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還沒亮,林軒就被春月叫起來,準備上朝了。
想想以後都是這樣的日子,林軒就有些頭疼。
當林軒騎馬來到宮門口的時候,宮門口已經又很多人了。
「子初,快過來!」程咬金看到林軒,連忙招呼道。
林軒把馬交給劉大,走過去說道︰「見過幾位伯伯。」
「這是你第一次正式上朝,規矩學的怎麼樣了?」程咬金問道。
林軒說道︰「程伯伯放心,基本的禮儀都學會了。」
昨天禮部來的幾個人,教了他一下午,你不習慣麼。
「學會就好,你之前沒加冠,就算有失禮的地方,一般人也不會那這個說事。但是你現在已經加冠了,要是失禮,就會成為別人找你麻煩的理由了。」程咬金說道。
林軒點了點頭,說道︰「多謝程伯伯告知。」
……
「臣等參見陛下!」
「諸卿免禮!」
行完禮,眾臣按照各自位置坐了下來。
宋朝之前,上朝還是比較人性化的,都是可以坐的。
林軒的位置不錯,邊上還有一根大柱子,正好可以依靠一下。
「諸卿有何事要奏啊?」李世民的眼光在眾人身上巡視一遍問道。
「陛下,臣有本要奏!」侯君集起身出列說道。
「侯卿有何事啊!」李世民眼楮一眯問道。
「啟稟陛下,邊關上報,邊境很多城池和要塞,久經戰亂,年久失修,已經破敗不堪了。臣請陛下撥款,整修城池要塞。」侯君集說道。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邊關城池和要塞,關乎大唐安危,馬虎不得。侯卿邊關城池要塞,修整一遍,大概需要多少錢?」
「臣找人估算過,如果只是全部修整一下,大概只需要五十萬貫就可以了。如果想加固,大概要兩百萬貫。」侯君集說道。
李世民看向戴冑問道︰「民部能拿出多少錢來?」
戴冑起身說道︰「回陛下,民部現在最多只能拿出十萬貫,如果再等幾個月,秋收以後,就沒有問題了。」
李世民眉頭一皺,說道︰「民部為何只有這麼一點錢?」
如果等到秋收,天氣沒多久,就會轉冷,哪還有時間啊。
「陛下,工部和各地官府制作的貞觀犁,都是免費發放給百姓的,這個錢都是民部出的。」戴冑說道。
「那民部也不可能只有這麼點錢啊。」李世民說道。
「陛下,之前因為缺錢,各地水利河道,多年未曾修繕過了。陛下下令讓各地修繕水利,錢都撥下去了。」戴冑說道。
李世民這才想起來,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朕知道了,錢的事朕來解決,既然要修,就不僅要修繕,直接加固好了。朕會讓內務府撥款兩百萬貫到工部,由工部負責邊境城池要塞的修繕和加固。」李世民說道。
侯君集拱手一禮,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李世民看戴冑還站著,問道︰「戴卿還有事麼?」
「啟稟陛下,民部之稱有所忌諱,應當改名。」戴冑說道。
李世民想了想,說道︰「那就改為戶部吧。」
在李世民登基的時候,就有人提過這個問題。
當時李世民因為該了很多李淵在位定下的規矩,擔心惹人非議,對一些不重要的就沒做改動。
現在時間已經過這麼久了,改過來也沒有什麼影響了。
「是!」戴冑應了一聲,坐了回去。
「陛下,臣有本要奏!」房玄齡起身說道。
「房卿,有何事要奏啊?」李世民有些驚訝的問道。
房玄齡做為宰相,一般的小事,他也不會上奏,而一般的大事,李世民也會知道。
他實在想不到,房玄齡有什麼事要奏。
「陛下,臣認為琉璃閣掌握在內務府,不太合適,應當由朝廷掌管。」房玄齡說道。
「房卿何出此言?」李世民皺著眉頭問道。
內務府是他的私人小金庫,他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但是一旦歸朝廷管,錢是要入國庫的,就不是他想怎麼用就怎麼用的了。
「陛下,內務府掌握的皇莊和一些其他產業,已經夠皇族的用度了。而朝廷缺錢,琉璃閣能產生大量的利益,甚至堪比大唐一年的稅收,陛下覺得掌握在內務府合適麼?」房玄齡說道。
內務府的錢財,沒有皇帝的同意,朝廷是動用不了的。
而皇帝手中掌握大量錢財,從長遠來看,並不是什麼好事。
「可是朝廷缺錢的時候,朕不是已經讓內務府撥款了麼?」李世民說道。
他知道房玄齡是為了大唐好,但是他缺錢這麼久,好不容易財政自有了,讓他交出去,他實在舍不得。
「陛下,總不能朝廷每次缺錢都讓內務府來撥款吧?」房玄齡說道。
他並不是擔心李世民,而是為大唐長遠去考慮。
內務府掌握大量的錢財,李世民願意拿出來,用于朝廷。
但是其他的皇帝呢?
