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1章 五代十國

第二天。

星城出版社股價低開五個點。

這一次,是真的把股民們的情緒給帶崩了。

星城出版社。

大家的臉色都很難看。

星城出版社作為A股三年來,第一只上市第一天就破發的股票。

今天再次低開,這已經算是恥辱了。

上班來得早的員工們,此刻已經在辦公室里,小聲地聊開了。

「昨天公司的股票,真的是跟坐過山車一樣啊!嚇人!」

「我反正是搞不懂為什麼不和祁元合作了啊?明明一直以來都是這麼愉快的啊!簡直跟沒腦子一樣!」

「主要還是祁元的價值,對于咱們出版社來說,沒有那麼高了吧?咱們現在已經是全國最大的出版社了,基本上所有的作家,不論是咱們本國還是國外的,出書的首選,都是咱們星城出版社,咱們的名聲已經在這里了。」

「你們根本就不懂啊!咱們出版社,其實就是一個殼子,背後的星城集團才是關鍵!我們的母公司可是一直想要謀求上市的啊,但是這麼多年來,因為很多政策的限制,一直沒有成功。所以啊……」

「所以啊,你們看似是咱們出版社上市,其實是咱們背後的母公司,在借殼上市。把心放在肚子里吧,未來公司的市值,絕對會超過千億的!」

早會。

廖遠看著大家拍了拍手,說道︰「其實公司的股價和我們沒什麼關系,大家不要忘記了咱們的本分。我們就是一個出版社而已,趕緊統計統計咱們新書上市的銷售情況吧。」

廖遠輕飄飄一番話,算是安慰了大家。

他其實對于很多員工們私下里議論為什麼不和祁元合作了,是有所耳聞的。

作為華國最大的獨角獸星城集團未來的接班人,他的眼光,可不僅僅局限于這個一個小小的星城出版社。

到了中午。

星城出版社100多位外國作家的作品第一日的銷量出來了。

累計超過了1500萬冊。

單看這個數字,好像還是很不錯的。

但是。

這可是一百多位外國的名作家們作品第一日的累計銷量。

要是平均下來,每本書,其實也就是十來萬的銷量。

這個數字,非常拉跨!

看到這個數字的第一眼,廖遠的眉頭便緊緊地皺了起來。

他不敢相信。

甚至連著問了自己的秘書三次,得到的都是這個答案之後。

他才看著手里的數據,一字一句地說道︰「沒道理啊,我們可是有著70%的市場佔有率,我們和市面上超過5000家的書店有合作,這麼多本書,才賣了這麼一點?」

會議室里的眾人,都不敢說話。

翌日。

星城出版社新書累計銷量突破了2000萬。

也就是說,昨日的單日新增不過500萬冊。

這已經不能用後勁不足來形容了。

這簡直就是失敗!

晚上。

星城集團總部。

廖遠立在一眾的股東面前,臉色鐵青。

「廖遠啊,你是廖總的兒子,應該深得廖總的真傳才是啊!但是你看看你交出來的作業?股價首日破發,花了大價錢買的這麼多的圖書版權,最後的銷量就這?」

「不是我說啊,小遠賢佷還是有點年輕了,咱們這個事情,本不應該發展成這個樣子的。」

「其實我們不在乎星城出版社價值幾何,但是未來我們集團,需要借著咱們的這個上市子公司,做很多事情。所以它的股價,以及投資者對于它的成長性、對于它的信心,都是很重要的。」

