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六十五章 民族大義應彰顯,大道通途定崎嶇

「司空永哲」借助「石川一郎」之手 ,讓「石川一郎」深入到「永田一成」的項目中去。

只有這樣才是最安全的,因為他知道「永田一成」無論如何,也不會讓他處在核心機密之中,因為他是韓國人,這是致命地方!

在「司空永哲」看來︰國籍往往是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命運觀的一個重大區隔。為了國家,可以犧牲家庭和個體,這是任何國家一直推崇和鼓勵的!從古至今,亙古不變,當然,國家都是在一直變化的。

「司空永哲」更知道,國家和民族大義是指當民族危機深重,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臨危不懼,乃至獻出生命,格守民族忠義氣節;在國與國交往中,就會勇于維護祖國的尊嚴,為國增譽的精神。

「司空永哲」喜歡和中國人打交道,根據他了解的情況,在中華民族傳統倫理的善惡觀念里,利國、富民的根本思想和反對祖國分裂、抵抗外族侵略的愛國主義傳統,佔有突出的地位。孔子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等,這些思想主張,是中國古代富于民主性和人民性思想的內容之一。

「司空永哲」很欣賞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他覺得這是一種大國文化,是一種民族大義!

當民族危機深重,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中國各階層民眾毅然奮起抵抗,保家為國,涌現出像屈原、岳飛、文天祥、鄭成功、林則徐、秋瑾等那樣的一大批民族英雄,譜寫了彪炳史冊的愛國主義篇章。他們的英雄氣概、崇高品格和豐功偉績,至今仍是激勵中華民族前進的巨大精神力量。

愛國愛民,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熱愛態度。愛生我養我的這片鄉土,愛壯美秀麗的祖國山河,愛我們身邊相識或不相識的同胞手足,愛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這是炎黃子孫千百年來沉積下來的一種最深厚的情感。這種情感,充溢著神聖的責任感和崇高的獻身精神。有了這種情感,在國家民族危難的關鍵時刻,就會挺身而出,臨危不懼,乃至獻出生命。

「憂國憂民」意味著對祖國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注。歷史上,多少志士仁人以不同的方法傾訴著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實踐著個人愛國愛民的心願,他們或四處游說,「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時時刻刻不忘國難,為國分憂;或忠于職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商朝的伊尹,目睹夏桀的荒婬殘暴,嘔心瀝血地輔佐湯王,使湯王得以「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把夏桀滅亡。春秋的管仲,不計前嫌,輔佐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戰國時代的屈原,更堪為此典範。屈原,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學才廣博,忠心為治,由于遭讒言被流放于沅湘地區,過著以淚洗面的歲月。當楚國都城郢被秦國攻破,他眼見國破家亡,人民流離失所,多年的憂憤達到了極點,就抱著石頭,投到汩羅江中自殺了,以身殉國。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傳頌他的愛國主義精神,每逢五月初五,人們都要包粽子和在江上劃龍舟來紀念他。

陸游,南宋愛國詩人,越川山陰人。他一生都積極主張抗金,恢復中原國土,故一直受投降派排擠,但他的信念始終不渝,66歲退居山陰,仍關心國事,縱然「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但仍然要兒子祭奠自己時,把王師北定中原的好消息告訴他︰「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有著悠久的歷史,無數愛國者為了人民的利益,國家的生存,不屈不撓,反虐抗暴,英勇斗爭。在商朝,紂王暴虐荒婬,發明了「酒池」、「肉林」,殘害國人。當時,箕子、微子都曾屢勸紂王,但紂王始終不听,微子因此棄國逃走。箕子怕遭紂王報復假裝瘋癲,扮成奴隸,唯有比干仍堅持進諫,他說︰「君王有過失而不用死力爭,使百姓受苦,那是為人臣所不齒的。」于是他直率地勸說紂王,列舉了紂王的暴行,要求他以國事為重,予以改變。紂王卻大發雷霆,將比干剖心而死。比干為了國家前途不惜直言犯上,冒死力爭,雖然他身受酷刑而死,但他反虐抗暴的美好節操卻永世為人們懷念。在秦王朝,暴政如瘧、民不聊生,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就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壯語,率領起義隊伍與秦王朝展開斗爭。其勇敢的精神、正義的感召力帶動了全國老百姓,一呼百應,給秦王朝以沉重的打擊。公元前548年,齊國大夫崔杼把國王殺了,篡奪了王位,太史官便如實地記下「崔杼弒君殺君是天下的罪惡,名聲很壞」。于是崔杼大怒,下令把這位太史官殺了。太史的弟弟承擔起哥哥的職責,取出新的竹簡,寫上同樣的話,結果又被殺死,于是第二個弟弟又照樣如實記載,又被崔杼殺死。而第三個弟弟又寫了出來,崔又殺其三弟,而太史的第四個弟弟又站出來,寫下了同樣的話,崔杼被這種精神所震懾住,只好放過了他。

