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四十八章 稱王和論功行賞

看著一臉激動的眾人,邢道榮心下慨然。

稱王啊!

下一步就是稱帝了!

沒想到,哥也有今天!

雖然還沒有封王,但只要派人前往梁國,劉協還會不給這個面子?

劉協可是很聰明的說。

「不急!」

大手一揮,邢道榮笑眯眯的說道︰

「現在只有曹操封王,除了孤,天下還有三個人有資格封王呢,我們不著急!」

邢道榮可是一個矜持的男人,不善于早早的跳出來表現自己。

反正天下就這麼幾個諸侯,只要其他幾個都封王了,還能少得了他?

于是,邢道榮按捺住了群臣。

但是,龐統,蔣琬等人,卻自發的,開始為他稱王做起了各項準備。

尤其是民間,各種關于邢道榮的傳說,開始流傳了開來,形象自然都是光、偉、正,無比偉岸,崇高。

黃帝後裔,周文王,周公旦之後!

出生時,其父夢見神人,等等。

……

天子移居豫州梁國,並自主建立新朝廷的消息,旬日間便傳遍了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一時間,整個天下都在議論這件事情。

但再怎麼議論,卻基本沒人前往梁國,為劉協效力。

天下戰亂數十年,各世家豪門基本都有依托,純粹的漢臣早就消失殆盡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五大諸侯,想知道他們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

其中,‘魏王’曹操的想法,已經不需要猜了,很明顯是禮數上尊天子,但不奉詔那種。

那麼,其余四大‘公’呢?

說起來,天子被安置在梁國,最難受的,其實是孫權。

因為,他的領地,和梁國接壤!

天子就在自己身旁,作為大漢臣子,該怎麼對待呢?

孫權召集周瑜,魯肅,諸葛瑾,張等才智之輩,商議了許久。

最後,采取了裝作看不到的策略。

即不去迎接天子,但也不招惹的態度。

反正以劉協現在區區一個郡的地盤,實力微弱,怎麼看也不可能對孫權有威脅,就放在那唄。

不過,到底是大漢天子,地位獨特,既然曹操能被封王,孤為何不能?