星城集團股東們一番話,可謂是絲毫不給廖遠面子。

但是他能怎麼辦呢。

還是只有默默地受著。

微博上。

星城出版社的官微下面。

在高調宣布了上市的消息之後,它便沒有再發布過消息了。

以前每一次的新書發布,它都是會實時更新銷量的。

但是這一次,這個官微跟死了一樣。

網友們,尤其是祁元的粉絲,跑到官微下面陰陽怪氣了。

「什麼情況啊?這都幾天了啊?新書的銷量怎麼還不公布啊?不會是一部都沒有賣出去啊?」

「哈哈!我就說你們是在作死吧?祁元是那群外國作家能比的?腦子呢?外國的作家,你可以說他們在他們自己的國家很受歡迎,但是在咱們華國的接受度,怎麼可能這麼高?」

「我听說這次為了上市,廖老總把自己的兒子送到星城出版社鍍金來了?現在就想問問,看到了此刻銷量,看到了此刻股價的廖總兒子,是作何感想啊?」

「作何感想?還能怎麼想啊?當然是希望祁元的新書銷量撲街啊!不然自己的臉,往哪里擱呀?」

「哈哈哈,哎呀,笑死我了!就喜歡看網友們鞭尸!」

……

銀河出版社。

之前因為因為祁元發布《西游記》的關系,這個出版社,其實在網絡上,和星城出版社暗中狠狠地較勁了一把。

當時他們便得出了結論。

不是他們不如星城出版社本身。

甚至于,銀河是比星城強不少的。

但是為什麼銀河出版社近年來,和星城出版社的差距越拉越遠。

就是因為星城出版社,有那個叫做祁元的男人。

當祁元和星城出版社解約的消息傳到了銀河出版社的時候,整個出版社的高層,首先的反應,是不敢相信。

在再三確認了事情的真實之後,他們的反應便是狂喜。

接著,他們便以最快的速度,聯系了周末好。

用最好的誠意——30%的版稅,和祁元簽下了五千年系列之《五代十國和兩宋》的出版協議。

眼下,伴隨著星城出版社的上市破發,新書的銷量不好。

整個銀河出版社的人,都顯得有些期待而緊張。

「明天是祁元新書上市的第一天,大家再確認一次,該做的準備,都做好了嗎?」編輯部,銀河出版社的章豪看著大家說道。

「總編,你就放心吧,現在和我們有合作的各大書店,祁元新書的貨,都是足足的。」

「根本就不用我們操心銷量的問題,各大書店,甚至有很多之前沒有和我們合作過的書店,都來訂購祁元的新書了!」

「祁元確實牛逼!」

「目前咱們的訂單量,已經超過了五千萬冊!」

「不知道明天,第一天能夠賣出去多少冊啊!」

「星城出版社那邊,首日一百多位外國作家的作品,賣出了1500萬冊,這個數字,很強大啊!」

「你們不要把祁元一個人和這麼多位作家放在一起比較啊!」廖遠心情愉快地說道,「明天有一個五百萬的銷量,就很不錯了!」

整個銀河出版社的心情,都是愉悅的。

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之前星城出版社,才能夠感受到的快樂。

雖然現在新書還沒有上市。

但是從各大書店的訂單來看,這本書的銷量破5000萬,似乎都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天。

祁元新書如期上市。

……

期待已久的祁元的新書終于上市了!

石頭坐在家里,第一時間,就已經拿到了實體書。

對于祁元和星城出版社的所謂恩怨,石頭是不關心的。

因為她知道,祁元這樣神仙般的人物,根本就不是出版社選擇他,而是他選擇出版社的問題。

拿到了實體書,石頭乖巧地坐在了自己的書房,一邊看,一邊打開了一個聊天群。

這個群的成員,都是祁元的讀者,每次新書發布,都是這個群最活躍的時候。

大家會在這里面,一邊看,一邊討論劇情。

……

……

安史之亂過後,唐帝國雖然偶爾也有明君賢臣的局面,但終究是漸漸崩潰了。

藩鎮割據勢力飛揚跋扈,宦官專政與黨爭成為痼疾。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曾經 赫宇內的唐帝國,還是按照歷史的規律,走上了狂瀾難挽的下坡路。

