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

「永樂元年,征屯田子粒兩千四百三十五萬石,至永樂十年,征屯田子粒僅有九百一十二萬石了。」

「至今又四十載,楊王可知,現在屯田子粒,只有多少?」于謙想要解釋清楚陛下的政策,就得從大明的一項稅賦開始說起。

屯田子粒,曾經是大明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根由之一。

永樂初年軍屯約有六千多萬畝,但是到了永樂十年,就只有不到三千萬畝了,而且多為貧瘠之地,年年欠賦。

「多少?」楊洪面色凝重的問道,糧食是大明軍隊戰斗力保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顛不破的道理。

于謙頗為感觸的說道︰「不足四百萬石,屯田子粒,數年以來,已徒有虛名。」

「某曾在陝西、山西但任巡撫,楊王可知,長安直抵獨石一帶,田連阡陌,耕獲頗豐,某就四處詢問,則皆鎮守、總兵、參將並都指揮等官,佔為己業。」

「但這不是大頭,縉紳、巨賈侵佔之後,與地方官員勾結,民風彪悍之地,火並連連,春秋糧稅,真的會打起來。」

于謙說完深深的看了一眼楊洪,他為何要跟楊王單獨說這個問題?

石亨在大同佔山為王,大肆侵吞軍屯,石亨做了,楊洪就不做嗎?

楊洪剛剛到宣府上任不到一年,手下就有了一千三百多頃的膏腴之田,什麼是膏腴之田,就是肥的流油的田地。

楊洪立刻就听懂了今天這談話的重點是,敲打。

他略微有些尷尬的拿起了茶杯喝了口茶,也是頗為無奈的說道︰「軍卒逃屯,某也是權宜之計啊。」

于謙不懂聲色的繼續說道︰「從長安嶺到宣大薊遼,九鎮之地,軍屯都敗壞如斯,整個大明,又該當如何呢?」

「今日一厘,明日兩分,日拱一卒,最終都是僭越,陛下分外憂心,大明正處于多事之秋,楊王,我們作為臣子,應該戮力一心,為陛下解憂才是。」

于謙既然在這里說,而不是彈劾楊洪,就是不打算擴大,而是想讓楊洪自己說出來他想要的內容。

于謙總是偏向溫和的。

「陛下之決議,我們做臣子的自然是遵從。」楊洪十分鄭重的說道。

這個時候,再不表態,下一次就不是溫和了,而是都察院連章彈劾,他這才剛封侯,還沒焐熱呢,陛下還未賜下誥券,還不是世襲侯。

「剛才楊王問某,這敕喻之中農莊與軍屯衛所,有何異同。」于謙卻反問道︰「敢問楊王,這軍士為何逃所?」

楊洪嘆氣的說道︰「皆因為這畝稅二字。」

「一概以每頃糧十二石、草九束,地畝錢每畝一錢為率,上田一畝地收一石半,下田呢?地土瘠薄,每畝收入不過數斗。遇到災年呢?」

「均算一下,這每頃六石,草九束,地畝錢,再加上攤派,能完成這天下軍所十不存一。」

「除了畝稅以外,還有就是一些鎮守、總兵、世家大族、勛臣外戚、縉紳巨賈,他們總是或買賣,或霸佔,隱佔軍所膏腴之田。」

「唯獨那些貧瘠的下田讓軍戶種,軍戶壓根撐不住稅賦,就只能逃了。」

「僭越朝廷、陛下之權威,為自己謀取私利,就是眼下軍屯之困局。」

楊洪給出了兩個理由,第一個就是畝稅,第二個就是侵佔,這是兩個主要原因。

現象出現,提出問題,找到原因,其實天下人莫不知道軍屯逃戶,但是能有什麼辦法呢?

畝稅是朝廷定的,侵佔的人是軍戶們惹不得人,自然只能侵佔了。

楊洪佔的都是膏腴之田,這些田自然有當地的孝敬,也有他清理查辦,從一些人手中奪過來的。

什麼叫權宜之計?