這種事誰也說不清,還是早點杜絕為好。
李世民一時間有些語塞,他承認房玄齡說的很對,但是他就是不想交出去。
「陛下,臣反對此事!」林軒本來準備上朝一言不發的,現在不得不站出來了。
「涇陽縣侯你為何反對?」房玄齡看著林軒問道。
「房相,你說的那些很有道理,那我問一下,琉璃閣收歸朝廷,那麼由誰來管理琉璃閣?」林軒問道。
「琉璃閣收歸朝廷以後,歸戶部管轄,戶部自然會派官員去管理。」房玄齡說道。
林軒笑道︰「這正是我反對的理由。朝廷掌管的生意應該不少吧?請問房相,哪些不是在虧損?」
「朝廷掌管的生意,需要為朝廷服務,虧損是很正常的事。」房玄齡不在意的說道。
在他看來,朝廷的產業不賺錢很正常。
比如說鐵,雖然是朝廷專營,但是大部分的鐵,都是用來造兵器鎧甲,少部分賣到民間,用來制作一些生活用品,虧損不是很正常的麼?
「這在房相看來很正常,但是我卻覺得很不正常。在我看來,任何生意都是能賺錢的,之所以不能賺錢,那是因為管理的官員,只想著怎麼管理好就可以了,至于怎麼賺錢跟他們沒有任何關系。」林軒說道。
賺再多的錢,他們又拿不到,他們怎麼可能會去想著怎麼賺錢?
相反,他們在管理過程中,反而會想著怎麼貪污。
這樣以來只會加速虧損。
琉璃閣要是交到朝廷手里,派去管理的官員,只會按部就班的去做。
開始還能賺錢,但是時間久了,當別人也會制作琉璃的時候,他們任然不會有任何改變。
最終就會導致,錢賺的越來越少,甚至虧損。
「涇陽縣侯的話,老夫不敢苟同。朝廷官員怎麼能一直想著怎麼賺錢呢?」房玄齡說道。
林軒聳了聳肩,說道︰「朝廷的官員並不適合做生意,所以我反對朝廷接手琉璃閣。」
後世的國企,就是因為管理者大多數根本不懂得做生意。
每天想著就是完成上面的任務,別人在進步的時候,他們任然在原地踏步。
當企業出現危機的時候,他們也不著急,反正他們是給國家打工的,工資又不會少一分。
「那涇陽縣侯有沒有想過,內務府掌握大量錢財的危害?」房玄齡質問道。
一個皇帝掌握大量錢財,還不需要經過任何大臣,是非常危險的。
像李世民這樣,心思堅定的還好,要是那些定力不強的,可能就會安心享樂了。
雖然踫到昏君,依然可以從國庫拿錢享受,但是最起碼朝中大臣可以制約。皇帝也不可能做的太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