由于安史之亂嚴重摧毀了中國北方的經濟基礎,戰亂過後的唐帝國非常依賴南方的賦稅收入,這也是帝國在安史之亂之後,成功續命的一顆救心丸。

但不幸的是,唐末的黃巢之亂又破壞了南方的經濟命脈。

南北兩地接連遭到重創,唐帝國離滅亡之日越來越近了。

公元888年,唐昭宗繼位,擺在他面前的唐帝國早就成了一個四面透風的爛攤子。

唐昭宗意識到了王權之所以式微,與中央軍力量過于薄弱有莫大關聯。

所以他登基初期,就組建了一支兵力10萬人的中央軍。

同年十二月,唐昭宗出師南下,討伐割據西川的一個藩鎮。

與此同時,他又另派朱溫組建聯軍,討伐盤踞河東的李克用。

西線戰事比較順利,但是主帥統軍無能,征戰過程中,高層將領王建偷天換日,獨攬軍權,暗地里擴充了自己的勢力。

相比較而言,東線的戰事就打得比較艱難。

為了確保東線戰役的勝利,唐昭宗于890年下令停止西線戰役,調遣西征軍援救東線。

而這時,羽翼已豐的王建抗命不遵,西征軍主帥怕自己被王建殺死,于是自行回中央復命。

王建隨後派兵駐守邊關,切斷了西川與唐帝國的聯系。

自此,西川成為王建的禁臠,時為891年,這個政權被稱為蜀——這就是十國的第一個國。

西線的中央軍是回不來了,昭宗皇帝只能硬著頭皮把東線戰役打下去。

這一輪戰役的勝利者是李克用,但他的實力在經過了戰爭之後,還是有所削弱。

最慘是昭宗皇帝,因為他苦心經營的中央軍遭到李克用的重創,折損大半。

于是。

朱溫漁翁得利了。

朱溫是李克用的死對頭,實際上,唐昭宗征討李克用就是他攛掇的。

在此次戰役中,他的嫡系並沒有遭到太大的損害,充當炮灰的基本上都是唐昭宗的中央軍。

戰後,趁著李克用被削弱,見縫插針的朱溫迅速崛起,實力逐漸超過了李克用。

892年,也就是王建控制西川的次年。

割據江淮的楊行密被唐昭宗任命為淮南節度使,這個政權為吳——這是十國的第二個國。

淮南節度使原先另有其人,楊行密只是此人的部將。

黃巢敗亡之後,余部在秦宗權的率領下轉戰于中國北方,為禍甚烈,原淮南節度使被部下所弒。

楊行密打著為故主復仇的旗號嶄露頭角,成為淮南地區事實上的首腦人物。

楊行密控制淮南的次年,割據福建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為福建觀察使——這是十國的第三個國。

王潮出身流寇,早年間轉戰于福建一帶,響應黃巢。

後來逐漸成為當地流寇的首領,一步步控制了福建全境。

朝廷鞭長莫及,只能招安,正式任命他為福建長官。

同樣是在王潮控制福建的這一年,割據浙西的錢鏐被唐昭宗任命為鎮海軍節度使。

錢鏐後來被封為吳越王,這個政權被稱為吳越。——這是十國的第四個國。

3年之後,也就是896年,割據湖南的馬殷被朝廷任命為潭州刺史。

馬殷後來被封為楚王,所以這個政權被稱為楚國。——這是十國的第五個國。

9年之後,也就是公元905年,割據嶺南的劉隱被朝廷任命為清海節度使。

這個政權的當權者後來稱帝,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這是十國的第六個國。

當南方的非主流紛紛割據自立的時候,北方的主流正在忙著搶大唐的衣缽。

在此階段內,中國北方勢力最大的軍閥主要有四個,即晉王李克用、梁王朱溫、岐王李茂貞、燕王劉仁恭。

907年,朱溫篡唐,強迫唐朝末代皇帝禪位,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這是五代的第一代。

