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五十九章︰佛門敗類

佛門之中,如來佛,彌勒佛,每個佛都有自己的道場,有自己的寺院。

除了佛陀之外,菩薩,羅漢金剛,也都有各自的供奉道場。

但是相比較于這些能獨立供奉的佛陀菩薩明王,阿儺尊者的道場就稍微稀少了許多。

即便有人供奉阿儺,也不過是在偏殿之外隨便立個雕像,很少有一整個寺廟都只供奉他的情況。

阿儺尊者乃是佛祖座下弟子之一,為人喜慶無染。

根據葉辰的了解,對方之所以得一個尊者之位,主要還是對方是釋迦摩尼的親堂弟。

之前太清聖人化胡為佛,把西天教偷家偷了個底朝天,整個佛門上上下下,實權的位置都塞給了道門弟子。

而多寶道人因為身負截教氣運,給他留的是如來佛祖之位,鎮守靈山。

靈山是地仙界西賀牛州與極樂世界的門戶,地位意義非凡,多寶道人不能如其他人一樣直接度入佛門。

于是乎只能托生于釋迦摩尼,在凡塵里面再打滾一圈,把履歷漂白,這樣才能毫無痕跡的出任西天如來佛祖之職。

可憐的燃燈道人,原本是闡教副教主,叛變了如日中天的闡教,去到那邊只能當一個過去佛。

而作為輸家的截教,門下大師兄,始終低燃燈一頭的多寶道人,就因為被太清聖人看重,過去一個空降,降在了如來佛果位上。

兩人的位置反而顛倒過來,如來佛能死死的壓住燃燈佛。

而這阿儺,在多寶道人化身釋迦牟尼傳法之時,緊隨左右,盡心盡力。

甚至還把自己的姨媽發展成了佛門下線,讓佛門不單單有和尚,還有尼姑的存在。

這個阿儺對于自己的地位認知十分精準,他就是一個混子,一個小弟,一個工具人而已。

曾在追隨佛陀的時候就立下三個誓言。

第一,佛陀的衣服無論新舊,他絕對不穿。

第二,有人供請佛陀,他絕不跟著去。

第三,如果不是見佛陀的時候,他絕不靠近佛陀。

這三個要求听起來似乎是想遠離佛陀,其實依照古天竺的規矩,這三句話的意思分別是︰

「不奢望佛陀之位,你的衣服只有你能穿;我不蹭香火,我只領佛門的工資,不撈偏門;我沒有私心,所有一切只為佛門。」

雖然他成為尊者之後這些話就成了屁話 而他在人世的時候也確實做到了這三個條件。

所以即便沒什麼本事,也依舊憑借著功勞和苦勞一起到靈山當了個尊者。

沒想到,在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阿儺道場,竟然能在這個小世界留有道統。

發現自己身處的寺廟就是阿儺道場之後,奢比尸葉辰瞬間就有了自己的打算。

要說阿儺尊者做什麼事情最出名,那毫無疑問,就是在將來唐僧好不容易到達西天,即將取得真經的時候。

他和迦葉尊者跳出來問唐僧拿人事,要求賄賂。

唐僧歷經十四年,期間一度要淪落到乞討化緣,身上哪還有銀子,當然給不出來。

于是這兩人就拿了一筐無字經當成大乘佛法糊弄了過去。

這西游多大的事情,關系著佛門未來五百年大興氣運,也決定著佛門能否進入人族核心地—南瞻部洲。

有聖人參與,太清聖人盯著,玉帝看著。是道祖鴻鈞親口許諾給他們的。

這兩位尊者絲毫不在意在這節骨眼上給西游大計添堵,也要問一點東西過來。

這已經不是雁過拔毛,簡直是魚過扒皮了。

更何況,唐僧注定能拿到佛果位,他兩個尊者位,也壓根不怕被記恨。

由此可見阿儺腰板子有多硬,眼皮子有多淺,這要財不要命的架勢,堪稱三界第一人。

所以他的道場也很奇葩,在這個世界中,所有寺廟想要給阿羅供奉香火,他們要供奉的不是什麼瓜果蔬菜,而是實實在在的金銀珠寶。

而且阿儺儺道場少,平時靈山事務也少,他也不去佛陀身邊湊,只是整天都盯著自己一畝三分地,要各地寺院奉上香油錢。

對于出手豪綽的香客,他還不像其他菩薩那麼挑挑揀揀,只要給足錢,香客有什麼心願他都會幫忙滿足。

要論賺錢的姿勢態度,阿儺是佛門之中態度擺得最正的。

別人敬奉香油錢,把態度擺低,十幾年如一日,其他的菩薩最多偶爾抬眼皮子看一眼凡間,開心了就賞臉許你一點東西,不開心了就說你還不夠虔誠,派人把你家弄得半死不活。

阿儺從不這樣,哪怕你是臨時抱佛腳,只要錢給夠,給你托夢,給你祈福,給你治病驅邪,給你女人兒子,保你官運亨通。

而且侍奉他的寺院要求也賊低,和尚可以喝酒吃肉娶妻,哪怕不念經,只要能夠幫他聚攏香火,修為一樣天天增長。

甚至有人懷疑,只要香火給的夠,你要他下凡來陪你聊天都行,堪稱佛門敗類。

這樣的人雖然很受民間歡迎,但是奈何,這副唯利是圖的態度顯然不適合普通窮苦百姓侍奉。

自然來到了他的道場,葉辰大感興趣,覺得這次也許可以打入敵門內部,玩一波無間道。

別的不說,就單論搞全能力,他還不相信憑借後世那些人精資本家搞出來的割韭菜大法,這個世界有誰能比得過他。

不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憑借著現在自己這副小身子板,還有這個世界貧瘠的靈氣,無論想做些什麼也只能想想而已。

要人沒人要錢沒錢,即便想修煉,也沒有足夠的靈氣。

只有臨時起意,找本尊寄來幾個幫手,免得自己太過辛苦。

拿到了五個靈魂,他滿心歡喜的來到後院。

院子里停著幾副棺材,都是薄木的,地上還有一些用草席草草包裹著的尸體。

這些都是這個寺院里以前的和尚。

那幾副棺材裝的是方丈和首陀,以及寺院里的長老。

而地上草席包裹著的則是普通的和尚,火工頭陀,雜役僧人。

真不愧是阿儺的道場,連做和尚都把皮囊標好價格,分成了三六九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