孫權一時間起了心思,但在魯肅的勸說下,決定再看看再說。

建安二十四年,夏。

有遼東‘燕公’公孫康,派使者前往梁國覲見天子,奉上三千頭羊,一千頭牛,一千匹馬,和十萬金,。

天子收到供奉後‘龍顏大悅’,賜封公孫康為大漢‘燕公’,永世鎮守遼東。

消息一出,頓時起了連鎖反應。

夏末,孫權派諸葛瑾出使梁國,同樣奉上三千頭羊,一千頭牛,一千匹馬,和十萬金,被冊封為‘齊王’,永世鎮守東方。

秋初,‘蜀公’劉備,亦派出簡雍出使梁國,奉上三千頭羊,一千頭牛,一千匹馬,和十萬金,得到‘蜀王’稱號,永世鎮守西南。

到了這個時候,邢道榮也不再矜持了,于是,劉巴出使梁國,向天子奉上三千頭羊,一千頭牛,十萬金,和三千套兵甲利器。

相比其他四個諸侯,他少了一千匹馬,但卻多了三千套兵甲利器。

原因麼,自然是邢道榮自己都缺馬呢,可舍不得送一千匹出去。

曹操和公孫康,都佔據大批草原領地,不缺戰馬,無需多提。

孫權和公孫康結盟,又在青州徐州建立馬場,也不缺馬。

劉備得了漢中後,本就擁有了馬場,後來更是得了隴西,戰馬得到大量補充,區區一千匹馬,完全拿得出手。

但邢道榮不行啊,他現在的戰馬,大半來源于當初曹操的‘饋贈’,馬場中的戰馬少得可憐,每一匹都很珍貴。

不過,三千套兵甲利器的價值,也不在一千匹戰馬之下,劉協十分滿意,當即給邢道榮冊封了一個‘楚王’,永世鎮守南方。

如此,五大諸侯,個個被天子賜封為王,幾乎重演四百年前春秋戰國之況。

第二年,即建安二十五年。

春。

長沙。

新建的楚王宮,豪華闊氣,宮殿數十,閣樓上百,一層層秦磚漢瓦,紫柱金梁,極盡奢華之能事。

前殿為楚王和大臣們議事之處,後殿,自然是各位夫人和宮娥所在地。

繁瑣的稱王儀式,進行了整整一個月。

楚王殿。

大殿長寬十余丈,正前方,是九個台階,台階頂端,則是一個威嚴肅穆的純金寶座,王座。

此刻,邢道榮身穿金絲瓖邊的黑色蟒袍,一身正裝,高高端坐于王座上方。

下方,以文武分開,左右佇立了上百臣僚。

「臣等拜見楚王!」

所有文武,盡皆低頭,向王座上的邢道榮跪下拜倒,口中高呼道。

在楚國新制定的典禮中,唯有楚王登位或者駕崩,才會有跪拜這一套,邢道榮第一次以楚王的身份出現,麾下文武自然需要跪下拜倒。

「哈哈哈哈!」

邢道榮大笑道︰

「諸位平身!」

等眾人起身後,他再次笑道︰

「跪拜之禮,只限這一次,日後可不要再來了,吾之麾下,皆乃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也,勿需動輒下跪!」

「大王豪氣!」

列于武將首位的黃忠,當即大聲喊道。

余下眾人,皆紛紛大笑,隨之稱贊不停。

邢道榮這番話,真正讓他們听的爽氣。

大殿中的人,除了是邢道榮的屬下外,每個人都是人中龍鳳,豪杰之輩,心里哪會沒有傲氣?

雖說向大王或皇帝行跪拜禮,合乎自古以來的法制傳統,他們不會有意見。

但作為楚王,邢道榮親口這般說,卻是大大維護了他們的尊嚴,心頭感激和爽快,簡直難以言表。

邢道榮之所以這麼說,可不單純是為了屬下的愛戴和擁護,而是他真心覺得,真正的豪杰,不能隨便低頭。

原本時空,歷代帝王,為了利于統治,不斷的用各種所謂的禮儀,對臣下進行職場‘PUA’.

結果呢?

他們的統治,卻也未見得有多穩固!

每個朝代的統治時間,最多不過兩百年,不及大漢朝的一半。

但華夏人的脊梁,卻不斷彎曲,熱血慢慢冷卻,最後內奸層出不窮,二五仔不斷。

以及……(這里省卻百萬字)。

這樣的社會,不是邢道榮想要的。

當然,他這種做法,同樣會有許多後患。

比如,王權或皇權強盛的時候,自然不怕那些驕兵悍將,但中央一旦衰落,強弱之勢逆轉,統治者就危險了。

哪又如何?

在邢道榮看來,既然知道有這樣的隱患,那就一直強盛下去唄,真要有後代子孫不爭氣,那就說明王朝本就氣數已盡,無須強求!

而且,在這個世界,他的壽命還不知道有沒有窮盡的一天呢,更加不用擔心這些了。

「孤既為楚王,爾等自然也該再次冊封!」

安坐在王座上,如虎似熊的雄偉身軀巋然不動,邢道榮面帶微笑,說道︰

「孤宣布,蔣琬蔣公琰,一直主持我方內務,安定各地,穩定各方,勞苦功高,今封為大司馬,為文官之首,輔助孤治理大楚!」

「同時,授荊州刺史之位,兼二品左將軍,軍爵五大夫,位爵縣侯!」

「臣蔣琬,謝過大王!」

蔣琬出列,向高居王座的邢道榮躬身下拜道。

看著下方的蔣琬,邢道榮滿意的點了點頭。

論智力,或論才能,蔣琬並不算他麾下最強,但卻是最早投奔他的人之一,自十年前開始,一直為他處理治下民生內務,按功勞算,的確是第一人。

待蔣琬接過大司馬、荊州刺史、二品左將軍的印綬後,邢道榮令人將一張黃色布絹交給他。

「孤之大司馬,下面的冊封,就由你代替孤宣布吧!」

看著蔣琬,邢道榮笑吟吟的說道。

接下來,要一次性冊封上百人呢,他哪有這個耐心一一念出來,當然要甩鍋了。

反正蔣琬雖是文人,武力卻也不低,已經9級的他,精氣神之旺盛,不下于尋常武將,念念詔書而已,算的了什麼?