這段劇情,頗為復雜詭譎,石頭看了仔仔細細地仔細閱讀了一番,這才大致弄懂了一些。

她趕緊打開群聊,看看大家的看法。

「哈哈哈!祁元寫的這個朱溫,我感覺,就是一個加強版的董卓啊!!」

「朱溫數次反水,背叛自己的主公,殺朝臣,排除異己,這樣的人,呵呵了!」

「朱溫白馬驛殺了太多的人了!倒胃口!」

「平定黃巢起義,終結了大唐三百年江山的朱溫,還是很厲害的!」

「北方政權當中,最有希望南下的就是勢力最大的朱溫,擋在他面前的政權有三個,即楊行密的吳國、馬殷的楚國,以及王建的前蜀。

楊行密對朱溫的態度是堅決反對。

朱溫未嘗不想南下,只是楊行密死活不讓道,曾幾次痛擊朱溫,朱溫也對他無可奈何。

從這個角度來說,王潮(閩國)、錢鏐(吳越)、馬殷(楚國)、劉隱(南漢)能夠緊隨楊行密之後成功建立政權,未嘗不是沾了楊行密的光,可以說吳國就是南方諸國的屏障。」

「王建(前蜀)的對外政策是保境自守,隔山打牛,對勢力相對弱小的李茂貞軟硬兼施,利用李茂貞屏衛前蜀,不跟朱溫撕破臉皮,更注重與李克用保持友好往來,在地緣戰略上對朱溫構成夾擊態勢,使朱溫不敢輕舉妄動。」

「朱溫之所以不敢南下,最為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李克用的威脅太大。」

故事繼續。

在五代十國的第二階段,梁晉爭霸成為了局勢重心。

這一年,朱溫任命部將高季興出任荊南節度使,後來這個政權成為了十國的第七個國。

荊南的大部分地區此時已被鄰國瓜分,只剩下一座江陵城還在朱溫的掌控之中,朱溫任命高季興出任荊南節度使,很有黑色幽默的味道。

可朱溫想不到的是,這個彈丸小國的壽命居然長達57年,比他那只有16年壽命的後梁可活得長多了。

908年,李克用去世,其子李存勖承襲父爵。

整個五代十國,李存勖是最為璀璨的將星之一。

朱溫或許並不是太畏懼李克用,但是他對李存勖是又敬又怕,曾經說生子當如李存勖,自己的兒子跟李存勖相比只是豬狗。

開平五年,李存勖在高邑大敗了朱溫親自統帥的五十萬大軍。

攻破燕地,將劉仁恭活捉回太原。

914年,李存勖消滅劉守光,隨後降服李茂貞,923年消滅後梁,登基稱帝,建立後唐。——這是五代的第二代。

但是後來的李存勖沉溺聲色,因為寵信優伶,後唐帝國于926年發生叛亂,李存勖死于亂軍之中。

趁著局勢大亂,孟知祥割據蜀中,月兌離後唐控制,把蜀地變成了私人領地。

孟知祥後來稱帝,國號為蜀,史稱後蜀。——這是十國的第八個國。

「哈哈哈!李存勖的一生,簡直就是五好青年的中年墮落史啊!」

「在他功成名就之前,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的積極向上,但是在登臨帝位之後的他,卻變得驕傲,自私,剛愎自用,好大喜功!」

