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58章 籌備大戰

在投降夏軍的三個部落中,亥伏的亥部落是唯一沒有被限制自由的,因為他是第一個率領族人臣服的人,李郃想將亥伏作為他吸納林胡的橋梁,畢竟林胡是一個十分強大的民族,若能‘化胡為夏’,非但他少梁一下子就增強了許多實力,從此林胡也不會再作為華夏的威脅。

這事一可謂是舉兩得。

因此,李郃冒險給予亥伏極大的信任,默許亥部落的戰士依舊保留有兵器與戰馬,以便建立初步的相互信任。

至于乞扶部落與雲水部落,那就沒有這份待遇了,這兩個部落的戰士被魏武卒沒收了兵器與戰馬後看押起來,處境跟俘虜也差不多。

而卜扎干是乞扶部落中唯一沒有被限制自由的人,另一個就是雲水部落的勇士阿羅。

因此,今日得知亥部落的人正在城外教授夏人戰士騎馬,卜扎干與阿羅亦來到了城外,遠遠觀瞧。

「亥伏真的打算帶著族人投奔夏人麼?」

見亥伏幾乎是毫無保留地將他林胡培養戰士的方法教給了夏人,阿羅很是驚訝,但倒沒有什麼憎惡。

畢竟在林胡的文化中,臣服于強者並不是什麼難以接受的事,想當初他們還被樓煩奴役呢。

關鍵在于那名夏將所在的中原國家,是否值得他們臣服。

說時候,秦、趙、魏這幾個夏人國家,阿羅耳聞已久,知道是中原的強國,但少梁什麼的,他幾乎沒怎麼听過,也不知從哪冒出來的中原國家。

可魏國的軍隊居然對那名少梁國出身的夏將馬首是瞻,這就又讓阿羅有些困惑︰難道少梁是比魏國更強大的國家?可既然如此,他為何此前從未听說過?

就在他思忖之際,卜扎干邁步走向了遠處的李郃,見此,阿羅趕緊也跟了上去。

「李將軍。」

在見到李郃後,卜扎干抱了抱拳,用別扭的中原話問道︰「我听到,你要亥部落,來訓練戰士,乞扶,也可以。」

這句話比較簡單,再加上李郃隱約也猜到了卜扎干的來意,因此勉強倒也听懂了,不過卜扎干的‘好意’他並不打算接受。

有亥部落協助訓練騎兵就足夠了,何需乞扶部落呢?

雖然從未想過將林胡趕盡殺絕,但李郃也不打算輕易饒過這些肆意入侵中原、燒殺搶掠的胡人,分化對待才是他的策略。

他將狄羊喚回了身邊,讓後者代為翻譯他的話︰「我覺得亥伏教地很好,乞扶、雲水部落就不必參與了。……倘若兩位想要為昔日的罪行贖罪,我自然也不會拒絕,會有機會的,只要兩位耐心等待。」

卜扎干從李郃的話中听出了敷衍之意,與阿羅對視一眼,又說了幾句,但李郃不為所動。

千金馬骨,有一具就足夠了,何必要那麼多?

至于擊退林胡,只要少梁奇兵順利兼職‘弩騎’,縱然林胡戰士再弓馬嫻熟,也無法再像過去那樣自由馳騁在這片土地上。

乞扶部落與雲水部落想要站在勝利的一方,想要日後繼續留在上郡放牧,那就必須付出足夠的代價,比如助他聯軍擊敗趙西河郡的林胡。

不過在少梁奇兵兼職弩騎之前,李郃並不打算放開對這兩個部落的限制——他放開了亥部落的限制就已經讓他十分提心吊膽了,再放開乞扶部落與雲水部落的限制?萬一三個部落同時背叛呢?那可就麻煩了。

因此,李郃決定先讓乞扶部落與雲水部落當一段時間的俘虜,等到‘少梁弩騎’逐漸成型了,再慢慢放開限制。

簡單地說,他從來想過將擊敗林胡的希望放在任何一個林胡部落身上,少梁、魏國兩方的軍隊才是他用來對付林胡的主力,投誠的林胡部落,永遠只能錦上添花,而不可能視其為主力。

卜扎干與阿羅失望地離開了。

二人前腳剛走,亥伏後腳就來到了李郃身邊,李郃也听不懂他在說什麼,只能喚來狄羊,請後者翻譯。

狄羊笑著對李郃說道︰「子梁大夫,亥伏擔憂乞扶部落與雲水部落臣服于少梁後,會影響他亥部落在少梁的地位。」

李郃這才明白亥伏之前為何滿臉憂愁的模樣,笑著對他說道︰「告訴他,他亥部落就是我少梁的‘千金馬骨’,只要他不背叛,他亥部落永遠可以得到較其他胡人部落更好的待遇。……順便將千金市骨的典故告訴他。」

