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過湯藥,陳婉兒漸漸蘇醒,迷糊間看到一位陌生男子端立房內,不由得心頭一緊,坐起身忙問︰「這是什麼地方?你是何人?」男子背身側頭不緊不慢地說道︰「此處乃蘭陵渡口,你身子虛,還是不要亂動為好。」
婉兒又欲追問,僕從推門進來,手里端著一碗桃花湯,喜言︰「哎呀呀,娘子你可算醒了,快要嚇死奴下了。」陳婉兒識得自家僕人,總算安下心來,忙問︰「我怎麼會在這里?」僕人言︰「娘子難道不記得失足落水之事?」陳婉兒定了定神細細回憶,她只記得自己掉落江中,後來的事著實想不起來。
僕人訴道︰「娘子,是這位公子救了你呀,要不是他出手搭救,奴下怕是再也見不到你了。」陳婉兒抬眼瞥去,示意僕人退下,起身謝道︰「公子救命之恩,小女子不知如何報答。」
男子忽地冷笑一聲,言︰「你若是真想報答我,要不然以身相許如何?」陳婉兒聞言似乎有些生氣,道︰「公子是救了我,但若因此讓我以清白之身相報,豈不失了女兒名節,小女子萬萬不能如此。」
男子微然一笑,隨即轉頭說道︰「在下趙伯塵,適才打趣之言,娘子莫要上心。」陳婉兒這才看清他的臉,男子著一襲白衣,生得一表君才,英眉如峰巒,俊目似滄海,氣宇非凡,渾身上下透著英豪之氣。
陳婉兒愣了神,更多的是驚訝,她從未見過這樣的男子,隔著幾步遠就能感受到突如其來的沉沉英氣。他言︰「娘子又如何稱呼?」婉兒言︰「小女子陳婉兒。」趙伯塵緊緊盯著她看了半晌,搖頭嘆道︰「適才苦苦思索,建康城中竟無一人之貌能與娘子相媲美。」婉兒頓言︰「看來公子也是風流人物。」趙伯塵自顧搖頭,未有反駁。
閑敘之下子忠匆匆趕進屋來,附耳對他悄言一番,罷了趙伯塵眉頭一沉,示意他先行退下,冷臉正言︰「蘭陵距建康不過百里路程,娘子不如隨我一同前往,路上也好有個照應。」婉兒猶豫之下答應了他。
薛信,字子忠,趙伯塵侍從,也是他的得力輔手,左膀右臂。薛信早已備好馬車,也不知因何事如此匆忙緊急,一干人未做長留,騎馬駕車直奔建康而去。
酉時中旬,夕陽又落西山,馬車呼嘯馳進建康城,陳婉兒探窗而望,行客森森,樓宇軒軒,都城果然非比尋常,長這麼大她還從未見過如此繁華喧鬧的城闕。馬車停在一處酒樓,趙伯塵下馬扶她出簾,眼神落寞,似有不悅,言︰「在下要事纏身,不便相陪,若它日有緣相見,再與娘子閑敘言歡。」
陳婉兒盈盈一笑︰「公子何須如此客氣,救命大恩,來日相逢再報。」趙伯塵凝眼相看幾許,隨後跨馬揚鞭,匆匆離去。僕從打听再三,終于尋到蔡世文府邸,陳婉兒將書信交于阿舅,暫居蔡府。
「父親大人。」趙伯塵疾步跨進寢堂,偌大的寢堂冷清孤寂,不見下奴婢女,獨見燭火微微,其父趙京病臥床榻,呻喚不止,見到犬子掙眼沉言︰「仲兒」伯塵緩坐身側,眉目惆惆,憂憂心頭,握住父親的手說道︰「幾日的工夫,父親怎怎的」欲說還休,愁簇眉間。
趙京緩了口氣又言︰「為父年事已高,時日無多,最讓為父牽掛的就是你了」伯塵言︰「父親莫要擔憂孩兒,安心養病為先。」趙京緩緩搖頭︰「想我這一生戎馬四方,馳騁疆場,對汝疏有關愛,如今別無他求,只盼你能成家立業,為父方能安去。」伯塵欲言又止,低首自顧嘆氣。
趙京,當朝領軍大將軍,少年時習得一身好武藝,立志馳騁疆場,報國殺敵,怎奈硝煙無息,顛沛流離,苦于投門無路。當時北魏拓拔王朝雄踞北方疆土,國力強盛,而南朝之地宋亡齊立,蕭室王朝內亂紛爭不斷,以致北魏大軍時常侵討邊境州郡,戰火紛飛,民不聊生。時任雍州刺史的蕭衍眼見朝政腐朽混亂,自知南齊定亡于旦夕,便立意取而代之,遂廣征兵將,秘密潛造器械,多伐竹木,沉于檀溪,密為舟裝之備。
當時趙京恰好逃到雍州避難,聞之毛遂自薦,蕭衍見他頗有膽識,便舉校場比武,趙京刀劍弓矛無所不能,連勝十余將官,戰罷依然英威堂堂,蕭衍又驚又喜,隨即將他收納帳下,趙京亦佩服蕭衍的雄心壯志,自此忠心跟隨,一身肝膽武藝總算有了用武之地。
