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八十七章 西川地理圖

一伙人入席後,張武挨個介紹。張松一听,全都是當世有名的文臣武將,而且既有龐統、張飛這樣跟自己長得差不多的,也有諸葛亮、趙雲這種長得帥的,這說明張武胸懷寬廣,能重用各種人才。

而且張松還了解到,張武手下這些文臣武將,既有隨他起家的元老,又有半路入伙的,但大家都相處得非常好,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感情很好,這說明張武很有手段駕馭手下的人才。

這不正是他要尋找的明主嗎?

在張武的安排下,一伙人紛紛向張松敬酒,並不斷恭維他。以張松的才學,也應對得當,稱贊在座的皆是當世人杰。

張松與禰衡是一見如故,也許是臭味相投,禰衡曾辱罵曹操,張松也當面嘲笑曹操,倆人互相引為知己。

酒宴過後,其余人各自回府,張武又留下禰衡、龐統、諸葛亮、徐庶、向朗等人談論學問。

不得不說張松的確有兩把刷子,那是真的過目不忘,有這個本事那學問還能差了嗎?因此禰衡等人對張松也是真心佩服,而禰衡、諸葛亮、龐統等人也非浪得虛名,讓張松感到在座的都是人才,說話也好听。

但張松本來的目的可不是來喝酒聊天的,他還身負重大使命,現在一伙人一直在閑扯淡,決口不提西川之事,張松有些急了,于是說道︰「松在蜀中,听說張將軍多次打敗曹操,現曹操擊敗馬超,招降西涼十幾萬大軍,只怕旦夕之間便要南下,不知張將軍有何應對之策?」

來了,終于要步入正題了,看來前面的鋪墊做得很好。

張武便說道︰「曹操托名漢相,實為漢賊。我受劉皇叔所托,奉天子衣帶詔討賊,幸得將士用命,曹軍又不習水站,才僥幸多次打敗曹賊。然曹操畢竟勢大,如今又得西涼之眾,只怕是又起吞並天下之心。荊州四戰之地,倘若只曹操來襲也就罷了,但如果江東趁機偷襲,則荊州危矣!」

張松受此禮遇,又見識到了張武的本事和荊州的一眾頂尖的文臣武將,早就把張武認作當世明主了。而且既然已經得罪曹操了,萬一被曹操得了天下,他張松一族還能有好下場嗎?

張松若想實現自己的抱負,就必須竭力阻止曹操得天下,那當世能與曹操對抗的,除了張武還能有誰?

而且人家對自己那麼禮遇,那是看得起我呀!

只要你拿我當回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于是張松說道︰「荊州四面環敵,若非張將軍雄才大略,實難堅守啊!益州險塞,易守難攻,沃野千里,民殷國富,且與荊州相連。將軍若起荊襄之眾,長驅西指,霸業可成,則曹操不足為懼也!」

張武說道︰「劉益州也是漢室宗親,多年施惠于蜀中,外人豈能輕易動搖?」

張松說道︰「張將軍,諸公,松非賣主求榮之輩,劉季玉雖有益州之地,但秉性暗弱,不能任賢用能。張魯在北,時常侵犯,益州人心離散,常思明主。松此前許都一行,其實欲納款于曹操,不料曹賊實乃逆賊,傲賢慢士,故特來見將軍。將軍先取西川為根本,然後北圖漢中,以荊益之地吞並江東,再北伐中原,大事可成。將軍若有意,松願效犬馬之勞,以為內應。今若不取,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張武早就想取益州,一直等的就是這個內應啊!于是說道︰「蜀道崎嶇,多山川之險,人馬難行,雖欲取之,卻無良策啊!」

張松從袖子里掏出一圖,遞給張武,說道︰「松受將軍如此禮遇,謹獻此西川地理圖,將軍但看此圖,便知蜀中道路矣!」

張武接過這幅西川地理圖,接著听到一聲系統提示音︰「發現三國寶物西川地理圖,獎勵宿主三點屬性,請問宿主是否現在分配屬性點。」

張武現在沒空管屬性點的事,他打開地圖,上面將益州之地的地理行程、遠近闊狹、山川險要、府庫錢糧等等情況,一一記載的明明白白,仔仔細細。

張松又說道︰「將軍可早做打算,松有心月復密友二人,一為法正,字孝直,一位孟達,字子度。此二人必能相助。」

至此,張武也就不再客氣了,人家都說到這份上了,你再扭扭捏捏,那就太沒意思了。于是張武說道︰「大夫之意,武銘記于心,他日事成之後,定當厚報!」

隨後,張武等人便與張松仔細商議攻取益州的詳細計劃。張武告訴張松,荊州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滅吳,而且已經制定好了計劃和做好了準備,暫時不會攻取益州,否則讓江東緩過勁來,會給荊州造成很大的麻煩。

而且江東不滅,張武也不敢率大軍進川。張武讓張松回去後就開始做準備,要在最多一年之內,掌控成都的一個城門的城防,時機一到,自會有人跟他聯系。

為了確保張松的安全,張武要求張松自回去以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主動與荊州方面聯系,而且要注意與荊州保持距離。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以保全自己為第一目標。

張武可是知道原本張松的下場的,張松誤以為劉備要回兵荊州,著急之下寫了封信要送給劉備,卻被他親哥張肅發現,告到劉璋那里,害死了全家。

取益州最大的困難是地形險要,外人入川根本找不到合適的路,轉來轉去迷路事小,萬一被敵人堵在死地里就完蛋了。

現在有了這份西川地理圖,再加上張松這個內應,事情就容易了一半,再加上現在益州內部分裂嚴重,很多人都對劉璋不滿,張武與幾個軍師們認為成功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張武對張松這個人還是很重視的,因為這個人的確是有才能,如果他拿下益州,正需要張松這種本土派幫他穩定在益州的統治,而且張松身邊還團結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

雖然這家伙出賣自己的老板,有些不仗義,但他不是那種單純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而賣主的人,也不是貪生怕死就會背叛的人。

當今天下,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徐晃拋棄了楊奉投向曹操;張郃背叛袁紹投降曹操;郭嘉離開袁紹投奔了曹操。周瑜、魯肅本來都是袁術的部下,後來見袁術不是明主,就離開袁術投靠了孫策和孫權。

只要不是張魯手下的楊松那種只認錢,不講事,既無才,也無德的小人就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