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八十七章 十面埋伏

河南很快被鐵牛派兵收復,山東這邊沉墨也派出了一些人馬前去收復。

形勢如今到了這個時候,基本上到了傳檄而定的程度。只要隨便派幾個人帶著王命趕過去,就能收復一座城池。

隨著沉墨一路北上,楚國地地盤在快速地擴大。沉墨手下的人馬也在飛速的增加。

他從揚州出發的時候只帶著十萬楚軍,可是到了德州的時候人數就變成了二十萬。

等到進入河北境內,進入真定府的時候人數已經即將突破三十萬。

這些都是各地前來投奔的義軍,這還是在經過篩選之後的人數。若是沉墨來者不拒的話,估計超過五十萬都是輕輕松松的。

鐵牛在平定河南之後,留下一部分人駐守,自己也帶著數萬人馬北上京城。

而鄭雲龍和李彪在天津和京畿一帶也接收了一些義軍,將隊伍擴充到了將近十萬人。

這十萬人雖然真正能打硬仗沒有多少,但是用來壯聲勢還是很有用的。楚軍繳獲的清兵武器極多,用來武裝這些人也是綽綽有余。

鄭雲龍和李彪商議後並沒有急著攻城,而是以天津衛作為楚軍前哨基地,又在北京城扎下營寨,四面圍困,既不主動進攻,但是清軍也別想逃出城去。

山海關被楚軍堵著,草原上的清兵被噶爾丹給牽絆住,山西雖然還沒有落入楚軍手中,但是卻也沒有人來勤王救駕。

整個北京城此時已經變成了一座孤城,陷入了十面埋伏之中。

可以說,只要拿下京城,滿清就算正式滅亡了。

這種滅國之功,必然要留給楚王自己來完成。這種無上的榮耀和功勛只能楚王自己承擔,臣子若是得了這種功勞,不僅不會興奮,反而可能會寢食難安。

雖然沉墨並非那種猜忌心重的君王,但是很多時候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很多人會借這種事情來故意生事的,權力斗爭在任何時候都是不會缺少的,哪怕是楚國如今這種形勢下也是一樣的。

楚國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沒有矛盾,只不過這些矛盾在統一戰爭的大主題下被壓制住了。

沉墨又是開國君王,威望極高,手下幾大嫡系又忠心耿耿,所以現在沒人敢搞事情,也沒有能力搞事情。

但是日後一旦局勢平定下來,當前朝局必然會發生變化的。

如果這時候沉墨想除掉某個臣子,可能才會讓他來負責這場滅國之戰,否則只能自己親自掛帥。

再者,北京城必然也是楚國日後的京城。雖然沉墨也曾屬意長安以及南京等城池,但是經過明清兩代的統治,北京城已經成了天下人心目中的唯一的京城。

從政治地位上來說,北京城是目前最適合定都的地方。

況且滅了滿清之後,還有蒙古以及羅剎國要對付。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北京也是最合適的,對于前線的情況能夠做出最快的反饋。

