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五十章 啟動滅蜀計劃

但張武說道︰「你不讓我荊州軍隊進入蜀地,我如何去支援你家主公?難道我荊州軍會飛不成?既然向我求援,為何還要提防我?黃主簿莫非是在戲耍于我?你當我張武好欺負不成?」

黃權哪敢戲耍張武,而且他覺得張武要是好欺負,這天下之人就沒有欺負不了的,這位可是天下無敵的車騎將軍,連曹操都被他打的沒脾氣。

無奈之下,黃權只好讓步,因為劉璋可是跟他下令死命令,無論如何也要將援兵請來,否則就讓他去前線與馬超對戰。

其實黃權一點都不害怕上戰場,雖然他現在的職務是主簿,是個文職,但黃權也是個知兵的人,算得上是一個帥才,讓他統兵打仗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劉璋不願意啊,現在劉璋听到馬超的名字就嚇得睡不著覺,因為馬超的確是個狠人。

黃權雖然願意讓步,但關于進入蜀地的荊州軍數量要求不能太多,最後雙方約定不超過兩萬人,而且事成之後,劉璋還要付給張武一筆酬勞,用蜀錦來結算。

蜀錦是蜀郡所產特色錦的通稱,是絲織品中最為精致、絢麗的珍品。因其制作工藝復雜,耗時費力,非常珍貴,在當時跟黃金一樣都可以當做貨幣進行支付。

蜀錦原材料為蠶絲,異常珍貴,其生產工藝繁瑣,生產效率低,因此在古代有「寸錦寸金」的說法,而在當時,蜀錦是皇室與達官貴人才能享有的奢侈品。

原著中,諸葛亮主政蜀漢政權後,非常重視蜀錦產業的發展,設立了專門的官員「錦官」來進行管理,而且諸葛亮北伐所耗費的軍費開支大部分都是賣蜀錦賺來的。

因此,成都還有個「錦官城」的別稱。

任務完成之後,黃權就急著回去了,他要趕回去向劉璋匯報工作。

有了出兵的借口後,張武就趕緊開始準備出兵之事。從成都到襄陽路途遙遠,黃權這一來一回的,至少需要二十天,還不知道葭萌關那邊戰事如何了。

雖然葭萌關是有名的險關,關內益州士兵也不少,但考慮到漢中軍隊里有馬超這個狠人,萬一出現點意外就不好了。

而且現在已經是春暖花開,曹操說不定馬上就要出兵攻打漢中。等曹操一出兵,張魯肯定得召回正在攻打益州的大軍,集中力量進行防守,那時候就沒有再出兵入蜀的借口了。

黃權走後,張武笑著對龐統等人說道︰「可笑張魯,竟然還想與我聯合滅蜀,兩家分之,真是坐井觀天,自以為是!」

龐統也笑道︰「兩家分蜀,怎比一家獨佔!張魯無知,趁亂世佔據漢中近三十年,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想駕馭馬超這樣的桀驁之人,若無外敵,也早晚生內患。張松無能無德,貪財忘義,竊居高位,早晚必遭大禍。」

張武道︰「如今時機已到,需趁曹操拿下漢中之前攻取益州,時間緊迫,我們速速出兵。」

其實張武自見了張魯派來的使者後,這段時間就一直在做準備,他一面假意答應張魯的建議,一面令甘寧做好準備,同時也將打算帶著入蜀的謀士將領們集結到襄陽。

此次出征,張武打算親自帶兵前去,因為要在跟劉璋翻臉後偷襲成都,所以需要他這個主公親自前去,好安撫益州一眾官員,穩定人心。

隨同出征的謀士有徐庶、陸遜、馬良,大將有張飛、黃忠、魏延、刑道榮、沙摩柯。

蒯越輔佐陳孫守襄陽,留傅肜、寇封、霍峻等將听候調用,劉磐也還在襄陽養傷。龐統則去樊城助關羽提防宛城的曹兵。

這次帶徐庶入蜀也是想給徐庶增添一些功勞,上次滅吳是龐統與諸葛亮出謀劃策並指揮大軍,這次滅蜀的功勞就讓給徐庶了。

還有個原因,張武知道原著中龐統是在入蜀的時候死于落鳳坡,雖然現在歷史進程已經被他更改,但張武怕冥冥之中再有點天意,所以干脆不讓龐統去了。

由于這次入蜀只能帶兩萬兵馬,因此張武決定帶八千武衛營和兩千五溪蠻兵,到江陵之後再抽調蔣欽和一萬水軍隨自己順長江而上,行至江州後,再順墊江北上趕往葭萌關。

葭萌關是益州北面的門戶,一旦跟劉璋翻臉後,也將是張武的後路,因此一定要將其掌握在自己手里。

大軍即刻出發,趕到江陵後,張武又與甘寧商討了一下後續的行動計劃。

按照計劃,張武從江州轉道北上,但會找借口在江州留下一些士兵,到時候會在李嚴的配合下發動突襲拿下江州。在行動之前,會派人給甘寧報信,讓甘寧率領水軍主力提前出發前去接應。

拿下江州之後,可以說長江上游也就掌控在荊州水軍手里,然後甘寧就會率大軍再沿江而上,在江陽(現瀘州)這個地方轉道北上,走沱江直抵成都城下。

益州水軍都在江州,到時候肯定無法阻止甘寧北上,只要荊州大軍兵圍成都,劉璋這個慫包肯定不敢出戰,然後再聯絡張松打開城門,大事便成了。

這就是有內應的好處,可以實行斬首計劃,直接攻佔對方的首府,俘虜對方的首領,然後再慢慢平定地方。

如果沒有張松這個內應,即使張武率領十萬大軍圍困成都,也很難再很短的時間內攻下成都城。原著中,劉備兵臨城下的時候,劉璋要開門投降,而董和說道︰「城中尚有兵三萬,錢帛糧草,可支一年,奈何便降?」

真要再攻上一年半載的城,張武帶的糧草肯定就不夠了,而且大軍遠征,萬一曹操再起兵攻打荊州,那就兩頭顧不上了,說不定會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再說了,如果沒有內應,可能水軍連江州都過不去,也就不存在突襲成都這個戰法了。

從江陵到江州,路途遙遠,雖然走水陸可以節省體力,但大軍出征,物資眾多,行駛速度也快不了。而且長江越往上游水流越急,尤其是三峽這里,自湖北的宜昌開始,至奉節縣的白帝城,全長193千米,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一千多米,最窄處不足百米。

李白曾有詩雲︰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這里有些夸張的說法,而且從白帝城到江陵是順水行舟,從江陵去江州那是逆水而上,那速度肯定不一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