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

「銅錢小而分量重,商賈轉易,錢重道遠,不能多致,頗不便,故用鹽引。」于謙直接點出了為何商賈們要用鹽引當做大額商品交易的原因。

禮部尚書胡點了點桌子說道︰「禁民間,不得以金銀貨物交易,違者罪之。」

這是朱元璋的祖訓,不得以金銀做貨幣進行交易,違反者罪之。

胡在提醒大家,這又是一條祖宗的決定。

祖制不可違。

戶部尚書金濂眉頭一皺說道︰「正統四年,敕諭,南京及在外文武官吏俸米、軍人月糧,近為糧儲不敷,減分支給,以鈔折充。」

「正統十三年,某就曾上奏,鈔法久不行,新鈔一貫,時估不過十錢,舊鈔僅一二錢!甚至積之市肆,過者不顧。」

「面值一貫的鈔,僅僅價值一個銅板,堆積在市集之上,過往之人,連撿都懶得撿!」

「這只是正統年間嗎?建文四年、永樂三年、宣德七年、宣德九年,屢次折鈔!」

金濂說完這句話,便不再言語,整個朝堂之上,一片安靜。

金濂發言非常大膽,雖然他是拿著正統年間說事,但其實月糧折鈔這件事,在洪武年間就開始了。

大明寶鈔怎麼被玩廢掉的?

宗族禮法,皇明祖訓。

馳用金銀之禁,這個違背祖宗的決定,只能朱祁鈺來做。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朕來說兩句。」

「首先紙鈔廢弛之事,並非我大明獨有,比如北宋末年,宋徽宗時,大觀三年,改四川交子務為錢引務,改交子為錢引,舊交子皆毋得兌換現錢。」

交子,就是一種四川的紙鈔,唐末到五代十國的戰亂對蜀中影響不大,蜀中極其發達,四川的錢不夠用,就出現了交子這種紙鈔。

宋徽宗趙佶,將交子改為錢引,舊鈔不得兌換為大觀三年的錢引。

「宣和三年,因為方臘在江南民亂之事,以軍食不繼,增印錢引六十三萬緡,而後在宣和四年,以相同的理由,便宜增錢引三百萬緡市軍儲。」

「錢引自此廢了。」

宣和這個年號,也是宋徽宗,宋徽宗屢次超發錢引,直接將錢引制度個玩壞了。

朱祁鎮是不知道大明的鹽引當做貨幣使用,他要是知道,不知道要超發多少。

朱祁鈺再次說道︰「朕不得不承認,大明的大明寶鈔,現在的確是廢紙一張,禮部、戶部,可以擬詔廢鈔了。」

「不廢不行啊,百姓們都不認了,商賈們也不認了,只有朝廷認,能管用嗎?」

「廢了吧。」

朱祁鈺宣布了第一件事,廢大明寶鈔。

這玩意兒不能再印了,那不是貨幣。

那是因為這片土地上,勤勞的人們創造了無數的財富,大明寶鈔就是一種沒有成本的,純粹的對下剝盤的道具。

正如金濂所言,不廢鈔,也是置于鬧市,連看一眼都懶得看。

廢鈔勢在必行,也是大勢所趨,不廢鈔新貨幣政策無法推行。

胡和金濂互相看了一眼,俯首說道︰「臣等領命。」

朱祁鈺繼續說道︰「杜牧二十三歲過阿房宮遺址感慨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彼時彼刻,正如此時此刻。」

「秦人來不及哀悼強秦,秦朝就迅速衰亡了,而後人哀悼它,卻不以它為鏡子,只會重蹈覆轍。」

「我們看到了錢引、中統交鈔、中統寶鈔、至元寶鈔,皆是廢紙一堆,也應以此為鑒,方知興衰。」

「朕以為,大明並沒有到可以發行紙鈔的時候,紙鈔刊印、假鈔橫行,再推新鈔,不過是車輪子轉了一圈而已。」

中國的歷史實在是太長了,長到車輪子轉來轉去印下了無數車轍印記。

歷史給人的唯一教訓,就是人們從未在歷史中吸取過任何教訓,這句話有時顯得偏駁,有時卻顯得極為正確。

紙鈔二字,對于大明還太早了。

再發行紙鈔,不過就是金圓券的翻版罷了。

「弛用金銀之禁,可自朕始,但是如何弛用?需要做到何種地步?又應該以何種方式弛用?都需要大家細細琢磨推敲,不可一蹴而就,否則與寶鈔何異?」

于謙深吸了口氣,陛下真的是越來越穩健了,去年頗有些急躁的陛下,現在越來越穩重了。

這是因為…朱祁鎮死了嗎?

