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天要變了

數日後。

徐晃帶著書信還有幾名荊州信使前往冀州。

劉琦則在房間內,翻看鐵匠們打造而出的兩把大漢環首刀。

老實講。

漢朝的環首刀的確不怎麼好看,窄刀,直身,開斜尖,背脊偏厚,幾乎沒有弧度。

可以說,如果把一柄闊劍完美從中間切開,就是兩把環首刀。

在他看來,這種沒有弧度的刀,不如後世的雁翎刀和繡春刀好看。

當然。

他也知道環首刀最早打造出來目的,就是為騎兵服務的。

與匈奴等游牧民族的交戰中,漢軍發現自己的兩面開刃劍,遠不如匈奴一面開刃的刀好使,環首刀應運而生。

現在漢軍步卒中環首刀也已開始普及,但是也沒尚未使用的,比如高順的陷陣營。

對那些人高馬大的漢子而言,這種細窄的長刀或許還是太輕了,遠不如他們的寬刃闊劍。

正當他考慮要不要給高順打造一千把雁翎刀時。

門外匆忙進來一人。

「郎君,九江急報!曹軍兗州留守曹仁和麾下先鋒劉備突襲徐州,臧霸猝不及防,瑯琊國和東海郡失守,臧霸急向壽春求援!」

劉曄闖了進來,手上拿著兩封書信。

劉琦伸手接過,拆開的一封是九江太守張遼、錦衣衛南衙鎮撫使賈詡兩人署名的告急信。

還有一封尚未拆解,其上有一個鮮紅的印章,只有錦衣衛南衙鎮撫使賈詡的簽名。

「來人,速去吧徐軍師和陳軍師叫來!」

劉琦看了一眼,便立刻吩咐到門外親衛。

「郎君不用派人傳喚,我等已經到了!」

門外,徐庶和陳宮已快步而來各自行禮。

「元直,公台,你們看看這個,曹孟德攻徐州,應該是早有預謀。」

劉琦把拆開的書信遞給兩人,看向劉曄道︰「子揚,你已經看過書信,先說說你的意見吧,我們是否要需要回援,從何處回援。」

徐州若被曹孟德拿下,九江郡就像一個突出的部分被夾在了中間,三面皆敵,壓力可就大了。

「回郎君,九江郡有步卒近七萬,都是老卒,支援徐州應當足夠,可缺乏騎兵,只怕難以應對曹軍騎兵騷擾啊。」

劉曄帶著幾分擔憂道。

九江郡有張遼高順的並、徐州余部兩萬人,還有他們拉到吳縣歷練過的荊州軍四萬余。

唯有騎兵被這位郎君一股腦全帶這里來了。

「子揚所言極是,瑯琊國和東海郡皆是平原,可以說淮水以北都是平原,臧霸敗的如此之快,或與缺少騎卒不無關系,我軍不派騎兵回援,他只能依靠淮水背水一戰了。」

陳宮快速答道。

他從兗州輾轉到了徐州,對徐州南北地形可謂了若指掌。

平原之上,騎卒的威力可謂無限放大。

一千騎兵拖住上萬步卒,甚至還能大破之例子不勝枚舉。

他和呂布在徐州時,都要派人前往關中買馬,更不用說臧霸這些泰山賊。

「嗯,回援便回援吧,拿輿圖來!」

劉琦拆開蓋有錦衣衛印章的書信吩咐門外,再道︰「你們先看看,從哪里回援最為合適?」

很快。

魏延便拿著一張卷軸走了進來,鋪在桌面上。

劉曄掃過一眼輿圖,上面他們來時走過的路線和渡河之處依舊清晰可見,直言開口道︰「不如原路返回如何?這條路可以最快回到九江,支援臧霸!」

「子揚,並非宮要拆台,宮以為此時再走來時路多半不會順暢,曹孟德不是蠢人。」

陳宮看著輿圖痕跡,憂心忡忡提醒道。

郎君和臧霸互為盟友,曹孟德絕對知曉,畢竟荊州上過書表臧霸為徐州牧。

雖然被朝廷駁了回來,但這件事曹孟德必然會記著。

「那公台你以為該從何處走?」

劉曄也不反駁問起陳宮來,他也知道,說不準曹孟德就是看準了郎君把騎兵全部調到了司隸,這才敢對徐州動手。

回路上這些河流,只要曹孟德派人稍作阻礙,荊州騎兵就要在豫州境內繞更遠的路。

「以宮之見,還不如回到荊州境內,盡管會繞遠一些,但勝在毫無阻礙,速度不會受到影響。」

陳宮手指在輿圖上劃過,似是計算著和上方標好的路線會遠上多少。

劉琦抬起頭,看著未發一言的徐庶不禁奇怪道︰「元直,你為何不說話?」

自從他給這位徐軍師透露過,想以他為錦衣衛督的消息後。

他就發現徐庶平日放蕩不羈模樣正經了起來,話都少了許多,更多的時候,都是先听取別人的意見。

講道理。

他也不知道這般對徐庶好是不好。

「郎君,庶未說話是因為我與公台、子揚二人的意見皆有不同,所以想看看他們二人能否達成一致,依庶之意,庶以為我們應該去這里。」

徐庶目光掃過三人,在輿圖上指了一處地方。

陳宮和劉曄順著徐庶的手指看了過去。

「汲縣?」

「不錯,正是汲縣!」

徐庶看著二人︰「郎君既然已經決定搶佔河內,我軍不如順勢而為,圍魏救趙,曹孟德動用兗州之軍攻伐徐州,我軍便突襲兗州迫使曹仁回援。」

輿圖上。

河內汲縣就在兗州陳留郡旁,再向北一點,便是眭固駐扎的朝歌。

劉曄與陳宮互相望了望,一人開口︰「可是郎君才讓徐公明前去激怒袁紹,若是現在進軍河內,把袁紹招來,可就起不到圍魏救趙的作用了。」

「不錯,元直,曹孟德也不是愚笨之人,兗州離冀州更近,夏侯淵從河內撤出的大軍,必然就留在了兗州防備袁紹,我們過去只是變成防備我們而已。」

另一人也出聲附和起來。

夏侯淵一直是跟著曹操的,所領軍隊也都是豫州兵卒,兗州只是換了一波人鎮守而已。

「二位莫要忘了我軍騎兵,曹孟德手下騎卒徐州所做之事,我們也能做。」

徐庶淡定道了一句,轉頭看向劉琦︰「既然我等意見皆有不同,不妨就由郎君來決定。」

看著三人齊齊向自己望來,劉琦把賈詡的書信放到輿圖之上,開口道︰「我贊同元直之意出兵河內,佔據汲縣以觀後事,你們看看這個。」

徐庶幾人看著面色稍稍有些凝重的劉琦,倒過書信看了起來。

「袁公路帶領殘卒往青州?」

「賈文和說還是曹孟德放過去的?!」

「這……」

三人面面相覷。

袁術逃往青州,也就意味著玉璽也即將落入袁紹之手。

那這位四世三公的袁家長子,還會不會滿足現在的大將軍位置,可就誰也知道了。

「諸君,這天,或許真要變了。」

劉琦盯著三人,緩緩開口。

歷史的車輪。

終于還是被他的翅膀給徹底扇歪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