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拓不敢過多分心,忙收回心神,繼續聆听這金丹大道。
雖然會不會改修還不一定,不過這金丹大道只作為參照,也對自身大有好處。
隨著對金丹大道的了解,楊拓又依此,對自己的三光洞玄妙化真經作出了一些改良。
而且他的腦海中,還回蕩著一種奇妙的感覺,好似有什麼要生根發芽了一般。
他此時忘卻了金丹法門,忘卻了三光洞玄妙化真經,忘卻了大道,心中只有一絲火花在閃現。
他想努力的抓住他,追尋他,不過卻總是差那麼一絲。楊拓心中有些焦急,他覺得這一閃而逝的靈光,對他頗為重要。
不過機緣之所以是機緣,卻是強求不得。隨著老子停下了講道,他終歸還是沒有抓住那一絲機緣。
良久,楊拓嘆了一口氣,緩緩睜開雙眼。一旁的尹喜,也在此時緩緩收功。
楊拓看了看尹喜,他發展尹喜渾身神光內斂,精氣充盈。一看便是在此次講道之中,收獲不小。
老子見他二人醒轉,開口問道︰「你二人可有所得?」
尹喜率先開口答道︰「弟子于大道之中,感受到了無窮之妙,雖有所得,卻不及其萬一!」
老子看著尹喜,見他如今根基穩固,已不負先山那般輕浮。知道他有所收獲,卻也不多。
畢竟尹喜修為尚淺,收獲不多,也在意料之中。老子又將目光看向了楊拓。
楊拓修為高出尹喜不少,收獲自然也是不少,不過對于如今的他來說,也只是補充了一些底蘊,增厚了根基。
至于修為,也沒有太大的進步。聖人講道,雖然不凡,但是修道畢竟是個人行為,就算是聖人,也不能代勞。
到了太乙仙境,每一步都需要領悟,如果不悟,縱使聖人講道,也沒有什麼大用。
不然的話,聖人門徒修為豈不是會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但事實並不是如此,闡教與截教的中堅力量,都是太乙仙境的修為。
在封神之前,闡教十二金仙,除廣成子借助討伐蚩尤一戰,步入了大羅。
其余人等,基本都處于太乙仙境,當然三無真人黃龍除外。
截教也是如此,除了四大親傳弟子多寶道人、金靈聖母、無當聖母、龜靈聖母是大羅道尊以外。
就只有趙公明與雲霄兩人乃是大羅修為。或許還會加上一個烏雲仙,除此之外,中堅力量也是太乙修為。
楊拓如今听老子講道,雖然收獲良多,卻也沒有起到什麼決定性的作用。
連聖人都說,他已經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老子的道雖然玄妙,也只能作為參考。
楊拓沉默片刻,然後說道︰「弟子雖有些收獲,但是不明之處更多,還望聖人指定迷津!」
老子隨即問道︰「你有何疑問?」
楊拓行了一禮道︰「聖人言︰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
虛其心,實其月復;
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聖人所言,拓不甚明了。若天下生靈,俱都無知、無欲,豈不是與牲畜無異?」楊拓將心中的疑惑問出。
老子卻言︰「世間動蕩之源,乃是心,心有私欲,則會爭,爭則亂。」
「飛禽、走獸、鱗甲三族欲要一統天地,因而產生無窮禍端,最後三族俱傷,才有巫妖崛起。」
「巫妖一統天,一理地,本也相安無事。卻又因為想要壓倒對手,一統三界,因而爆發巫妖之戰。這才使得人族崛起!」
「如今人族隱隱為天地之主角,卻還是私欲橫生。對外與百族相斗,對內爭權奪利!」
「是以,天下紛亂,皆源于心,人心不足,私欲橫生,則天下永無寧日!」
「私欲乃萬惡之源,只有知足、寡欲才會無爭!無爭,天下才會無亂、無惡!」
楊拓聞言,說道︰「雖是如此,不過人族若是不爭,又怎麼能從諸天萬族之中崛起?」
「武王不爭,又怎麼能將陷于水火之中的百姓解救出來!有才有賢之人,若是不是爭,庸碌之輩,豈不是會居于高位。」
「天下生靈不可能做到沒有私欲,就連寡欲也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如此爭斗並不會停歇,而人爭,我不爭,豈不是會為他人所害?」
老子則答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楊拓將心中的疑惑一一問出,老子也各做解答。然而楊拓心中的疑問,卻是越來越多。
老子所言,無疑是大道,然而卻難以做到。既然難以做到,那麼不爭之人,必然是吃虧的一方。
人族生長于天地之間,自古就遵循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人族如今的美好生活,也是經過無數的先賢奮爭而來。人族若是不爭,怕是早已消亡在這洪荒天地之間。
是以,人族一直遵循著人定勝天,自強不息的理念。
大河泛濫,不會怨天尤人,將之疏通即可。山岳阻路,亦不需要抱怨,將之移開就是。
這與老子的不爭,無欲相違背。老子認為,這些就應該遵循造化所定,而不需要人為更改。
可是,正因為有追求美好的,方才會爆發出無窮無盡的動力。才會完善自我,才會奮斗、進步,天道也才會發展。
若是無欲、寡欲,天下停滯,沒有進步,天道不能發展,這個世界一切都停留在原點,那麼這個世界又有什麼意義!
隨著老子得講解,楊拓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多。老子也看出了楊拓的疑惑。
他開口說道︰「清靜無為是我的道,卻不是你的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你心中有疑問,這正是好事。」
「只要你不停的追尋自己的道,這些問題,在尋道的過程之中,終究會一一解答。」
「是以我說,你已經走出了自己的道。我的道,未必適合你!」
楊拓這時才明白老子一開始所言,並非是不願意收他為弟子,而真的是「道不同」!
楊拓自後世而來,又經過火雲洞先賢的洗禮。心中的道,卻是偏向人族。人族當自強不息,生命不息,奮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