「琬尊大王令!」

蔣琬恭恭敬敬的接過冊封王詔,走上前來,在王座下方轉身,面對大殿中人,展開詔書,便開始抑揚頓挫的念了起來。

邢道榮對楚國內部官員制度的安排,還有爵位規定,基本上循漢制,改動不多。

大體來說,楚國的官員,分職位,和爵位區別劃分,其中爵位又分為軍爵和位爵。

但卻仿秦朝,極為重視軍爵,另外,加上位爵,作為有功之人的整體論功行賞。

軍爵,以純軍功統計,位尊,享高額俸祿,無封地,不世襲。

位爵,以所有功勞綜合統計,有封地,可世襲,除了軍功外,還包括在內政方面的建樹,算是邢道榮單獨強調出來的。

畢竟,也要給沒法上戰場的人封爵希望不是?

當然,沒有軍功,封爵的難度,可就大的多了。

軍爵無法世襲,位爵卻可以,所以,位爵的重要性,顯然比單純的軍爵更高!

但位爵若被後人繼承,便要自動降一級,同時,還必須按‘推恩令’分家,如此,沒有立功的前提下,位爵會不斷下降,直到淪為平民。

邢道榮絕不會容許,自己治下的新權貴們,擁有坐大到漢朝世家那種規模的機會。

軍爵制度,照搬秦漢,即分二十級軍功爵位,從最低的‘公士’,到最高的‘列侯’。

「龐統龐士元,上前听封!」

只听得殿下,傳來蔣琬的聲音。

「臣在!」

濃眉掀鼻,黑面短髯的龐統,大步走了出來,彎腰躬身听命。

看了眼龐統,蔣琬目光回到詔書上,念道︰

「龐統龐士元,跟隨大王南征北戰,經歷了……,等諸般大戰,立下大功,今封為太尉,執掌楚國武事,享受秩俸萬石,授金印紫綬!」

「同時,授交州刺史,兼二品右將軍,軍爵右庶長,位爵縣伯!」

听完詔令後,龐統表情不變,向高居王座的邢道榮躬身拜道︰

「多謝大王!」

隨即,領下諸般印綬退下不提。

看著已經11級了的龐統,邢道榮暗暗點頭。

論起功勞,龐統和蔣琬二人,可謂不分上下,但文武有別,作為最早跟隨自己的人,蔣琬職位略居上位,完全合情合理。

大司馬又稱丞相,算是楚王之下第一人,但太尉卻僅次于大司馬,最重要的是,太尉掌管楚國所有兵馬,為武官之首,嚴格來說,地位並不比大司馬低。

兩人分別兼任荊州和揚州刺史,地位平等,將軍品階方面,龐統的右將軍,略低于蔣琬的左將軍,但其實也是一個檔次。

龐統的軍爵高于蔣琬,畢竟,他一直負責軍隊的整體規劃,也擔任著軍隊最高統帥的位置。

但蔣琬的位爵卻比龐統高一級,也就是說,在整體功勞上,蔣琬尚在龐統之上。

當然,二者功勞其實相差不大,之所以如此,邢道榮主要還是考慮到資歷方面。

任何時候,同等條件下,老資歷的都有理由佔點便宜不是?

