也是才剛知一件事,昨日里,太子私自走出宮門,去到京師城內……」

這消息可說是非常之大,四名閣臣驚訝之余,還是徐溥老成持重問了一句︰「陛下可是知曉?」

蕭敬猶豫了一下,點點頭。

四名閣臣這才知道,朱祐樘竟然是知道兒子出宮事情的。

「太子也曾偷跑出宮,陛下看來,堵不如疏,所以早就吩咐下去,若太子再出宮,必定要有侍衛暗中相護,咱家也是從護送錦衣衛口中得知,太子昨日里出宮後,去了建昌伯府……」

蕭敬說到這里,臉色更加踟躇。

徐溥試探問道︰「太子去建昌伯府,似也並未有何不妥,莫非太子在建昌伯府內發生何事?」

蕭敬苦惱道︰「正是,若非如此的話,咱家也不必如此著急,甚至連陛下那邊,都尚未通稟……」

四名閣臣這才知道,事關重大。

但听蕭敬道︰「听聞昨日太子殿下在建昌伯府內,與一群奴僕混在一起,還……學人賭錢,昨日更是從建昌伯府拿回了骰子等物,從昨夜到今日頭晌,太子都在東宮內與眾太監以骰子為樂,幾位閣老,你們說說這可如何是好?」

大明的四位閣老听到此消息,同樣吸一口涼氣的同時,卻好像都是「豁然開朗」。

之前正愁找不到參劾張延齡,並能令皇帝對張延齡失去信任的理由。

這不張延齡自己就送上門來了?

李東陽氣憤道︰「太子登門,本來並非建昌伯的錯,但建昌伯慫恿太子賭博玩物喪志,他這就是想讓大明陷入萬劫不復!」

四位閣老本就為參劾張延齡的事發愁,眼下找到機會,是絕對不會放過的,而且張延齡教朱厚照玩骰子賭博這件事,本就是天大之事,就算沒有張延齡之前的作為,他們也不會置之不理。

「蕭公公,多謝你來提醒,老朽這就讓人參奏建昌伯。」徐溥表態。

蕭敬急道︰「萬萬不可,此事事關重大,萬不可令宮外之人知曉,咱家也是沒辦法,才來找諸位閣老商議。」

按照以往的慣例,要參奏,應該是找御史言官去說事,但這件事事關到宮中機密,是不能外泄的。

即便四位閣老有意鬧大,他們也要給蕭敬面子,蕭敬自己也說了,這件事他甚至都沒提前通知朱祐樘。

李東陽見徐溥猶豫,當即道︰「不與外人道,那就讓在下親自前往乾清宮,面陳此事。」

把事鬧大了傳揚出去,自然是不好,但若是閣臣以老師的身份親自去皇帝面前勸誡,相對就比較合適。

「賓之所言有理,但此事也不能讓賓之你一人去,我幾人便一同前去。」徐溥再次表態。

以他的意思,內閣在這件事上要共同進退。

蕭敬道︰「幾位閣老要去面見陛下,可千萬不要提到咱家……」

徐溥點頭道︰「蕭公公放心,其中關節,我等自是清楚,便說是宮外有人傳揚便可。」

……

……

四位閣老在得知張延齡教太子玩骰子之後,甚至覺得都不用求證,他並不認為蕭敬敢在這種事上亂說。

他們立即去面見了朱祐樘。

朱祐樘人在乾清宮,他顯然已知太子昨日出宮,也知兒子去過建昌伯府,但也是從徐溥的呈奏中,才知張延齡教了兒子玩骰子。

「骰子為何物?」

朱祐樘顯然沒接觸過這種東西。

一旁的蕭敬不知該如何回答,是由李東陽做了解釋︰「乃是民間一種賭博的器具。」

「砰!」

朱祐樘二話不說,將手上的茶杯丟在地上,將其摔得粉碎。

說明他知道骰子是賭博之用後,已憤怒到極點。

李東陽趁機參劾道︰「建昌伯自己不學無術,平日吃喝嫖賭之事多有涉及,現在還要教太子玩物喪志,要知如今太子尚未出閣講學,性格正是塑造之時,很容易將太子帶入歧途!」

朱祐樘怒道︰「來人,去將國舅叫來,朕要當面對質!」

朱祐樘以前或許對這些文臣柱梁深信不疑,但現在他多了心眼。

不能你們說什麼就是什麼,近來文臣參劾張延齡說的言之鑿鑿,最後吃癟的事還少了?

「陛下,不如派人前往東宮,確定太子是否有此行徑,便一目了然,到時抓了現行便可!」

徐溥老謀深算。

他知道若是將張延齡叫來,萬一張延齡抵賴,那邊朱厚照又提前得知消息把骰子給藏起來,不就竹籃打水?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去確證是否有此事。

有的話,直接坐實誰都無話可說;若沒有,就說太子並不是時刻在玩,骰子已被提前藏起來,我們也不是誣告。

這簡直是可進可退的完美計策。

朱祐樘在氣頭上,也就沒發現自己完全是在被幾位閣老牽著鼻子走,他直接對蕭敬道︰「蕭公公,你這就派人去東宮查探。」

蕭敬低頭,斂著步子走出乾清宮。

過了不長時間後,蕭敬回來,恭敬道︰「陛下,確如幾位閣老所言,陛下正在東宮內,與幾位內侍玩骰子……」

听到這話,四名閣老同時松口氣。

張延齡啊張延齡,讓你興風作浪,但你的劣根性還是出賣了你,這次就算是你說破大天,罪也是免不了的。

再想干預朝事,從今往後再無此等可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