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三章 牧民一縣,一州

看著朱雲的身影消失在店門外,楊旭眉頭緊皺,原本靠近嘴邊的茶杯被他放下,心中思緒萬千。

山海軍新成立的商務司,一直在準備籌辦「供銷社」的事宜,也在對外招募人手。

楊旭跟周邊商戶閑聊的時候,就已經知曉山海軍要搞什麼「供銷社」,好奇之下又去節度使司衙門打听一番,在一個本地司吏的講解下,楊旭對于供銷社有了個清楚的認知。

這就是一個官營的店鋪!

而且經營的商品也是種類繁多,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從縫衣用的針線再到糧食,豆料,銅鐵等大宗商品。

按照那個給山海軍辦事的司吏的話說,朱大帥搞的這個「供銷社」,可不是為了壟斷市場,與民爭利,反而是調控物價,促進市場流通,防止「谷賤傷農、米貴傷民」雲雲。

作為一個坐擁父輩店鋪的商賈,楊旭對于這種官方插手市場的行為,並沒有多少好感。

不過眼下自己的鋪子一直進不到貨,無法開門營業,每天沒有一文錢的銷售額。

雖然鋪子是自家的,無需繳納租金,但是就這樣一天天的耗下去,也不是個法子。

自己雖然跟著山海軍發了一筆財,但是要養活家中的老娘和老婆,肩上的擔子可不輕,總不能整日坐吃空山吧。

現在擺在自己面前的就有這麼一條路,去給山海軍當差,在供銷社里謀個差事,打理店鋪,不但每個月都能領到一筆月俸,如果業績好,年底還能有一筆數目可觀的獎金。

可待遇再好,自己左右不過是一個高級打工仔,讓他一個個體戶改行去給別人打工,還真有些不適應。

況且山海軍最近的供銷社,是設在南邊的復州城,自己要是想去供銷社當差,就得帶上一家子遷居到兩百里外的復州。

雖然山海軍許諾提供路費和車馬,到了復州還給他提供住房,但楊旭依然舍不得丟下阿爹的產業。

可是一想到蓋州處于未來的前線,楊旭又猶豫了起來,畢竟他也不希望家人受到戰火的波及。

當年高永昌割據遼陽府後,遼南一帶陷入了混亂,潰兵和盜匪橫行,到處燒殺擄掠的場面,他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南邊的復州和蘇州是山海軍的大後方,即便金國大軍壓境,也會被朱大帥擋在蓋州一線,不會影響到大後方,自己和家人也能有一個和平的環境。

就在楊旭猶豫不決、一籌莫展的時候,他家娘子走到他身邊,一邊收拾桌案上的茶具,一邊笑吟吟的說道,「官人愁眉苦臉的,究竟在想甚事?」

「無甚」楊旭晃了晃腦袋,沒有告訴自己娘子他的苦悶之處,又道,「娘子,今天是阿娘的生辰,你且去城東的張家糕點鋪子,買些阿娘愛吃的酥ru餅……」

楊旭又覺得這種事情還是自己當兒子的來辦最合適,便起身吩咐道,「還是俺去買吧,你就留在家里好生伺候阿娘。」

「我這就去。」婦人端著案板,含笑點頭,自從她認命,跟著楊旭到了蓋州後,小日子過的也不錯。

她雖然名為妾室,但在張家的地位低下,只是僥幸給一位張家三老爺侍寢後,就從一介婢女升為侍妾,比起普通婢女也高不到哪里去。

到了蓋州安家落戶後,夫君和婆婆也待她還不錯,起碼把她當成這個家的媳婦看。

家中小有資產,又識文斷字,年輕力壯的楊旭,比起張家的那個垂垂老矣的老頭子,在某些方面更是強了不知多少倍,讓多年獨守空房,寂寞難耐的她被好生滋潤了一番,享受到了男歡女愛的滋味。

