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九十一章 跟龐統學的

在與鄉民買東西的時候,遇到了個奇怪的人。

那人頭戴葛巾,一臉風霜,看氣質,與一般農夫截然不同。

那人拿著一桿禿筆來賣,筆簍里一丟,面無表情,一句話也不說,站的脊梁筆直,頭昂著,既然是賣東西,要賣筆,這人卻側著站在一邊,看也不看買家。

很奇怪。

當時,李孟羲想問,問那人,毛筆準備賣多少錢。

當時,劉備不讓問,一根禿筆,劉備直接給那人四十文錢。

而且,劉備遞給那人錢的時候,李孟羲注意到了一點不同,劉備是雙手捧著錢遞過去的。

而遞給別的農夫,劉備是直接抓一把錢遞的,這其中差別明顯。

當時不便多問,現在事了,劉備來了,李孟羲問當時為何如此。

劉備點了點頭,問,「孟羲,你觀那人,是何樣人物?」

劉備驅馬跟在李孟羲的車駕旁,出言問到。

何樣人物?

李孟羲眉頭微皺,思索片刻,「他頭帶葛巾,氣質異于凡俗,而且那人能拿出筆來,應是讀書人。」

李孟羲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劉備再次點頭,「孟羲即知那人是讀書人,那你以為,筆墨于讀書人而言,是為何物?」

「等若武將身上寶甲,胯下良駒。」李孟羲若有若悟。

「是極。雲長手中有春秋數卷,日日拜讀不掇。有朝一日,若雲長囊中羞澀,不得已,當街市賣《春秋》。

試想,以雲長傲骨,他拿春秋來賣,羞愧難當,豈能有一言一語。

若是雲長賣書,李孟羲你上前去問,問欲問賣價幾何,雲長豈不羞憤欲死?」

劉備語重心長,李孟羲恍然大悟。

秦瓊落魄時當街賣馬,英雄落寞時,淒慘如此。

今日,那文士拿筆來賣,何異于秦瓊賣馬之舉。

難怪,那人一言不發,接錢之時,低著頭匆匆離去,不願一刻多呆。

劉備洞察人心,當李孟羲想問那人筆準備賣多少錢時,為留人尊嚴,劉備制止了李孟羲問價的行為,直接給了極高的

價格,雙手把錢奉上。

讀書人多傲骨,劉備保全了那潦倒的無名文士最後的尊嚴。

李孟羲還有不解,那文士拿到錢走了之後,為何又拿來一支新筆,筆拿來放下,一文錢不要,就有走了。

劉備嘆到,「那人先拿一禿筆來賣,我憐其窘迫,予其高價。

那人不願佔我等便宜,又拿一支好筆回贈。

此人高風亮節也。」

劉備贊嘆那人風骨。

李孟羲咂舌。

難怪,古代讀書人那麼多窮死的呢。

那會兒跟鄉民們買東西,鄉民們見李孟羲不討價還價,于是見有便宜可佔,報價越報越離譜。

這就是鄉野農人性格的復雜之處,即有忠厚老實的一面,但也有小奸小滑的一面。

鄉民們人家臉皮厚極了,有便宜不佔王八蛋,能多趁機賺點錢就多賺點錢。

鄉民都趁機想佔李孟羲這一伙兒冤大頭的錢,那文士可好,生怕佔了李孟羲等人的便宜。

一只禿筆,賣不到四十文,不願佔李孟羲等人的便宜,潦倒文士就回去,拿了自己最好的一支筆來,贈予李孟羲。

這樣的人,在生存環節惡劣的時候,道德負擔那麼大,別人快餓死了,會去偷鄰居家的雞吃,不餓死就是天大的事;這文士哪怕餓死,哪怕別人可憐他,想給他一點糧,這人說不定寧可餓死,不願要別人從牙縫即省下來的糧。

所以,有時人家會說,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呢。

其實李孟羲不知道,在他們這幾騎離開之後,那中年文士,捧著一塊洗的干干淨淨的硯台走到了村口,村口人去無蹤,中年文士捧著硯台,在村口站了許久。

毛筆並不值錢,兩支筆也不值四十文錢。

文士把第二支筆送于李孟羲之後,轉身回家,思前想後,覺得還是佔了人家一些便宜,便想把自己的硯台贈予李孟羲等人。

可等文士把硯台洗完來到村口,李孟羲幾人已經走了。

落魄文士隱約急起,馬上的騎士,有一個騎士背後靠旗,上書劉字。

涿郡起兵,姓劉,這是

何人。

——

「孟羲,我等這次前去采買,多有不足。」劉備神情略嚴肅。

「嗯?哪里?奧,是沒有帶夠簍子是吧?」李孟羲恍然大悟。

劉備看了李孟羲一眼,「……簍子確實未帶夠。不過,非是此節。

我等臨近村落時,鄉民突從左右圍來,若是我等人少,若此地民風凶劣,他等窺覷我等戰馬,心生歹意,驟然發難,如之奈何?」

劉備一言,讓李孟羲陷入了沉思。

確實如此。

李孟羲只想到遇到村落拿足錢去買東西,想的是,只要錢給夠,不愁買不到東西。

可他未能想到,人心是復雜的,社會也是復雜的。

百姓有善良,也有凶悍之徒,甚至百姓也會是良善之輩和凶悍之徒的結合體。

在某些窮山惡水的地帶,百姓平日務農,閑時說不定拿把鐮刀就去剪徑劫蛋了。

讓游騎帶著錢去尋找村落,去用錢買一切所需之物,若謀事不備,大有風險。

人少了,鄉人看我勢單力薄,就可能會起歪心思。

人若是多了,鄉人驚恐,緊守門戶,生怕被我所趁,不願與我交易。

「若我人多,鄉民懼我;若我人少,鄉民欲欺我。

不如,使游騎三五一隊,且可令游騎多帶旌旗,少露刀槍,如何?」李孟羲模著下巴並不存在的胡子,老神在在的說到。

「多帶旌旗,少露刀槍。」劉備默念了一遍,「妙!」劉備拊掌贊嘆。

我游騎三五人,驅至鄉野村落,若我游騎個個頂盔摜甲,手中槍戟,耀日生寒。

縱我等無惡意,鄉人一見我游騎手中兵器,怎能不懼。

而若游騎,藏槍匿戟,便少了威懾。

以旌旗代槍戟,即顯我軍威勢,震懾屑小,又不類刀兵以使人懼我。

此中分寸拿捏的恰到好處,老練非常。

劉備為之嘆服。

其實呢,李孟羲這是跟鳳雛龐統學的。

雖說,是學他人智慧,但是,能把他人之智活用之,也算了不得的本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