楚國的將軍品級,同樣仿漢,但取消了六品雜牌稱號,按五品劃分,分實授和虛領,二品以下可暫代。

實授將軍無需說,每一個都有獨一無二的稱號,及相應俸祿和職權。

虛領麼,類似一個榮譽,領俸祿,無職權。

暫代,則是根據實際情況,由上官指派,臨時擔任。

一品將軍只有一個,即大將軍,由邢道榮親自擔任。

二品將軍,按是否有資格單獨統領大軍出征而定,分三公,前後左右中,四征,四鎮四個等級。

三品將軍,可以獨領一支軍隊出戰,分王宮禁軍,四安,四平三個等級。

四品將軍,領軍帶兵的將領,不可單獨引軍出戰,但可作為一個獨立作戰單元存在,分五校尉和三常備。

五品將軍,貫通上下級,起著軍隊中樞作用,有稱號的最低級將軍,統一為裨將軍和偏將軍,一般而言,最多可帶千人部隊。

大致上,除了消除各種雜號外,和秦漢軍職差不多。

龐統和蔣琬處于三公將軍之下,看似不高,但卻是楚國內部,軍職最高的將軍了。

邢道榮不想一上來就將麾下封到高位,成了封無可封一類,便嚴格控制將軍品階數量,日後立功,再逐一提升。

「劉巴劉子初,上前听封!」

蔣琬繼續念道。

「臣在!」

劉巴出列,躬身拜道。

「劉巴劉子初,為最早輔助大王之人,勞苦功高,今冊封為御史大夫,輔助大司馬治理朝政!」

蔣琬徐徐念道︰

「虛領二品四征將軍,軍爵五大夫,位爵縣子!」

「多謝大王!」

听完詔令後,劉巴向邢道榮躬身拜道,領了印綬退下。

看著下方的劉巴,邢道榮暗暗點頭。

要說最早的元老,非劉巴莫屬。

但劉巴的能力確實跟不上了,不管是內政還是對外戰爭,都無法獨當一面,立下的功勞,也就大有不如,邢道榮再念舊,也不能不考慮到這一點。

所以,相比龐統和蔣琬,劉巴的職位,軍爵,位爵都要低一籌。

「黃忠黃漢升,上前听封!」

蔣琬繼續念道。

「末將在!」

白須飄飄的老黃忠大步上前,來到大殿中間,對著王座上的邢道榮躬身拜道。

「黃漢升將軍,跟隨大王以來,屢立戰功,今,授三品安東將軍,暫代二品鎮東將軍,軍爵五大夫,位爵縣子!」

「謝過大王!」

老黃忠高高興興的領下印綬,回到原本位置。

雖然只是暫代二品鎮東將軍,實授三品將軍,老黃忠已經很高興了。

因為,能達到二品的,只有龐統,蔣琬,劉巴三人,哪一個的地位和功勞,都在他之上。

其中,蔣琬只是一個榮譽,並不真正領軍,劉巴更是虛領,沒有職權。

劉巴雖然政務功勞一般,軍功也不足,可人家執掌情報部門,還兼管財政部門,功勞可不小,資歷又老,是以,黃忠自認不及。

黃忠知道,自己雖然只是三品將軍,卻是王宮禁軍之外的三品將軍之首,也就是事實上的第一大將!

加上暫代二品鎮東將軍,日後只要立下功勞,自然可轉為真正的二品將軍,哪還有什麼不高興的?

黃忠之後,則是魏延,被授予三品安南將軍,暫代二品鎮南將軍,軍爵五大夫,位爵縣子。

軍爵和位爵,都和黃忠、劉巴相當,僅僅軍職略低黃忠一點,嚴格來說,和黃忠屬于同一階位,和他立下的功勞相當。

隨後,蔣琬逐一念出大殿中人的名字,一一冊封下去。

冊封如下︰

沙摩柯授三品平東將軍,軍爵公乘,位爵縣男

陳應授三品平南將軍,軍爵公乘,位爵縣男

劉磐授三品平西將軍,軍爵公乘,位爵縣男

劉邕虛領三品四平將軍,軍爵公乘,位爵縣男

兀刺凶授三品安南將軍,軍爵公大夫。

鮑隆授四品屯騎校尉,軍爵官大夫。

南中陳武,孫韶,潘璋等皆為四品校尉,軍爵大夫。

陸遜,鄧艾實授四品校尉,暫代三品安西、安北將軍,無爵。

張昭封為丞相長史,輔助大司馬蔣琬,虛領三品四平將軍,無爵。

步騭封為丞相征事,虛領三品四安將軍,無爵。

袁徽封為交州刺史,虛領三品四安將軍,無爵。

虞翻調入長沙中樞,封為丞相少史,虛領四品校尉,無爵。

趙範,鞏志,程秉,許靖,薛綜,劉敏等各地郡守,虛領四品校尉,軍爵公大夫

劉度二子,賜位爵縣子,封于零陵二縣。

……

花了整整一個時辰,蔣琬才將布絹上的冊封一一念完。

主要是直屬楚王宮的大臣,還有軍中將軍。

至于各郡郡府官吏,還有軍中中層軍官,自有另外的渠道冊封。

至此,從邢道榮擔任零陵太守以來,所有立下功勞的屬下,不管文武,盡皆按照之前功勞,一一冊封完畢。

算是第一次大規模的論功行賞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