狄羊眨了眨眼,困惑問道︰「呃……恕我孤陋寡聞,什麼是千金市骨?」

『唔?沒有這個典故麼?』

李郃愣了愣,隨即說道︰「就是說,昔日有個國君,酷愛千里馬,然而找了三年都沒有找到……」

說著,他便將‘千金市骨’的典故告訴了狄羊,狄羊這才恍然大悟,稱贊道︰「傳聞子梁大夫文武兼備,果然如此。」

說罷,他將李郃的話以及‘千金市骨’的典故翻譯給了亥伏。

亥伏听罷大為驚喜,慶幸自己前幾日行事果斷,率先向這位夏將臣服。

果不其然,率先臣服的人果然有優厚的待遇,按照這位李將軍的說法,只要他亥部落不背叛少梁,他部落永遠可以得到最優厚的待遇,就算乞扶部落與雲水日後也被這位李將軍接納,這兩個部落也無法動搖他亥部落的地位。

想到這里,他越發慶幸自己當日的明智決定。

慶幸之余,他忽然又想到了一事,為難地對李郃說道︰「李將軍,關于訓練你麾下戰士騎馬這件事,我依舊認為三日時間遠遠不夠……」

李郃笑著說道︰「亥伏首領且按照你的步驟教導他們,剩下的,我會處理好的。」

「……」

見李郃執意如此,亥伏也沒有辦法,只能點頭答應。

二人正聊著,忽然有少梁奇兵來報︰「子梁大夫,遠處駛來幾輛戰車,似是瑕陽君、龍賈以及鉅子。」

「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

李郃點點頭,吩咐狄羊繼續協助亥伏教導少梁奇兵騎馬,而他則帶著幾人前往迎接瑕陽君幾人的車駕。

果不其然,遠處行駛而來的幾輛戰車,的確是瑕陽君、龍賈、鉅子墨踐幾人乘坐的戰車。

「子梁。」

瑕陽君遠遠就與等候在路上的李郃打了聲招呼。

待戰車停下後,他跳下馬車,雙手握住李郃的手,一臉欣喜地說道︰「干得漂亮!……可惜我不曾親眼看到奇、武兩軍的配合,誠為可惜。」

原來,昨日清晨時,李郃就派人將夜襲赤邑的結果派人告訴了瑕陽君,只不過當時城內的林胡尚未臣服,因此瑕陽君也就沒過來,直到昨日傍晚後,李郃又派奇兵將‘赤邑林胡臣服’的消息告知瑕陽君,這下瑕陽君就徹底放心了,今日一大早就帶著龍賈、墨踐前來赤邑。

事實上,無論是他還是龍賈,對李郃、方邯能否收復赤邑一事深信不疑——他中原最強大的兩支精銳,怎麼可能會在敵人沒有防備的情況下拿不下一座城邑呢?

問題僅在于傷亡而已。

「據方邯將軍的統計,此役魏武卒傷數百人,戰死五十七人……」

作為聯軍的主帥,李郃也有責任統計魏軍的傷亡,將此事匯報于瑕陽君,順便也解釋了那些魏武卒的死因︰「犧牲的武卒,大多是被胡人射中了眼窩、面門等要害……」

瑕陽君與龍賈微微點頭——相較瑕陽君,龍賈更清楚那些林胡戰士的箭術到底準到什麼程度,此前他麾下所犧牲的近兩千魏卒,基本上都是被那些林胡戰士用弓箭射死的,而且像李郃說的那樣,射的都是眼窩、面門等要害,救都救不回。

在瑕陽君與龍賈點頭之際,李郃又講述了林胡方的戰損︰「……據諸將事後統計,前夜我兩軍擊斃林胡數百人,胡奴三四千,刨除亥部落的一千五千余名戰士,另有近兩千五百林胡被俘,被俘的胡奴,更是多達四千余,確認沒有一人突圍逃離。」

瑕陽君聞言點點頭道︰「看來林胡的人數比我等預期的要少啊……」

此前他們估測赤邑大概有五千林胡、近萬胡奴,但李郃已確認過,赤邑其實只有四千五百左右的林胡戰士,以及大概七八千的胡奴,一想到這點兵力就讓他魏軍被困在營中不敢輕出,瑕陽君與龍賈都感到十分尷尬。

隨後,李郃又將亥部落的事,以及亥部落正在訓練少梁奇兵騎馬的事也告訴了瑕陽君。

瑕陽君當然不會質疑李郃的決定,他只是有些疑惑︰「據我所知,林胡訓練一名騎兵也十分不易,最起碼要幾年時間,你三日就想讓奇兵們學會騎馬,這是否有點強人所難?」

李郃搖搖頭道︰「等不及了。……縱使前日晚上沒有人走月兌,趙西河郡的林胡也遲早會察覺到不對,三日已經很勉強了。至于這段時間能否讓奇兵們學會騎馬,那就需要墨者的相助了,只要墨者代為打造一些輔助騎乘的騎具,我認為應該沒問題。」

「騎具?」墨踐一臉困惑。

當日,李郃將他昨晚繪制的馬鞍、馬鐙的圖紙交給了墨踐,請墨踐立刻讓墨者加緊趕制。

事實上,齊備的騎具並不止這些,但無疑馬鞍與馬鐙的作用更大,且較馬蹄鐵等物更容易打造。

「此事容易。」

在看完圖紙後,墨踐信誓旦旦地答應下來,立刻派人將二百余名墨者從魏營帶到赤邑,由他親自帶領,為少梁奇兵打造騎具。

而期間,李郃則與瑕陽君、龍賈、方邯等人商議奇襲藺地、離石一帶林胡的策略。(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