于謙俯首說道︰「陛下聖明。」

群臣皆俯首說道︰「陛下聖明。」

朱祁鈺看著所有人說道︰「這樣,今天鹽鐵之議,暫時到此為止,諸公回去之後,仔細思索,下次到廷議上,大家再群策群力,拿出一個具體的弛用金銀之禁章程來。」

「臣等告退。」胡、陳循帶著朝臣們,林繡帶著內承運庫的太監們,離開了聚賢閣,走的時候,依舊是議論紛紛。

而朱祁鈺單獨留下了于謙,只要于謙在京,而不在京畿地區推行農莊法,朱祁鈺每日都會留下于謙問政。

「朕天天擺弄算盤,都快成咱大明的戶部尚書了。」朱祁鈺並沒有下軍旗推演,而是拿出了象棋。

下不過,天天作弊也讓興安為難,畢竟大風大雨大冰雹次數太多了,難不成讓興安直接砸隕石不成?

隔天,隔天,玩一次兵推棋盤就好。

于謙笑著擺好了象棋,搖頭說道︰「陛下勤政,事事勤勉垂詢,有太祖太宗之遺風,兼听則明亦張弛有度,納諫求治,勵精不倦,乃英主也。」

朱祁鈺想了許久才說道︰「朕打算讓農莊學著造紙,造墨,三經廠的紙墨昂貴,京畿、宣府兩地,俗字表和算術,已經不太夠用了。」

「陛下太心急了。」于謙十分認真的說道。

陛下總是有些急切,農莊法的推行,是一個長久的國策,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時之功。

朱祁鈺當然知道自己這個急于求成的心態,他很有自知之明,但是這件事總是要辦的。

于謙認真想了想說道︰「陛下,之前御史李賓言,要革罷大同左右四衛儒學四所。其實有一句說的有道理,別無空閑人力。」

「陛下,即便是三經廠印出來了書,誰有能教呢?」

「衛學舍現在的俗字表和算術已經都送了下去,等到衛學軍生帶著書,去了每里教書,也是不遲。」

朱祁鈺卻搖頭落子十分確定的說道︰「大明有的是讀書人,他們不去,朕就逼他們去。」

于謙深吸了口氣,只手談對弈,卻是沉默了許久,才說道︰「陛下春秋鼎盛,何必急于一時?」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

「是謂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樹,乃是種,培育的意思。

朱祁鈺倒是能理解這段話,于謙勸他不要急,今年的陛下才二十一歲,還有很長的時間去完成那些宏圖偉業。

「朕只爭朝夕。」朱祁鈺將于謙的卒打掉,馬後炮將軍,于謙被朱祁鈺將死了。

于謙一直在思索如何勸諫朱祁鈺不要著急,看著棋盤也是搖頭,笑著說道︰「陛下,只爭朝夕,就是種谷子,一年一獲,可得一時。」

「急功近利,則是種樹,可獲十年,可得一世。」

「徐徐圖之,方為育人,可獲千秋,功在萬世。」

「而且陛下,你把那些讀書人,心不甘、情不願的趕去鄉野育人,他們能育出什麼來?」

「反而把人教壞了。」

「這群人,搖唇鼓舌一番,反而把農莊法的根子,給弄亂套了,于國不利。」

朱祁鈺認真的思考之後,深吸了口氣,于謙說的很有道理。

尤其是大明朝很多的讀書人,他們並沒有那麼高的思想覺悟!

就像是村里的懶漢地痞一樣,是村里的一片壞肉,朱祁鈺把這群滿嘴之乎者也,滿腦子生意的家伙,扔到了鄉野去,那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大明的衛學儒學堂出來的軍生,和大明府州縣學出來的學生迥異。

比如張居正、高拱,他們都是軍生出身,他們做的和大明其他的讀書人完全不同。

于謙的意思很明白,軍生靠得住,儒生靠不住,那張嘴,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那群儒生能夠靠得住,母豬都會上樹了。

于謙明白自己的陛下想做什麼,他還是十分耐心的解釋道︰「陛下心系萬民,德被天下,臣為大明賀。」

「現在鄉野還在平整路面、疏通水渠、營建谷場、揚曬草谷、修繕房屋、修理農具等等。」

「陛下不若讓石景廠多批一些農具鐵料,送于鄉野,多一些農具,鼓勵農耕。」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這一句出自管子的牧民篇,而非儒家經典。

朱祁鈺深以為然的說道︰「于少保所言有理,謹受教。」

「臣惶恐。」于謙趕忙回答道。

「陛下,岳謙、季鐸回來了,還押著喜寧。」興安匆匆的走了進來,俯首說道。

「宣。」朱祁鈺一听喜寧的名字,也就知道他們不歸京,到底去做了什麼。

朱祁鈺精神一振,又接著說道︰「去拿五塊頭功牌來。」

岳謙走的時候,還是去年冬天,現在已經是夏收完畢,各農莊現在都開始種豆子養地了。

他們還以為會在泰安宮,也就是原來的郕王府被接見,結果卻是在這講武堂內。

這一走就是數月,京師已經大不同,比如這講武堂,三人都是頗受震撼。

此時的三人已經清楚的知道了,陛下已經把稽王給殺了,人已經送到了金山陵園去了。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五位辛苦,請隨咱家來。」興安到了聚賢閣樓下,示意五人進入閣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