東漢時期的朱暉,從小就是一個有膽量重大義的人,在他13歲那年,正趕上王莽兵敗,新朝崩潰天下大亂。一次朱暉隨鄉親們從鄉間去宛城避難,他們正在急匆匆趕路時,遇到一伙劫路的強盜,這些強盜不僅搶去了他們的財物,還逼婦女月兌掉身上的衣服,逃難的鄉親們都嚇得趴在地上不敢動。就在這時,13歲的朱暉拔出寶劍挺身而出,義正辭嚴地對凶惡的歹徒說︰「財物盡可拿去,但婦女的衣服不能月兌!如果想侮辱她們,今天我朱暉願與你們以死相搏。」強盜見朱暉小小年紀竟這樣不畏強暴,見義勇為,很受震動,笑著說道︰「小孩兒,收起你的劍吧。」他們終于沒有強迫婦女月兌衣服,只帶著財物離去了。明朝時的大臣楊漣,冒死彈劾權重一時的奸臣、宦官魏忠賢,雖然被魏忠賢害死,但他堅持正義,不畏強權的反抗精神為後代人們所贊揚。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多慷慨悲歌之士,在他們身上表現的愛國御侮的動人事跡和偉大精神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明朝中後期,來自日本的倭寇經常騷擾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嚴重威脅著該地區人民生活的安寧和生命財產的安全。戚繼光組建「戚家軍」英勇抗倭,經過十幾年的浴血奮戰,戚繼光統率的沿海軍民終于蕩平了倭寇,人民的安全、國家的利益得到保護,戚繼光被譽為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在甲午中日戰爭中,著名愛國將領鄧世昌,面對多艘敵艦的圍攻,勇敢地駕馭「致遠艦」沖鋒陷陣,致敵重創,當彈藥將盡時,他見日本「吉野艦」氣焰囂張,便下令開足馬力,撞向「吉野艦」,不幸被魚雷擊中。鄧世昌本可逃生,但他決心與全艦將士共存亡,放棄了逃生的機會,終于與致遠艦沉入萬頃碧波之中。愛國將領鄧世昌用生命為後人譜寫了一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愛國之歌。在抗日戰爭中,我國軍民齊心協力,為把日本侵略者趕出國土,投入了抗日救國的洪流之中。楊靖宇、趙一曼、吉鴻昌,一個又一個的民族英雄為了祖國的江山不遭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踐踏,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抗日御侮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將與日月共存,與天地爭輝。

中國歷史上有忠于國家、人民的忠義之士,也有追逐名利、苟且偷生不惜出賣自己人格、出賣民族尊嚴的卑鄙小人。

南宋奸臣賣國賊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抗金名將岳飛,禍亂朝政,雖然他生前享盡榮華富貴,但死後卻遺臭萬年。秦檜的墳墓過了二百多年,人們對他仍十分憎惡,明朝成化二十一年,有人把秦檜和王氏兩具骯髒的尸骨扒出來,扔到臭水溝里,發泄對這個奸賊的憤恨。

歷史是公正的,人們的愛憎是分明的。抗金英雄岳飛雖含冤去世,但他常被人們作為學習的榜樣。比如,在南宋被元朝滅亡的時候,太學生徐應鑣跑到岳飛廟中痛哭一場,立誓與家人一塊燒死,也不願去當元朝的俘虜。岳飛是一位民族英雄,多少年來,一直為人們學習和稱頌。岳飛死後,當地紛紛立廟紀念岳飛。墓前有二鐵柵欄分左右,內有反綁雙手赤身跪地的秦檜、王氏、張俊、萬俟萵四個鐵跪像,使人見而掩鼻。這四個奸臣鐵像,歷來被人們戳指唾面,百般咒罵,受到歷史的無情懲罰。而岳飛則流芳百世,受到人民的紀念和尊敬。

近代顯貴一時的袁世凱,曾因追逐名利出賣維新志士,致使戊戌變法中途夭折。辛亥革命後,為能當上中華帝國皇帝,他更變本加厲,甚至不惜出賣民族主權,幾乎全盤應允了日本提出的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他的賣國罪行激怒了全體國人,整個中華大地掀起了討袁的浪潮。最後,他只有在四面楚歌的聲討中悲慘地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賣身投靠日寇甘為漢奸的汪精衛,最後竟是痛苦地死在自己為之效命的日本主子手中,更不用提他們身後的千載罪名了。

「司空永哲」很佩服屈原、岳飛、文天祥、鄭成功、林則徐等中國民族英雄。他也很崇拜李舜臣。在十六世紀日本的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時,李舜臣曾立下汗馬功勞。1597年,在朝鮮南部的珍島與朝鮮本土的鳴梁海峽,李舜臣率領朝鮮水軍,僅靠12艘艦船擊敗日寇300余條船,取得了世界海戰史上著名的「鳴梁大捷」,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輝煌戰例。1598年,在露梁海戰中,再次大敗日軍,但在追擊敵軍時,李舜臣不幸犧牲。

「司空永哲」覺得,為了歷史大義,他死而後已!

但是,此時,他決定不能冒然出動,盡可能要借助「石川一郎」的力量,以退為進,保存實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