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九章 神滅論

「三郎,愣著想什麼呢?」

雍城官邸中,暖爐燻人,元冠受、崔延伯、蕭寶夤、元顥四人團坐,元顥見兒子望著酒杯發呆,便踢了他一腳。

元冠受回過神來,笑道︰「不瞞父王和兩位叔伯,岐州之戰後,我去正骨,有一大夫跟我說,我非此世間人,乃是武曲星下凡。」

「準是個神棍,想騙你賞賜他錢財,這種人阿翁見的多了。」

面上多了些風塵之色的元顥似乎早就忘了和兒子的齷齪,拍了拍元冠受的肩膀,道︰「哈哈,不過三郎勇武不讓項王,說不得真是天上武曲星下來的。」

北海王元顥帶領的北路軍,在高平到安定的山區里,和萬俟丑奴兜了一個多月的圈子,最後連持節監督北路軍,最主張積極進剿的黃門侍郎楊昱都繞不動了,听聞南線岐州大捷,兩人便悻悻地引軍南下,與齊王蕭寶夤匯合。

而元冠受,自從岐州之戰以後,便整日魂不守舍的樣子,旁人見了,以為是殺戮過重,刺激了少年心智。

可元冠受自己知道,那個神神叨叨的老道士,讓自己的心念動搖了起來。說起來也可笑,自己一直是不信鬼神之說的,可既然現在自己明明白白地存在于這個世界里,又不由得讓他對蒼天多了一絲敬畏。

「世上可有鬼神?」

元冠受鬼使神差地冒出這麼一句話來,在座的其余三人听了到不覺得有什麼,如今北魏南梁都已成為了「地上佛國」,寺廟數以千計,僧侶和其附屬人口更是無法估算,最少也有數十萬之數,因此佛教徒非常多,有鬼神之論自然不足為奇。

蕭寶夤斟了一杯酒,淡淡地說道︰「若有鬼神佛陀能影響人間,哪還有各位人杰什麼事?」

仰頭一口飲進杯中物,齊王蕭寶夤「呵」了一口氣,復說道︰「本王小時候,父皇諱鸞好道教金丹,喜厭勝巫術,最後他提防的蕭道成與蕭賾的子孫沒篡奪他的江山,倒是那亂臣賊子蕭衍登臨九五,若是那些道士仙師真管用,大齊的三千里江山,又怎麼會丟給蕭衍這個信佛的?」

說起爹來,北海王元顥也是一肚子的氣,他恨恨地說道︰「三郎,你不曉得,你阿公當國的時候,那些和尚騙了咱們家多少錢帛,到最後你阿公被圈禁,咱家落了難,除了西行寺的老和尚肯搭救,其余的,沒一個敢見的,那些禿驢,都是披著袈裟的賊頭。」

老北海王元詳當國的時候,北海王府風光無二,後來在政治斗爭中失敗,便漸漸衰頹下來。這些事情元冠受是略知一二的,卻沒見父親親口說過,今天也不知道是喝多了,還是與好兄弟齊王蕭寶夤互相傾訴那坑自己的先父打開了話匣子,嘴開始停不住了。

「那些禿驢,整日里不好好念經禮佛,就想著撈取財物,更有甚者,還參與大閥與皇族的爭斗,在背後悄悄出謀劃策資助錢帛。本王前幾年還听說,有個天竺的得道高僧,名叫達摩的,來了洛陽被洛陽本地的寺廟排擠,最後給擠到了南梁去,你說可笑不可笑?」

崔延伯補充道︰「此事確實听說過,當時恰逢太後臨朝,朝中爭斗不休,南方梁國派重兵出擊漢中、壽陽,可就是浮山堰那般駭人的人禍,天下諸般凶險之事都一一化解,堪稱逢凶化吉,因此太後修建九層佛塔永寧寺還願,連從天竺來的達摩都嘖嘖稱奇,口稱阿彌陀佛。」

達摩?

按耐住心中震驚,元冠受夾了口水煮青菜吃,他只知道達摩是禪宗第一代祖師,出現在中國的具體時間還真不清楚,听父王說起,一時間竟有種沖動。

達摩應該是這個世界上已知的最為接近佛陀的人物,元冠受想去找達摩問問,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神佛陀,如果沒有,怎麼解釋自己出現在這個世界的問題,如果有,那他們又在何處?在天上高高地看著人間的一切嗎?

要是那樣,自己所努力做得一切,豈不是如同螻蟻一般可笑。

陷陣殺敵,爭奪天下,在天上神佛眼中,是不是就跟他看地上的螞蟻王國之間打仗爭搶地盤的感覺一樣呢。

來到這個世界十六年,元冠受從未深思過,或者說不敢深思這些問題,他怕給自己樹立的目標會在瞬間崩坍,他怕這只是一場栩栩如生又漫長的夢境。

「世間定無神仙佛陀鬼怪。」

崔延伯擲地有聲,他放下手中碗筷,正色道。

北海王元顥有些詫異地問道︰「崔君何以如此篤定?」

崔延伯不答,反而舉起手,用食指和中指夾住一根木筷,大拇指微微發力,木筷便開始變形,隨著受力達到極限,「啪」的一聲折成了兩截。

眾人皆不解其意,崔延伯直白地說道︰「這根筷子,便是刀刃,神之于質,猶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猶刃之于利,未聞刃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

蕭寶夤似是回憶起了什麼,繼而驚道︰「《神滅論》!這是範縝的神滅論里的話,本王少時讀過,當時此書一出,朝野震動,自從蕭衍篡位,這老貨作《敕答臣下神滅論》來反駁,又前後寫了七十多篇文章,結果還是無法駁倒範縝,惱羞成怒之下,下令梁國禁絕刊印神滅論,神滅論這些年漸漸不再為世人所提起。」

元冠受有點發懵,他從來沒听說過所謂的《神滅論》是什麼,連忙問道。

蕭寶夤博聞強識,稍稍回憶,便擊節吟道︰「浮屠害政,桑門蠹俗,風驚霧起,馳蕩不休,吾哀其弊,思拯其溺。夫竭財以赴僧,破產以趨佛,而不恤親戚,不憐窮匱者何?良由厚我之情深,濟物之意淺。是以圭撮涉于貧友,吝情動于顏色;千鐘委于富僧,歡意暢于容發又惑以茫昧之言,懼以阿鼻之苦,誘以虛誕之辭,欣以兜率之樂。故舍逢掖,襲橫衣,廢俎豆,列瓶缽,家家棄其親愛,人人絕其嗣續。致使兵挫于行間,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貨殫于泥木若來也不御,去也不追,乘夫天理,各安其性。小人甘其壟畝,君子保其恬素,耕而食,食不可窮也,蠶而衣,衣不可盡也,下有余以奉其上,上無為以待其下,可以全生,可以匡國,可以霸君,用此道也。」

元冠受細細品味良久,豁然開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