「朱溫要是晚死幾年,後梁會不會就沒事了?」

「哈哈,但是色令智昏的朱溫被自己的兒子給弄死了啊!」

「李存勖這個人物,祁元塑造得很豐滿啊!有血有肉的!我喜歡!」

「•李存勖本是可以結束亂世的英武帝王,但是卻被一群戲子殺死,這個劇情實在是……太戲劇了,啊哈哈!」

李存勖死後,後唐帝國幾經輾轉,又存活了10年。

936年,石敬瑭聯合契丹人消滅後唐,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這是五代的第三代。

「石敬瑭這個垃圾!!居然把燕雲十六州給割讓出去了??」

「這個憨批!」

937年,吳國發生政變,權臣李強迫吳主禪位,改國號為齊,後來又改為唐,史稱南唐。——這是十國的第九個國。

南方諸國當中,南唐的勢力比較大,尤其是在945年消滅閩國之後,國力更是達到巔峰,成為南方第一強國。

石敬瑭在位期間,對契丹人奴顏卑膝,遭到了內部的強烈反對。

他去世之後,新帝有意扭轉局勢,擺月兌契丹人的控制,與契丹交惡。

947年,新帝成為俘虜,後晉被契丹人消滅。

契丹人原本打算入主中原,然而因為肆無忌憚地燒殺搶掠,致使中原百姓反抗不斷。

眼見局勢不可收拾只好撤離,盤踞在太原的劉知遠趁機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漢,史稱後漢。——這是五代的第四代。

951年,郭威發動政變,顛覆後漢,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這是五代的第五代。

不久,後漢殘余勢力在太原一帶建立新政權,仍然沿用後漢的國號,史稱北漢——這是十國的第十個國。

同年秋季,南唐消滅楚國,腳跟還沒有站穩,就被楚國殘余勢力驅逐出境。這一股殘余勢力的領頭人沒有復國,而是選擇投靠後周,被北周封為武平節度使。

後周帝國創立的頭幾年里,以穩定內部、積蓄實力為主,把北漢和契丹作為主要防範對象,不惹事,不怕事,北漢勾結契丹幾次南下,都鎩羽而歸。

國內局勢穩定之後,後周開始經略南方,在吳越和荊南的協助下猛攻南唐,迫使南唐國主去掉皇帝尊號,不敢再以皇帝自稱。

緊接著,柴榮又出師北伐,攻打契丹,一路勢如破竹,打得契丹連連敗退。

然而,就在此時,39歲的柴榮卻忽然染病,英年早逝。

第二年,也就是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迫使柴榮幼子退位,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宋。

五代十國,數十年的亂世,終于了結。

讀者們,看得是唏噓不已。

「區區五十三年間,天下更易五代九姓十四帝!」

「‘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這句話的威力,簡直不遜于陳涉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以往高高在上、神聖威嚴的皇帝,原來也不過如此,什麼天命,什麼天子,都擋不住丘八手里的那把刀。——這對于那些傳統士人來說,更是天塌地陷一般的大恐懼。」

「祁元,再次展現了他無比強大的筆力!」

「哈哈,超級喜歡李煜!」

「五代十國,也太亂了吧!」

「五代十國這段故事,應該祁元筆下,迄今為止,百姓們,過得最淒慘的一段年歲了吧!太黑暗了!」

「石敬瑭,真他媽是個傻逼!」

「五代十國,社會秩序道德完全崩潰了!這段年歲,是人心昭然天下的時代!這就是祁元想要寫的,人性的丑陋吧!」

「到底是漢末、還是兩晉南北朝、還是五代十國亂?」

「兩晉南北朝的時代,至少知道天下的正統在南方,而五代十國呢?正統在哪里?」

「什麼時候可以把燕雲十六州收回來啊,這一段劇情,我看的真不舒服!」

「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都亂!」

「哈哈,我已經找到祁元的寫法了!一段黑暗動亂之後,必然是一段長治久安的輝煌年歲,期待兩宋!」

「我覺得吧,唐朝,可能就是五千年里,最強大的一段了吧?」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同樣是亂世,春秋戰國有堅守,有王道,三國有霸道,有兄弟情,而五代十國有什麼?」

「這段劇情,黑暗殘暴,太多了!」

「我以為有一次兩晉南北朝就已經夠了!想不到祁元還在這里發刀!不要再摧殘這個民族了!五代十國,看得我心在滴血!」

「五代十國可比五胡十六國差遠了啊!」

「這一段劇情,怎麼看起來流水賬一樣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