除了沒人伺候外,住的屋子有些狹小陳舊外,她在蓋州的日子比起在張家也不算差。

「那好,我這就去給阿娘買點心。」楊旭點了點頭,又嘿嘿一笑,手掌突然模到娘子的翹臀上揩了把油,就大搖大擺的出門了,只留下滿面紅霞的娘子……

回到節度使司府衙,朱雲取上的裘皮大氅,徑直走到簽押房處理公務。

「辦的不錯,王孔目。」

放下手中的一卷公文,朱雲滿意的點點頭,目光落在合袖恭立于面前,頭戴展翅襆頭官帽的皂袍中年人。

此人名喚王珂,本是蓋州本地的一介州孔目官,在節度使司府衙任職多年。

山海軍攻佔蓋州後,王珂因為是蓋州本地漢人,且又頗通吏事,便留了他一命,讓他繼續留在節度使司府衙任職,幫忙署理公務。

宋遼兩國的孔目官屬于吏職,而非官職,是官府衙門里的高級吏員。

孔目官雖然只是一介胥吏,但專業水平往往不算差,正所謂「凡使司之事,一孔一目,皆須經由其手也」,大部分地方行政長官往往不具備太多的專業性知識,于是手下配備了許多孔目,各自負責一塊,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親信擔任。所以孔目官往往能依據專業知識,常常能夠左右行政長官的看法以及決定。

王珂就是這樣一個孔目官,在節度使司府衙的簽押房任職多年,處理日常公務的能力很不錯。

「大帥言重,此乃小的分內之事。」

王珂合袖垂目十分恭順,畏懼的瞟了朱雲幾眼,疊掌合袖,面色恭維道。

對于這幫從南邊一路打過來的山海軍,王珂和很多遼南本地百姓一樣,心思復雜。

這些甲冑樣式奇特,自稱「故唐遺民」的漢人,攻破蓋州後雖然也有殺戮,但對平民百姓還是秋毫無犯,沒有任何掠人財貨、子女,為百姓患的罪惡行徑,反倒是清算了一番那些往日高高在上,為非作歹的女真人和其走狗,甚至還讓蓋州本地百姓有仇報仇,有怨報怨,大快人心,不少人更是拍手叫好。

王珂承認山海軍紀律嚴明,比起他見識過的遼國和金國軍隊的德行,完全配得上「仁義之師」四個字,但並不意味他真心願意給山海軍辦事。

畢竟大金鐵騎的恐怖,依然籠罩許多故遼遺民的心頭,即便有一支漢人敢于叫板大金國,王珂也不願意去「從賊」。

哪天大金的鐵騎來了,把你們這些紅甲兵給統統碾碎,從賊人的也會跟著遭殃,他王珂可不想跟著山海軍倒霉。

然而某些事卻由不得他了,山海軍為了鞏固佔領區,恢復秩序,建立統治,就開始抓壯丁,脅迫本地的胥吏回衙門辦公,給山海軍辦事。

王珂縱使萬般不情願,但是自己一家人都被山海軍抓在手里,無奈之下只得重新回衙門辦公了。

為了一家老小的安危,王珂帶著往日的同僚勤勉的辦公,將公文下達,上情下達,秋糧入庫,張貼告示,維持治安等一干大小行政事務料理的有條不紊。

「若無大帥麾下精兵相助,小的又豈能順利辦事?」

王珂滿臉堆笑的推辭道,不過這話不假,畢竟蓋州能在兩三天內恢復秩序,百姓安心出門上街,商戶重新開門營業,很大程度還要歸功于有一伙紅甲兵鎮場子。

紅甲兵可不是衙門里戰五渣的衙役,人家手里的刀槍和鳥銃可厲害著呢,一個月內死在他們手上的潑皮無賴,市井閑漢既有兩位數了。

朱雲對于王珂的送上「高帽」反應平平,話鋒一轉,又問道,「支給衙門官吏的冬衣,錢糧和柴薪,都已發放完畢否?」

「三日前皆已發放完畢。」

王珂如實回道,眼中一抹感慨一閃而過。

給山海軍辦事的待遇比起大遼治下,都要強上不止一點半點。

不但吏祿高了一倍,還有還有各種補貼和福利,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他給山海軍辦差兩個月來,就被提拔為司衙都孔目官,分到了城東的一處兩進院落的宅子,比起自己以那間狹小陰暗的住宅,更加寬敞明亮。