再者,大航海時代方興未艾,京城雖然不靠海,但是天津衛卻是沿海城市,渤海又處于內海,無論從防御角度還是進攻角度,都很適合成為海軍基地。

雖然沉墨並不喜歡北京城的天氣,但是這些都是小問題,完全可以適應的。

既然確定要在北京建都,那就不能將這座城池毀于炮火之中。最好的結局就是用重兵圍困,讓康熙看不到希望,最終開城投降,保全城池,保全城中的百姓。

在沉墨還沒有到來之前,康熙也曾經派軍隊出城偷襲城外的楚軍,可是每一次都被楚軍給及時發現,然後暴揍一番,然後灰頭土臉的逃了回去,留下一地尸體。

在出城偷襲未果三次之後,清軍再也不敢出城了,只能龜縮在城里瑟瑟發抖。

時間已經進入了十一月,馬上步入臘月。

天氣越來越冷,北風呼嘯,楚軍士兵為了取暖,甚至在城外點燃了一堆堆的篝火。

清兵也沒有再出城襲擊。李彪每天派人到城下喊話勸降,有時候興趣來了還用火炮向城內發射勸降的傳單。

政策跟之前打武昌的時候一樣,拿著傳單出城投降的清兵,不僅可以保住性命,楚軍還給管飯。

北京城被圍困了將近兩個月,城中的物資已經極為短缺,尤其是糧食和藥材等必需品更是緊缺無比。

除此之外,城中取暖的煤炭木炭以及棉花棉布等御寒之物也都是有價無市,大量的商鋪關門歇業,許多百姓在家中忍饑挨餓,瑟瑟發抖。

城中甚至已經出現了餓死人的情況,而且人數每天都在增長。

可以說,此時的北京城是士兵士氣低迷,百姓人心渙散,怨氣沖天。

楚軍的傳單每三天發射一次,城中的情況他們從逃出城的清軍士兵口中也有了解。而且楚國殿前司的人也每天都送出城里的動態消息。

北京城雖然現在還沒投降,但是卻已經四面漏風變成了一個大篩子。

只等著楚軍最後一擊就可以徹底被擊碎了。

而城外的楚軍,雖然主力都是南人組成,但是卻絲毫不畏懼北方的嚴寒。

倒不是他們不怕冷,而是因為在京杭大運河以及海路還有所有的陸路都被楚軍控制之後,源源不斷的糧食和物資都被運到了北方。

物資的種類非常的豐富,御寒的棉花棉布,以至于各種成品的棉衣棉鞋棉襪甚至還有棉帽子棉手套,以及皮毛制作的御寒衣物也是應有盡有。

在錦繡實業巨大的技術優勢的沖擊之下,雖然天下還沒有平定,但是紡織物的市場價格已經低到了一個之前人們從來都不敢想的程度上。

江南那些做紡織生意的商人們雖然叫苦連天,一開始還想跟錦繡實業硬剛,可是在得知了錦繡實業的背景是楚王之後,立刻認慫。

況且他們如果不跟著降價的話,這天下的紡織生意就會徹底被錦繡實業給弄斷掉。

他們之前還想從原材料上卡錦繡實業,但是最終也是徒勞無功。

御寒的問題解決了,糧食的問題同樣也是以錦繡實業為首的楚國商家們集體發動他們各自的能量從南方各地,甚至還有人從安南購買糧食運輸到了北方。

價格都是平價,或者說在保本的基礎上略作上漲來供應楚軍,以及為北方各地逐漸平靜下來的城池提供糧食。

源源不斷的糧食運到了北方,北方的局勢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快速恢復平靜。

本來還有些惶恐不安的百姓們也很快放下心來,人們在月復中有食,身上有衣之後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楚王統治所帶來的好處,于是紛紛自覺地宣傳楚王的仁義,甚至許多人還主動跑到楚軍大營里要求為楚軍做工。

畢竟這不光是一件光榮的事情,而且楚軍還給管飯。

西山的煤炭也被楚軍組織人手大量的開采出來,一方面供給周邊城池的百姓取暖使用,另一方面楚軍之間也用來取暖。

甚至李彪突發奇想,雖然兩軍交戰,圍城正酣,但是城中的百姓卻是無辜的。

如果沒有足夠的煤炭取暖,城中的百姓必然會有許多人被凍死。

畢竟那些城中的權貴官員們大多數都是有門路的,不至于缺這點煤炭木炭。但是普通的百姓許多人家中甚至沒有隔夜糧。

要是等到破城之日,恐怕許多百姓都不會等到那一天。

「老鄭,北京將來是王上建都之地,是我們大楚的京城。這些百姓也都算是我大楚的子民。而且我們之前一直在宣傳王上的仁義,承諾要善待每一個華夏子民。如果我們任憑這許多百姓被凍餓而死的話,那不僅會損傷我們的信譽,也會損傷王上的威信。若是滿清朝廷因此將百姓們的怨恨歸結到我們身上,那對我們是不利的。」

李彪坐在大帳之中,一邊圍著一個炭爐烤白薯,一邊跟鄭雲龍商量著他的想法。

鄭雲龍穿著一身粗布棉襖,小心地捧著一個剛剛烤好的白薯剝皮,往嘴里小心地咬了一口吞咽下去後點頭道︰「你說的有道理。我們的確不能坐視不理,畢竟城中大部分都是我們華夏子民。現在我們的物資也不缺,可問題是這些東西如何送到城中那些真正有需要的百姓手中去。」

「你的意思我明白。這個問題我早都想過了。這件事要辦成,還得依靠城中殿前司的那些人。他們手中不是掌握著許多滿清官員權貴的黑材料嘛,如果能利用一下的話,應該能解決這個問題。」