永元二年(501年)冬,蕭衍舉兵襄陽,封趙京為大將軍,一路殺入建康,斬了東昏侯蕭寶卷,改立蕭寶融為帝,實為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舉,果然,次年蕭衍便取代齊和帝蕭寶融立帝,國號大梁,定都建康。
天監六年(507年),梁出兵北伐,蕭衍之弟臨川王蕭宏將兵,趙京為先鋒大將軍,大舉進駐洛口。三月,淮海水位暴漲十余尺,趙京率軍駕戰船擊魏,又使計火燒魏營,魏軍大敗,丟盔棄甲,投水而死的兵卒竟達十萬余眾,梁魏鐘離大戰,最終以梁軍全勝終結。此一役之後的十來年間,北魏再也不敢輕易討伐南梁,邊境疆事總算安定不少。
趙京大半生征戰四方,血染疆土,為蕭室王朝立下汗馬功勞,梁武帝蕭衍感其勞苦功高,冊封他為鎮北大將軍,手握兵權,後又加封城池十余座,駐守南北邊境淮州大片疆域。誰料朝中奸佞屢屢進諫讒言,常以趙京大練精兵為由搬弄是非,蕭衍思慮如今國盛民安,疆境已少有戰事,趙京如此之舉實有怪異,漸漸對他多疑猜忌。
後來蕭衍以撫慰邊疆將士為由將他召回建康,盞酒言談間趙京便已察覺蕭衍心中憂慮,仰天長笑一聲,隨後跪拜交還兵符。蕭衍將所賜封地盡數收回,過意不去的蕭衍為他在建康設立大將軍府,封驃騎將軍,特赦朝政,賜黃金千擔,良田萬傾,良奴無數。從此,趙京雖然過著衣食無憂的閑淡生活,但他心系邊疆將士,國之安危,每每念起無不涕泗橫流,或許他的一生,只屬于烽火寥茫的國土疆野。
正因趙京多年征戰南北,對小兒趙伯塵少有關愛,其母楊氏也在他出生時難產死去,趙伯塵從小沉默少語,性情孤僻,但他從未抱怨過父親趙京,反而立志要像父親一樣馳騁疆場,報國殺敵,自幼時便勤學苦練武藝,如今已長成鐵骨錚錚的魁梧漢子。只不過現如今南梁國泰民安,疆土安寧,空有一身肝膽,卻無用武之地。趙京年事已高,近幾年多病纏身,今年似乎快要病入膏肓,性命岌岌可危。
「仲兒,昨日梁府差人前來送禮,趁著為父還有一口氣在,就把這門婚事盡快辦了吧。」趙京呼吸難順,說著便咳喘起來。伯塵趕忙扶他坐起,端來一碗水,趙京飲罷長舒口氣,言︰「仲兒,吏部尚書梁起乃朝廷重官,而我這個驃騎將軍如今徒有虛名,如果今番能與梁家結親,對你的仕途前程必有好處,為父在九泉之下也能安息哪。」
吏部尚書梁起生有一女,名曰梁文姬,長得頗有幾分姿色,只是此女生性陰險狡詐,惡毒殘忍,曾因貼身丫鬟偷用了胭脂水粉,便活活將她掐死,自那之後就再也沒人敢上門提親。梁文姬又是個十足的風騷女子,傳聞她與府內男僕有過奸情,但後來這個男僕神不知鬼不覺地消失了,府內下人再也沒敢妄加議論,要不是仗著父親梁起的威名,這樣的女子怕是會被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
趙伯塵曾在尚書府見過梁文姬,他根本不想看這種女人一眼,可梁文姬卻偏偏看中了他,之後又懇求父親梁起三番五次差人上府送禮,起初梁起覺得此舉有失顏面,極力反對,但誰料梁文姬鬧得梁府上下雞犬不寧,人心惶惶,最後竟以死相逼,梁起無奈只得順著她的意思辦事。可是禮送了好幾次,卻都未見回應,梁文姬似乎有些惱怒生恨,若是這次再不見將軍府的人,鬼料到她會做出什麼荒唐事。
「父親,萬萬使不得,那梁文姬為人」伯塵欲辯解,趙京搖手插言︰「為父早就知曉此女秉性如何,可如今唯有如此,才能保住我趙家僅存的基業。朝中預謀我趙家基業者大有人在,若不是忌憚聖上親封的大將軍名號,我趙家恐怕早已拱手讓人。我走後,偌大的將軍府只留你孤身一人,如何與奸佞小人周旋。倘若與梁家結親,借著梁起在朝中的權威,那些奸佞小人才不敢肆意妄為,待你日後建功有為,扔了她這顆棋子又有何妨,莫因一時而悔一世哪。」
英明一世的趙京大將軍,臨別前竟說出這樣一番話來,不知是他變得世故了,還是世故改變了他的秉性,他不得不如此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