「好好辦事」朱雲起身走到王珂面前,面上帶著和煦的笑容,半點一軍之主的架子都沒有,友善的拍著他的肩膀,略帶誘惑的鼓勵道,「以你的才華,日後未嘗不可主政一縣,一州。」

「大帥過獎了,小的不敢妄想。」王珂連連擺手,他一介胥吏,又非豪強大族出身,即便在大遼治下也不難有出頭之日。

昔日大遼治下,哪怕契丹人會給漢人留給官職,也僅限于那些值得拉攏的漢人豪族大戶和登進士第的漢人士子。

至于胥吏,哪怕在南邊的那個文明大國,也是難有出頭之日,即便僥幸能得上個一官半職,在官場上也會受到進士出身的官員歧視與排斥。

「本帥講究的是唯才是舉,不論你是豪族大戶,中舉士子,落榜舉人,亦或是升斗小民」

朱雲慢悠悠的走回正位,看著桌案上的公文,眼皮都不抬一下,像是在說教一般的。

「只要願為本帥效力,本帥自然會給你施展才華的機會。」

王珂微微愕然的抬起頭,心里的某根弦被觸動。

他本是一介寒門出身的落榜書生,寒窗苦讀多年卻入仕無望,為了生計,不得不去衙門做一低賤的胥吏。

在府衙忙碌了十余年,人到中年也僅是一名孔目官,難有升遷。

如今朱雲親口許諾一個讓他能為官一方,施展才華的機會,自然讓王珂有些心動了。

似乎有一方新天地正向他敞開大門。

若是山海軍能一直呆在遼南,倒也不錯呀。

「若是沒有事,就回去忙吧。」朱雲一手撐著下巴,頭也不抬的說道。

「小的告退」

王珂深深行禮,隨即便叩拜告退,帶著復雜的心情走出了正堂。

待王珂走後,朱雲放了手中的公文,伸了個懶腰,嘟囔道,「胥吏又如何?起碼比做題家能干事。」

朱雲手中的地盤大致相當于明朝遼東鎮的「遼南四衛」。

但他可不傻到去撤州縣,設衛所,實行軍政合一,但行政效率低下的都司衛所制。

他要將遼南治理成一塊欣欣向榮,能為山海軍提供大筆錢糧和兵源,穩固的大後方。

自己麾下那幫弟兄,你讓他去提刀砍人倒是沒問題,但若是讓他們去主政一方,治理百姓。

那可就讓人犯難了。

手下缺少能文能武的人才,朱雲就只能把主意打到本地的官吏頭上。

朱雲因為穿越前的專業,明白官府衙門的胥吏是什麼樣的存在。

宋代以來,地方上的政令暢通,某種程度上卻取決于那些低微的胥吏。

勤于政務,品性正直,雷厲風行,深諳府衙事務,還慧眼識人的地方文官,終究為數不多。

對于甫上官場,只是知得幾篇經義的新科進士和只會空談大義卻不屑于動手實務的文人,熟知政事流程和地方人事的胥吏有著極為重要的做用,許多政務都仰仗于屬吏執行,久而久之,地方政事自然是被胥吏們暗地把持。

即便在現代社會,類似的現象依然存在。

比如某部英劇里,某位大臣很好奇為什麼有兩條好的高速公路直通牛津,卻沒有一條通劍橋。

答曰︰交通部多年沒有劍橋出身的常任秘書了。

山海軍想要治理好遼南四州,就必須依靠這些胥吏,起碼在培養出自己的人才前,這些胥吏依然要在原本的崗位上發揮作用。

為了讓這些胥吏安心工作,朱雲也是一手大棒一手蘿卜,只要你安安心心的給老子做事,不偷奸耍滑,當反骨仔,若能在任上干出政績,使政令上通下達,百姓安樂,安心從事生產,錢財,米糧,住房還有福利補貼什麼的都會有的。

甚至將來可以得到提拔,去地方上牧民一鎮,一縣乃至一州。

胥吏中當然不凡身具真才實干之人,比如那個曾經屢試不中的王珂,雖是落榜書生,但論署理公務的能力卻並不差。

遼南四州在經過山海軍的「洗禮」後,就是一張白紙,可以任由朱雲規劃,構建山海軍的軍政體系,為日後雄霸一方模索治理經驗,甚至打造一個完美的模板。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