這就是權宜之計。

他並不想刨大明的根基,肥了自己。

但是他不佔,別人就會佔。

還不如他楊王佔了,那應繳稅賦補齊,也好過宣府知府四處求爺爺告女乃女乃,搞出三七分賬,七成還是人家的戲碼,山外九州民風彪悍,逼急了,他們真的會殺人的。

于謙略顯一些無奈的說道︰「衛所軍餉不敷,一切仰給有司,有司又仰給內帑,倘若內帑入不敷出,又當如何?」

「這次陛下內帑動用至少兩百萬銀,京師之戰大勝特勝,但是內帑有出無進,終有潰竭之日啊。」

「前唐府兵制消,則唐有安史之亂,我大明有軍所潰爛,則有今日閩地民亂、麓川反復。」

「陛下的農莊就是解決的法子,鄉野土地歸農莊所有,陛下取一成半核入太倉,稍微算算,算是減了賦。」

「這關鍵就是農莊了。」

「楊王所言的鎮守、總兵、世家大族、勛臣外戚、縉紳巨賈為何得以侵佔,而無人敢言呢?因為他們世受皇恩。」

「現在陛下將地還給了百姓,再有人奪他們的地,那陛下降下的可不不是皇恩,而是雷霆之怒了。」

于謙簡單的解釋了下軍所屯田和農莊之間的差異。

「我覺得不穩妥。」楊洪卻搖了搖頭說道︰「百姓孱弱,面對僭越之人,必然處于下風,到時候,該隱佔隱佔,該攤派攤派,沒什麼不同。」

于謙作為經年老吏,出任地方二十四年,早就練就了一身圓滑的功夫,楊洪這話,說著說著就落入了于謙的話套里了。

于謙看著門外,滿是感慨的振聲說道︰「楊王啊,萬夫一力,天下無敵!」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乃是誠意伯劉基所言。

劉基就是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劉伯溫。

明初,軍屯衛所法,就是劉基弄的,他奏請執行,而後朱元璋才四處炫耀︰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後來劉基因為胡惟庸案被牽扯,改良軍所軍衛法,自此便沒有了下文。

軍屯的廢弛,也立刻愈演愈烈。

任何一個制度,都不可能萬萬世沿用,若不能革故鼎新,軍屯之糜爛,就是日後大明天下之糜爛。

這朝堂上爛一點,天下就得爛一片!要是朝堂上全都爛了,大明各地就會揭竿而起了。

劉基作為首先提出軍衛法的人,他能不知道軍衛法的腐爛是必然的嗎?

可惜,他無法再改良了,因為已經被牽扯了。

楊洪深吸了口氣,看了于謙一眼,這種事辦好了,千古流芳。

辦不好,一個奸臣一個昏君,是跑不了了。

陛下動什麼不好,非要從土地開始動手呢?

兩人不再討論這法子是否切實可行,相顧無言。

他們都清楚的知道,僭越之人,面對一個百姓的時候,會耀武揚威,隨意凌辱,但是面對一群百姓的時候,反而會畏懼不前,心生驚懼。

眼下的福建,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于謙終于圖窮匕見,看著楊洪低聲說道︰「陛下提出以京畿、福建為試點,眼下山外九州紛擾不斷,百姓離散。」

「若是山外九州可依此法,那必然最為徹底,也可驗證陛下之農莊法,是否合用了。」

「若是軍衛改農莊,兵丁何來?」楊洪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于謙一听楊洪的說辭,也便是明白了,楊洪這算是答應了下來。

他也是松了口氣,山外九州之局勢,還要多仰賴這位塞外諸部人人畏懼的楊王。

畢竟瓦剌人雖然暫時退了,但是依舊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南下。

楊王願意明確表態听從皇帝的旨意,而不是推月兌、打太極、擺困難,這是個重大的好消息。

于謙滿是笑意的說道︰「軍衛法也好、農莊法也罷,若是不訓練義勇團練,又有何用呢?」

「若是真的能實行下去,何愁兵丁呢?」

「也是。」楊洪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

這是軍衛法的核心,萬夫一力,天下無敵!

當年軍衛法有效的時候,什麼時候愁過兵丁二字呢?

大明當年喊出天下無敵,是真的天下無敵。

他們清楚的知道,來自底層百姓的支持,多麼重要!其實軍屯法的敗壞,何嘗不是一種當年的選擇呢。

于謙忽然眼中凶光一閃,囑咐道︰「陛下言,若有阻攔,格殺勿論。」

「好,格殺勿論!」楊洪深吸口氣說道。

干這種事,要麼一點也不干,要麼就是徹底不留後手,一做到底,沒有什麼綏靖可言。

這幾乎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之事,稍有差池則萬劫不復。

于謙在朱祁鈺的影響下,變得也不那麼溫和了。

「但願大明能夠萬世永安。」于謙握著拳,突然用力的咳嗽了幾下。

痰疾,這麼些年了,一直不見好。

「于少保。」楊洪看著于謙咳嗽到臉都變得慘白,有些慌亂。

大明現在需要柱石,于謙怎麼可以在這個時候倒下。

「無礙,無礙。」于謙終于止住了咳嗽說道︰「楊王,某最近要到山外九州去,最少的一個月多的時間,具體看看陛下這農社法是否合用。」

「現在這個時間點?」楊洪瞬間就愣住了…

于謙這是要把自己放在火架上烤啊,大戰結束,不趁機攬權,將京營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去山外九州巡撫。

這萬一…萬一陛下對廢立之事,有猜忌之心,覺得你于謙有權臣之心,這不就等同于,自廢武功嗎?

楊洪只擔心陛下,並不擔心其他人。

其他人不是于謙的對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