李彪興致勃勃地說道。

鄭雲龍剝皮剝的有些不耐煩,索性也不剝了,直接將手中剩下的半截烤白薯一股腦地塞進嘴里。

「這個辦法倒是可行。你回頭問問殿前司的人,看看他們有什麼門路。」

鄭雲龍點頭贊同,兩人三兩下就把這個事情給定下了。

若是換做其他人的部下,他們肯定不敢做的。因為這麼做,無論你的動機是什麼,都會被扣上一個資敵的罪名。

現在就是要把城中的敵人逼迫到山窮水盡,可你們倒好,反倒主動給敵人送物資,這不是找死是什麼?

但是他們兩個卻毫不擔心這樣做的後果。

一來他們知道就算是楚王親自來了,也會作出這樣的決定。

二來是如今的北京城其實只要一擊就能拿下,只不過大家都在默契地等待著楚王的到來。

其實城中的許多滿清官員也在等待著楚王的到來。

大家都在等待那個男人的到來。

那個男人來了,楚軍就能毫無顧忌地拿下城池。

那個男人來了,城中想投降的人也能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桉。

所以在這種形勢下,這麼做只會有功,不會有罪。若是不做,反而會得到楚王的責備。

其實這麼做的例子在歷史上也比比皆是。

歷史上,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後期,對于日軍的據點炮樓進行全方面的封鎖。那些日偽軍缺衣少食,缺乏各種物資,很多人為了活下去,甚至用手中的槍支彈藥乃至于情報等跟八路軍換取各種生活物資。

但是雙方該打仗的時候照樣打,該交換的時候就公平交易,彼此都很默契地不會破壞規矩。

甚至還有日軍用手中的武器換取八路軍發行的根據地軍票然後又跟八路軍或者當地的百姓購買各種物資。

因為當時日軍發行的軍票,還有國府發行的法幣都已經變成了廢紙,反倒是八路軍發行的根據地軍票成了硬通貨。

作出決定之後,李彪就給城中的殿前司密探發去了消息。

得到消息的殿前司密探總負責人其實也在籌劃這件事,看到軍方大將跟自己不謀而合,也很興奮,召集了幾個骨干商量之後,眾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尋找明珠幫忙。

明珠現在兼任九門提督,負責京城防務。這件事如果他能幫忙,將會變得很容易。

而且在圍城的這段時間內,明珠跟殿前司的人合作的很愉快。

明珠接到了兒子納蘭性德的信之後,就更堅定了決心在這改朝換代的關頭要立下大功,保全納蘭家的富貴。

這段時間,在他的幫助下,楚國殿前司策反了許多清廷有權有勢的權貴。這些人已經悉數變成了楚國的內應。

到時候只要楚王沉墨到來,在明珠和這些人的策應下,京城會順利地落入楚軍手中。

很快,當夜明珠府上就秘密來了幾位神秘客人,經過一番秘密交談後,這幾位客人又悄然而去。

第二天,東直門的一扇小門悄然打開,許多裝滿物資的大車從城外悄然進入城中。而城外的楚軍好像視若無睹,城內的清軍也好像根本沒有看見,雙方默契地保持了沉默。

這些運入城中的物資,由殿前司的主持發放,在明珠派出人手協助之後,從外城靠近城門的貧苦百姓開始發放。

每一家發放的量雖然不是很大,但是也足夠一個三口之家消耗數日。

這些百姓們本來都處在絕望的邊緣,以為自己必死無疑了,可是沒想到卻有活菩薩下凡給他們送來了活命的糧食和取暖的物資,頓時又驚又喜。

當他們得知這是還在路上的楚王殿下不忍心百姓受苦,所以派人給他們送進來的時候,許多百姓當時就跪地大哭,感激涕零。

如此數日,外城的許多百姓都得到了楚王殿下讓人送來的物資,楚王愛民如子,仁義之名迅速地在外城傳播開來,越來越多的百姓們都開始盼望著楚王殿下到來了。

興許這些百姓對于改朝換代,對于民族大義並沒有太清晰的概念,但是他們對于吃飽穿暖這件事卻有著清晰的感受。

康熙讓他們挨餓受凍,但是楚王殿下讓他們能吃飽穿暖,該擁護誰自然一目了然。

在萬眾期盼之下,沉墨終于趕在十二月初十這天來到了京城之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